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菌棒保水膜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使用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9974871 阅读:32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9-08 09:57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食用菌培育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一种菌棒保水膜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使用方法。所述菌棒保水膜材料按重量份包括:玉米淀粉25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菌棒保水膜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使用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食用菌培育
,尤其涉及一种菌棒保水膜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使用方法。

技术介绍

[0002]遂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香菇产品的品质要求也越来越高,对于柄短、干燥、肉实、园整等的优质鲜菇的需求更加迫切。在上个世纪90年代,为了迎合市场的这一需求,栽培香菇采用了不脱袋出菇技术,即菌棒发菌达到生理成熟后,不脱袋直接上架,进行催菇管理,当菇蕾形成后,菌棒上哪里形成菇蕾就在菌袋的哪里用刀子将塑料袋割开,让香菇子实体长出袋子,从而达到增加优质菇比例,提高产品质量。但这种方法存在袋内“憋袋菇”较多、费工费时、菌棒后续保水性差等问题,导致该技术一度被生产者抛弃。为了解决香菇生产增加优质菇的目的,产业研究人员通过多年的努力,研究开发出香菇菌袋保水膜,即在香菇菌棒制棒时使用两层塑料袋子,外层使用常规的聚氯乙烯塑料袋,在外袋内部增加一层很薄易破的塑料膜,在发好菌丝脱袋上架时,将外层较厚的塑料袋脱掉,保留内层的塑料薄膜,当菌棒出菇时,菇蕾顶破内膜而发育生长。因有一层内膜的保护,菌棒内部的水分散失缓慢,最大限度的保持了袋内供应子实体生长所需的水分,出菇期很少浇水或不浇水,在极大提高子实体品质的同时,又可很好的节约了水资源。
[0003]但是,在保水膜使用的同时也显现出一些短板和弊端,如生产成本高,套袋工序复杂、子实体易污染、发菌管理难度加大等。这些弊端造成的危害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一个很好的解决办法。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针对现有香菇栽培过程中出现的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菌棒保水膜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使用方法,该菌棒保水膜材料制作成本低、储存和使用方法简单,可以通过喷洒的形式覆盖在菌棒表面并快速成膜,且在菌棒表面形成的膜具有很好的保水性和菇蕾穿透性,而在常温且避光的条件下该菌棒保水膜材料可保持稳定的液体状态。
[0005]为达到上述专利技术目的,本专利技术实施例采用了如下的技术方案:
[0006]一种菌棒保水膜材料,包括以下重量份的组分:
[0007]玉米淀粉25

35份、大豆油25

30份、甘油60

65份、磺基琥珀酸二异辛酯钠15

18份、聚丙烯酰胺2

4份和水900

1100份。
[0008]相对于现有技术,本专利技术提供的菌棒保水膜材料中,一定比例的玉米淀粉熟化后与大豆油和甘油混合,在微量的聚丙烯酰胺的作用下,喷施到菌棒表面后,可使玉米淀粉和大豆油凝聚形成一层薄膜,该薄膜完全不会影响菇蕾的正常突破,不会出现因薄膜的存在而产生憋袋菇,具有较好的保水性。且在成膜过程中,一定量的磺基琥珀酸二异辛酯钠的加入,可以使玉面淀粉和大豆油快速渗透到菌棒缝隙中,使形成的薄膜与菌棒的表层形成一体,不易脱落。磺基琥珀酸二异辛酯钠与甘油的加入还可以改善由玉米淀粉和大豆油形成
的膜撕裂性,使菇蕾出菇过程中,不会在膜的表面出现撕裂或者大片掉落的现象,仅是在菇蕾突破处形成点状或孔状,实现了极佳的保水性,节约了大量水资源。
[0009]同时,本专利技术提供的菌棒保水膜材料在常温、避光条件下可长期保持稳定的液态,储存和使用方便,在出菇管理过程中,实现对菌棒表面保水膜的随时喷洒修补,免去了使用装袋机对菌棒套袋保水的程序,解决大量机械成本,并解决了套袋过程中对菌棒产生的污染。且本专利技术提供的菌棒保水膜材料的原料成本低、菌棒废弃后不会对环境产生污染。
[0010]优选的,所述菌棒保水膜材料包括以下重量份的组分:
[0011]玉米淀粉30份、大豆油27份、甘油63份、磺基琥珀酸二异辛酯钠16.5份、聚丙烯酰胺3份和水1000份。
[0012]上述优选的菌棒保水膜材料可以进一步提高成膜的速度和膜的保水性。
[0013]本专利技术还提供所述菌棒保水膜材料的制备方法。该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14]a、按质量配比,向所述水中加入所述玉米淀粉,在搅拌过程中加热熟化,再依次加入所述大豆油和所述甘油,混合均匀,得到粥状物;
[0015]b、向所述粥状物中依次加入所述聚丙烯酰胺和所述磺基琥珀酸二异辛酯钠,混合均匀,得到所述菌棒保水膜材料,保存至避光容器中。
[0016]相对于现有技术,本专利技术提供的菌棒保水膜材料的制备方法,仅涉及加热和搅拌的操作,设备要求低,制备过程中不易对菌棒保水膜材料造成污染,具有工艺简单和成本低的优势。
[0017]优选的,步骤a中,所述加热熟化的温度为100℃

102℃、时间为10min

15min。
[0018]优选的,该制备方法在搅拌过程中完成,所述搅拌的速度为100r/min

150r/min。
[0019]本专利技术提供了该菌棒保水膜材料的使用方法。该使用方法为:将所述菌棒保水膜材料用水稀释30

60倍后,在光照条件下,均匀喷洒至食用菌菌棒表面,并完全覆盖所述菌棒。
[0020]相对于现有技术,本专利技术的使用方法,仅通过喷施即可完成在菌棒表面形成保水膜,省去大量套袋工作以及套袋过程对菌棒产生的污染,节约大量人力和物力。
[0021]优选的,所述菌棒为24h内未喷过水的裸棒。
[0022]优选的,所述菌棒保水膜材料在菌棒表面的喷洒量为5mL/m2‑
15mL/m2。
具体实施方式
[0023]为了使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专利技术。
[0024]实施例1
[0025]一种菌棒保水膜材料,包括以下重量份的组分:
[0026]玉米淀粉25份、大豆油25份、甘油60份、磺基琥珀酸二异辛酯钠15份、聚丙烯酰胺2份和水900份。
[0027]上述菌棒保水膜材料的制备方法为:
[0028]a、按上述质量配比,向水中加入所述玉米淀粉,在100r/min的搅拌过程中,100℃加热15min,使玉米淀粉熟化,再在搅拌转速不变的条件下加入大豆油,充分混匀后再加入
甘油,混合均匀得到粥状物;
[0029]b、在上述搅拌条件下,向粥状物中缓慢加入聚丙烯酰胺(加少量水使聚丙烯酰胺溶解,水的加入量以使聚丙烯酰胺刚好能完全溶解为准),充分混匀后,再加入磺基琥珀酸二异辛酯钠,混合均匀得到菌棒保水膜材料,保存至避光容器中。
[0030]实施例2
[0031]一种菌棒保水膜材料,包括以下重量份的组分:
[0032]玉米淀粉30份、大豆油27份、甘油63份、磺基琥珀酸二异辛酯钠16.5份、聚丙烯酰胺3份和水1000份。
[0033]上述菌棒保水膜材料的制备方法为:
[0034]a、按上述质量配比,向清水中加入所述玉米淀粉,在120r/min的搅拌过程中,101℃加热12mi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菌棒保水膜材料,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重量份的组分:玉米淀粉25

35份、大豆油25

30份、甘油60

65份、磺基琥珀酸二异辛酯钠15

18份、聚丙烯酰胺2

4份和水900

1100份。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菌棒保水膜材料,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重量份的组分:玉米淀粉30份、大豆油27份、甘油63份、磺基琥珀酸二异辛酯钠16.5份、聚丙烯酰胺3份和水1000份。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菌棒保水膜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a、按质量配比,向所述水中加入所述玉米淀粉,在搅拌过程中加热熟化,再依次加入所述大豆油和所述甘油,混合均匀,得到粥状物;b、向所述粥状物中依次加入所述聚丙烯酰胺和所述磺基琥珀酸二异辛酯钠,混合均匀,得到所述菌棒保水膜...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梁晓生柳凤玉刘海军刘绍苍姚金林李大港张磊孟凡飞梁宏丽王彦玲王帅
申请(专利权)人:平泉市希才应用菌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