轴承系统及其止推板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9987617 阅读:79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9-11 04:23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轴承系统及其止推板,用以解决现有轴承系统难以提升动压的问题。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止推板包括一个本体及多个动压沟,多个动压沟环设于该本体的内缘外周,各动压沟具有一个转折部位于一个内弧段与一个外弧段之间;其中,该内弧段由该转折部往该内缘的延伸方向与该止推板的旋转方向相反,该外弧段由该转折部往该外缘的延伸方向与该止推板的旋转方向相反;或者,该内弧段由该转折部往该内缘的延伸方向与该止推板的旋转方向相同,该外弧段由该转折部往该外缘的延伸方向与该止推板的旋转方向相同,且各动压沟的转折部连通一个蓄液凹穴。穴。穴。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轴承系统及其止推板


[0001]本专利技术关于一种马达或风扇的零组件,尤其是一种轴承系统及其止推板。

技术介绍

[0002]请参照图1,其是用于马达或风扇的轴承系统中的一种现有的止推板9,现有的止推板9的一个轴向端面91上凹设有多个动压沟92,各动压沟92概呈人字形,并具有一个中间弯曲部921连接一个内侧部分922与一个外侧部分923;其中,各动压沟92的内侧部分922由该中间弯曲部921朝内的延伸方向与该止推板9的旋转方向(图1中的空心箭头指向)相同,而各动压沟92的外侧部分923由该中间弯曲部921朝外的延伸方向也与该止推板9的旋转方向相同。运作时,该轴承系统中的油液可以从该内侧部分922顺畅地通过该中间弯曲部921再流向该外侧部分923。类似于现有的轴承系统9的一个实施例已公开于公开号为CN1619170A及公开号为CN1914429A的中国专利当中。
[0003]上述现有的止推板9所产生的动压虽已具有不错的表现,但仍有加以改善的必要,以更进一步地提升动压,使马达或风扇运作时的性能更佳。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轴承系统及其止推板,可由形态简易而易于成型的动压沟更进一步地提升动压。
[0005]本专利技术的次一目的是提供一种轴承系统及其止推板,可提升油液流通顺畅度及循环效果。
[0006]本专利技术的又一目的是提供一种轴承系统及其止推板,可提升止推板的旋转稳定性。
[0007]本专利技术的再一目的是提供一种轴承系统及其止推板,可提升制造及组装便利性。
[0008]本专利技术全文所述方向性或其近似用语,例如“前”、“后”、“左”、“右”、“上(顶)”、“下(底)”、“内”、“外”、“侧面”等,主要参考附图的方向,各方向性或其近似用语仅用以辅助说明及理解本专利技术的各实施例,非用以限制本专利技术。
[0009]本专利技术全文所记载的元件及构件使用“一”或“一个”的量词,仅是为了方便使用且提供本专利技术范围的通常意义;于本专利技术中应被解读为包括一个或至少一个,且单一的概念也包括多个的情况,除非其明显意指其他意思。
[0010]本专利技术全文所述“结合”、“组合”或“组装”等近似用语,主要包括连接后仍可不破坏构件地分离,或是连接后使构件不可分离等型态,本领域中技术人员可以依据欲相连的构件材质或组装需求予以选择。
[0011]本专利技术轴承系统的止推板,包括:一个本体,具有一个内缘及一个外缘;及多个动压沟,环设于该内缘外周,各动压沟具有一个转折部位于一个内弧段与一个外弧段之间,该内弧段位于该转折部与该内缘之间;其中,该内弧段由该转折部往该内缘的延伸方向与该止推板的旋转方向相反,该外弧段由该转折部往该外缘的延伸方向与该止推板的旋转方向
相反;或者,该内弧段由该转折部往该内缘的延伸方向与该止推板的旋转方向相同,该外弧段由该转折部往该外缘的延伸方向与该止推板的旋转方向相同,且各动压沟的转折部连通一个蓄液凹穴。
[0012]本专利技术的轴承系统,包含:一个套筒;一个轴承,位于该套筒内部;及一个转动件,具有一个止推板及一个转轴,该止推板的内缘连接该转轴,该止推板能够在转动时与该轴承之间形成一个动压间隙。
[0013]由此,本专利技术的轴承系统及其止推板,可通过使该内弧段由该转折部往该内缘的延伸方向与该止推板的旋转方向相反,及该外弧段由该转折部往该外缘的延伸方向与该止推板的旋转方向相反;或是使该内弧段由该转折部往该内缘的延伸方向与该止推板的旋转方向相同,且该外弧段由该转折部往该外缘的延伸方向与该止推板的旋转方向相同,并于各动压沟的转折部设置一个蓄液凹穴,从而利用简易而易于成型的动压沟形态,达到更进一步地提升动压的效果。
[0014]该轴承系统的止推板另外可以包括一个内环沟,该内环沟及多个动压沟可以位于该本体的端面,该内环沟邻接该内缘,各动压沟可以连通该内环沟。如此,多个动压沟中的油液将得以流通,具有提升油液流通顺畅度及循环效果等功效。
[0015]其中,该本体的两相对端面都可以设有多个动压沟。如此,具有提升该止推板的旋转稳定性等功效。
[0016]其中,任两相邻的动压沟之间具有一个凸台,该凸台的侧壁具有一个起始点及一个终点,该起始点邻近该本体的内缘,该终点可以位于该本体的外缘。如此,具有提升油液流通顺畅度及循环效果等功效。
[0017]其中,任两相邻的动压沟之间具有一个凸台,该本体具有一个孔心,该凸台与该动压沟在以该孔心为中心的同一个圆周上的弧长可以约略相等。如此,该凸台与该动压沟的宽度可约略相等,具有提升该轴承系统的动压及该止推板的旋转稳定性等功效。
[0018]其中,该动压沟的数量可以大于或等于10个,多个动压沟可以等间距地环设于该内缘外周。如此,具有提升该轴承系统的动压及该止推板的旋转稳定性等功效。
[0019]其中,任两相邻的动压沟之间具有一个凸台,该凸台的侧壁可以具有一个尖点,该尖点可以对应该动压沟的转折部,该本体具有一个孔心,多个凸台的尖点可以位于以该孔心为中心的同一个圆周上。如此,具有提升该轴承系统产生动压的均匀性等功效。
[0020]其中,该内弧段由该转折部往该内缘的延伸方向与该止推板的旋转方向相反,该尖点至该本体内缘的径向距离(D1)可以小于该尖点至该本体外缘的径向距离(D2)。如此,具有提升该轴承系统的动压等功效。
[0021]其中,该内弧段由该转折部往该内缘的延伸方向与该止推板的旋转方向相反,该凸台的侧壁具有一个起始点及一个终点,该起始点至该尖点所通过的圆周的径向距离(D3)与该起始点至该本体外缘的径向距离(D4)的比值(D3/D4)约为0.1~0.3。如此,具有提升该轴承系统的动压等功效。
[0022]其中,该内弧段由该转折部往该内缘的延伸方向与该止推板的旋转方向相反,该凸台的侧壁具有一个起始点及一个终点,该起始点至该本体外缘的径向距离(D4)与该凸台的侧壁从该起始点至该终点的总长度(U)的比值(D4/U)约为0.2~0.7。如此,具有提升该轴承系统的动压等功效。
[0023]其中,该内弧段由该转折部往该内缘的延伸方向与该止推板的旋转方向相反,各动压沟的转折部可以连通一个蓄液凹穴。如此,可延缓油液流向该外弧段的速度,具有进一步提升该轴承系统的动压等功效。
[0024]其中,该内弧段由该转折部往该内缘的延伸方向与该止推板的旋转方向相同,该尖点至该本体内缘的径向距离(D1)可以大于或等于该尖点至该本体外缘的径向距离(D2)。如此,具有提升该轴承系统的动压等功效。
[0025]其中,该内弧段由该转折部往该内缘的延伸方向与该止推板的旋转方向相同,该蓄液凹穴的末端至相邻尖点的直线距离(T1)与任两相邻尖点之间的直线距离(T2)的比值(T1/T2)约为0.4~0.45。如此,具有提升该轴承系统的动压等功效。
[0026]其中,该内弧段由该转折部往该内缘的延伸方向与该止推板的旋转方向相同,该凸台的侧壁具有一个起始点及一个终点,该尖点至该本体外缘的径向距离(D2)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轴承系统的止推板,其特征在于,包括:一个本体,具有一个内缘及一个外缘;及多个动压沟,环设于该内缘外周,各动压沟具有一个转折部位于一个内弧段与一个外弧段之间,该内弧段位于该转折部与该内缘之间;其中,该内弧段由该转折部往该内缘的延伸方向与该止推板的旋转方向相反,该外弧段由该转折部往该外缘的延伸方向与该止推板的旋转方向相反;或者,该内弧段由该转折部往该内缘的延伸方向与该止推板的旋转方向相同,该外弧段由该转折部往该外缘的延伸方向与该止推板的旋转方向相同,且各动压沟的转折部连通一个蓄液凹穴。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轴承系统的止推板,其特征在于,另外包括一个内环沟,该内环沟及多个动压沟位于该本体的端面,该内环沟邻接该内缘,各动压沟连通该内环沟。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轴承系统的止推板,其特征在于,该本体的两相对端面都设有多个动压沟。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轴承系统的止推板,其特征在于,任两相邻的动压沟之间具有一个凸台,该凸台的侧壁具有一个起始点及一个终点,该起始点邻近该本体的内缘,该终点位于该本体的外缘。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轴承系统的止推板,其特征在于,任两相邻的动压沟之间具有一个凸台,该本体具有一个孔心,该凸台与该动压沟在以该孔心为中心的同一个圆周上的弧长相等。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轴承系统的止推板,其特征在于,该动压沟的数量大于或等于10个,多个动压沟等间距地环设于该内缘外周。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轴承系统的止推板,其特征在于,任两相邻的动压沟之间具有一个凸台,该凸台的侧壁具有一个尖点,该尖点对应该动压沟的转折部,该本体具有一个孔心,多个凸台的尖点位于以该孔心为中心的同一个圆周上。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轴承系统的止推板,其特征在于,该内弧段由该转折部往该内缘的延伸方向与该止推板的旋转方向相反,该尖点至该本体内缘的径向距离(D1)小于该尖点至该本体外缘的径向距离(D2)。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轴承系统的止推板,其特征在于,该内弧段由该转折部往该内缘的延伸方向与该止推板的旋转方向相反,该凸台的侧壁具有一个起始点及一个终点,该起始点至该尖点所通过的圆周的径向距离(D3)与该起始点至该本体外缘的径向距离(D4)的比值(D3/D4)为0.1~0.3。10.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轴承系统的止推板,其特征在于,该内弧段由该转折部往该内缘的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洪银树谢坤利张怡鑫
申请(专利权)人:建准电机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