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轧辊辊颈变形校正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947204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9-08 08:3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轧辊辊颈变形校正机构,包括校正机构本体,所述校正机构本体分别由控制台、矫正杆和伸缩组件组成,所述控制台的内部分别设置有蓄电池和温控组件,所述矫正杆的内部设置有热度片,所述伸缩组件的内部设置有压力泵和加压块,所述控制台的上方分别设置有配重块、导向组件和旋转杆,所述旋转杆的一侧设置有滑杆,所述滑杆远离控制台的一侧设置有滑动块和连接杆;该一种轧辊辊颈变形校正机构通过设置矫正杆、热度片和加压块、滑杆,可以达到根据辊颈的面积大小,匹配相对应的加热面积短时间内快速加热,且校正准确,校正结构简单便于操作,既节约能源,又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作效率。作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轧辊辊颈变形校正机构


[0001]本技术涉及校正机构
,具体为一种轧辊辊颈变形校正机构。

技术介绍

[0002]轧机上使金属产生连续塑性变形的主要工作部件和工具。轧辊主要由辊身、辊颈和轴头三部分组成,辊身是实际参与轧制金属的轧辊中间部分,它具有光滑的圆柱形或带轧槽的表面,辊颈安装在轴承中,并通过轴承座和压下装置把轧制力传给机架,传动端轴头通过连接轴与齿轮座相连,将电动机的转动力矩传递给轧辊,轧辊在轧机机架中可呈二辊、三辊、四辊或多辊形式排列。
[0003]现有技术存在以下缺陷或问题:
[0004]1、现有的辊颈变形后,由于辊颈的直径大小不一致,需要多次更换校正器进行校正,校正器材拆卸安装费时费力,灵活度不高,且需要重复加热,浪费热能资源,给企业生产带来一定的能源损耗;
[0005]2、轧辊辊颈变形后,位于轴承内部的辊颈需要人工调整变形位置,调整模具的尺寸与变形后的辊颈尺寸无法匹配,增加了辊颈调整的难度,降低了工作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技术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轧辊辊颈变形校正机构,以解决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0007]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轧辊辊颈变形校正机构,包括校正机构本体,所述校正机构本体分别由控制台、矫正杆和伸缩组件组成,所述控制台的内部分别设置有蓄电池和温控组件,所述矫正杆的内部设置有热度片,所述伸缩组件的内部设置有压力泵和加压块,所述控制台的上方分别设置有配重块、导向组件和旋转杆,所述旋转杆的一侧设置有滑杆,所述滑杆远离控制台的一侧设置有滑动块和连接杆。
[0008]作为本技术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校正机构本体的材质是不锈钢铝合金材质,所述控制台的右侧与矫正杆的左侧固定连接,所述矫正杆的形状呈水平放置的圆柱形“金字塔”状。
[0009]作为本技术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矫正杆的水平中轴线与伸缩组件的水平中轴线位于同一水平面上,且矫正杆左侧的直径大小与伸缩组件的内直径大小相匹配,所述蓄电池的右侧设置有导线,且蓄电池右侧的导线与温控组件的左侧电性连接。
[0010]作为本技术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热度片分别设置有若干个,所述若干个直径大小不等的热度片呈横向等距离排列,且若干个热度片的中点位于矫正杆的水平中轴线,所述若干个热度片分别与矫正杆的内表壁固定连接,所述若干个并联的热度片分别与温控组件信号连接。
[0011]作为本技术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压力泵与伸缩组件固定连接,所述加压块的形状呈弧形,所述若干个加压块呈环形排列,且环形排列的加压块的中心点与伸缩组件
的中心点相交。
[0012]作为本技术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配重块的下表面与控制台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配重块的重量大于伸缩组件的重量,所述导向组件与配重块固定连接,所述旋转杆的两端分别与导向组件滚动连接。
[0013]作为本技术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滑杆的左侧与旋转杆固定连接,所述滑杆的右侧与滑动块滑动连接,所述连接杆的上下两端分别与滑动块的底端、伸缩组件的顶端固定连接。
[001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提供了一种轧辊辊颈变形校正机构,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0015]1、该一种轧辊辊颈变形校正机构,通过设置矫正杆、热度片,矫正杆的直径从大到小,辊颈通过矫正杆的右侧进入,矫正杆内的热度片从右至左加热,根据辊颈的面积大小,匹配相对应的加热面积短时间内快速加热,节约成本,且增强了矫正的灵活性能;
[0016]2、该一种轧辊辊颈变形校正机构,通过设置加压块、滑杆,根据辊颈的变形位置,通过滑杆的水平位移,弧形的加压块可以多方位对辊颈进行加压,校正结构简单便于操作,将辊颈变形的位置准确矫正,提高了工作效率,有利于降低作业成本。
附图说明
[0017]图1为本技术整体结构示意图;
[0018]图2为本技术的剖视图;
[0019]图3为加压块的放大图;
[0020]图4为热度片的放大图。
[0021]图中:1、校正机构本体;2、控制台;3、矫正杆;4、伸缩组件;5、蓄电池;6、温控组件;7、热度片;8、压力泵;9、加压块;10、配重块; 11、导向组件;12、旋转杆;13、滑杆;14、滑动块;15、连接杆。
具体实施方式
[0022]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3]请参阅图1

4,本实施方案中:一种轧辊辊颈变形校正机构,包括校正机构本体1,校正机构本体1分别由控制台2、矫正杆3和伸缩组件4 组成,控制台2的内部分别设置有蓄电池5和温控组件6,蓄电池5的型号为DMA86H,矫正杆3的内部设置有热度片7,伸缩组件4的内部设置有压力泵8和加压块9,压力泵8的型号为SH

10P/7.5KW,控制台2的上方分别设置有配重块10、导向组件11和旋转杆12,旋转杆12的一侧设置有滑杆13,滑杆13远离控制台2的一侧设置有滑动块14和连接杆15。
[0024]本实施例中,校正机构本体1的材质是不锈钢铝合金材质,控制台2 的右侧与矫正杆3的左侧固定连接,矫正杆3的形状呈水平放置的圆柱形“金字塔”状,矫正杆3的水平中轴线与伸缩组件4的水平中轴线位于同一水平面上,矫正杆3左侧的直径大小与伸缩组件4的
内直径大小相匹配,蓄电池5的右侧设置有导线,蓄电池5右侧的导线与温控组件6的左侧电性连接,热度片7分别设置有若干个,若干个直径大小不等的热度片 7呈横向等距离排列,若干个热度片7的中点位于矫正杆3的水平中轴线,若干个热度片7分别与矫正杆3的内表壁固定连接,若干个并联的热度片7分别与温控组件6信号连接,矫正杆3的直径从大到小,辊颈通过矫正杆3的右侧进入校正机构本体1,矫正杆3内的热度片7从右至左加热,根据辊颈的面积大小,匹配相对应的加热面积短时间内快速加热,节约成本,且增强了矫正的灵活性能,压力泵8与伸缩组件4固定连接,加压块9的形状呈弧形,若干个加压块9呈环形排列,环形排列的加压块9 的中心点与伸缩组件4的中心点相交,配重块10的下表面与控制台2的上表面固定连接,配重块10的重量大于伸缩组件4的重量,导向组件11 与配重块10固定连接,旋转杆12的两端分别与导向组件11滚动连接,滑杆13的左侧与旋转杆12固定连接,滑杆13的右侧与滑动块14滑动连接,通过滑杆13的水平位移,弧形的加压块9可以多方位对辊颈进行加压,校正结构简单便于操作,将辊颈变形的位置准确矫正,提高了校正机构本体1的工作效率,有利于降低作业成本,连接杆15的上下两端分别与滑动块14的底端、伸缩组件4的顶端固定连接。
[0025]本实用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轧辊辊颈变形校正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校正机构本体(1),所述校正机构本体(1)分别由控制台(2)、矫正杆(3)和伸缩组件(4)组成,所述控制台(2)的内部分别设置有蓄电池(5)和温控组件(6),所述矫正杆(3)的内部设置有热度片(7),所述伸缩组件(4)的内部设置有压力泵(8)和加压块(9),所述控制台(2)的上方分别设置有配重块(10)、导向组件(11)和旋转杆(12),所述旋转杆(12)的一侧设置有滑杆(13),所述滑杆(13)远离控制台(2)的一侧设置有滑动块(14)和连接杆(15)。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轧辊辊颈变形校正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校正机构本体(1)的材质是不锈钢铝合金材质,所述控制台(2)的右侧与矫正杆(3)的左侧固定连接,所述矫正杆(3)的形状呈水平放置的圆柱形“金字塔”状。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轧辊辊颈变形校正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矫正杆(3)的水平中轴线与伸缩组件(4)的水平中轴线位于同一水平面上,且矫正杆(3)左侧的直径大小与伸缩组件(4)的内直径大小相匹配,所述蓄电池(5)的右侧设置有导线,且蓄电池(5)右侧的导线与温控组件(6)的左侧电性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轧辊辊...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梅存贵梅仁海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双联冶金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