一种凝汽器回水余热利用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9999098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9-11 04:4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凝汽器回水余热利用装置,包括保护壳、进气罩和控制器,所述保护壳的内部安装有支撑板,且支撑板的内部安置有导热管,所述保护壳的左端连接有出水管,且保护壳的右端安装有进水管,所述进气罩安装于保护壳的下方,且保护壳的上方安装有出气罩,所述出气罩的中间位置安装有支架,且支架的中间位置设置有第一温度传感器,所述排液管的右侧上方连接有回流管,且回流管的中间位置安装有水泵,所述控制器安装于回流管与排液管的连接处内侧,且控制器的中间位置镶嵌有显示屏。该装置利用凝汽器回水的余热,对天然气进行加热处理,相比传统的电加热和水浴加热,更加经济环保,减少发电气耗,并且可以排除相应的危险。并且可以排除相应的危险。并且可以排除相应的危险。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凝汽器回水余热利用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凝汽器回水处理
,具体为一种凝汽器回水余热利用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凝汽器是将汽轮机排汽冷凝成水的一种换热器,又称复水器,凝汽器主要用于汽轮机动力装置中,分为水冷凝汽器和空冷凝汽器两种,凝汽器除将汽轮机的排汽冷凝成水供锅炉重新使用外,还能在汽轮机排汽处建立真空和维持真空。目前天然气调压站对天然气进行加热,防止低温下调压单元故障,采用的加热器型式为水浴式加热器和电加热器。
[0003]市场上的凝汽器的回水余热不便于进行再利用,对能源造成一定的浪费,且天然气长期使用其中水浴式加热器和电加热器不仅不经济,增加发电气耗,还存在一定的危险性的问题,为此,我们提出一种凝汽器回水余热利用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凝汽器回水余热利用装置,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市场上的凝汽器的回水余热不便于进行再利用,对能源造成一定的浪费,且天然气长期使用其中水浴式加热器和电加热器不仅不经济,增加发电气耗,还存在一定的危险性的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凝汽器回水余热利用装置,包括保护壳、进气罩和控制器,所述保护壳的内部安装有支撑板,且支撑板的内部安置有导热管,所述保护壳的左端连接有出水管,且保护壳的右端安装有进水管,所述进气罩安装于保护壳的下方,且保护壳的上方安装有出气罩,所述出气罩的中间位置安装有支架,且支架的中间位置设置有第一温度传感器,所述保护壳的前侧安装有排液管,且排液管的内壁镶嵌有第二温度传感器,所述排液管的右侧上方连接有回流管,且回流管的中间位置安装有水泵,所述控制器安装于回流管与排液管的连接处内侧,且控制器的中间位置镶嵌有显示屏。
[0006]优选的,所述保护壳上下端面的结构为镂空网状结构,且出气罩通过保护壳与进气罩之间构成连通结构,并且出气罩和进气罩的外形结构均为锥形结构。
[0007]优选的,所述支撑板的结构为圆盘形结构,且导热管贯穿于支撑板的内部,并且导热管关于支撑板的原点中心对称分布。
[0008]优选的,所述导热管的内表面连接有防粘层,且防粘层的材质为TZT0043防水垢纳米涂层。
[0009]优选的,所述第一温度传感器和第二温度传感器分别通过导线与控制器的输入端电性连接,且控制器的输出端通过分别导线与显示屏和水泵电性连接。
[0010]优选的,所述出水管与排液管内部相连通,且排液管通过水泵与进水管之间构成连通结构。
[001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2]1.该凝汽器回水余热利用装置设置保护壳顶部和底部镂空,既保证了对支撑板的固定支撑作用,还能使得出气罩和进气罩上下贯通,以便于在进气罩内部通入天然气,使得天然气通过保护壳内部,可以带走凝汽器回水的余热,对天然气进行加热处理,相比传统的电加热和水浴加热,更加经济环保,减少发电气耗,并且可以排除相应的危险;
[0013]2.设置导热管均匀分布,可以充分与天然气接触,进而提高换热的效率,使得凝汽器回水的余热利用发挥彻底,设置导热管内表面涂有防水垢纳米涂层,可以有效凝汽器回水在导热管内部形成水垢而降低其换热效果,有利于延长导热管的使用寿命;
[0014]3.设置第一温度传感器可以检测到被加热后的天然气温度,而第二温度传感器可以检测到换热后的回水温度,并且显示在显示屏上,便于操作人员直观观察,设置控制器可以在排出的回水温度还较高时,启动水泵使得回流管继续将回水导入导热管内部,有利于进一步提高回水的余热利用率。
附图说明
[0015]图1为本技术正视截面结构示意图;
[0016]图2为本技术俯视截面结构示意图;
[0017]图3为本技术保护壳与导热管安装左侧视截面结构示意图;
[0018]图4为本技术导热管截面放大结构示意图。
[0019]图中:1、保护壳;2、支撑板;3、导热管;4、出水管;5、进水管;6、进气罩;7、出气罩;8、支架;9、第一温度传感器;10、排液管;11、第二温度传感器;12、回流管;13、控制器;14、显示屏;15、水泵;16、防粘层。
具体实施方式
[0020]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1]请参阅图1

4,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凝汽器回水余热利用装置,包括保护壳1、支撑板2、导热管3、出水管4、进水管5、进气罩6、出气罩7、支架8、第一温度传感器9、排液管10、第二温度传感器11、回流管12、控制器13、显示屏14、水泵15和防粘层16,保护壳1的内部安装有支撑板2,且支撑板2的内部安置有导热管3,保护壳1的左端连接有出水管4,且保护壳1的右端安装有进水管5,进气罩6安装于保护壳1的下方,且保护壳1的上方安装有出气罩7,出气罩7的中间位置安装有支架8,且支架8的中间位置设置有第一温度传感器9,保护壳1的前侧安装有排液管10,且排液管10的内壁镶嵌有第二温度传感器11,排液管10的右侧上方连接有回流管12,且回流管12的中间位置安装有水泵15,控制器13安装于回流管12与排液管10的连接处内侧,且控制器13的中间位置镶嵌有显示屏14,保护壳1上下端面的结构为镂空网状结构,且出气罩7通过保护壳1与进气罩6之间构成连通结构,并且出气罩7和进气罩6的外形结构均为锥形结构,设置保护壳1顶部和底部镂空,既保证了对支撑板2的固定支撑作用,还能使得出气罩7和进气罩6上下贯通,以便于在进气罩6内部通入天然
气,使得天然气通过保护壳1内部,可以带走凝汽器回水的余热,对天然气进行加热处理,相比传统的电加热和水浴加热,更加经济环保,减少发电气耗,并且可以排除相应的危险;
[0022]支撑板2的结构为圆盘形结构,且导热管3贯穿于支撑板2的内部,并且导热管3关于支撑板2的原点中心对称分布,设置导热管3均匀分布,可以充分与天然气接触,进而提高换热的效率,使得凝汽器回水的余热利用发挥彻底,导热管3的内表面连接有防粘层16,且防粘层16的材质为TZT0043防水垢纳米涂层,设置导热管3内表面涂有防水垢纳米涂层,可以有效凝汽器回水在导热管3内部形成水垢而降低其换热效果,有利于延长导热管3的使用寿命;
[0023]第一温度传感器9和第二温度传感器11分别通过导线与控制器13的输入端电性连接,且控制器13的输出端通过分别导线与显示屏14和水泵15电性连接,设置第一温度传感器9可以检测到被加热后的天然气温度,而第二温度传感器11可以检测到换热后的回水温度,并且显示在显示屏14上,便于操作人员直观观察,出水管4与排液管10内部相连通,且排液管10通过水泵15与进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凝汽器回水余热利用装置,包括保护壳(1)、进气罩(6)和控制器(13),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护壳(1)的内部安装有支撑板(2),且支撑板(2)的内部安置有导热管(3),所述保护壳(1)的左端连接有出水管(4),且保护壳(1)的右端安装有进水管(5),所述进气罩(6)安装于保护壳(1)的下方,且保护壳(1)的上方安装有出气罩(7),所述出气罩(7)的中间位置安装有支架(8),且支架(8)的中间位置设置有第一温度传感器(9),所述保护壳(1)的前侧安装有排液管(10),且排液管(10)的内壁镶嵌有第二温度传感器(11),所述排液管(10)的右侧上方连接有回流管(12),且回流管(12)的中间位置安装有水泵(15),所述控制器(13)安装于回流管(12)与排液管(10)的连接处内侧,且控制器(13)的中间位置镶嵌有显示屏(14)。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凝汽器回水余热利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护壳(1)上下端面的结构为镂空网状结构,且出气罩(7)通过保...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宋文贵朱德勇雷保明冯庭有吴波肖晨宇蔡焕捷蔡承伟林伟良邱爽张旋洲孙伟生张健伟李涛林少国严家涛
申请(专利权)人:华能东莞燃机热电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