尾气后处理封装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939546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9-04 19:22
一种尾气后处理封装,其包括外壳体、第一后处理组件以及第二后处理组件。所述第一后处理组件包括第一壳体以及封装在所述第一壳体中的第一后处理载体。所述外壳体包括筒体部,所述筒体部包括收容腔。所述第二后处理组件包括第二壳体以及封装在所述第二壳体内的柴油颗粒捕集器。所述第二壳体包括第一端部以及第二端部。所述第二后处理组件包括套接在所述第二端部上的密封件。相较于现有技术,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密封件位于远离所述第一后处理组件的一侧,从而降低了将所述第二后处理组件安装于所述筒体部中时所述密封件的行程,减少了所述密封件与其它零件的摩擦,提高了所述尾气后处理封装的密封效果。的密封效果。的密封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尾气后处理封装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尾气后处理封装,属于发动机尾气后处理


技术介绍

[0002]随着排放法规的升级,一些尾气后处理封装包括柴油颗粒捕集器。柴油颗粒捕集器用以收集柴油尾气中的颗粒物,当收集到一定程度时,需要对柴油颗粒捕集器进行清理,否则会严重增加系统的背压,不利于系统的正常运行。
[0003]现有技术中,为了便于拆卸柴油颗粒捕集器,设计了一些拆卸结构,然而,如何使柴油颗粒捕集器在安装入尾气后处理封装时能够实现安装位置处的密封,是所属
的技术人员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密封效果较好的尾气后处理封装。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尾气后处理封装,其包括外壳体、位于所述外壳体内的第一后处理组件以及位于所述第一后处理组件的下游的第二后处理组件;所述第一后处理组件包括第一壳体以及封装在所述第一壳体中的第一后处理载体;所述外壳体包括筒体部,所述筒体部包括收容腔;所述第二后处理组件包括部分收容于所述收容腔中的第二壳体以及封装在所述第二壳体内的柴油颗粒捕集器,所述外壳体设有用以拆卸所述第二后处理组件的开口;所述第二壳体包括靠近所述第一后处理载体的第一端部以及远离所述第一后处理载体的第二端部,所述筒体部包括向内凸伸入所述收容腔中且用以定位所述第一端部的凸起,所述第二后处理组件包括套接在所述第二端部上的密封件,所述密封件沿周向密封在所述第一筒体部和所述第二壳体之间。
[0006]作为本专利技术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筒体部设有导引所述第二壳体插入所述收容腔中的喇叭口。
[0007]作为本专利技术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二后处理组件还包括套接在所述第二壳体上且用以阻止所述密封件从一侧滑出所述第二壳体的固定挡圈。
[0008]作为本专利技术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二后处理组件还包括套接在所述第二壳体上且用以阻止所述密封件从另一侧滑出所述第二壳体的止挡环,所述密封件沿轴向被固定在所述固定挡圈和所述止挡环之间。
[0009]作为本专利技术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二后处理组件还包括与所述第二壳体相连的连接部以及固定于所述连接部的端盖。
[0010]作为本专利技术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外壳体设有第一法兰部,所述连接部设有第二法兰部,所述尾气后处理封装还包括将所述第一法兰部和所述第二法兰部连接在一起的卡箍。
[0011]作为本专利技术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连接部设有若干气流出口孔,以将流经所述柴油颗粒捕集器的尾气从所述气流出口孔中流出。
[0012]作为本专利技术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密封件为密封圈。
[0013]作为本专利技术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一后处理载体为柴油氧化催化剂,所述第一壳体收容在所述收容腔中,所述第一壳体与所述第二壳体沿轴向间隔设置。
[0014]作为本专利技术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凸起为若干个且沿所述筒体部的周向分布,每一个所述凸起沿所述筒体部的轴向延伸。
[0015]相较于现有技术,本专利技术的密封件套接在所述第二端部上,使所述密封件位于远离所述第一后处理组件的一侧,从而降低了将所述第二后处理组件安装于所述筒体部中时所述密封件的行程,减少了所述密封件与其它零件的摩擦,提高了所述尾气后处理封装的密封效果,特别是提高了将拆卸后的所述第二后处理组件再安装到所述筒体部中时密封性。
附图说明
[0016]图1是本专利技术尾气后处理封装在一种实施方式中的立体示意图。
[0017]图2是图1的部分立体分解图。
[0018]图3是沿图1中A

A线的剖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9]下面将结合附图详细地对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描述,其中如果存在若干具体实施方式,在不冲突的情况下,这些实施方式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当描述涉及附图时,除非另有说明,不同附图中相同的数字或者符号表示相同或相似的要素。以下示例性具体实施方式中所描述的内容并不代表本专利技术的所有实施方式,相反,它们仅是与本专利技术的权利要求书中所记载的、与本专利技术相一致的产品的例子。
[0020]在本专利技术中使用的术语是仅仅出于描述具体实施方式的目的,而非旨在限制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应当理解,本专利技术的说明书以及权利要求书中所使用的,例如“第一”、“第二”以及类似的词语,并不表示任何顺序、数量或者重要性,而只是用来区分特征的命名。
[0021]请参图1至图3所示,本专利技术揭示了一种尾气后处理封装100,其包括外壳体1、位于所述外壳体1内的第一后处理载体组件2以及位于所述第一后处理组件2的下游的第二后处理组件3。所述外壳体1包括筒体部11以及用以拆卸所述第二后处理组件3的开口12。所述筒体部11包括收容腔110以及向内凸伸入所述收容腔110中且用以定位所述第二后处理组件3的凸起112。在本专利技术图示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凸起112为若干个且沿所述筒体部11的周向分布,每一个所述凸起112沿所述筒体部11的轴向延伸。所述第一后处理载体组件2以及所述第二后处理组件3均至少部分收容于所述收容腔110中,且沿所述筒体部11的轴向间隔布置。
[0022]在本专利技术图示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后处理组件2包括第一壳体21以及封装在所述第一壳体21中的第一后处理载体22。所述第一后处理载体22为柴油氧化催化剂(DOC)。
[0023]所述第二后处理组件3包括部分收容于所述收容腔110中的第二壳体31以及封装在所述第二壳体31内的柴油颗粒捕集器(DPF)32。所述筒体部11设有导引所述第一壳体21以及所述第二壳体31插入所述收容腔110中的喇叭口111。所述第一壳体21与所述第二壳体31在安装到位后沿所述筒体部11的轴向间隔设置。
[0024]所述第二壳体31包括靠近所述第一后处理载体22的第一端部311以及远离所述第一后处理载体22的第二端部312。所述凸起112用以定位所述第一端部311。所述第二端部312包括固定在所述第二壳体31上的固定挡圈3121。
[0025]所述第二后处理组件3包括套接在所述第二端部312上的密封件33。所述密封件33为密封圈。所述密封件33沿周向密封在所述第一筒体部11和所述第二壳体31之间。所述固定挡圈3121用以阻止所述密封件33从一侧滑出所述第二壳体31。所述第二后处理组件3还包括套接在所述第二壳体31上且用以阻止所述密封件33从另一侧滑出所述第二壳体31的止挡环34。所述密封件33沿轴向被固定在所述固定挡圈3121和所述止挡环34之间。
[0026]所述第二后处理组件3还包括与所述第二壳体31相连的连接部35以及固定于所述连接部35的端盖36。所述连接部35设有若干气流出口孔351,以将流经所述柴油颗粒捕集器32的尾气从所述气流出口孔351中流出。
[0027]所述外壳体1设有第一法兰部13,所述连接部35设有第二法兰部352,所述尾气后处理封装100还包括将所述第一法兰部13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尾气后处理封装,其包括外壳体、位于所述外壳体内的第一后处理组件以及位于所述第一后处理组件的下游的第二后处理组件;所述第一后处理组件包括第一壳体以及封装在所述第一壳体中的第一后处理载体;所述外壳体包括筒体部,所述筒体部包括收容腔;所述第二后处理组件包括部分收容于所述收容腔中的第二壳体以及封装在所述第二壳体内的柴油颗粒捕集器,所述外壳体设有用以拆卸所述第二后处理组件的开口;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壳体包括靠近所述第一后处理载体的第一端部以及远离所述第一后处理载体的第二端部,所述筒体部包括向内凸伸入所述收容腔中且用以定位所述第一端部的凸起,所述第二后处理组件包括套接在所述第二端部上的密封件,所述密封件沿周向密封在所述第一筒体部和所述第二壳体之间。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尾气后处理封装,其特征在于:所述筒体部设有导引所述第二壳体插入所述收容腔中的喇叭口。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尾气后处理封装,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后处理组件还包括套接在所述第二壳体上且用以阻止所述密封件从一侧滑出所述第二壳体的固定挡圈。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尾气后处理封装,其特征在于:所述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伟
申请(专利权)人:天纳克苏州排放系统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