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建筑工程的,具体是一种预压蝶形弹簧组件自复位阻尼器装置。
技术介绍
1、对于地震作用,建筑物的结构设计历来都是以抗震设计法为主,该设计方法已经在各规范和指南中给出了具体的规定。它是通过增强结构本身的抗震性能来抵御地震作用,即用结构本身储存和消耗地震能量,以满足结构抗震设防目标——“小震不坏,中震可修,大震不倒”。为了达到这一目标,要求结构构件具有相当的承载力和塑性变性能力。这种设计思想实际是采用“疲劳战术”,即是依靠建筑物本身的结构构件的承载能力和塑性变性能力,来抵抗地震作用和吸收地震能量,抵御地震作用立足于“抗”。
2、传统建筑物结构基础固结于地面,犹如一个地面地震反应的“放大器”,地震时建筑物受到的地震作用由底向上逐渐放大,从而引起结构构件的破坏,建筑物内的人员也会感到强烈的震动。这是被动消极的抗震对策。合理有效的抗震途径是对结构施加控制机构(系统或装置),由控制机构与结构共同承受地震作用,即共同储存和耗散地震能量,以调节和减轻结构的地震反应(加速度、速度、位移),确保结构本身及结构中的人员、仪器设备等的安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预压蝶形弹簧组件自复位阻尼器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预压蝶形弹簧组件自复位阻尼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结构包括联板(3),所述联板(3)下端上安装有外管(4),所述蝶形弹簧组件(2)的两端分别设置有上螺母(7)、上垫片(8)及下螺母(5)及下垫片(6),上螺母连接于传力杆上端,传力杆的下端自外管下端穿出,蝶形弹簧组件位于上垫片、下垫片之间,上垫片、下垫片挡止于外管的上端与下端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预压蝶形弹簧组件自复位阻尼器装置,其特征在于:外管的左右两侧通过螺栓连接有位于蝶形弹簧组件外围的碟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预压蝶形弹簧组件自复位阻尼器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预压蝶形弹簧组件自复位阻尼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结构包括联板(3),所述联板(3)下端上安装有外管(4),所述蝶形弹簧组件(2)的两端分别设置有上螺母(7)、上垫片(8)及下螺母(5)及下垫片(6),上螺母连接于传力杆上端,传力杆的下端自外管下端穿出,蝶形弹簧组件位于上垫片、下垫片之间,上垫片、下垫片挡止于外管的上端与下端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预压蝶形弹簧组件自复位阻尼器装置,其特征在于:外管的左右两侧通过螺栓连接有位于蝶形弹簧组件外围的碟簧护套。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预压蝶形弹簧组件自复位阻尼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一号位移放大力臂包括一号位移放大矩形板(18),所述一号位移放大矩形板(18)的一端连接有一号传力杆孔环(16),另一端通过螺栓连接有一号可调节扇形板(23),螺栓的端部连接有螺帽,所述一号可调节扇形板(23)上安装有所述一号耗能腹板(12),一号耗能腹板上设置有腰型孔。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预压蝶形弹簧组件自复位阻尼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一号位移放大矩形板(18)与一号传力杆孔环(16)之间设置有多个加劲肋(21)。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预压蝶形弹簧组件自复位阻尼器装置,其特征在于:二号位移放大力臂包括二号位移放大矩形板,所述二号位移放大矩形板的一端连接有二号传力杆孔环,另一端通过螺栓连接有二号可调节扇...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党隆基,代鑫,庞瑞,冯大阔,王昆鹏,贾浩浩,姜航,
申请(专利权)人:河南工业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