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纤维改性沥青混凝土的混合装置和混合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9971983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9-08 09:5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纤维改性沥青混凝土的混合装置和混合方法,混合装置包括用于加热沥青的加热机构,所述加热机构包括用于盛放沥青的盛料筒;所述盛料筒的正上方设置有拌合机构,所述拌合机构包括上架体和安装在所述上架体上的往复伸缩机构,所述往复伸缩机构的伸缩端竖向朝下地正对所述盛料筒的开口,往复伸缩机构的伸缩端上安装有拌合头,使拌合头可在往复伸缩机构的作用下沿轴向伸入和抽出所述盛料筒以对盛料筒内的沥青进行拌合。本发明专利技术的纤维改性沥青混凝土的混合装置具有结构设计巧妙,操作使用方便,能够降低纤维爬杆绕轴的概率,有利于提高纤维分散率等优点,本发明专利技术方法具有能够降低纤维爬杆绕轴的概率,有利于提高纤维分散率等优点。纤维分散率等优点。纤维分散率等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纤维改性沥青混凝土的混合装置和混合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沥青改性
,特别的涉及一种纤维改性沥青混凝土的混合装置和混合方法。

技术介绍

[0002]在我国公路的路面结构中,沥青路面占有相当重要的位置,大约有85%的高速公路采用沥青路面。沥青作为铺路材料其最显著的优点是具有良好的粘着性,但其缺点是高温下易变形、流淌,低温易开裂和拉伸强度偏低。随着合成纤维工业的发展,研究发现,在沥青中加入合成纤维材料,可提高其热稳定性、低温抗裂性能、耐久性和拉伸强度。然而,由于合成纤维材料并不溶解于沥青中,且合成纤维长径比大(达到150以上),在与沥青传统高速搅拌过程中,纤维材料易爬杆绕轴容易发生纤维包轴现象,而且,安装在搅拌轴上的搅拌杆在沥青内高速旋转时,由于旋转方向始终保持不变,使得沥青内的纤维碰到搅拌杆的迎面侧时,会不断聚集在搅拌杆迎面侧上,纤维聚集一定厚度后,一部分会从迎面侧脱落形成“纤维球”,另一部分始终黏附在迎面侧上。“纤维球”不仅导致纤维用量的增加,而且具有分散效率低、分散均匀性差的缺陷,无法达到纤维沥青复合增强的效果。
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纤维改性沥青混凝土的混合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于加热沥青的加热机构(1),所述加热机构(1)包括用于盛放沥青的盛料筒(11);所述盛料筒(11)的正上方设置有拌合机构(2),所述拌合机构(2)包括上架体(21)和安装在所述上架体(21)上的往复伸缩机构(22),所述往复伸缩机构(22)的伸缩端竖向朝下地正对所述盛料筒(11)的开口,所述往复伸缩机构(22)的伸缩端上安装有拌合头(23),使所述拌合头(23)可在所述往复伸缩机构(22)的作用下沿轴向伸入和抽出所述盛料筒(11)以对盛料筒(11)内的沥青进行拌合。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纤维改性沥青混凝土的混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往复伸缩机构(22)设置有多个,且每个所述往复伸缩机构(22)的伸缩端均安装有所述拌合头(23),所述拌合头(23)的竖向投影均位于所述盛料筒(11)内。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纤维改性沥青混凝土的混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架体(21)上设置有水平移动装置(24),所述往复伸缩机构(22)竖向安装在所述水平移动装置(24)的移动部。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纤维改性沥青混凝土的混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水平移动装置(24)包括两根相互平行且横向设置在上架体(21)上的第一导轨,两根所述第一导轨上可移动地架设有托板,所述托板与所述上架体(21)之间设置有第一直线驱动机构,所述第一直线驱动机构与所述第一导轨平行设置;所述托板上安装有两根相互平行且纵向设置的第二导轨,两根所述第二导轨上可移动地架设有安装板,所述安装板与所述托板之间设置有第二直线驱动机构,所述第二直线驱动机构与所述第二导轨平行设置;所述往复伸缩机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阳贾晓东刘建洪曾晟张向科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广播电视大学重庆工商职业学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