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仪固定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996903 阅读:21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地球仪固定装置,包括:一半圆弧形支架,其两端各设有一彼此同轴的通孔,该通孔的轴线倾斜于水平面设置;一用于可转动地支承一地球仪球体的金属杆,穿过通孔延伸,其一端设有螺纹,通过一螺帽盖将金属杆固紧在支架的一端上;其另一端上设置有一金属杆防转连接机构,将金属杆不可转动地固定在支架的另一端上。上述金属杆防转连接机构可包含一固定在金属杆另一端上的帽盖,在帽盖上设置一与金属杆相邻的插销或与金属杆同轴线的多边形凸起,以便插入支架另一端上相应的互补销孔或凹槽内。(*该技术在2009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技术涉及地球仪,尤其涉及一种地球仪固定装置。目前市场上常见的石质地球仪,通常是将球体安装在半圆弧形支架上,可绕其中央轴线杆进行旋转。图6中示出了一种常规的地球仪。如图中所示,在底座1上支撑着一地球仪固定装置。该固定装置包括一半圆弧形支架2,在支架2的两端各设有一相互同轴的通孔3,通孔3的轴线是倾斜设置的;一金属杆4,其两端分别带有螺纹,该金属杆4穿过上述通孔3延伸;两个分别拧在金属杆4两端的螺纹上的螺帽盖5,将金属杆4固定在支架2上。当欲将球体6安装在支架2上时,可将固定在金属杆4一端的螺帽盖5拧下,将金属杆4穿过支架2的通孔3和球体6的中心孔,再将螺帽盖5拧上而进行固定。由于该金属杆4是倾斜设置的,球体6的重量作用在金属杆4上,当球体右向或左向转动时,容易带动金属杆4也随球体一起转动。其结果是经多次转动后金属杆4两端的固定螺帽盖5会松脱金属杆4,随之球体脱离弧形支架2。过去也有人试图在金属杆与螺帽盖的螺纹之间涂上强力胶水或用焊接方法等使二者牢固固定在一起,但如此则造成地球仪无法拆卸的弊病。因此,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地球仪固定装置,这种固定装置结构简单,方便安装和拆卸,可以克服因金属杆随球体同时转动而导致地球仪球体脱落的问题。根据本技术,提供一种地球仪固定装置,包括一半圆弧形支架,其两端各设有一彼此同轴的通孔,所述通孔的轴线是倾斜于水平面设置的;一用于可转动地支承一地球仪球体的金属杆,所述金属杆穿过所述通孔延伸,所述金属杆的一端设有螺纹,通过一螺帽盖将所述金属杆固紧在所述支架的一端上;其中,所述金属杆的另一端上设置有一金属杆防转连接机构,将所述金属杆不可转动地固定在所述支架的另一端上。本技术的地球仪固定装置,由于贯穿地球仪球体中央轴线的金属杆采用金属杆防转连接机构被牢固固定在支架上,当球体转动时,不会随其转动,因此解决了长期存在的因金属杆随球体同时转动而导致地球仪脱落之问题。以下结合附图,说明本技术地球仪固定装置的较佳实施例,其中附图说明图1A是本技术地球仪固定装置一种较佳实施例的局部剖视图;图1B是沿图1A中的线1-1的剖视图;图2A是本技术地球仪固定装置另一种较佳实施例的局部剖视图;图2B是沿图2A中的线2-2的剖视图;图3A是本技术地球仪固定装置再一种较佳实施例的局部剖视图;图3B是沿图3A中的线3-3的剖视图;图4A是本技术地球仪固定装置又一种较佳实施例的局部剖视图;图4B是沿图4A中的线4-4的剖视图;图5A是本技术地球仪固定装置又一种较佳实施例的局部剖视图;图5B是沿图5A中的线5-5的剖视图;图6是常规的石质地球仪的整体外观示意图。参照图1A和1B,图中示出了本技术地球仪固定装置一种较佳实施例。如图1A中所示,半圆弧形支架11的两端各设有一彼此同轴的通孔12,通孔12的轴线是倾斜于水平面设置的。一金属杆14穿过支架11上的该两通孔12延伸,该金属杆14的一端带有螺纹18,可用一螺帽盖19拧在螺纹18上将金属杆14的该端固紧在支架11的一端上(图中所示为上端)。在金属杆14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一帽盖15,在该帽盖15的与金属杆14的连接处的邻近位置固定设置一与金属杆14的轴线相平行的圆柱插销16。在支架11的另一端(图中所示为下端),相应设置有一与该圆柱插销16互补的销孔13。上述帽盖15、圆柱插销16及支架11上的销孔13构成了金属杆防转连接机构。将帽盖15的圆柱插销16插入支架11的销孔13,再拧紧位于支架11上端的螺帽盖19时,就可将金属杆14不可转动地固定在支架11上。图2至图5中示出了本技术地球仪固定装置的其它几种实施例,其中的支架一端(例如上端)的金属杆与螺帽盖19的连接结构与图1A中所示的相同,下面省略对其的图示及说明,只着重说明支架另一端(例如下端)的金属杆防转连接机构的各种不同实施例。参照图2A和2B,图中示出了本技术地球仪固定装置另一种较佳实施例。半圆弧形支架21的两端各设有一彼此同轴的通孔22(图2A中只示出其中一通孔)。一金属杆24穿过支架21上的该两通孔22延伸。该金属杆24在支架21的上端处的连接结构与图1A中所示的相同。此处省略对其的图示及说明。在金属杆24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一帽盖25,在该帽盖25的与金属杆24的连接处的相邻位置固定设置一与金属杆24的轴线相平行的方柱插销26。在支架21的下端处,相应设置有一与该方柱插销26互补的销孔23。上述帽盖25、方柱插销26及支架21上的销孔23构成了金属杆防转连接机构。将帽盖25的方柱插销26插入支架21的销孔23,再拧紧位于支架21上端的螺帽盖时,就可将金属杆24不可转动地固定在支架21上。图3A和3B示出了本技术地球仪固定装置再一种较佳实施例。与前面所述的实施例相似,在金属杆34的另一端也固定连接有一帽盖35。在该帽盖35上的与金属杆34的连接处,在同一轴线上设置一多边形(图中所示为四边形)凸起36。在支架31的下端处,在支架31的通孔32的底端位置相应设置有一与该多边形凸起36互补的多边形(图中所示为四边形)凹槽33。上述帽盖35、多边形凸起36及支架31上的多边形凹槽33构成了金属杆防转连接机构。图4A和4B示出了本技术地球仪固定装置的又一种实施例。与前面实施例不同的是,在金属杆44的另一端直接制成或固定连接有一多方头柱形(图中所示为四方柱头形)的帽盖45。在支架41的通孔42的底端位置相应设置有一与该多方柱头形帽盖45互补的多边形(图中所示为四边形)凹槽43。多方柱头形帽盖45平卧在多边形凹槽43内。上述多方柱头形帽盖45与支架41上的多边形凹槽43构成了金属杆防转连接机构。图5A和图5B示出了本技术地球仪固定装置的又一种较佳实施例。如图中所示,在金属杆54的另一端固定有一帽盖55。将金属杆54插入支架51上的通孔52并拧紧位于支架51上端的螺帽盖(图中未示)后,该帽盖55顶靠支架51,再利用一紧定螺丝(或插销)56插入设在支架51另一端的侧面上的垂直贯穿通孔52的螺丝孔(或插销孔)53内将金属杆54固定住,使其不能相对支架51转动。上面举例说明了本技术地球仪固定装置的金属杆防转连接机构的几种实施例,但本技术并不受其限制,还可进行各种改进或变型,例如图2中的方柱插销26也可改用多方柱插销,图3中的四边形凸起36也可用六边形或其它多边形凸起,图4中的方柱头45也可改用六角柱头或其它多角柱头,图5A中的帽盖35可以省略。总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应理解,只要可实现防止金属杆相对支架转动的金属杆防转连接机构,均应落入本技术要求保护的范围之内。权利要求1.一种地球仪固定装置,包括一半圆弧形支架,其两端各设有一彼此同轴的通孔,所述通孔的轴线是倾斜于水平面设置的;一用于可转动地支承一地球仪球体的金属杆,所述金属杆穿过所述通孔延伸,所述金属杆的一端设有螺纹,通过一螺帽盖将所述金属杆固紧在所述支架的一端上;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杆的另一端上设置有一金属杆防转连接机构,将所述金属杆不可转动地固定在所述支架的另一端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地球仪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杆防转连接机构包含一固定连接在所述金属杆另一端上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地球仪固定装置,包括:一半圆弧形支架,其两端各设有一彼此同轴的通孔,所述通孔的轴线是倾斜于水平面设置的;一用于可转动地支承一地球仪球体的金属杆,所述金属杆穿过所述通孔延伸,所述金属杆的一端设有螺纹,通过一螺帽盖将所述金属杆固紧在 所述支架的一端上;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杆的另一端上设置有一金属杆防转连接机构,将所述金属杆不可转动地固定在所述支架的另一端上。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庄铭丽
申请(专利权)人:宝艺珠宝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HK[中国|香港]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