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CT前准直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943940 阅读:50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9-08 08:2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CT前准直器,属于射线CT系统技术领域,解决了现有的探测器不能有效过滤无效射线,导致探测器的信噪比较低的问题。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CT前准直器,所述前准直器位于CT探测器的射线源和探测器组之间,所述前准直器的缝隙由两条曲线形成,所述曲线为有效射线区域与前准直器的交线,所述有效射线区域为探测器组能够接收射线的区域的边缘曲线的端点与射线源焦点连线形成的区域。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前准直器的缝隙由两条曲线形成,该两条曲线由多排探测器最外侧两排的探测器边缘线向前准直器缝隙所在的平面沿射线方向投影形成,从而使得前准直器在保证对探测器的射线覆盖的前提下,减少无效射线的通过,减少散射并提高成像质量。质量。质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CT前准直器


[0001]本技术涉及射线CT系统
,尤其涉及一种CT前准直器。

技术介绍

[0002]射线CT系统被广泛应用于医疗、安检、无损检测等领域,在CT系统中,产生锥形放射线束的射线源和检测放射线的探测器围绕被检对象旋转中心旋转或者被检对象自身旋转,一般有两个前、后两个准直器,其中,前准直器主要设置在射线源端,通过缝隙宽度来约束射线源发射出来的X射线的范围,一方面减少不必要的散射,提高信噪比,形成更好的图像质量;另一方面能减少不必要的射线辐射,避免对操作人员造成辐射伤害。
[0003]现有的前准直器缝隙一般为长方形条状,由于射线沿直线传播,射线源发射出的射线通过前准直器后,射线束为棱台形。CT设备为减小设备外形尺寸,并使得被测物的放大比一致,探测器一般沿弧形排列,被测物在探测器组的回转中心上,前准直器平行于探测器弧形外侧边缘所在平面。因此,为了使射线覆盖准直器全部有效接收范围,会有部分射线照射到探测器接收范围以外。只有直线照射在探测器接收晶体范围内的射线为有效射线,范围外的射线会导致额外的空间散射,尤其是照射在探测器范围外又在探测器附近的射线,会因探测器附近物质的大量散射而影响探测器的信噪比,影响探测器的成像质量。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鉴于上述分析,本技术旨在提供一种CT前准直器,以解决现有的探测器不能有效过滤无效射线,导致探测器的信噪比较低的问题。
[0005]本技术的目的主要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0006]一种CT前准直器,所述前准直器位于CT探测器的射线源和探测器组之间,所述前准直器的缝隙由两条曲线形成,所述曲线为有效射线区域与前准直器的交线,所述有效射线区域为探测器组能够接收射线的区域的边缘曲线的端点与射线源焦点连线形成的区域。
[0007]进一步地,所述前准直器为六面体所述缝隙贯穿六面体的上底和下底,所述上底靠近射线源,所述下底靠近探测器组。
[0008]进一步地,所述六面体的上底和下底相互平行。
[0009]进一步地,所述前准直器其中两个侧面相互平行且为等腰梯形。
[0010]进一步地,所述前准直器的缝隙在前准直器相互平行的两个侧面上的投影为梯形。
[0011]进一步地,所述前准直器的缝隙在前准直器的高度范围内,组成缝隙的两条曲线在每个平行于上底和下底的面上都是该水平面与有效射线区域的交线。
[0012]进一步地,所述前准直器包括四个侧板和一个底板,所述缝隙设在底板上。
[0013]进一步地,所述四个侧板两两平行,所述侧板和所述底板组成一面开口的箱体,所述开口靠近射线源,所述底板靠近探测器组。
[0014]进一步地,所述前准直器的缝隙在任意一个侧板上的投影都为长方形。
[0015]进一步地,所述曲线为前准直器高度方向上距离射线源最远的面与有效射线区域的交线。
[0016]本技术至少可实现如下有益效果之一:
[0017](1)本技术的CT前准直器的缝隙为曲线缝隙,相对于缝隙为直线的前准直器,在等辐射强度面上减少的辐射面积为15%,即能够减少15%的无效辐射量。
[0018](2)本技术的CT前准直器能够减少无效射线,从而减少环境辐射,提高信噪比,提高探测器的成像质量。
[0019]本技术中,上述各技术方案之间还可以相互组合,以实现更多的优选组合方案。本技术的其他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说明书中阐述,并且,部分优点可从说明书中变得显而易见,或者通过实施本技术而了解。本技术的目的和其他优点可通过说明书以及附图中所特别指出的内容中来实现和获得。
附图说明
[0020]附图仅用于示出具体实施例的目的,而并不认为是对本技术的限制,在整个附图中,相同的参考符号表示相同的部件。
[0021]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的射线CT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0022]图2为图1的左视图;
[0023]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的探测器接收射线的示意图;
[0024]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的前准直器的示意图;
[0025]图5为图4的A

A剖视图;
[0026]图6为图4的C

C剖视图;
[0027]图7为本技术另一实施例的前准直器的示意图;
[0028]图8为图7的B

B剖视图。
[0029]附图标记:
[0030]1‑
射线源,2

前准直器,3

被测物,4

探测器组。
具体实施方式
[0031]下面结合附图来具体描述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其中,附图构成本技术一部分,并与本技术的实施例一起用于阐释本技术的原理,并非用于限定本技术的范围。
[0032]在本技术实施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连”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
[0033]为了便于说明,设定图1中左右方向为X轴,向右为X轴正方向,上下方向为Y轴,向上为Y轴正方向,垂直于XY平面的轴为Z轴;射线穿过前准直器的方向(Y方向)为准直器的高度方向。
[0034]现有的前准直器的缝隙一般为长方形条状,由于射线沿直线传播,射线源发射出的射线通过前准直器后,射线束为棱台形,射线束在XZ平面上的截面为方形,在XY平面上的
截面为等腰梯形,其余的射线被前准直器屏蔽。
[0035]CT检测装置为减小设备外形尺寸,并使得被测物的放大比一致,探测器一般为沿弧形排列的一组,被测物位于探测器组的回转中心上,前准直器平行于边缘探测器的侧边所在平面,即前准直器在XZ平面上。因此,在Y方向上,边缘探测器距离前准直器的距离小于中间探测器距离前准直器的距离,从而使得在XZ平面上,射线束在边缘探测器所在平面的截面的面积小于在中间探测器所在平面的截面的面积。
[0036]为了保证射线源发出的射线束能够覆盖探测器全部的有效范围,在Z轴方向,射线束在边缘探测器所在平面的尺寸与探测器在Z轴方向的尺寸相同,从而使得射线束在中间探测器所在平面的尺寸大于探测器在Z轴方向的尺寸,也就是说,射线源在中间探测器所在平面上存在无效射线。无效射线的存在一方面增加了环境辐射,另一方面影响了探测器的成像质量。
[0037]实施例1
[0038]鉴于以上内容,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如图1至图3所示,公开了一种CT前准直器的制造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39]步骤1:确定前准直器缝隙的形状:
[0040]CT检测装置中,射线源1发出的射线为锥束或锥扇束,其锥顶为射线源焦点;探测器组4是由多个探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CT前准直器,所述前准直器位于CT探测器的射线源(1)和探测器组(4)之间,其特征在于,所述前准直器的缝隙由两条曲线形成,所述曲线为有效射线区域与前准直器的交线,所述有效射线区域为探测器组(4)能够接收射线的区域的边缘曲线的端点与射线源焦点连线形成的区域。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CT前准直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前准直器为六面体,所述缝隙贯穿六面体的上底和下底,所述上底靠近射线源(1),所述下底靠近探测器组(4)。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CT前准直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六面体的上底和下底相互平行。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CT前准直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前准直器的两个侧面相互平行且为等腰梯形。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CT前准直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前准直器的缝隙在前准直器相互平行的两个侧面上的投影为梯形。6.根据权利要求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温子宽李保磊徐圆飞刘念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航星机器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