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放系统及其机动车辆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9993407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9-11 04:33
本主题涉及一种用于机动车辆的排放系统。由第一部分(206)和第二部分(207)形成的排放系统的排放管(205)。第一部分(206)包括连接到排气端口(184)的第一上游端部(208)。第二部分(207)设置在第一部分(206)的下游,并且第二部分(207)包括第二上游端部(215)。第一部分(206)和第二部分(207)之一适于支撑处理装置(211)的至少一部分。第一部分(206)能够至少部分地环形地封闭处理装置(211)。排放管(205)最佳地设置有最少的零件和接头,并且同时可以快速加热处理装置(211)。速加热处理装置(211)。速加热处理装置(211)。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排放系统及其机动车辆


[0001]本专利技术总体上涉及一种包括内燃机的机动车辆,并且尤其涉及一种用于机动车辆内燃机的燃烧气体排放系统。

技术介绍

[0002]通常,紧凑型机动车辆(如鞍座骑乘型车辆)设置有内燃(IC)机装置。这些鞍座骑乘型车辆由于其紧凑的布局和在其上承载额外乘客和/或承载负载的能力而受到欢迎。根据应用、发动机布局等,这些车辆可以包括两轮或三轮。这些车辆中的一些车辆设置有摆动式发动机,并且设置有连接连杆(如肘节连杆)以能摆动地支撑内燃机装置。一些其它类型的鞍座骑乘型车辆具有固定地安装到框架的内燃机。在这些车辆中,内燃机可以向前倾斜。因此,这些车辆具有排放系统,该排放系统在车辆的下部延伸,并朝向位于车辆一侧的消声器延伸,或者可以位于中央。因此,车辆应当设置有足够的离地间隙,以安全地容纳排放系统,这是此类车辆的许多布置和布局(packaging and layout)的挑战之一。
[0003]此外,这些鞍座骑乘式机动车辆在不同的地形并且以不同的驾驶模式运转,因为这些取决于操作位置或用户,这超出了制造商的控制范围。这些车辆在此类不同的地形并且以不同的驾驶模式运转时,会受到撞击,并且由此产生的冲击可能会传输到车辆的各个系统。
[0004]此外,当设置了摆动型内燃机时,由于与经历摆动运动的车辆的至少一个车轮的连接,摆动型内燃机直接经历此类撞击。直接连接到内燃机的排放系统直接接收来自内燃机的此类撞击。因此,排放系统要求刚性安装。
[0005]此外,固有地,由于内燃机的存在,机动车辆可以具有振动,内燃机在宽的发动机每分钟转数(RPM)范围内运转,导致蔓延到车辆的其它部分的振动。安装在车辆上的各种系统,尤其是排放系统,安全地容纳在机动车辆上,并且应该能够在没有故障的情况下最佳地运行,即使当车辆受到此类撞击或振动时也是如此。
[0006]此外,即使在恶劣的使用条件下,排放系统也必须以最佳方式运转,以便处理废气而不会出现任何系统故障。例如,缺乏离地间隙可以损坏排放系统,该排放系统基本上位于车辆的下部,从而影响排放系统的性能。
附图说明
[0007]参考附图描述具体实施方式。在所有附图中使用相同的附图标记来指代相似的特征和部件。
[0008]图1描绘了根据本主题的实施例的示例性机动车辆的右侧视图。
[0009]图2示出了根据图1所描绘的实施例的动力装置的前透视图。
[0010]图3描绘了根据图2的实施例的排放系统的右侧透视图。
[0011]图4描绘了根据图3所描绘的实施例的排放系统的一部分的分解图。
[0012]图5描绘了根据本主题的实施例的排放管的详细视图。
[0013]图6描绘了根据本主题的实施例的排放管的一部分的另一详细视图。
[0014]图7(a)描绘了根据本主题的另一实施例的沿轴线A

A

截取的排放管的截面图。
[0015]图7(b)描绘了根据如图7(a)所描绘的本主题的另一实施例的沿轴线B

B

截取的排放管的另一截面图。
[0016]图7(c)描绘了根据如图7(a)所描绘的本主题的另一实施例的沿轴线C

C

截取的排放管的另一截面图。
[0017]图8描绘了处理装置的转换效率相对于时间的图形表示。
[0018]图9描绘了根据本主题的实施例的沿着轴线X

X

截取的排放系统的截面图。
[0019]图10(a)描绘了根据本主题的实施例的沿着轴线Y

Y

截取的排放系统的实施方式的截面图。
[0020]图10(b)描绘了根据本主题的实施例的排放系统的另一实施方式的另一截面图。
[0021]图11描绘了根据本主题的又一实施例的排放的截面图。
[0022]图12描绘了根据图11的实施例的排放的分解图。
[0023]图13描绘了均匀性指数相对于各种流速的图形表示。
具体实施方式
[0024]按照常规,机动车辆设置有驱动装置,该驱动装置包括内燃(IC)机和/或牵引马达。此外,车辆包括各种子系统(如与燃油供应系统(如化油器或燃料喷射器)协同工作的进气系统)。将空气燃料混合物供应到内燃机进行燃烧,这产生所需的动力和扭矩,动力和扭矩被传输到车辆的至少一个车轮。此外,气体排放系统包括排放管,该排放管将燃烧过程中产生的气体传递到消声器。通常,产生的气体可以包括各种有害组分,有害组分包括总碳氢化合物(THC)、一氧化碳(CO)和氮氧化物(NOx)。需要在通过消声器将气体排放到大气中之前处理有害组分。典型地,气体处理装置用于在排放到大气中之前处理上述有害组分。因此,已知的排气管/排出管必须安全地容纳处理装置。
[0025]通常,气体处理装置设置在排放系统内。处理装置具有起燃或运行温度,该温度必须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达到,以使处理装置以最佳效率最佳地运转。为了实现提早起燃,处理装置可以设置在排气端口附近。然而,将处理装置设置在排气端口附近可能会损坏处理装置本身,从而导致耐久性差,这主要是由于其暴露于更靠近出口部分的排放气体的极高温度。如果处理装置远离排气端口设置,则处理装置将不会实现提早起燃,由此废气将不会得到处理。图8示出了常规系统中处理装置的转换效率相对于时间的图形表示。线A(虚线)描绘了从发动机启动时直至其到达到最大点或最佳点时处理装置的转换效率。如图所描绘的,常规处理装置需要更多的时间来实现其处理废气的最高效率。换句话说,处理装置需要更多的时间来达到其起燃温度。在这段时间内,大量废气未经处理,这是不希望的。因此,挑战在于提供一种能够提早起燃而不受到损坏的排放系统。
[0026]按照常规,因为未处理的气体在发动机开始运行的最初几分钟期间(即在处理装置充分运行之前)排放,所以可以提供加热线圈来加热处理装置。现有技术中的一些解决方案建议提供有助于在发动机启动后立即将处理装置快速带到运转温度的附加部件(如加热线圈)。然而,这种系统不具有成本效益,并且同时因为该系统消耗电池动力进行加热,所以该系统效率不高。由于加热线圈的高动力要求,加热线圈或这种电气/电子加热系统的提供
可能会阻碍车辆的其它电子系统的运转,当发动机以较低的每分钟转数(RPM)运行时,在发动机启动期间交流发电机不能输送加热线圈的动力。此外,将附加加热系统包装在具有良好离地间隙的布局中是困难的。
[0027]此外,离开排气端口的废气以高速行进,并且这些气体朝着处理装置向下汇集到仅某个区域,而处理装置的其它区域未被充分利用。紧接在上游端之后的排气管的弯曲部分的存在,这在内燃机的大多数布局中是完全可用的,导致高速废气沿着排气管的一侧(例如与排气端口相对的一侧)流动,并且废气到达处理装置,仅利用处理装置的局部部分,从而导致处理装置的利用率低。此外,仅过度利用处理装置的局部部分,导致处理装置早期发生故障,这是不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1.一种用于机动车辆(100)的排放系统(200、300、301、400),所述排放系统(200、300、301、400)连接到所述机动车辆(100)的动力装置(125),所述排放系统(200)包括:排放管(205、305、405),所述排放管(205、305、405)由第一部分(206、306、406)和第二部分(207、307、407)形成,所述第一部分(206、306、406)通过所述第一部分(206、306、406)的第一上游端部(208、308、408)连接到所述动力装置(125)的排气端口(184),所述第二部分(207、307、407)设置在所述第一部分(206、306、406)的下游,所述第一部分(206、306、406)和所述第二部分(207、307、407)之一适于支撑处理装置(211、311、411),并且所述第一部分(206、306、406)能够至少部分地环形地封闭所述处理装置(211、311、411),并且所述第一部分(206、306、406)包括固定到所述第二部分(207、307、407)的第一下游端部(209)。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排放系统(200、300、301、400),其中所述第一部分(206、306、406)提供至少部分环形的间隙(230、330),所述至少部分环形的间隙(230、330)形成在所述处理装置(211、311、411)与所述第一部分(206、306、406)的内周边之间。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排放系统(200),其中所述第二部分(207)包括第二上游端部(215),并且所述处理装置(211)悬臂式连接到所述第二上游端部(215),并且其中所述处理装置(211)的一端(218)由所述第二上游端部(215)支撑并且所述处理装置(211)的另一端(219)从所述处理装置(211)向外突出。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排放系统(200),其中所述第二上游端部(215)包括离合构件(217),所述处理装置(211)悬臂式连接到所述离合构件(217),并且所述离合构件(217)与所述第二下游端部(216)集成。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排放系统(200),其中悬臂式连接到所述第二上游端部(215)的所述处理装置(211)充当初级处理装置(211),所述初级处理装置(211)的总转化效率小于主要处理装置(210)的总转化效率,并且所述主要处理装置(210)设置在所述初级处理装置(211)的下游。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排放系统(200),其中所述主要处理装置(210)设置在所述第二部分(207)和消声器(135)中的至少一者中。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排放系统(200),其中所述处理装置(211)充当主要处理装置,所述主要处理装置的总转化效率大于设置在所述主要处理装置的下游的初级处理装置的总转化效率。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排放系统(300、301、400),其中所述排放系统(300、301、400)包括环形圈(360),所述环形圈(360)适于围绕所述第一部分(306、406)悬臂支撑所述处理装置(311、411),并且所述第二部分(307、407)包括离合构件(317、417),所述离合构件(317、417)充当所述第一部分(306、406)与所述第二部分(307、407)之间的接口元件。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排放系统(200、300、301、400),其中所述第一部分(206、306、406)由一个或多个子构件形成,其中所述一个或多个子构件包括第一子构件(221、321、421)和第二子构件(222、322、422),所述第一子构件(221、321、421)和所述第二子构件(222、322、422)至少沿所述第一部分(206、306、406)的轴线(A

A

)被分隔开,并且所述第一子构件(221、321、421)和所述第二子构件(222、322、422)中的每一者都向外弯曲,并且所述第一子构件(221、321、421)和所述第二子构件(222、322、422)在组装状态下在其中限定容
积以容纳所述处理装置(211、311、411)。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排放系统(200、300、301、400),其中所述第一部分(206)包括第一弯曲部(240),所述第一子构件(221)相对于所述第二子构件(222)基本上向上设置,所述第一子构件(221)具有用于形成所述第一弯曲部(240)的第一曲率半径(231),并且所述第二子构件(222)包括用于形成所述第一弯曲部(240)的第二曲率半径(232),并且所述第二曲率半径(232)基本上大于所述第一曲率半径(231)。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排放系统(200),其中所述排放管(205)包括一个或多个弯曲部(240),所述处理装置(211)基本上设置在其第一弯曲部(240)与第二弯曲部之间。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排放系统(200、300、301、400),其中所述第一部分(206、306、406)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一上游端部(208、308)的凸缘构件(223、323、423),所述凸缘构件(223、323、423)至少部分地保持所述第一部分(206、306、4...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B
申请(专利权)人:TVS电机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