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风光储氢交直流混联配电能量路由控制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9934908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9-04 19:09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风光储氢交直流混联配电能量路由控制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步骤1、获取静态数据与运行数据,计算每个VSC的可用转供能力系数,选择其中数值最小的数值,其对应的下标假定为m,则VSCm作为主控VSC,建立直流网络电压;其余各VSC则作为从站,接收功率调度;步骤2、求解均衡因子,基于均衡因子,确定其余各VSC的功率增量;步骤3、判断直流母线中有无可调节负荷时,根据对应的情况,对各VSC进行协调控制:当直流母线中无可调节负荷时,各VSC进行微调;当直流母线有可调节负荷时,根据直流母线电压调整直流制氢负荷。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方法有利于风光储氢交直流混联配电系统的运行控制与能量管理,能有效应对交流系统故障等异常情况。况。况。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风光储氢交直流混联配电能量路由控制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电力领域,尤其是一种风光储氢交直流混联配电能量路由控制方法。

技术介绍

[0002]在我国北方高寒地区如河北张家口、辽宁葫芦岛等地,太阳能与风能等可再生能源分布广泛、资源丰富,与此同时在常态化的低温环境下,氢燃料汽车、氢能公共交通的续时里程长、低能耗等独特技术优势日益凸显,逐步成为高寒、高海拔城市中新能源绿色交通产业的重要载体和关键环节。风光互补发电制氢

储氢

用氢的综合系统将氢能与可再生能源有机融合、以低成本制氢作为支撑,能够提升对可再生能源的充分消纳、有效减少限风弃光等现象,同时通过多能互补可以显著增强整体的经济性。风/光互补制氢技术成为清洁能源转型和培育经济新增长点的重要方向之一。
[0003]图1描述了风光储氢交直流混联配电系统的典型结构,其中单个交流系统AC通过电压源型换流站(voltage

source converter,VSC)与直流网络互联,其中,VSC1,
…<br/>,VSC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风光储氢交直流混联配电能量路由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步骤1、获取静态数据与运行数据,计算每个VSC的可用转供能力系数,选择其中数值最小的数值,其对应的下标假定为m,则VSCm作为主控VSC,建立直流网络电压;其余各VSC则作为从站,接收功率调度;步骤2、求解均衡因子,基于均衡因子,确定其余各VSC的功率增量;步骤3、判断直流母线中有无可调节负荷时,根据对应的情况,对各VSC进行协调控制:当直流母线中无可调节负荷时,各VSC进行微调;当直流母线有可调节负荷时,根据直流母线电压调整直流制氢负荷。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风光储氢交直流混联配电能量路由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1获取静态数据与运行数据,具体包括:获取VSC1额定容量S
r,1
,VSCn额定容量S
r,n
,VSCN额定容量S
r,N
;N为VSC的总数量,n为1至N中的任一整数;获取VSC1所接入交流系统的变压器额定容量S
T,1
,VSCn所接入交流系统的变压器额定容量S
T,n
,VSCN所接入交流系统的变压器额定容量S
T,N
;获取当前运行时刻的VSC1有功功率P1,当前运行时刻的VSC1无功功率Q1,当前运行时刻的VSCn有功功率P
n
,当前运行时刻的VSCn无功功率Q
n
,当前运行时刻的VSCN有功功率P
N,
当前运行时刻的VSCN无功功率Q
N
;获取当前运行时刻的VSC1所接入交流系统的负荷有功功率P
ac,1
,获取当前运行时刻的VSC1所接入交流系统的负荷无功功率Q
ac,1
;获取当前运行时刻的VSCn所接入交流系统的负荷有功功率P
ac,n
,获取当前运行时刻的VSCn所接入交流系统的负荷无功功率Q
ac,n
;获取当前运行时刻的VSCN所接入交流系统的负荷有功功率P
ac,N
,获取当前运行时刻的VSCN所接入交流系统的负荷无功功率Q
ac,N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风光储氢交直流混联配电能量路由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1中计算每个VSC的可用转供能力系数具体包括:计算第n个VSC的可用转供能力系数A
n
:A1=((P1+P
ac,1
)2+(Q1+Q
ac,1
)2)/(S
T,1
)2+(1

P1/max(S
r,1

S
r,n

S
r,N
))2+((P1)2+(Q1)2)/(max(S
r,1

S
r,n

S
r,N
))2A1=sqrt(A1)A
n
=((P
n
+P
ac,n
)2+(Q
n
+Q
ac,n
)2)/(S
T,n
)2+(1

P
n
/max(S
r,1

S
r,n

S
r,N
))2+((P
n
)2+(Q
n
)2)/(max(S
r,1

S
r,n

S
r,N
))2A
n
=sqrt(A
n
)A
N
=((P
N
+P
ac,N
)2+(Q
N
+Q
ac,N
)2)/(S
T,N
)2+(1

P
N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邓卫裴玮丁立伊尹张学王佳蕊吕项羽李德鑫田春光张家郡张海锋庄冠群
申请(专利权)人:国网吉林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