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稻谷种子筛选机的风选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939115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9-04 19:21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稻谷种子筛选机的风选机构,属稻谷种子筛选设备技术领域。外筒体内通过安装杆由上至下依次安装有一级分选台、二级分选台、三级分选台;各级分选台的上方通过外筒体分别安装有风力管,风力管与风力储备箱连通;一级分选台的风力管对应的外筒体上装有进料管;三级分选台下方的外筒体底部设置有出料管。该风选机构可对稻谷原种进行三级分选,由此可有效地将瘪谷进行去除,以保证原种的优异,进而保证水稻品种的优质性和来年的出芽率,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选择不同管径的风力管,可调节各分选台的脉冲风力大小,由此可适应不同种类的作物选种,并能保证选种质量和效率,对作物丰收具有积极的意义。丰收具有积极的意义。丰收具有积极的意义。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稻谷种子筛选机的风选机构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稻谷种子筛选机的风选机构,属稻谷种子筛选设备


技术介绍

[0002]水稻是草本稻属的一种,也是稻属中作为粮食的最主要悠久的一种;优质水稻品种的培育离不开优质的水稻原种,因此在水稻育种前要对水稻原种进行严格的筛选,以保证原种的优异。而优质的水稻原种大多是从农民手中购买,但随着农业机械化的发展,水稻收割时多采用机械收割,这就在水稻收割过程不可避免地掺杂有杂质,如碎叶、石子等,同时水稻收割过程也不可避免地包含有瘪谷(不饱满的稻粒);因此在培育优质的水稻种子时必须对水稻原种进行筛选,以去除上述杂质从而得到优质且饱满的水稻种子,进而保证来年的出芽率。
[0003]目前稻谷种子的筛选大多采用筛选机进行,筛选机可有效地将水稻原种中质量比相对较大的碎叶、石子等去除,但由于筛选机为横向出风(气流横向吹出),质量比相对较小瘪谷的去除率并不能完全满足要求,其对来年的出芽率有着直接的影响,因此,有必要对其进行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有效地将瘪谷进行去除,以保证原种的优异,进而保证水稻品种的优质性和来年出芽率的稻谷种子筛选机的风选机构。
[0005]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稻谷种子筛选机的风选机构,包括空压泵、风选筒和风力储备箱,风选筒通过风力储备箱与空压泵连通;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风选筒包括外筒体、一级分选台、二级分选台、三级分选台;外筒体内通过安装杆由上至下依次安装有一级分选台、二级分选台、三级分选台;各级分选台的上方通过外筒体分别安装有风力管,风力管与风力储备箱连通;一级分选台的风力管对应的外筒体上装有进料管;三级分选台下方的外筒体底部设置有出料管。
[0006]所述的外筒体为顶部呈敞口的锥形圆筒体。
[0007]所述的一级分选台、二级分选台、三级分选台分别由内筒体和分选板构成;内筒体内通过固定杆安装有分选板,内筒体为顶部呈敞口的锥形圆筒体,内筒体的底部装有下料管,内筒体的顶部与分选板的顶部间距为2—3cm。
[0008]所述的分选板呈圆盘型,分选板的上表面中心部位设置有凸起状的分选平台,分选平台的圆周与分选板的圆周之间为坡面过度。
[0009]所述的分选平台上设置有选种凹窝。
[0010]所述的一级分选台、二级分选台的下料管呈弯折状,三级分选台的下料管由外筒体底部延伸至外筒体外端。
[0011]所述的风力储备箱由电机、箱体、分隔板、脉冲盘和传动轴构成,箱体内通过固定
安装的分隔板和轴承座装有传动轴;传动轴上固装有脉冲盘,脉冲盘与分隔板滑动贴合连接,箱体一侧设置有电机,电机与传动轴连接,箱体顶部设置有与空压泵连通的进风管。
[0012]所述的脉冲盘呈圆形,脉冲盘上设置有脉冲孔。
[0013]所述的分隔板上对应脉冲孔呈环形设置有三个脉冲通孔,脉冲孔与脉冲通孔间歇连通。
[0014]所述的分隔板一侧的箱体板上设置有脉冲连通管,脉冲连通管一端与对应的风力管连通,脉冲连通管另一端与对应的脉冲通孔连通。
[0015]所述的固定杆和安装杆分别呈十字交叉状设置。
[0016]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该稻谷种子筛选机的风选机构结构简单,工作过程中通过由上至下依次安装的一级分选台、二级分选台、三级分选台和风力储备箱,可对稻谷原种进行三级分选,由此可有效地将瘪谷进行去除,以保证原种的优异,进而保证水稻品种的优质性和来年的出芽率,本专利技术通过选择不同管径的风力管,可调节各分选台的脉冲风力大小,由此可适应不同种类的作物选种,并能保证选种质量和效率,对作物丰收具有积极的意义。
附图说明
[0017]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风选筒的剖视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风力储备箱的剖视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分选台的剖视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的脉冲盘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的分隔板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的分选板的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专利技术的稻谷种子进料示意图;图8为本专利技术的稻谷种子分选原理示意图;图9为传统分选原理示意图。
[0018]图中:1、外筒体,2、一级分选台,3、二级分选台,4、三级分选台,5、安装杆,6、内筒体,7、分选板,8、固定杆,9、下料管,10、风力管,11、分选平台,12、选种凹窝,13、进料管,14、出料管,15、电机,16、箱体,17、分隔板,18、脉冲盘,19、传动轴,20、脉冲连通管,21、进风管,22、脉冲孔,23、脉冲通孔。
具体实施方式
[0019]该稻谷种子筛选机的风选机构包括空压泵、风选筒和风力储备箱,风选筒通过风力储备箱与空压泵连通。风选筒包括外筒体1、一级分选台2、二级分选台3、三级分选台4;外筒体1为顶部呈敞口的锥形圆筒体。外筒体1内通过安装杆5由上至下依次安装有一级分选台2、二级分选台3、三级分选台4。一级分选台2、二级分选台3、三级分选台4分别由内筒体6和分选板7构成;内筒体6内通过固定杆8安装有分选板7,固定杆8和安装杆8分别呈十字交叉状设置,以在工作时便于种粒的下落。
[0020]内筒体6为顶部呈敞口的锥形圆筒体,内筒体6的底部装有下料管9,一级分选台2、二级分选台3的下料管9呈弯折状,三级分选台4的下料管9由外筒体1底部延伸至外筒体1外
端。
[0021]内筒体6的顶部与分选板7的顶部间距(高度差)为2—3cm,以在工作时对质量比较大(饱满)的种粒形成阻挡;内筒体6的内壁与分选板7圆周边沿之间的间距为1cm,以在工作时便于质量比较大的种粒下落。分选板7呈圆盘型,分选板7的上表面中心部位设置有凸起状的分选平台11,分选平台11的中心部位设置有深度为1cm的选种凹窝12,选种凹窝12为半球形,其目的是在后续工作时,进入选种凹窝12的稻谷种子在气流作用下能呈环形散开。分选平台11的圆周边沿与分选板7圆周边沿之间为坡面过度。
[0022]一级分选台2、二级分选台3、三级分选台4的上方通过外筒体1分别安装有风力管10,一级分选台2的风力管10对应的外筒体1上装有进料管13;三级分选台4下方的外筒体1底部设置有出料管14。风力管10呈L型,风力管10的端口与选种凹窝12同心;以保证风力作用至选种凹窝12内,一级分选台2、二级分选台3的下料管9呈弯折状的目的是保证原种进入选种凹窝12内的同时,并避免与风力管10出现相互干涉的情况。
[0023]该风选机构的风力储备箱由电机15、箱体16、分隔板17、脉冲盘18和传动轴19构成,箱体16内通过固定安装的分隔板17和轴承座装有传动轴19;传动轴19上固装有脉冲盘18,脉冲盘18呈圆形,脉冲盘18上设置有脉冲孔22,脉冲孔22为通孔。脉冲盘18与分隔板17滑动贴合连接,分隔板17上对应脉冲孔22呈环形设置有三个脉冲通孔23,脉冲孔22与脉冲通孔23间歇连通。箱体16一侧设置有电机15,电机15与传动轴19连接,工作中电机15通过传动轴19带动脉冲盘18转动,脉冲盘18转动过程中周期性的分别与脉冲通孔23间歇连通,从而形成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稻谷种子筛选机的风选机构,包括空压泵、风选筒和风力储备箱,风选筒通过风力储备箱与空压泵连通;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风选筒包括外筒体(1)、一级分选台(2)、二级分选台(3)、三级分选台(4);外筒体(1)内通过安装杆(5)由上至下依次安装有一级分选台(2)、二级分选台(3)、三级分选台(4);各级分选台的上方通过外筒体(1)分别安装有风力管(10),风力管(10)与风力储备箱连通;一级分选台(2)的风力管(10)对应的外筒体(1)上装有进料管(13);三级分选台(4)下方的外筒体(1)底部设置有出料管(14)。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稻谷种子筛选机的风选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外筒体(1)为顶部呈敞口的锥形圆筒体。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稻谷种子筛选机的风选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一一级分选台(2)、二级分选台(3)、三级分选台(4)分别由内筒体(6)和分选板(7)构成;内筒体(6)内通过固定杆(8)安装有分选板(7),内筒体(6)为顶部呈敞口的锥形圆筒体,内筒体(6)的底部装有下料管(9),内筒体(6)的顶部与分选板(7)的顶部间距为2—3cm;所述的固定杆(8)和安装杆(5)分别呈十字交叉状设置。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稻谷种子筛选机的风选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分选板(7)呈圆盘型,分选板(7)的上表面中心部位设置有凸起状的分选平台(11),分选平台(11)的圆周与分选板(7)的圆周之间为坡面过度。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稻谷种子...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谢光荣叶思泉邹云新杨远荣
申请(专利权)人:湖北大楚农业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