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面立体夹层复合面料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970485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9-08 09:4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双面立体夹层复合面料,涉及纺织面料,旨在解决面料的弹性和强度还不够,容易出现撕裂的情况,其技术方案要点是:包括面层以及和面层缝合连接的亲肤层,面层与亲肤层之间铺设有若干交错呈网状结构的弹性条,面层由第一纱线、第二纱线、第三纱线和第四纱线与垫纱织造成凸条组织,亲肤层由弹性纱线和亲肤纱线编织成正面平纹组织和反面平纹组织。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面层和亲肤层之间铺设的弹性条,提高面料的弹性和恢复能力,具有抗皱、防撕裂的特点,并且通过玉米纤维材质提高面料的亲肤性和手感,并通过莱卡纤维具有良好弹性,能提高弹性条的弹性特点。能提高弹性条的弹性特点。能提高弹性条的弹性特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双面立体夹层复合面料


[0001]本技术涉及纺织面料,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双面立体夹层复合面料。

技术介绍

[0002]复合面料是将一层或多层纺织材料、无纺材料及其他功能材料经粘结贴合而成的一种新型材料。适合做沙发,服装等纺织品,是人们居家生活不可缺少的面料之一。
[0003]衣物的质量往往看重布料的弹性和强度,而复合面料通过纺织材料进行粘接而成制作衣物的布料时,布料的弹性和强度极为重要,而现有面料的弹性和强度还不够,容易出现撕裂的情况。
[0004]因此需要提出一种新的方案来解决这个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5]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双面立体夹层复合面料,通过面层和亲肤层之间铺设的弹性条,提高面料的弹性和恢复能力,具有抗皱、防撕裂的特点,并且通过玉米纤维材质提高面料的亲肤性和手感,并通过莱卡纤维具有良好弹性,能提高弹性条的弹性特点。
[0006]本技术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双面立体夹层复合面料,包括面层以及和面层缝合连接的亲肤层,所述面层与亲肤层之间铺设有若干交错呈网状结构的弹性条,所述面层由第一纱线、第二纱线、第三纱线和第四纱线与垫纱织造成凸条组织,所述亲肤层由弹性纱线和亲肤纱线编织成正面平纹组织和反面平纹组织。
[000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面层通过第一纱线、第二纱线、第三纱线和第四纱线与垫纱织造成凸条组织,使得面层具有良好的立体感,并且通过面层与亲肤层之间铺设呈网状结构的弹性条,使得面料在沿弹性条的长度方向具有良好的弹性和延展性,且在外界作用力拉扯面料时,提供良好的回复力,提高面料的工整度,并且亲肤层采用弹性纱线和亲肤纱线编织成正面平纹组织和反面平纹组织,使得面料的一侧具有平整、挺括的质地,在面料拉扯时,通过弹性纤维提供良好的弹性,并通过平纹组织具有良好质感。
[0008]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正面平纹组织和反面平纹组织通过集圈组织连接,所述亲肤纱线由若干股玉米纤维加捻而成,所述弹性纱线由若干股丙纶纤维加捻而成。
[000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正面平纹组织和反面平纹组织通过集圈组织连接,具有良好的编织强度,同时亲肤纱线采用玉米纤维材质,而弹性纱线采用丙纶纤维材质,使得亲肤层具有良好的轻柔滑顺,强度大,吸湿透气的特点,且弹性纱线具有良好的弹性和抗拉强度。
[0010]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一纱线和第二纱线与垫纱经纬编织形成有背向亲肤层一侧的第一凸条,所述第三纱线和第四纱线与垫纱经纬编织形成有背向亲肤层一侧的第二凸条。
[001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纱线和第二纱线、第三纱线和第四纱线分别在面层
的一侧形成第一凸条和第二凸条,在面层表面形成凹凸的质感,提高面料表面的立体感。
[0012]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三纱线和第四纱线在第一凸条朝向亲肤层的一侧形成有第一浮线,所述第一纱线和第二纱线在第二凸条朝向亲肤层的一侧形成有第二浮线。
[001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三纱线和第四纱线、第一纱线和第二纱线在面层背向第一凸条和第二凸条的一侧形成第一浮线和第二浮线,通过第一浮线和第二浮线提高面层的延展性,具有柔软的质地。
[0014]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弹性条由第五纱线织造而成,所述第五纱线由第一单丝和若干第二单丝加捻而成。
[001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采用第一单丝和第二单向相互加捻成第五纱线,并织造成弹性条,使得弹性条具有良好的强度。
[0016]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一单丝由若干股莱卡纤维加捻而成50dtex的氨纶单丝,所述第二单丝由若干股竹纤维加捻而成,所述第二单丝的纤度为30dtex。
[001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单丝和第二单丝分别采用莱卡纤维和竹纤维材质,通过莱卡纤维具有良好弹性,能提高弹性条的弹性特点,并且通过竹纤维材质具有良好的吸湿放湿,抗菌抑菌的特点,能抑制细菌的滋生,并且第一单丝的纤维纤度大于第二单丝的纤维纤度,使得第五纱线的平截面呈椭圆形,与相邻第五纱线之间具有良好的接触面积,不易出现脱散断裂的情况。
[0018]综上所述,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19]面层通过第一纱线、第二纱线、第三纱线和第四纱线与垫纱织造成凸条组织,使得面层具有良好的立体感,并且通过面层与亲肤层之间铺设呈网状结构的弹性条,使得面料在沿弹性条的长度方向具有良好的弹性和延展性,且在外界作用力拉扯面料时,提供良好的回复力,提高面料的工整度,并且亲肤层采用弹性纱线和亲肤纱线编织成正面平纹组织和反面平纹组织,使得面料的一侧具有平整、挺括的质地,在面料拉扯时,通过弹性纤维提供良好的弹性,并通过平纹组织具有良好质感。
附图说明
[0020]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21]图2为本技术中面层的结构示意图;
[0022]图3为本技术中亲肤层的结构示意图;
[0023]图4为本技术中第五纱线的结构示意图。
[0024]图中:1、面层;2、亲肤层;3、弹性条;4、第一纱线;5、第二纱线;6、第三纱线;7、第四纱线;8、弹性纱线;9、亲肤纱线;10、第一凸条;11、第二凸条;12、第一浮线;13、第二浮线;14、第一单丝;15、第二单丝。
具体实施方式
[0025]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详细描述。
[0026]一种双面立体夹层复合面料,如图1和图2所示,包括面层1以及和面层1缝合连接的亲肤层2,面层1与亲肤层2之间铺设有若干交错呈网状结构的弹性条3,其中面层1由第一
纱线4、第二纱线5、第三纱线6和第四纱线7与垫纱织造成凸条组织,亲肤层2由弹性纱线8和亲肤纱线9编织成正面平纹组织和反面平纹组织。
[0027]如图3所示,正面平纹组织和反面平纹组织通过集圈组织连接,亲肤纱线9由若干股玉米纤维加捻而成,弹性纱线8由若干股丙纶纤维加捻而成。
[0028]如图2所示,第一纱线4和第二纱线5与垫纱经纬编织形成有背向亲肤层2一侧的第一凸条10,第三纱线6和第四纱线7与垫纱经纬编织形成有背向亲肤层2一侧的第二凸条11,第三纱线6和第四纱线7在第一凸条10朝向亲肤层2的一侧形成有第一浮线12,第一纱线4和第二纱线5在第二凸条11朝向亲肤层2的一侧形成有第二浮线13,具体的,第一纱线4和第三纱线6采用棉纤维通过加捻机以Z捻向加捻而成,第二纱线5和第四纱线7采用聚酯纤维通过加捻机以S捻向加捻而成。
[0029]如图4所示,弹性条3由第五纱线以经纬编织的方式织造而成,第五纱线由第一单丝14和若干第二单丝15加捻而成,第一单丝14由若干股莱卡纤维加捻而成50dtex的氨纶单丝,第二单丝15由若干股竹纤维加捻而成,第二单丝15的纤度为30dtex。
[0030]面层1采用第一纱线4、第二纱线5、第三纱线6和第四纱线7与垫纱经纬编织分别形成第一凸条10和第二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双面立体夹层复合面料,其特征在于:包括面层(1)以及和面层(1)缝合连接的亲肤层(2),所述面层(1)与亲肤层(2)之间铺设有若干交错呈网状结构的弹性条(3),所述面层(1)由第一纱线(4)、第二纱线(5)、第三纱线(6)和第四纱线(7)与垫纱织造成凸条组织,所述亲肤层(2)由弹性纱线(8)和亲肤纱线(9)编织成正面平纹组织和反面平纹组织。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面立体夹层复合面料,其特征在于:所述正面平纹组织和反面平纹组织通过集圈组织连接,所述亲肤纱线(9)由若干股玉米纤维加捻而成,所述弹性纱线(8)由若干股丙纶纤维加捻而成。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双面立体夹层复合面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纱线(4)和第二纱线(5)与垫纱经纬编织形成有背向亲肤层(2)一侧的第一凸条(10),所述第三纱线(6)...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进超孟丽
申请(专利权)人:绍兴辰兴纺织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