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可重构紧凑型变刚度驱动器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机械设计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机器人用的可重构紧凑型变刚度驱动器。
技术介绍
[0002]随着机器人技术应用的普及,对人机交互的安全性的要求越来越高,这就对机器人的柔顺性有了一定的要求,且传统的刚性驱动器具有体积大、能耗多、无法避免外界冲击等缺点,研究紧凑型变刚度驱动器就显得十分有意义。现有的多数变刚度驱动器的刚度特性由其机构构型与结构尺寸决定,不可根据工况需求进行定制化设计,因此对有特殊性要求的机器人就具有一定局限性,例如,对于需要与人或环境进行交互的机器人的关节驱动器,显然运动时驱动器的刚度渐减性能可对用户、环境及机器人都能起到更好的保作用;承受外界冲击的作用的机器人为了避免过长的缓冲距离,驱动器的刚度渐增性就能很好的解决这一问题。为了使驱动器适用不同的场景,就需要设计一种可重构紧凑型变刚度驱动器。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提出了一种可重构紧凑型变刚度驱动器,采用基于变板簧有效作用长度的变刚度原理,拥有较大的输出刚度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重构紧凑型变刚度驱动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固定部件、传动部件、刚度调节部件;其中,固定部件用于实现前部凸轮盘与后部封板间的同轴相对定位;刚度调节部件包括副电机、小齿轮、大齿轮、支点、板簧、传动轴、凸轮盘与滚子;传动轴与凸轮盘和封板间同轴安装,由传动部件驱动转动;传动轴上套有大齿轮,大齿轮由安装于封板上的辅电机驱动转动;上述传动轴,位于大齿轮与凸轮盘之间开孔插入板簧,板簧垂直于传动轴,且传动轴相对两侧板簧长度相等;板簧两端活动连接有滚子;同时,在大齿轮与板簧间设置两个支点,两个支点前端分别于传动轴两侧板簧接触,另一端分别穿过传动轴两侧所设计滑道的平移滑槽后,安插于大齿轮上设计的两个阿基米德螺旋线槽内;当大齿轮转动时,支点沿阿基米德螺旋线槽内移动,同时还在平移滑槽内滑动,从而改变支点与板簧间的接触点位置;当凸轮盘没有负载的时候,主电机带动传动轴转动进而带动固定在其上的板簧转动,连接在板簧上的滚子也跟随传动轴转动,此时由滚子带动凸轮盘跟随转动;当凸轮盘有负载的时候,主电机带动传动轴转动,传动轴带动板簧转动,板簧受到凸轮盘的挤压产生变形,使得传动轴与凸轮盘之间产生相对转角。2.如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可重构紧凑型变刚度驱动器,其特征在于:凸轮盘轴向移动通过传动轴周向设计的台肩限制,与传动轴前端安装的封端限制。3.如权利要求2所述一种可重构紧凑型变刚度驱动器,其特征在于:封端为筒状结构,通过推力球轴承安装于传动轴端部,同时通过螺钉穿过封端端面中心孔与传动轴同轴连接。4.如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可重构紧凑型变刚度驱动器,其特征在于:在未受力的初始状态下,板簧端部的滚子分别与凸轮盘两侧凸轮滑槽的最低点接触,通过合理设计滚子的大小改变板簧与滚子压紧从而有效减小变形
‑
力矩曲线迟滞。5.如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可重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武翔,莫碌凡,邵一鑫,丁希仑,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