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四川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亚磷酰胺羰基氢化铑催化剂及制备方法和应用技术

技术编号:29936446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9-04 19:1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亚磷酰胺羰基氢化铑催化剂及制备方法和应用,属于有机化学金属化合物合成技术领域。本发明专利技术将铑化合物与亚磷酰胺类双膦或四膦配体在合成气的条件下进行反应,制备出亚磷酰胺羰基氢化铑催化剂,然后将催化剂应用于底物为烯烃或炔烃的氢甲酰化反应。本发明专利技术制备得到多种含有不同结构配体络合的活性催化剂,其在烯烃或炔烃氢甲酰化反应中可以通过调节配体的结构来改变产物的区域选择性,对于端位烯烃,可以实现直链醛的高效选择转化,对于内烯烃或特殊烯烃,可以高化学选择性的实现醛的生成,芳香烯烃或者炔烃的氢甲酰化反应能高效、高化学选择性的转化为醛。高化学选择性的转化为醛。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亚磷酰胺羰基氢化铑催化剂及制备方法和应用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有机化学金属化合物合成
,具体涉及一种亚磷酰胺羰基氢化铑催化剂及制备方法和应用。

技术介绍

[0002]氢甲酰化反应是指烯烃或者炔烃在过渡金属催化下,与合成气(CO+H2)反应生成多一个碳的醛的反应,原子经济型反应,原子利用率100%,世界的醛产量超千万吨/年,是如今工业中最重要的应用之一。烯烃氢甲酰化反应中所用的金属铑催化前体一般为[Rh(CO)2Cl]2、Rh(COD)2BF4、[Rh(Cp*)Cl2]2、Rh(COD)(acac)、Rh(acac)(CO)2、RhCl3、[Rh(COD)Cl]2、Rh(C2H4)(acac)和[Rh(C2H4)Cl]2,为非活性物种,需要在反应中加入合成气和配体进行预活化,导致反应的效率低下,效果比较差。

技术实现思路

[0003]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亚磷酰胺羰基氢化铑催化剂,该催化剂通式为HRh(L)(CO)2,其中Rh来自于Rh化合物前体,L为亚磷酰胺类膦配体,其中亚磷酰胺类膦配体的通式为式1、式2、式3或式4所示,其中,R1为氢、卤素、叔丁基、苯基、甲氧基、乙氧基、苯氧基、乙酰基、乙酰氧基或三氟甲基,R2为氢、甲基、甲氧酰基或三氟乙酰基,R3为氢、卤素、叔丁基、苯基、甲氧基、乙氧基、苯氧基、乙酰基、乙酰氧基或三氟甲基。
[0004][0005]优选的,亚磷酰胺类膦配体为
[0006][0007]优选的,铑化合物中金属铑与亚磷酰胺类配体的摩尔比为1:1。
[0008]优选的,铑化合物前体为[Rh(CO)2Cl]2、Rh(COD)2BF4、[Rh(Cp*)Cl2]2、Rh(COD)(acac)、Rh(acac)(CO)2、RhCl3、[Rh(COD)Cl]2、Rh(C2H4)(acac)和[Rh(C2H4)Cl]2中的至少一种,其中,acac为乙酰丙酮,COD代表1,4

环辛二烯。
[0009]本专利技术进一步公开了上述亚磷酰胺羰基氢化铑催化剂的制备方法,将铑化合物与亚磷酰胺类配体溶解于有机溶剂中,在25

100℃的条件下与合成气进行反应,制备得到亚磷酰胺羰基氢化铑催化剂。
[0010]优选的,有机溶剂为甲苯、二甲苯、三甲苯、四氢呋喃、1,4

二氧六环、二氯甲烷、氯仿、混合烷烃、乙醚或乙腈中的一种或多种。
[0011]优选的,合成气压力为0.5MPa

4MPa。
[0012]本专利技术还公开了上述亚磷酰胺羰基氢化铑催化剂在烯烃或炔烃氢甲酰化中的应用,以烯烃或炔烃为底物,在亚磷酰胺羰基氢化铑催化剂作用下生成甲酰化产物。
[0013]其中烯烃可以为C2‑
C
16
的端烯、内烯、特殊烯烃或芳香烯烃。
[0014]其中炔烃可以为C2‑
C
16
的内炔、端炔或芳香炔烃。
[0015]具体的,C2‑
C
16
的端烯结构为乙烯、丙烯、1

丁烯、戊烯、1

己烯、1

庚烯、1

辛烯、混合内辛烯、1

壬烯、1

癸烯中的一种;内烯烃结构为混合2

丁烯、混合内戊烯、2

己烯、混合内庚烯、混合内壬烯、混合内癸烯中的一种;特殊烯烃结构为乙烯基乙醚、甲基丙烯、醋酸乙烯酯、丙烯酸酯、环己烯、降冰片烯、双环戊二烯、降冰片二烯、丁烯酸酯、坎烯、蒎烯中的一种。
[0016]具体的,C2‑
C
16
的端炔结构为乙炔、丙炔、丁炔、戊炔、己炔、庚炔、辛炔、癸炔中的一种;C2‑
C
16
的内炔结构为内丁炔、内戊炔、内己炔、内庚炔、内辛炔、内癸炔中的一种。
[0017]具体的,芳香烯烃为苯乙烯、苯丙烯、甲基苯乙烯、苯丁烯以及芳环上官能化取代的上述芳香烯烃。
[0018]本专利技术所产生的有益效果为:
[0019]1、提供一种新的亚磷酰胺羰基氢化铑催化剂的制备和应用;
[0020]2、C2‑
C
16
的端烯和端炔,能高活性高直链选择性的转化为醛;
[0021]3、对于特殊烯烃和芳香烯烃、炔烃,能高活性高化学选择性的转化为醛;
[0022]4、此催化剂可以循环使用,且可以不需另外补充膦配体。
附图说明
[0023]图1为实施例1亚磷酰胺羰基氢化铑催化剂核磁共振(NMR)的P谱(
31
P NMR);
[0024]图2为实施例1亚磷酰胺羰基氢化铑催化剂核磁共振(NMR)的H谱(1H NMR);
[0025]图3为实施例2亚磷酰胺羰基氢化铑催化剂核磁共振(NMR)的P谱(
31
P NMR);
[0026]图4为实施例2亚磷酰胺羰基氢化铑催化剂核磁共振(NMR)的P谱(
31
P NMR)。
具体实施方式
[0027]本专利技术可以制备得到多种含有不同结构配体络合的活性催化剂,其在烯烃或炔烃氢甲酰化反应中的反应效果不同,如可以调节配体的结构来改变产物的区域选择性。
[0028]对于端位烯烃,可以实现直链醛的高效选择转化;对于内烯烃或特殊烯烃,可以高化学选择性的实现醛的生成。
[0029]芳香烯烃或者炔烃的氢甲酰化反应能高效、高化学选择性的转化为醛。
[0030]实施例1
[0031]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亚磷酰胺羰基氢化铑催化剂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32]将膦配体联萘酚双吲哚基膦L1与金属铑前体Rh(acac)(CO)2以摩尔比为1:1的比例加入高压反应釜,再加入甲苯溶剂后,用合成气置换后充入1MPa合成气并在常温下搅拌2小时,反应液体取出并除掉溶剂可得黄色固体的目标产物HRh(L1)(CO)2,将产物进行核磁共振(NMR)的P谱(
31
P NMR)和H谱(1H NMR)测试,结果如图1和图2所示,
31
P NMR中P信号为137.09,J
Rh

P
为217.08,1H NMR中特征的负氢信号为

10.39。
[0033]实施例2
[0034]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亚磷酰胺羰基氢化铑催化剂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35]将膦配体联苯酚双(6

甲氧基)

吲哚基膦L2与金属铑前体Rh(acac)(CO)2以摩尔比为1:1的比例加入高压反应釜,再加入甲苯溶剂后,用合成气置换后充入2MPa合成气并在常温下搅拌2小时,反应液体取出并除掉溶剂可得黄色固体的目标产物HRh(L2)(CO)2,将产物进行核磁共振(NMR)的P谱(
31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亚磷酰胺羰基氢化铑催化剂,其特征在于:所述催化剂通式为HRh(L)(CO)2,其中Rh来自于Rh化合物前体,L为亚磷酰胺类膦配体,所述亚磷酰胺类膦配体的通式为式1、式2、式3或式4所示,其中,R1为氢、卤素、叔丁基、苯基、甲氧基、乙氧基、苯氧基、乙酰基、乙酰氧基或三氟甲基,R2为氢、甲基、甲氧酰基或三氟乙酰基,R3为氢、卤素、叔丁基、苯基、甲氧基、乙氧基、苯氧基、乙酰基、乙酰氧基或三氟甲基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亚磷酰胺羰基氢化铑催化剂,其特征在于:所述亚磷酰胺类膦配体为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亚磷酰胺羰基氢化铑催化剂,其特征在于:所述铑化合物中金属铑与亚磷酰胺类配体的摩尔比为1:1。4.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一种亚磷酰胺羰基氢化铑催化剂,其特征在于:所述铑化合物前体为[Rh(CO)2Cl]2、Rh(COD)2BF4、[Rh(Cp*)Cl2]2、Rh(COD)(acac)、Rh(acac)(CO)2、RhCl3、[Rh(COD)Cl]2、Rh(C2H4)(acac)和[Rh(C2H4)Cl]2中的至少一种,其中,acac为乙酰丙酮,COD代表1,4

环辛二烯。5.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一种亚磷酰胺羰基氢化铑催化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将铑化合物与亚磷酰胺类配体溶解于有机溶剂中,在25~100℃的条件下与合成气进行反应,制备得到亚磷酰胺羰基氢化铑催化剂。6.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亚磷酰胺羰基氢化铑催化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有机溶剂为甲苯、二甲苯、三甲苯、四氢呋喃、1,4

二氧六环、二氯甲烷、氯仿、混合烷烃、乙醚或乙腈中的一种或多种。7.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一种亚磷酰胺羰基氢化铑催化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郑学丽陈华唐松柏李瑞祥袁茂林付海燕
申请(专利权)人:四川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