猴头菌-人参发酵菌质酵素口服液的制备工艺及应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963759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9-08 09:2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猴头菌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猴头菌

人参发酵菌质酵素口服液的制备工艺及应用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猴头菌固体菌种的培养、液体菌种的制备、人参药性基质的制备、发酵菌质的制备、口服液的制备,具体来说,涉及猴头菌

人参发酵菌质酵素口服液的制备工艺及应用。

技术介绍

[0002]中药提取液中成分较为复杂,既含有多种有效成分,也含有如色素、鞣质、果胶和蛋白质等影响中药提取液澄明度和稳定性的高分子物质。然而,在中药提取液加工的过程中,澄明度作为反应产品外观和稳定性的指标之一,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目前,提高澄清度的方法有,自然沉淀法、膜分离法、水提醇沉法、高速离心法、吸附剂澄清法等。其中,自然沉淀法耗费时间较长且澄清效果不佳,膜分离法在中药制剂生产中易造成膜堵塞,降低膜使用寿命,造成中药中有效成分保留率降低,水提醇沉法和吸附剂澄清法应用较为广泛。在吸附剂澄清法中,壳聚糖、ZTC、明胶等是常用的澄清剂。壳聚糖最为最常用的澄清剂之一,资源丰富,是世界上第二大天然可再生资源,其制备过程简单,毒性低,具有良好的生物可降解和生物相容性等特点。在果汁、中药制剂及功能性饮料等制备过程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据此,本专利技术通过单因素考察及正交优化实验对猴头菌

人参固体双向发酵菌质口服液的澄清工艺进行研究。
[0003]现有的同类产品的原材料多以猴头菌子实体或人参药材、猴头菌或人参提取物、猴头菌或人参液体培养物为主,而并无以猴头菌

人参固体发酵产物为原材料进行开发的口服液产品。如:珊瑚状猴头菌乳酸菌饮料的研制、猴头菇葡萄汁保健饮料、猴头菇大豆复合饮料、猴头菇酸奶、猴头菇袋泡茶、人参乳饮料、人参荷兰圆形奶酪、人参枸杞酸乳、人参八宝茶、人参可乐等。此类产品的原材料大多以药材为主,并未进行二次加工,产品具有一定的保健价值,但并未开真正挖掘出药材的实际药用价值,对药材本身的珍贵资源是一种极大的浪费。且这些同类产品只具有本产品中原材料中其一的作用,使产品中呈现的效果单一,适用群体受限。
[0004]针对相关技术中的问题,目前尚未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

技术实现思路

[0005]针对相关技术中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提出猴头菌

人参发酵菌质酵素口服液的制备工艺及应用,以克服现有相关技术所存在的上述技术问题。
[0006]为此,本专利技术采用的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0007]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方面,提供了猴头菌

人参发酵菌质酵素口服液的制备工艺,该制备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0008]S1、固体菌种培养:对猴头菌菌种进行筛选得到最优猴头菌,并在无菌条件下将最优猴头菌转接至PDA固体培养基中,培养至猴头菌菌丝布满整个培养基表面;
[0009]S2、液体菌种培养:取适量猴头菌固体培养物转接于液体培养基中,并在26℃、
160rpm/min的黑暗条件下进行培养,且当培养基中含有大量黄色菌球时,终止液体发酵;
[0010]S3、药性基质制备:将人参药材粉碎,过药典16目筛,并装入初始含水量为40%的培养瓶中,同时在121℃高压环境下灭菌30分钟。
[0011]S4、发酵菌质制备:待药性基质冷却至室温后,以单位为mL的液体菌种与单位为g的固体培养基按照1:5的比例接入人参药性基质中进行避光培养,当猴头菌菌丝布满整个培养瓶且形成明显的菌蕾结构时,即为发酵终点,同时取出发酵菌质,在40℃环境下烘干,密封保存;
[0012]S5、发酵菌质澄清:通过预设的澄清方法对发酵菌质提取物进行澄清,得到口服液;
[0013]S6、矫味:通过在口服液中添加矫味剂,对口服液口感进行调节。
[0014]进一步的,所述S1中培养至猴头菌菌丝布满整个培养基表面时的环境条件为:28℃恒温黑暗条件。
[0015]进一步的,所述S2中取适量猴头菌固体培养物转接于液体培养基中,液体培养基包含葡萄糖20g、蛋白胨10g、KH2PO42g、MgSO4·
7H2O1g及蒸馏水1L。
[0016]进一步的,所述S5中通过预设的澄清方法对发酵菌质提取物进行澄清包括以下步骤:
[0017]S51、取1.0g壳聚糖,加入100mL的1%体积分数乙酸溶液,并在80℃水浴中溶胀2小时,且搅拌直至均匀后,冷藏备用;
[0018]S52、取猴头菌

人参双向固体发酵菌质提取物25.0mL,在水提液中边加边搅拌1%的壳聚糖溶液,并在室温下通过磁力搅拌保持15min,且室温静置后,取上清即得。
[0019]进一步的,所述S51中搅拌直至均匀后,冷藏备用时,搅拌时长为15min。
[0020]进一步的,所述S52中室温静置的时长为24h。
[0021]进一步的,所述S5中通过预设的澄清方法对发酵菌质提取物进行澄清还包括以下步骤:
[0022]S51

、将猴头菌

人参双向固体发酵菌质20g放入烧杯中,加适量蒸馏水浸泡后,进行煎煮;
[0023]S52

、取煎煮液静置冷却后用8层纱布滤去残渣,定容至500ml,并使25mL提取液相当于1g生药量;
[0024]S53

、取50mL提取液加入乙醇进行醇沉,并调节醇的终浓度达到40%,将搅拌均匀的醇沉液于4℃下静置后,以6000r/min离心10min,弃去下层沉淀残渣,得上清液。
[0025]进一步的,所述S51

中将加适量蒸馏水浸泡时,浸泡时间为1h。
[0026]进一步的,所述S53

中搅拌均匀的醇沉液于4℃下静置时,静置时长为24h。
[0027]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另一方面,提供了猴头菌

人参发酵菌质酵素口服液在提高人体免疫力、记忆力、镇静催眠、肿瘤防治、降血糖、保肝护胃的药物及保健品中的应用;
[0028]其中,所述矫味剂分为原味、苹果味、山楂味及葡萄味,作为矫味剂的果味浸膏为新鲜水果经热水浸提后所得,其密度为1.18

1.2;
[0029]所述原味的配方配比:木糖醇的加入量为2%;
[0030]所述苹果味的配方配比:单位为mL的苹果浸膏:单位为mL的提取液=2:5;
[0031]所述山楂味的配方配比:单位为mL的山楂浸膏:单位为mL的提取液=0.6:5;
[0032]所述葡萄味的配方配比:单位为mL的葡萄浸膏:单位为mL的提取液=1:5;
[0033]其中,口服液最佳澄清工艺为,壳聚糖最佳加入量为4%,絮凝温度60℃,搅拌速度640r/min。
[0034]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为:
[0035](1)本专利技术相比于化学转化法,采用双向发酵的生物转化技术,可以大幅度提高转化效率,同时不会产生有害的副产物。
[0036](2)猴头菌及人参均归属于“药食同源”类资源,猴头菌具有利五脏、助消化、治疗神经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猴头菌

人参发酵菌质酵素口服液的制备工艺,其特征在于,该制备工艺包括以下步骤:S1、固体菌种培养:对猴头菌菌种进行筛选得到最优猴头菌,并在无菌条件下将最优猴头菌转接至PDA固体培养基中,培养至猴头菌菌丝布满整个培养基表面;S2、液体菌种培养:取适量猴头菌固体培养物转接于液体培养基中,并在26℃、160rpm/min的黑暗条件下进行培养,且当培养基中含有大量黄色菌球时,终止液体发酵;S3、药性基质制备:将人参药材粉碎,过药典16目筛,并装入初始含水量为40%的培养瓶中,同时在121℃高压环境下灭菌30分钟;S4、发酵菌质制备:待药性基质冷却至室温后,以单位为mL的液体菌种与单位为g的固体培养基按照1:5的比例接入人参药性基质中进行避光培养,当猴头菌菌丝布满整个培养瓶且形成明显的菌蕾结构时,即为发酵终点,同时取出发酵菌质,在40℃环境下烘干,密封保存;S5、发酵菌质澄清:通过预设的澄清方法对发酵菌质提取物进行澄清,得到口服液;S6、矫味:通过在口服液中添加矫味剂,对口服液口感进行调节。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猴头菌

人参发酵菌质酵素口服液的制备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S1中培养至猴头菌菌丝布满整个培养基表面时的环境条件为:28℃恒温黑暗条件。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猴头菌

人参发酵菌质酵素口服液的制备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S2中取适量猴头菌固体培养物转接于液体培养基中,液体培养基包含葡萄糖20g、蛋白胨10g、KH2PO42g、MgSO4·
7H2O1g及蒸馏水1L。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猴头菌

人参发酵菌质酵素口服液的制备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S5中通过预设的澄清方法对发酵菌质提取物进行澄清包括以下步骤:S51、取1.0g壳聚糖,加入100mL的1%体积分数乙酸溶液,并在80℃水浴中溶胀2小时,且搅拌直至均匀后,冷藏备用;S52、取猴头菌

人参双向固体发酵菌质提取物25.0mL,在水提液中边加边搅拌1%的壳聚糖溶液,并在室温下通过磁力搅拌保持15min,且室温静置后,取上清即得。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猴头菌

人参发酵菌质酵素口服液的制备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S51中搅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欢陈长宝唐敏王淑敏张金亭
申请(专利权)人:长春中医药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