船舯转运接驳分流装置及分流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9929820 阅读:39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9-04 18:56
一种船舯转运接驳分流装置及分流方法,通过在清漂船船艏捞漂槽口内设置打捞装置,分流机构与打捞装置搭接,船舯部径向设置第一驳接输送带和第二驳接输送带,第一水平输送带与分流机构的其中一个分流口和第一驳接输送带搭接,第二水平输送带与分流机构的另一个分流口和第二驳接输送带搭接,通过驳船搭接位置分流机构启动不同分流模式协同第一水平输送带、第二水平输送带、第一驳接输送带和第二驳接输送带将漂浮物分流转移至对应的驳船上。本发明专利技术克服了原清漂船转移漂浮物时导致驳船需要频繁移动,中途停顿导致转移效率低的问题,具有结构简单,避免驳船频繁移动降低漂浮物打捞转移效率,不易堵塞,连续作业,驳船停靠灵活,操作简单方便的特点。简单方便的特点。简单方便的特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船舯转运接驳分流装置及分流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船用清漂分流
,涉及一种船舯转运接驳分流装置及分流方法。

技术介绍

[0002]目前国内为清理坝区及河道的漂浮物设计的清漂船在清漂作业时可取得较好的收漂效果。如中国专利201210043169.6公开了一种本专利技术涉及的一种清漂打捞输送装置,其为单线打捞及转运型式,漂浮物一次经单条纵向皮带机、过渡皮带机、横移皮带机转运至清漂船侧面停靠的接驳船舶内,完成清漂、转运全过程。但是其单线转运模式及接驳船舶频繁移位的情况使得清漂转运效率较低。如采用单线打捞、双线转运型式,则打捞上船的漂浮物分流成为“卡脖子”技术。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船舯转运接驳分流装置及分流方法,采用在清漂船船艏捞漂槽口内设置打捞装置,分流机构与打捞装置搭接,船舯部径向设置第一驳接输送带和第二驳接输送带,第一水平输送带与分流机构的其中一个分流口和第一驳接输送带搭接,第二水平输送带与分流机构的另一个分流口和第二驳接输送带搭接,根据驳船搭接位置分流机构启动不同分流模式协同第一水平输送带、第二水平输送带、第一驳接输送带和第二驳接输送带将漂浮物分流转移至对应的驳船上,避免驳船频繁移动降低漂浮物打捞转移效率,不易堵塞,连续作业,驳船停靠灵活,操作简单方便。
[0004]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船舯转运接驳分流装置,它包括分流机构、振冲装置、第一水平输送带、第二水平输送带、第一驳接输送带、第二驳接输送带和打捞装置;所述分流机构位于打捞装置和第一水平输送带及第二水平输送带之间,打捞装置与分流斗搭接,分流口位于第一水平输送带和第二水平输送带上部,第一驳接输送带和第二驳接输送带分别位于第一水平输送带和第二水平输送带末端下部;第一水平输送带和第二水平输送带相互平行,第一驳接输送带和第二驳接输送带相互平行。
[0005]所述分流机构包括机架连接的分流斗,位于分流斗内的分流板将分流斗一端分隔成两个分流口。
[0006]所述分流机构的分流斗内设置两个截流板,两个截流板分别与两个分流马达连接,截流板的另一端深入分流口内。
[0007]所述分流斗为两端开口的箱型结构,呈倾斜状与机架连接,分流口位于较低的一端。
[0008]所述分流板为倒V型结构的槽板,槽口朝向分流口的一端。
[0009]所述截流板靠近分流斗内侧边沿,分流马达位于分流斗外与截流板的一端连接。
[0010]所述振冲装置包括振冲架连接的振冲头,振冲头向上穿过机架与振冲板连接,分流斗较高的一端与振冲板连接。
[0011]所述第一驳接输送带和第二驳接输送带位于船舯部位径向布设,打捞装置位于船艏部位的捞漂槽口内。
[0012]所述第二水平输送带从第一驳接输送带下部穿过,再向上延伸至第二驳接输送带上部与其搭接。
[0013]如上所述的船舯转运接驳分流装置的分流方法,它包括如下步骤:S1,打捞,打捞装置将漂浮物从船甲板下部的水面打捞后,将漂浮物从船甲板下部向船甲板上部输送至分流斗内;S2,双向分流,两个截流板皆与分流斗内侧面贴合,漂浮物从分流斗上端向下滑动,同时进入两个分流口,再从两个分流口分别滑落至第一水平输送带和第二水平输送带上;S3,截流,与第一水平输送带对应的分流口侧对应的分流马达启动,驱动截流板向该分流口一侧转动与分流板接触,将该分流口封闭,则漂浮物进入另一侧的分流口,滑落至第二水平输送带上;反之,则滑落至第一水平输送带上;S4,驳接分流,根据驳船位于清漂船两侧的具体位置,启动第一驳接输送带或第二驳接输送带,接受来自第一水平输送带或和第二水平输送带上的漂浮物,并将漂浮转移至对应的驳船上;S4

1,当驳船的数量为两个,停靠在清漂船同一侧分别与第一驳接输送带和第二驳接输送带搭接后,第一驳接输送带和第二驳接输送带同时启动,将漂浮物同时转移至清漂船同一侧的两个驳船上;反之,两个驳船停靠在清漂船另一侧时,第一驳接输送带和第二驳接输送带反向转动,将漂浮物同时转移至清漂船该侧的两个驳船上;该步骤与S2同步;S4

2,当驳船的数量为两个,分别停靠在清漂船两侧与第一驳接输送带或第二驳接输送带搭接后,第一驳接输送带和第二驳接输送带的转动方向互为反向,将漂浮物转移至与其对应的驳船上;该步骤与S2同步;S4

3,当驳船的数量为一个,停靠在清漂船任一侧与第一驳接输送带或第二驳接输送带搭接后,则对应的驳接输送带启动,且转动方向朝向驳船,将漂浮物转移至驳船上;该步骤与S3同步;S5,振冲,在漂浮物进入到分流斗后,振冲装置启动,振冲头将振冲频率传导给振冲板,带动分流斗上端抖动,漂浮物快速沿分流斗上端下滑冲击分流口处的漂浮物;在S4

2中,当两个驳船位于清漂船两侧同时与第一驳接输送带和第二驳接输送带搭接,转移的漂浮物堆至驳船船舱前端、中部或后部设定高度后,第一驳接输送带和第二驳接输送带不停机,驳船沿清漂船前进或后退一段距离错位,由驳船船舱空置部分承接下一波漂浮物。
[0014]一种船舯转运接驳分流装置,它包括分流机构、振冲装置、第一水平输送带、第二水平输送带、第一驳接输送带、第二驳接输送带和打捞装置;分流机构位于打捞装置和第一水平输送带及第二水平输送带之间,打捞装置与分流斗搭接,分流口位于第一水平输送带和第二水平输送带上部,第一驳接输送带和第二驳接输送带分别位于第一水平输送带和第二水平输送带末端下部;第一水平输送带和第二水平输送带相互平行,第一驳接输送带和第二驳接输送带相互平行。结构简单,通过在清漂船船艏捞漂槽口内设置打捞装置,分流机构与打捞装置搭接,船舯部径向设置第一驳接输送带和第二驳接输送带,第一水平输送带
与分流机构的其中一个分流口和第一驳接输送带搭接,第二水平输送带与分流机构的另一个分流口和第二驳接输送带搭接,通过驳船搭接位置分流机构启动不同分流模式协同第一水平输送带、第二水平输送带、第一驳接输送带和第二驳接输送带将漂浮物分流转移至对应的驳船上,避免驳船频繁移动降低漂浮物打捞转移效率,不易堵塞,连续作业,驳船停靠灵活,操作简单方便。
[0015]在优选的方案中,分流机构包括机架连接的分流斗,位于分流斗内的分流板将分流斗一端分隔成两个分流口。结构简单,安装时,机架与船甲板固定,打捞装置的输出端深入分流斗上端内与其搭接。
[0016]在优选的方案中,分流机构的分流斗内设置两个截流板,两个截流板分别与两个分流马达连接,截流板的另一端深入分流口内。结构简单,使用时,分流马达驱动截流板转动,使截流板另一端与分流板接触封闭分流口,使其中一个分流口处于封闭状态,则另一个分流口处于开启状态,或者,两个截流板皆与分流斗内壁叠合,两个分流口同时开启。
[0017]在优选的方案中,分流斗为两端开口的箱型结构,呈倾斜状与机架连接,分流口位于较低的一端。结构简单,使用时,呈倾斜状的分流斗,在漂浮进入其上端后,依靠自重沿分流斗内壁向分流口一端下滑。
[0018]在优选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船舯转运接驳分流装置,其特征是:它包括分流机构(1)、振冲装置(2)、第一水平输送带(3)、第二水平输送带(4)、第一驳接输送带(5)、第二驳接输送带(6)和打捞装置(7);所述分流机构(1)位于打捞装置(7)和第一水平输送带(3)及第二水平输送带(4)之间,打捞装置(7)与分流斗(12)搭接,分流口(14)位于第一水平输送带(3)和第二水平输送带(4)上部,第一驳接输送带(5)和第二驳接输送带(6)分别位于第一水平输送带(3)和第二水平输送带(4)末端下部;第一水平输送带(3)和第二水平输送带(4)相互平行,第一驳接输送带(5)和第二驳接输送带(6)相互平行。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船舯转运接驳分流装置,其特征是:所述分流机构(1)包括机架(11)连接的分流斗(12),位于分流斗(12)内的分流板(13)将分流斗(12)一端分隔成两个分流口(14)。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船舯转运接驳分流装置,其特征是:所述分流机构(1)的分流斗(12)内设置两个截流板(15),两个截流板(15)分别与两个分流马达(16)连接,截流板(15)的另一端深入分流口(14)内。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船舯转运接驳分流装置,其特征是:所述分流斗(12)为两端开口的箱型结构,呈倾斜状与机架(11)连接,分流口(14)位于较低的一端。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船舯转运接驳分流装置,其特征是:所述分流板(13)为倒V型结构的槽板,槽口朝向分流口(14)的一端。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船舯转运接驳分流装置,其特征是:所述截流板(15)靠近分流斗(12)内侧边沿,分流马达(16)位于分流斗(12)外与截流板(15)的一端连接。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船舯转运接驳分流装置,其特征是:所述振冲装置(2)包括振冲架(21)连接的振冲头(22),振冲头(22)向上穿过机架(11)与振冲板(23)连接,分流斗(12)较高的一端与振冲板(23)连接。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船舯转运接驳分流装置,其特征是:所述第一驳接输送带(5)和第二驳接输送带(6)位于船舯部位径向布设,打捞装置(7)位于船艏部位的捞漂槽口内。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船舯转运接驳分流装置,其特征是:所述第二水平输送带(4)从第一驳接输送带(5)下部穿过,再向上延伸至第二驳接输送带(6)上部与其搭接。10.根据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船舯转运接驳分流装置的分流方法,其特征是,它包括如下步骤:S1,打捞,打捞装置(7)将漂浮物从船甲板下...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俊郭棉明钱晓慧杨光路卫兵俞歌谢梦琪李亚萍邵鹏程
申请(专利权)人:武汉船舶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