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惯导和双天线GNSS外参标定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9928451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9-04 18:52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惯导和双天线GNSS外参标定方法,属于卫星导航技术领域。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用双天线GNSS输出对SINS进行初始化,采用陀螺、加速度计传感器对载体的姿态、速度、位置进行预测,再将GNSS输出的位置、速度和航向通过卡尔曼滤波器实现对惯导和双天线GNSS外参的在线估计。相较于利用专业光学设备以获得较高测量精度的传统方法,本发明专利技术无须额外的专业设备,不仅节约了标定成本,还可以提高标定效率。高标定效率。高标定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惯导和双天线GNSS外参标定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惯导和双天线GNSS(全球导航卫星系统)外参标定方法,属于卫星导航


技术介绍

[0002]在高精度SINS/GNSS(捷联惯性导航系统/全球导航卫星系统)组合导航系统中,需要利用GNSS测量信息对SINS的导航结果进行修正,同时估计惯性器件本身的漂移。而GNSS天线和IMU通常情况下不会安装在同一位置,因为GNSS为了减少信号遮挡会被安装于车辆顶部,而IMU(惯性测量单元)为了尽可能感应车体的角速度和加速度会被固连于车体内部,所以GNSS和SINS的位置、速度和航向也并不一致。为了更好的实现SINS与GNSS的组合,需要对两者之间的外参进行标定,包括IMU和GNSS天线之间的杆臂,以及SINS的航向与GNSS的航向之间的偏差角,其中SINS的航向为IMU的轴向指向,而双天线GNSS的航向为GNSS天线基线之间的航向。
[0003]当GNSS天线安装在车辆顶部而IMU安装在车辆内部时,利用尺或光学设备等传统手段直接测量两者之间的外参存在两方面的问题,一是测量很不方便,二是测量精度有限,而如果外参测量不准确,则会导致SINS/GNSS组合导航系统精度受限。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针对传统外参测量手段测量精度有有限,且测量复杂、难度较大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惯导和双天线GNSS外参在线标定方法,无须额外的专业设备,节约了标定的成本,提高了标定的效率。
[0005]本专利技术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0006]一种惯导和双天线GNSS外参标定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07]步骤1,周期采集k时刻车载传感器信息,包括惯性传感器信息和双天线GNSS信息;
[0008]步骤2,根据k时刻的惯性传感器数据,预测k时刻载体的姿态、速度、位置信息;
[0009]步骤3,若k时刻采集到双天线GNSS数据,则通过卡尔曼滤波器估计k时刻惯导和双天线GNSS之间的外参;否则,跳转至步骤1;
[0010]步骤4,跳转至步骤1。
[0011]所述步骤2的具体过程如下:
[0012]1)采用如下公式预测载体的姿态:
[0013][0014]其中:
[0015]q(k)=[q0(k) q1(k) q2(k) q3(k)]T
为k时刻的姿态四元数,上标T表示矩阵的转置,其中q0(k)、q1(k)、q2(k)、q3(k)为表示k时刻载体姿态的4个数字;
[0016]q(k

1)=[q0(k

1) q1(k

1) q2(k

1) q3(k

1)]T
为k

1时刻的姿态四元数,其中q0(k

1)、q1(k

1)、q2(k

1)、q3(k

1)为表示k

1时刻载体姿态的4个数字;
[0017]ΔT为离散采样周期;
[0018][0019]其中为k时刻机体系相对于导航系的角速率在机体系X、Y、Z轴上的分量;
[0020][0021]为k时刻采集到的三轴陀螺数据;
[0022][0023]为k

1时刻的导航系到机体系的姿态转移矩阵;
[0024][0025]为k

1时刻地球自转角速率在导航系上的分量,ω
ie
为地球自转角速率,L(k

1)为k

1时刻的纬度;
[0026][0027]为k

1时刻导航系相对于地球系的角速度在导航系上的分量,为k

1时刻的速度在导航系东向、北向上的分量,L(k

1)、h(k

1)为k

1时刻的纬度和高度,R
M
、R
N
为地球的子午圈、卯酉圈半径;
[0028]2)采用如下公式预测载体的速度:
[0029][0030]其中:
[0031][0032]为k时刻的速度,为k时刻的速度在导航系东向、北向、天向上的分量;
[0033][0034]为k

1时刻的速度,为k

1时刻的速度在导航系东向、北向、天向上的分量;
[0035]为k时刻的机体系到导航系的姿态转移矩阵;
[0036]f
b
(k)为k时刻采集到的三轴加速度计数据;
[0037]g
n
为地球重力加速度在导航系上的分量;
[0038]3)采用如下公式预测载体的位置:
[0039][0040][0041][0042]其中:
[0043]λ(k)、L(k)、h(k)为k时刻的经度、纬度和高度;
[0044]λ(k

1)、L(k

1)、h(k

1)为k

1时刻的经度、纬度和高度。
[0045]所述步骤3的具体过程如下:
[0046]1)计算状态量的一步预测值
[0047][0048]式中,
[0049][0050][0051][0052]Φ
M
=diag{0,0,0,0,0,0,0,0,0,0}
[0053][0054][0055][0056][0057][0058][0059][0060][0061]为载体的速度在导航系东向、北向、天向上的分量,L为载体的纬度,h为载体的高度,R为地球半径,为三轴加速度计的输出在导航系东北天方向上的分量,即导航系东北天方向上的分量,即为机体系到导航系的姿态转移矩阵,0
m
×
n
为m
×
n的零矩阵,Φ
k,k
‑1为滤波器k

1时刻到k时刻的一步转移矩
阵,为k

1时刻到k时刻的状态量一步预测值,为k

1时刻滤波器状态量估计值,φ
E
、φ
N
、φ
U
为东向、北向、天向平台误差角,δv
E
、δv
N
、δv
U
为东向、北向、天向速度误差,δL、δλ、δh为纬度、经度、高度误差,为陀螺三轴零偏,为加速度计三轴零偏,ψ为双天线GNSS基线之间的航向与惯导轴向之间的偏差角,为GNSS主天线与惯导之间的三轴杆臂;
[0062]2)计算一步预测均方误差P
k|k
‑1[0063][0064]式中,
[0065]P
k|k
‑1为k

1时刻到k时刻的一步预测均方误差,P
k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时刻的纬度和高度,R
M
、R
N
为地球的子午圈、卯酉圈半径;2)采用如下公式预测载体的速度:其中:为k时刻的速度,为k时刻的速度在导航系东向、北向、天向上的分量;为k

1时刻的速度,为k

1时刻的速度在导航系东向、北向、天向上的分量;为k时刻的机体系到导航系的姿态转移矩阵;f
b
(k)为k时刻采集到的三轴加速度计数据;g
n
为地球重力加速度在导航系上的分量;3)采用如下公式预测载体的位置:3)采用如下公式预测载体的位置:3)采用如下公式预测载体的位置:其中:λ(k)、L(k)、h(k)为k时刻的经度、纬度和高度;λ(k

1)、L(k

1)、h(k

1)为k

1时刻的经度、纬度和高度。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惯导和双天线GNSS外参在线标定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3的具体过程如下:1)计算状态量的一步预测值步预测值式中,式中,
Φ
M
=diag{0,0,0,0,0,0,0,0,0,0}=diag{0,0,0,0,0,0,0,0,0,0}=diag{0,0,0,0,0,0,0,0,0,0}=diag{0,0,0,0,0,0,0,0,0,0}=diag{0,0,0,0,0,0,0,0,0,0}
为载体的速度在导航系东向、北向、天向上的分量,L为载体的纬度,h为载体的高度,R为地球半径,为三轴加速度计的输出在导航系东北天方向上的分量,即系东北天方向上的分量,即为机体系到导航系的姿态转移矩阵,0
m
×
n
为m
×
n的零矩阵,Φ
k,k
‑1为滤波器k

1时刻到k时刻的一步转移矩阵,为k

1时刻到k时刻的状态量一步预测值,为k

1时刻滤波器状态量估计值,φ
E
、φ
N
、φ
U
为东向、北向、天向平台误差角,δv
E
、δv
N
、δv
U
为东向、北向、天向速度误差,δL、δλ、δh为纬度、经度、高度误差,为陀螺三轴零偏,为加速度计三轴零偏,ψ为双天线GNSS基线之间的航向与惯导轴向之间的偏差角,为GNSS主天线与惯导之间的三轴杆臂;2)计算一步预测均方误差P
k|k
‑1式中,P
k|k
‑1为k

1时刻到k时刻的一步预测均方误差,P
k
‑1为k

1时刻的状态估计均方误差,上标T表示矩阵转置;
Γ
k
‑1为滤波器k

1时刻的系统噪声矩阵;Q
k
‑1=diag{ε
gx2

gy2

gz2

ax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岑益挺赖际舟吕品李志敏白师宇王炳清孙鑫许晓伟余文斌朱静漪刘瑞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