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氨氮废水高效处理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9988682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9-11 04:2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氨氮废水高效处理装置,该处理装置主要包括厌氧折流反应区、缺氧区、好氧区和沉淀区。厌氧折流反应区被内部设置的隔板分隔成4个单独的反应区。每个反应区分为下向流室和上向流室,下向流室和上向流室之间通过折流板隔开,上向流室内装有填料。缺氧区内装有填料和搅拌装置,好氧区内设有曝气装置,沉淀区内设有斜板。装置底部设有污泥斗,装置顶部设有排气口。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方案针对难降解氨氮废水,可大幅度提高废水可生化性,降低废水中氨氮浓度,整个装置结构紧凑,占地面积小,安装和检修方便,后期维护简单。后期维护简单。后期维护简单。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氨氮废水高效处理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氨氮废水处理设备
,尤其是一种氨氮废水高效处理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在众多含氮废水中,高氨氮低碳氮比一类废水由于其成分较为复染、污染物浓度较高、排放量大、处理难度高的特点,受到了各国环保领域的高度重视。而在“十二五”规划将氨氮纳入约束性指标之后,高氨氮低碳氮比废水的高效处理也成为目前我国废水处理中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0003]传统生物脱氮的基本原理为废水中的有机氮通过氨化作用转化为氨氮,然后在有氧的条件下,硝化菌将氨氮转化为硝态氮,最后在缺氧的条件下,通过反硝化菌的作用将硝态氮还原为氮气,从而达到除氮的目的。而某些工业废水往往在含有较高氨氮浓度,还含高浓度难降解的有机物,甚至是有毒有害物资。处理此类废水时,传统生物脱氮工艺和设备很难适应,微生物菌群容易受冲击影响大,处理效率较低。
[0004]AO生物脱氮除磷工艺是传统活性污泥工艺、生物硝化及反硝化工艺和生物除磷工艺的综合,其中各段的功能如下:
[0005]厌氧区:从初沉池流出的污水首先进入厌氧区,系统回流污泥中的兼性厌氧发酵菌将污水中的可生物降解有机物转化为挥发性脂肪酸(VFA)等小分子发酵产物,聚磷菌也将释放菌体内储存的多聚磷酸盐,同时释放能量,其中部分能量供专性好氧的聚磷菌在厌氧抑制环境下生存,另一部分能量则供聚磷菌主动吸收类似VFA等污水中的发酵产物,并以聚

β

羟基烷酸(PHA)的形式在菌体内贮存起来。这样,部分碳在厌氧区得到去除。在厌氧区停留足够时间后,污水污泥混合液进入缺氧区。
[0006]缺氧区:在缺氧区中,反硝化细菌利用从好氧区中经混合液回流而带来的大量硝酸盐(视内回流比而定,以及污水中可生物降解的有机物(主要是溶解性可快速生物降解有机物)进行反硝化反应,达到同时去碳和脱氮的目的。含有较低浓度碳氮和较高浓度磷的污水随后进入好氧区。
[0007]好氧区:在好氧区聚磷菌在曝气充氧条件下分解体内贮存的PHA并释放能量,用于菌体生长及主动超量吸收周围环境中的溶解性磷,这些被吸收的溶解性磷在聚磷菌体内以聚磷盐形式存在,使得污水中磷的浓度大大降低。污水中各种有机物在经历厌氧、缺氧环境后,进入好氧区时其浓度己经相当低,这将有利于自养硝化菌的生长繁殖。硝化菌在好氧的环境下将完成氨化和硝化作用,将水中的氮转化为NO2‑
和NO3‑
。在二次沉淀池之前,大量的回流混合液将把产生的NO
x

带入缺氧区进行反硝化脱氮。
[0008]沉淀池:絮凝浓缩污泥,一部分浓缩污泥回流至厌氧区继续参与释磷并保持系统活性污泥浓度,另一部分则携带超量吸收磷的聚磷菌体以剩余污泥形式排出系统。

技术实现思路

[0009]为解决传统生物脱氮技术对难降解氨氮废水处理效率低,设备占地面积大,检修困难等问题,本技术提出了一种氨氮废水处理装置:
[0010](1)通过厌氧折流反应区内有效的酸化过程改善碳源质量,强化其提供反硝化所需优质碳源的优点,同时降低厌氧出水有机物浓度以利于后续好氧硝化系统的运行;
[0011](2)在不增加动力的前堤下,通过结构优化改善反应器内的流速场,改变反应器中的水力特征,改善了反应器中微生物与基质之间的传质条件,从而强化反应器的传质效率,大大加快系统的生化反应速率;
[0012](3)整套处理装置结构紧凑,通过合理布置各反应段尺寸和位置,优化空间利用,装置占地小,装置内部设备安装检修方便。
[0013]本技术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0014]一种氨氮废水高效处理装置,包括厌氧区、缺氧区、好氧区和沉淀区;所述缺氧区、缺氧区、好氧区、沉淀区和出水口之间分别设有竖向的顶部有溢流口的隔板,将各区隔开;所述厌氧区内部设有若干个竖向的顶部有溢流口的隔板将其分隔成若干个单独的厌氧折流反应区,每个厌氧折流反应区内设有竖向的折流板将其分为下向流室和上向流室,上向流室内装有第一悬浮填料;所述厌氧折流反应区、厌氧区、好氧区和沉淀区底部均设有污泥斗。
[0015]进一步的,所述缺氧区内设有竖向的折流板将其分为下向流室和上向流室,上向流室内设有第二悬浮填料和搅拌装置;所述缺氧区顶部设有污泥回流口,污泥回流口连接缺氧区和沉淀区的污泥斗。
[0016]进一步的,所述好氧区内设有竖向的折流板将其分为下向流室和上向流室,上向流室内设有曝气装置。
[0017]进一步的,所述沉淀区内设有竖向的折流板将其分为下向流室和上向流室,上向流室内设有斜板。
[0018]进一步的,所述折流板向上向流室侧倾斜,倾斜角度为5~10
°
,折流板尾端设有朝向上向流室的折角。
[0019]进一步的,所述折流板上安装有紊流板,紊流板钝角角度为120
°

[0020]进一步的,所述下向流室内紊流板波峰高度为下向流室宽度的1/3~1/2,上向流室内紊流板波峰高度为下向流室宽度的1/4~1/3。
[0021]进一步的,所述每个厌氧折流反应区的容积与缺氧区和沉淀区相等,好氧区容积为缺氧区容积的两倍。
[0022]进一步的,第一悬浮填料和第二悬浮填料分别为弹性立体填料和多面空心球填料。
[0023]有益效果:本技术通过在厌氧区设置多个竖向的折流挡板,使水力流态呈上下折流运动,形成相对独立的隔室,每个隔室都可以看作是一个独立的UASB反应器。隔室中的污泥在水流、生物气以及自身重力的共同作用下与废水充分混合。通过各微生物种群协同共生,以有机物为食物,逐步降解大分子有机物和难降解物质,提高废水可生化性。
[0024]本技术通过在折流板上设置紊流板,当废水经过下向流室和上向流室时,由于紊流板的阻挡,水流流速不断变化,连续做缩、放流动,必产生湍流;同时,废水以一定流
速流经弹性立体填料时,由于弹性立体填料具有强制性的紊动作用,亦发生局部剪切流动,形成由涡旋运动造成的局部范围内涡流扩散,涡旋增加了分子扩散面积,减小了扩散距离,使整个反应系统的传质效率显著提高。
[0025]本技术通过采用了上下折流斜板式,存在一定的倾斜角度,从而增大雷诺系数和停留时间,从而增大反应器容积利用率,折流板端部设置可调节折角,可根据运行工况进行灵活调节,减小水力死区,使废水在上向流室中更均匀的分布,从而促进泥水混合。
附图说明
[0026]图1为反应装置示意图;
[0027]图2为厌氧区示意图;
[0028]图3为缺氧区、好氧区、沉淀区示意图;
[0029]图中:(1)为厌氧折流反应区1,(2)为厌氧折流反应区2,(3)为厌氧折流反应区3,(4)为厌氧折流反应区4,(5)为缺氧区,(6)为好氧区,(7)为沉淀区,(8)为隔板,(9)为折流板,(10)为紊流板,(11)为折角,(12)为第一悬浮填料,(13)为污泥斗,(14)为人孔,(15)为搅拌装置,(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氨氮废水高效处理装置,包括厌氧区、缺氧区、好氧区和沉淀区;其特征在于,所述缺氧区、好氧区、沉淀区和出水口之间分别设有竖向的顶部有溢流口的隔板,将各区隔开;所述厌氧区内部设有若干个竖向的顶部有溢流口的隔板将其分隔成若干个单独的厌氧折流反应区,每个厌氧折流反应区内设有竖向的折流板将其分为下向流室和上向流室,上向流室内装有第一悬浮填料;所述厌氧折流反应区、厌氧区、好氧区和沉淀区底部均设有污泥斗。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氨氮废水高效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缺氧区内设有竖向的折流板将其分为下向流室和上向流室,上向流室内设有第二悬浮填料和搅拌装置;所述缺氧区顶部设有污泥回流口,污泥回流口连接缺氧区和沉淀区的污泥斗。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氨氮废水高效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好氧区内设有竖向的折流板将其分为下向流室和上向流室,上向流室内设有曝气装置。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蔡诚贺柏林梁柱程星耀李靖梅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中电环保水务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