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水稻种子的通风地笼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451895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1-03 12:0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于水稻种子的通风地笼,属水稻种子通风设备技术领域。地笼单元由通风管、上支撑衬板、侧翼板和固定座构成,通风管顶部装有上支撑衬板,上支撑衬板与通风管之间通过固定座间隔装有多根用以支撑上支撑衬板的上支撑杆,与上支撑杆对应的通风管内通过固定座间隔装有多根用以支撑通风管的下支撑杆,通风管两侧分别对称装有侧翼板,上支撑衬板和侧翼板上均布有多个透气孔。该通风地笼通过上支撑衬板和侧翼板有效增加该通风地笼在水稻种子中的通风深度,相比传统的通风地笼,该通风地笼通风面积更大,通风深度更长,有效增加通风效果;解决了现有地笼末端位置的水稻种子底部容易出现发霉的情况,非常适合水稻种子贮存期间使用。种子贮存期间使用。种子贮存期间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水稻种子的通风地笼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用于水稻种子的通风地笼,属水稻种子通风设备


技术介绍

[0002]水稻种子在贮存期间必须保持一定的湿度和温度;并且其底部采用通风机和通风地笼配合进行定时通风,通风的主要作用是起到气体交流的作用,对水稻种子底部进行降温散湿,避免底层的水稻种子发霉坏掉。
[0003]现有通风地笼形状大多为半圆筒状,由于通风地笼受其径向高度的限制导致了其通风深度有限,同时其结构强度较差,容易出现变形影响通风效果的问题;由于地笼铺设的长度较长,地笼内部的截面积大,通风机吹出的风力主要集中在地笼的前端位置,流通不到地笼末端,导致地笼内部空气流通不均匀,地笼末端位置处通风效率差,地笼末端位置的水稻种子底部容易出现发霉的情况,因此有必要对其进行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强度高、通风深度长,以解决现有地笼内部空气流通不均匀地笼末端位置的水稻种子底部容易出现发霉问题的用于水稻种子的通风地笼。
[0005]本技术是通过如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上述目的的
[0006]一种用于水稻种子的通风地笼,包括地笼单元和连接箍,地笼单元尾端固装有连接箍,多个地笼单元相互之间首尾卡接相连,尾端地笼单元的连接箍上设置有密封板,其特征在于:地笼单元由通风管、上支撑杆、上支撑衬板、下支撑杆、侧翼板和固定座构成,通风管顶部装有上支撑衬板,上支撑衬板与通风管之间通过固定座间隔装有多根用以支撑上支撑衬板的上支撑杆,与上支撑杆对应的通风管内通过固定座间隔装有多根用以支撑通风管的下支撑杆,所述通风管两侧分别对称装有侧翼板,上支撑衬板和侧翼板上均布有多个透气孔。
[0007]所述的通风管为空心矩形框体,通风管上顶部阵列排布有多个上通气孔,通风管两侧分别阵列排布有多个侧通气孔。
[0008]所述的上通气孔的直径由首端的地笼单元至尾端的地笼单元依次逐渐增大,侧通气孔的直径由首端的地笼单元至尾端的地笼单元依次逐渐增大。
[0009]所述的透气孔为外凸型狭长长圆孔。
[0010]所述的上支撑衬板截面呈“∧”形。
[0011]所述的侧翼板截面呈倒
“フ”
字形。
[0012]所述的上支撑杆呈
“▽”
形设置,下支撑杆呈
“△”
形设置。
[0013]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的有益效果在于:
[0014]该用于水稻种子的通风地笼,通过上支撑衬板和侧翼板有效增加该通风地笼在水稻种子中的深度,相比传统的通风地笼,该通风地笼通风面积更大,通风深度更长,从而有
效增加通风效果;通过上支撑杆和下支撑杆呈三角形相互配合,使得该地笼结构更加稳固;通过设置通风管相比于传统通风地笼有效减少进风的横截面面积,从而提高风速,使得通风机的风力能吹至尾端的通风地笼内,通过通风管的上通气孔和侧通气孔使风力分别吹向上支撑衬板和侧翼板的透气孔上进行降温散湿,通过上通气孔的直径和侧通气孔的直径在由首端的地笼单元至尾端的地笼单元依次逐渐增大,从而保证该通风地笼空气流通更加均匀,解决了现有地笼末端位置的水稻种子底部容易出现发霉的情况,非常适合水稻种子贮存期间使用。
附图说明
[0015]图1为本技术的正视结构示意图;
[0016]图2为图1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0017]图3为图1中A

A向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0018]图4为本技术中通风管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9]图中:1、地笼单元;2、连接箍;3、通风管;4、上支撑杆;5、上支撑衬板;6、下支撑杆;7、侧翼板;8、固定座;9、上通气孔;10、侧通气孔;11、透气孔。
具体实施方式
[0020]如附图1

4所示
[0021]该用于水稻种子的通风地笼包括地笼单元1和连接箍2,地笼单元1尾端固定安装有连接箍2,连接箍2与地笼单元1的截面外形仿形设置,连接箍2能对另外一个地笼单元1的首端形成卡接,至少三个地笼单元1相互之间首尾卡接相连呈直线状设置,尾端地笼单元1的连接箍2上安装有密封板,密封板与地笼单元1的截面形状相仿,密封板外缘上设置有翻边,密封板通过翻边与连接箍2内壁配合卡接,并通过螺栓使两者相互固定连接,密封板用于对尾端地笼单元1的连接箍2端形成密封,以方便后序地笼单元1进行通风。
[0022]地笼单元1由通风管3、上支撑杆4、上支撑衬板5、下支撑杆6、侧翼板7和固定座8构成,通风管3为空心矩形框体,通风管3上顶部阵列排布有多个上通气孔9,上通气孔9的直径由首端的地笼单元1至尾端的地笼单元1依次逐渐增大,通风管3两侧分别阵列排布有多个侧通气孔10,侧通气孔10的直径由首端的地笼单元1至尾端的地笼单元1依次逐渐增大,上述设置的目的为:减少通风管3与通风机连接段初始风速的衰减,使通风机的风力能达到尾端的地笼单元1内,由此使地笼单元1内部的风力处于均匀状态,以解决现有地笼末端位置的水稻种子底部空气流通差容易出现发霉的情况。
[0023]通风管3顶部固定安装有上支撑衬板5,上支撑衬板5截面呈“∧”形,使得该通风地笼的高度比例增大,纵向比例升高,增加了水稻种子储存过程中通风纵向深度,从而提高整体通风效果。
[0024]上支撑衬板5与通风管3之间通过固定座8间隔装有五组用以支撑上支撑衬板5的三根上支撑杆4,三根上支撑杆4呈
“▽”
形设置,三根上支撑杆4能对上支撑衬板5形成支撑,进一步增加该通风地笼的上支撑衬板5的结构强度。
[0025]与上支撑杆4对应的通风管3内通过固定座8间隔装有五组用以支撑通风管3的三根下支撑杆6,三根下支撑杆6呈
“△”
形设置,三根下支撑杆6对三根上支撑杆4底端的受力
点形成支撑,进一步保证该通风地笼整体结构的稳定性。
[0026]通风管3两侧分别对称固定安装有侧翼板7,侧翼板7截面呈倒
“フ”
字形,侧翼板7侧面呈弧形,在保证结构强度的同时,有效增大其通风面积;
[0027]该通风地笼的上支撑衬板5和侧翼板7上均布有多个透气孔11,透气孔11为外凸型狭长长圆孔,透气孔11能防止水稻进入该通风地笼内部。
[0028]该通风地笼使用时,首先根据粮库的需要设置多条通风地笼,通风地笼由多个地笼单元1依次呈直线形排布,然后通过连接箍2使两两地笼单元1的首尾之间相互卡接固定,由此完成地笼单元1的拼接过程;在拼接过程中,需要保持通风管3的上通气孔9和侧通气孔10的直径由首端的地笼单元1至尾端的地笼单元1依次逐渐增大,这样有利于后序通风地笼内部空气流通的均匀性。
[0029]首端的地笼单元1通过套筒与粮库外设置的通风机连接,地笼单元1的通风管3通过连接套管与通风机的出风口连通,尾端的地笼单元1的末端通过螺栓安装有密封板,由此完成整个通风地笼的安装。
[0030]当需要对水稻种子进行通风作业时,开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水稻种子的通风地笼,包括地笼单元(1)和连接箍(2),地笼单元(1)尾端固装有连接箍(2),多个地笼单元(1)相互之间首尾卡接相连,尾端地笼单元(1)的连接箍(2)上设置有密封板,其特征在于:地笼单元(1)由通风管(3)、上支撑杆(4)、上支撑衬板(5)、下支撑杆(6)、侧翼板(7)和固定座(8)构成,通风管(3)顶部装有上支撑衬板(5),上支撑衬板(5)与通风管(3)之间通过固定座(8)间隔装有多根用以支撑上支撑衬板(5)的上支撑杆(4),与上支撑杆(4)对应的通风管(3)内通过固定座(8)间隔装有多根用以支撑通风管(3)的下支撑杆(6),所述通风管(3)两侧分别对称装有侧翼板(7),上支撑衬板(5)和侧翼板(7)上均布有多个透气孔(1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水稻种子的通风地笼,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通风管(3)为空心矩形框体,通风管(3)上顶部阵列排布有多个上通气孔(9),通...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谢光荣刘洋邹云新
申请(专利权)人:湖北大楚农业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