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宫内膜癌早期筛查诊断用标志物、引物探针及试剂盒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940600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9-04 19:2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子宫内膜癌早期筛查诊断用标志物、引物探针及试剂盒,所述标志物为CDO1、CELF4、HAND2和HS3ST2四个基因中的部分甲基化区域,针对这些甲基化区域设计了检测引物和探针,均为卡环式结构。试剂盒则包括前述引物和探针。本发明专利技术对多甲基化区域进行筛选组合,确定最为合适的甲基化位置用于联合诊断,能够显著提高对早期子宫内膜癌检测的灵敏度以及特异性。试剂盒特别适用于以宫颈脱落细胞作为样本进行子宫内膜癌早期筛查诊断,即使DNA模板浓度低也能检测出来,具有取样无创、检测速度快、更高的灵敏度特异性等优点,能够确保结果的准确性,以帮助实现子宫内膜癌的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的目的。早治疗的目的。早治疗的目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子宫内膜癌早期筛查诊断用标志物、引物探针及试剂盒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核酸体外诊断
,尤其涉及将特定的基因甲基化标志物应用于子宫内膜癌早筛早检,具体是一种子宫内膜癌早期筛查诊断用标志物、引物及试剂盒。

技术介绍

[0002]子宫内膜癌是发生于子宫内膜的上皮性恶性肿瘤,高发年龄为50

60岁,多见于绝经后妇女,近年来有年轻化趋势。据最新全球癌症数据报告显示,2020年全球女性子宫内膜癌新发病例数达42万,位列全球女性恶性肿瘤发病率第六。2020年中国女性子宫内膜癌新发病例数为8万,位列中国女性恶性肿瘤发病率第九。在美国,子宫内膜癌是继乳腺癌、肺癌和结直肠癌之后,第四大最常见的癌症。约有70%的子宫内膜样癌患者,发现时局限于子宫体。子宫内膜癌大部分是局限性病变,生存率相对较高,但常忽略早期不规则阴道流血和阴道排液等症状,失去早期诊断的机会。有数据显示,我国近年来子宫内膜癌的病死率增速超过了发病率的增速。增高的病死率可能与晚期病例的增加、高危型病理类型(如浆乳癌)、诊断时处于高龄等相关。美国监测、流行病学和结果(SEE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子宫内膜癌早期筛查诊断用标志物,其特征在于,选自目标基因CDO1、CELF4、HAND2和HS3ST2中每个基因中以下任意至少一段甲基化区域:CDO1基因:Chr5:115805377

115805492、Chr5:115806258

115806356、Chr5:115806540

115806618;CELF4基因:Chr18:37243195

37243249、Chr18:37244217

37244299、Chr18:37244683

37244784;HAND2基因:Chr4:173526387

173526445、Chr4:173527003

173527077、Chr4:173527734

173527835;HS3ST2基因:Chr16: 22813832

22813912、Chr16: 22814061

22814120、Chr16: 22814470

22814540。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子宫内膜癌早期筛查诊断用标志物,其特征在于,选自目标基因CDO1、CELF4、HAND2和HS3ST2中每个基因中以下甲基化区域:CDO1基因:Chr5:115806540

115806618;CELF4基因:Chr18:37244217

37244299;HAND2基因:Chr4:173527734

173527835;HS3ST2基因:Chr16:22813832

22813912。3.子宫内膜癌早期筛查诊断用检测引物,其特征在于,用于对应检测权利要求1中所述标志物基因甲基化区域的甲基化状态,所述引物设计采用卡环式结构,引物核苷酸序列的5

端增加一段5

10bp长度的且与3

端互补配对的序列,这段序列不含CG位点,3

端的末端最后两个碱基为CG,引物双链结合区域Tm值应与PCR反应体系中退火温度保持一致。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子宫内膜癌早期筛查诊断用检测引物,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引物的核苷酸序列如下所示:CDO1基因中:Chr5: 115805377

115805492对应检测引物为SEQ ID NO:1~2,Chr5:115806258

115806356对应检测引物为SEQ ID NO:4~5,Chr5:115806540

115806618对应检测引物为SEQ ID NO:7~8;CELF4基因中:Chr18:37243195

37243249对应检测引物为SEQ ID NO:10~11,Chr18:37244217

37244299对应检测引物为SEQ ID NO:13~14,Chr18:37244683

37244784对应检测引物为SEQ I...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熊驷骏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起源聚禾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