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稳定性土木工程抗震组合桩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947051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9-08 08:3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高稳定性土木工程抗震组合桩,涉及抗震桩技术领域技术领域。包括:下桩体;上桩体,其插接于所述下桩体内,所述上桩体位于所述下桩体内的端部连接有球体,所述下桩体内设有嵌套所述球体的凹槽,所述凹槽内壁与所述球体之间填充有阻尼层;所述上桩体上套设有环体,所述环体与所述下桩体之间沿周向设有多个第一高强弹簧。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在上桩体位于下桩体内的端部连接有球体,在下桩体内设有嵌套球体的凹槽,在地震的作用下,无论是受水平载荷,还是受竖向载荷,均不会将两桩分开,避免了发生严重的重压破坏。避免了发生严重的重压破坏。避免了发生严重的重压破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高稳定性土木工程抗震组合桩


[0001]本技术涉及抗震桩
,特别涉及一种高稳定性土木工程抗震组合桩。

技术介绍

[0002]基础桩因地震发生的破坏分为三种:弯曲破坏、剪切破坏和弯剪破坏,而根据众多的震后调查来看,弯曲破坏是造成后果最为严重的破坏,它是由水平荷载造成的弯矩而引起的。现有桩体采用钢筋混凝土一体桩,包括端承桩和摩擦桩,但是,在水平荷载的作用下发生倾斜,会伴随着弯曲破坏。
[0003]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领域技术人员通常在其桩端部设置滚动装置用于抗震作用,与下部的桩体之间形成一个可以滑动的平面,在水平力的作用下,减少桩的损坏,但是,地震的发生不光是水平作用力,也有竖向作用力,当在竖向的作用力时,桩体在端部的滑动面会上下相互脱离,使得上桩体失去重心,在上部的重力作用下,会发生严重的重压破坏。为此,提供一种高稳定性土木工程抗震组合桩。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了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存在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一种高稳定性土木工程抗震组合桩,通过上、下两桩体组成,其上桩体插接于下桩体内,通过在上桩体位于下桩体内的端部连接有球体,在下桩体内设有嵌套球体的凹槽,在地震的作用下,无论是受水平载荷,还是受竖向载荷,均不会将两桩分开,避免了发生严重的重压破坏。
[0005]本技术提供一种高稳定性土木工程抗震组合桩,包括
[0006]下桩体;
[0007]上桩体,其插接于所述下桩体内,所述上桩体位于所述下桩体内的端部连接有球体,所述下桩体内设有嵌套所述球体的凹槽,所述凹槽内壁与所述球体之间填充有阻尼层;
[0008]所述上桩体上套设有环体,所述环体与所述下桩体之间沿周向设有多个第一高强弹簧。
[0009]进一步,所述球体底部与所述凹槽内壁之间设有多个小球体,每个所述小球体上半部分镶嵌于所述球体底部内,下半部分镶嵌于所述凹槽内壁内。
[0010]进一步,所述球体的上部和下部分别与所述凹槽内壁之间沿周向设有多个第二高强弹簧。
[0011]进一步,所述下桩体顶面位于所述上桩体的周围设有保护层。
[0012]更进一步,所述保护层镶嵌于所述下桩体顶面内,其上表面与所述下桩体顶面相平齐。
[0013]更进一步,所述保护层为防水型混凝土保护层。
[0014]进一步,所述阻尼层为沥青型阻尼材料层。
[0015]更进一步,所述上桩体为型钢混凝土桩体。
[0016]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
[0017]本技术提供一种高稳定性土木工程抗震组合桩,通过上、下两桩体组成,其上桩体插接于下桩体内,通过在上桩体位于下桩体内的端部连接有球体,在下桩体内设有嵌套球体的凹槽,再凹槽内壁与球体之间填充有阻尼层,该桩体在地震的作用下,无论是受水平载荷,还是受竖向载荷,均不会将两桩分开,同时在下桩体受水平力的作用下,以嵌套的球体为中心,下桩体的凹槽在球体上进行转动,从而避免整体桩的弯曲破坏,能够有效的提升了桩体的整体稳定性。
附图说明
[0018]图1为本技术提供的高稳定性土木工程抗震组合桩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9]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
[0020]实施例
[0021]一种高稳定性土木工程抗震组合桩,参见图1所示,包括:
[0022]下桩体1;
[0023]上桩体2,其插接于下桩体1内,上桩体2位于下桩体1内的端部连接有球体3,下桩体1内设有嵌套球体3的凹槽11,凹槽11内壁与球体3之间填充有阻尼层23;
[0024]上桩体2上套设有环体21,环体21与下桩体1之间沿周向设有多个第一高强弹簧22。
[0025]为此,本实施例提供的抗震组合桩通过上、下两桩体组成,其上桩体插接于下桩体内,通过在上桩体位于下桩体内的端部连接有球体,在下桩体内设有嵌套球体的凹槽,再凹槽内壁与球体之间填充有阻尼层,该桩体在地震的作用下,无论是受水平载荷,还是受竖向载荷,均不会将两桩分开,同时在下桩体受水平力的作用下,以嵌套的球体为中心,下桩体的凹槽在球体上进行转动,从而避免整体桩的弯曲破坏,能够有效的提升了桩体的整体稳定性。
[0026]为了实现球体底部与凹槽之间的稳定性,将在球体3底部与凹槽11内壁之间设有多个小球体32,每个小球体32上半部分镶嵌于球体3底部内,下半部分镶嵌于凹槽11内壁内。为此,利用多个小球体32对球体3起到了定位的作用,避免了轻微的震动而引起球体与凹槽之间的滑动,从而提升了球体底部与凹槽之间的稳定性。
[0027]下桩体在水平力的作用下,为了减缓下桩体的凹槽在球体上转动的速率,就在球体3的上部和下部分别与凹槽11内壁之间沿周向设有多个第二高强弹簧31,也就是,在球体的上部和下部分别沿着周向开设有一圈竖直的第一立面,同时在凹槽的上部和下部在相对应的位置分别沿着周向开设有一圈竖直的第二立面,则在每个第一立面和第二立面之间等间隔设有多个第二高强弹簧31,为此,在下桩体受水平力的作用下是,下桩体水平摆动时,第二高强弹簧阻碍下桩体的水平摆动,从而减缓了下桩体的凹槽在球体上转动的速率,进而避免了上桩体底部失去持力层,进一步有效了提升了上桩体与下桩体之间的稳定性。
[0028]通过在下桩体1顶面位于上桩体2的周围设有防水型混凝土保护层12,且将有防水
型混凝土保护层12镶嵌于下桩体1顶面内,其上表面与下桩体1顶面相平齐。为此,通过有防水型混凝土保护层对凹槽内的结构进行保护,避免雨水渗进而使得凹槽内的阻尼层失去阻尼性能。
[0029]为了提升球体与凹槽之间的阻尼性能,将阻尼层23设为为沥青型阻尼材料层。
[0030]为了提升上桩体的整体性能,将上桩体2浇筑成型钢混凝土桩体。
[0031]本技术提供一种高稳定性土木工程抗震组合桩,通过上、下两桩体组成,其上桩体插接于下桩体内,通过在上桩体位于下桩体内的端部连接有球体,在下桩体内设有嵌套球体的凹槽,再凹槽内壁与球体之间填充有阻尼层,该桩体在地震的作用下,无论是受水平载荷,还是受竖向载荷,均不会将两桩分开,同时在下桩体受水平力的作用下,以嵌套的球体为中心,下桩体的凹槽在球体上进行转动,从而避免整体桩的弯曲破坏,能够有效的提升了桩体的整体稳定性。
[0032]以上公开的仅为本技术的几个具体实施例,但是,本技术实施例并非局限于此,任何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能思之的变化都应落入本技术的保护范围。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高稳定性土木工程抗震组合桩,其特征在于,包括:下桩体(1);上桩体(2),其插接于所述下桩体(1)内,所述上桩体(2)位于所述下桩体(1)内的端部连接有球体(3),所述下桩体(1)内设有嵌套所述球体(3)的凹槽(11),所述凹槽(11)内壁与所述球体(3)之间填充有阻尼层(23);所述上桩体(2)上套设有环体(21),所述环体(21)与所述下桩体(1)之间沿周向设有多个第一高强弹簧(22)。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稳定性土木工程抗震组合桩,其特征在于,所述球体(3)底部与所述凹槽(11)内壁之间设有多个小球体(32),每个所述小球体(32)上半部分镶嵌于所述球体(3)底部内,下半部分镶嵌于所述凹槽(11)内壁内。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稳定性土木工程抗震组合桩,其特征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勇泉
申请(专利权)人:河南工业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