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人体模型的仿生关节结构,属于人体模型的仿生结构领域。
技术介绍
仿生关节结构的研究不同于机器手关节的研究。机器手主要从运动自由度及运动轨迹的可实现性来设计运动关节,而仿生关节结构的设计包括人体关节活动度的模拟,活动范围的模拟及限位,摩擦阻尼的模拟,国内关于该项技术尚未见报道(在申报国家科技部创新基金时已对这方面的内容进行了查新,国家科技部2002年度创新基金,代码02C26225120242)。国外的人体模型如汽车安全假人的研究(王碹,李宏光,赵航等,现代汽车安全,人民交通出版社,1998年5月),1960年美国开发实验用I型假人(Hybrid-I Dummy)1972年公布了有关假人的规定,在此基础上又研究出II假人(Hybrid-II Dummy),其中包括50和90百分位成人男性假人,百分位成人女性假人,此外还有3岁、6岁和9岁的儿童“假人系列”。但因II型假人的刚性大,生物仿真性(Biofidelity)有局限,不能很好再现汽车碰撞过程中人机运动状态。1973年又研究出III型假人(Hybrid-II Dummy),及美国DOTSID侧 ...
【技术保护点】
人体模型的仿生关节结构,其特征在于该仿生关节结构含有上臂(1)和下臂(7),上臂和下臂活动连接,上臂(1)绕水平轴心线相对于下臂(7)转动,转动位置被限位销钉(5)和上臂(1)的定位缺口(6)限定,转动部分的摩擦力由摩擦滑动块(2)(3)和调节螺钉(4)共同调控;联接螺钉(9)将下臂的上部分和下部分连接,下臂(7)的下部分(8)相对于下臂的轴心线转动,联接螺钉(9)的下面装设有摩擦垫片(10)以调节该转动部位的摩擦力,止动螺钉(11)固定联接螺钉(9)以防止相对于下臂的转动。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袁中凡,林大全,樊庆文,廖俊必,陈爽,
申请(专利权)人:四川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90[中国|成都]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