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南京大学专利>正文

基于网络的虚拟实验仪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96630 阅读:17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基于网络的虚拟实验仪器,由脚本文件和脚本解释器、网络模块、图形编辑发生器、外围电路及输出控制数字信号电路、计算函数库、数学信号处理函数库组成,图形编辑发生器与用户交互,收集用户编辑的信息并生成脚本;数字信号处理等函数库是常用数字信号处理及数学计算函数的集合;网络模块实现配方的远程下载及实验过程中的数据监视,设有完成数据的采集及输出控制的外围电路及输出控制数字信号电路与单片机输入连接,单片机的输出连接通讯口与网络驱动模块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用于代替目前理工类高校开设的物理、化学课程中所使用的传统仪器。任课教师可以据以安排实验。(*该技术在2014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说明 一.
本技术涉及一种虚拟仪器,用于代替目前理工类高校开设的物理、化学实验课程中所使用的传统实验仪器。二.
技术介绍
对于理工类高校开设的物理、化学实验课程中所使用的教学实验仪器。目前仪器生产厂家都是根据某个实验的具体内容分别设计数据采集电路、控制电路、信号发生电路,及上位机分析软件;学校也分别购买各个实验对应的仪器产品并布置实验室。在这种情况下,厂家生产周期长,仪器自身维修保养困难;学校必须耗费大量资金;并且实验的内容、步骤、精度等都依赖于仪器的设计,学生得不到灵活有效的训练。在目前市场上已有的其它虚拟仪器的产品中,最著名的是美国NI公司的Labview。Labview虽然号称是图形开发,但它毕竟还是属于一种开发语言,对于普通的实验课任课教师来说,熟练掌握其中的语法并开发出一套虚拟仪器需要一个较长的学习过程,并且Labview的外围数据采集电路和控制电路大多是基于工业总线,价格昂贵,不适合用来开发高校实验课程中所使用的仪器。三.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设计一种虚拟仪器,用于代替目前理工类高校开设的物理、化学课程中所使用的传统仪器。任课教师可以在不需要培训的情况下,根据课程要求,结合实际情况自己设计实验的内容、步骤,使学生得到灵活的训练。本技术的实现方案是虚拟仪器由相应的软硬件组成。硬件负责数据采集、输出控制,而实验过程的逻辑控制、数字信号处理、数据分析、函数信号发生、波形显示等由软件完成。依靠系统提供一个图形编辑环境,用户通过图形界面生成一个配方(实验方案等),系统检查配方中的逻辑,自动生成一个脚本,系统运行这个脚本,就实现用户定制的虚拟仪器。具体而言,本技术基于网络的虚拟实验仪器,由脚本文件和脚本解释器、网络模块、图形编辑发生器、外围电路及输出控制数字信号电路、计算函数库、数学信号处理函数库组成,图形编辑发生器与用户交互,收集用户编辑的信息并生成脚本;数字信号处理等函数库是常用数字信号处理及数学计算函数的集合;网络模块实现配方的远程下载及实验过程中的数据监视,其特征是完成数据的采集及输出控制的外围电路及输出控制数字信号电路与单片机输入连接,单片机的输出连接通讯口与网络驱动模块连接。实验的流程步骤、逻辑控制信息生成脚本,一个脚本文件记录其对应的实验的所有信息,运行脚本就得到所需的虚拟仪器。脚本的结构是开头给出实验配置信息,然后分块描述图形编辑环境上的每个对象。通过网络,配方能自动被下载到每个学生的电脑中。教师可以从互联网下载由我们提供的或别的教师制作的配方,实现教育资源共享。在实验过程中,教师在自己的计算机上能够实时地查看每个学生的实验进程及各项实验数据,并加以指导,实现信息化、数字化实验室。本技术由以下几个模块组合而成。脚本解释器、外围电路、数字信号处理和数学计算函数库、图形编辑环境和网络驱动模块。本技术的特点是1.设计的是一种虚拟仪器,以软件代替硬件,系统生成的每一个脚本都能实现一种实验仪器的功能,从而使用户不再需购买各种各样的仪器,大大节省了教育资金。2.操作简便,脚本由系统自动生成,实验课任课教师自己就可以方便地设计一台仪器,不象其它虚拟仪器的产品需要专业技能才能开发。3.通过网络提供给教师和学生交互的能力,教师可以将编辑好的配方(脚本文件)远程下载到学生计算机中,并且还可以在实验的过程中动态地查看学生的实验数据。四.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结构示意框图图2为本技术数据采集硬件原理结构框图图3为本技术脚本生成流程图4为本技术的信号调理和数字采集电路图五.具体实施方式1.脚本和脚本解释器系统将任课教师的配方生成一个脚本,这个脚本描述了该配方的执行逻辑、数据采集的方式和速度、控制输出的模式、需要调用的工具包(或函数库)、输出对象的标识、生成的报表格式等信息。脚本解释器对脚本解释执行,根据脚本控制实验的步骤和进度、调用数字信号处理和数据分析等工具包处理数据采集模块传回的数据、将计算结果传给波形显示工具包显示结果。在本技术中,脚本的内容包括配置信息和执行逻辑两部分。配置信息其实是提供了两个映射表,一个是输出对象标识到对象地址的映射,一个是函数标识到函数地址的映射,这些对象和函数将在下面的脚本中被使用,这样在脚本的下文中可以通过标识访问输出对象或函数库中的函数。脚本解释器在接收到新的脚本时,将首先载入这两个表进行初始化工作。执行逻辑实际上就是实验过程的描述,这是脚本的主体,一般被嵌在一个循环体中。执行逻辑由逻辑和命令组成,逻辑是判断条件和结果,命令是函数库和输出对象的调用接口。命令是针对具体的解释器开发的,逻辑的描述也和具体的解释器有关,在本系统中,我们选择TCL作为脚本解释器。TCL(Tool Command Language)是一种可嵌入的命令脚本化语言。TCL是一个库包,它包含了一个分析器,并可被嵌入应用程序。在TCL的应用中,程序被分割成一个个小的,具备一定完整功能的,可重复使用的组件,各个组件之间可互相通信,协同工作,程序的功能在这些小的组件功能基础上生成。针对TCL我们编写了函数调用命令和数据传送命令,函数调用命令负责调用数字信号处理或数学计算函数库中的函数(每个函数相当于上文提到的一个组件)。数据传送命令是将处理的结果发给输出对象,以在界面显示,输出对象的指针也是在脚本的配置信息中给出。本技术通过脚本来管理程序启动、终止脚本解释器。脚本解释器启动时,将首先从脚本管理程序获得当前脚本文件的指针;脚本管理程序终止脚本运行,是通过检查生成脚本时插入的一个标记位。2.外围电路基于单片机的数据采集硬件原理结构框图如图2所示,由信号调理、多路切换、A/D、8051处理器模块、通信模块、传感器驱动模块组成。图2数据采集硬件原理结构框图中信号调理模块由差分放大、开关选择放大倍数电路、滤波组成。滤波电路选取低通滤波器电路,传感器输出的模拟信号放连接差分放大器,其输出连接A/D转换电路,多路切换模块,选用CD4051芯片,A/D转换器输出连接单片机,单片机连接通信模块至PC机。差分放大将传感器输出的模拟信号放大至A/D转换的线性工作区中,并且可以有效的消除零点漂移,提高共模抑制比。开关选择放大倍数电路,提高了差分放大器的灵活度,放大倍数可以从1倍到100倍自由选择。传感器输出通常为直流信号,高频范围的噪声较多,为了能有效的抑制噪声,选取低通滤波器对信号进行滤波。多路切换模块,选用CD4051芯片,可以支持4路的模拟量输入。A/D转换器将模拟量转换为数字量,是信号处理的基础,并且很大程度决定了系统的工作速度以及精度。本技术采用的芯片是AD1674,转换时间是10us,分辨率是12bit,可以满足绝大多数实验要求。本技术的处理器模块采用的是8051,配有max813L看门狗电路,可以有效的防止因干扰而引起的死机;EEPROM芯片,存放默认运行参数。传感器驱动电路,提供了传感器工作所需要的电流、电压。通信模块是PC机与数据采集卡之间的通信桥梁。PC机与数据采集卡之间,是通过串口来进行通信的。采用主从式的通信方式,PC机作为主设备,数据采集卡作为从设备,一个主设备最多可带10个从设备。通信协议的构造由起始位、设备地址域、功能代码、数据、C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基于网络的虚拟实验仪器,由脚本文件和脚本解释器、网络模块、图形编辑发生器、外围电路及输出控制数字信号电路、计算函数库、数学信号处理函数库组成,图形编辑发生器与用户交互,收集用户编辑的信息并生成脚本;数字信号处理等函数库是常用数字信号处理及数学计算函数的集合;网络模块实现配方的远程下载及实验过程中的数据监视,其特征是设有完成数据的采集及输出控制的外围电路及输出控制数字信号电路与单片机输入连接,单片机的输出连接通讯口与网络驱动模块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苏珊马国强彭洲红吴金勇虞致国潘红兵刘先昆纪圣谋张骏徐健键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大学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84[中国|南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