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底吹氢气强化电炉冶炼的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9927705 阅读:39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9-04 18:50
一种底吹氢气强化电炉冶炼的方法,属于钢铁冶金领域。在采用电弧炉炼钢时,以氢气代替氮气或氩气作为底吹气体,在熔化期和氧化期,底吹氢气为熔池输送热量,加快废钢融化,搅拌钢液,促进熔池传热和传质;采用3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底吹氢气强化电炉冶炼的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钢铁冶金领域,具体是一种底吹氢气强化电炉冶炼的方法。

技术介绍

[0002]电炉炼钢过程中常需向炼钢熔池中喷入碳粉、重油、天然气等燃料补充能量,促进废钢的熔化和熔池温度的提升,但这些燃料在燃烧过程中均有一氧化碳或二氧化碳生成,造成电炉炼钢过程碳排放仍然较高。
[0003]本专利技术所公布的一种方法是在电炉冶炼过程中,通过电炉底吹氢气进行底搅拌,促进熔池的传热和传质;同时,氢气还与熔池中氧发生反应,发出热量,促进熔池温度提升,缩短电炉冶炼时间,并降低炼钢过程碳排放;另外,吹入的氢气与熔池中氧反应,同时降低钢液和炉渣的氧含量,抑制钢液的过氧化,降低炼钢过程铁损及其他金属元素的损耗。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目的是提供一种底吹氢气强化电炉冶炼的方法,在通电冶炼时,采用H2替代N2或Ar作为底吹气体,实现加快炉料熔化、缩短冶炼周期、减少炉料烧损、灵活补偿热量和环保减排的目标。对于少量溶解于钢液的氢,可通过后期真空精炼轻易去除,不影响冶炼钢水最终质量。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0006]提供了一种底吹氢气强化电炉冶炼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用氢气完全替代N2或Ar作为底吹气体,在不同冶炼阶段采用不同的底吹强度,利用氢氧反应产生的热量,加强化学能输入,辅助调控熔池温度,减少电炉冶炼时间。
[0007]进一步地,采用3

20块透气砖分散分布于电炉底部,促进氢气在钢中的溶解,促进钢中溶解氢与溶解氧反应,生成弥散气泡,促进电炉熔池全体积搅拌,并提高氢在钢液内部的氧化的比例,提高加热效率;
[0008]进一步地,底吹氢气通过底吹喷嘴进入电炉,底吹氢气强度为0.001

1.5Nm3/(min
·
t),吹气时间为20~100min。
[0009]进一步地,吹炼过程不同阶段,底吹氢气强度可根据实际生产需求自由变动,通过调节底吹氢气强度,可实现灵活控制氢氧反应提供的热量。其中,熔化期是主要耗电环节,需要尽快将炉料熔化升温,形成熔池后可底吹大气量氢气强化化学能输入,并减少炉料烧损,底吹氢气强度为0.001

1.5Nm3/(min
·
t);氧化期主要任务是除磷、脱碳,对能量输入要求较低,可底吹氢气辅助提升钢液温度,控制出钢温度及终点氧含量,底吹氢气强度为0.001

1.2Nm3/(min
·
t);吹氧结束后吹入氢气,对熔池进一步搅拌,促进成分与温度的均匀性,并还原降低钢液及炉渣中的氧,底吹氢气强度为0.001

1.0Nm3/(min
·
t),吹炼时间1

3min。
[0010]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底吹氢气的主要去向包括:溶解于钢液、与钢液中的[O]反应、与渣中(FeO)反应、与熔池上方的O2反应以及进入炉气。
[0011]相比传统电炉炼钢工序,本专利技术采用底吹H2替代N2或Ar,在底吹气体搅拌熔池功能的基础上,充分利用氢氧反应放热,缩短电炉冶炼周期,降低电耗,减少炉料烧损,提高钢水质量,并实现绿色减排的目的。
具体实施方式
[0012]实例1:
[0013]90t高功率电弧炉底吹氢气工艺:在该电炉底部分散布置6块透气砖,通过透气砖向电炉内部供气。该电炉原料中铁水约占20%,其余为废钢及渣料。送电前的补炉、装料等准备工作耗时10min,装料完毕后开始送电并底吹H2,其中熔化期底吹强度约为0.66Nm3/(min
·
t),氧化期底吹强度约为0.31Nm3/(min
·
t),冶炼末期底吹强度约为0.07Nm3/(min
·
t)。冶炼周期内合计吹入氢气2262m3,为熔池中输入约50kW
·
h/t的能量,相较原工艺额外吹入氧气量1136m3,减少CO2排放14m3/t,降低1%的铁损及0.5%的锰损,缩短电弧炉冶炼周期约2.3min,电炉终点钢液中全氧含量减少至270ppm,减少钢包铝粒用量0.25kg/t,并进一步缩短后续LF精炼时造还原渣时间3分钟。
[0014]实例2:
[0015]50t超高功率电弧炉底吹氢气工艺:在该电炉底部分散布置3块透气砖,通过透气砖向电炉内部供气。该电炉原料中铁水约占30%,其余为废钢及渣料。送电前的补炉、装料等准备工作耗时5min,装料完毕后开始送电并底吹H2,其中熔化期底吹强度约为0.71Nm3/(min
·
t),氧化期底吹强度约为0.34Nm3/(min
·
t),冶炼末期底吹强度约为0.11Nm3/(min
·
t)。冶炼周期内合计吹入氢气851m3,为熔池中输入约30kW
·
h/t的能量,相较原工艺额外吹入氧气量424m3,减少CO2排放8m3/t,降低0.6%的铁损,缩短电弧炉冶炼周期约0.5min,电炉终点钢液中全氧含量减少至250ppm,减少钢包硅铁用量0.22kg/t,并进一步缩短后续LF精炼时造还原渣时间4分钟。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底吹氢气强化电炉冶炼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电弧炉通电冶炼时,采用氢气作为底吹气体,吹入熔池,搅拌钢液,促进熔池中的传热和传质;同时,吹入的氢气与熔池中氧发生反应,提供热量,部分取代碳粉、重油燃料,降低炼钢过程碳排放;采用3

20块透气砖分散分布于电炉底部,促进氢气在钢中的溶解,促进钢中溶解氢与溶解氧反应,生成弥散气泡,促进电炉熔池全体积搅拌,并提高氢在钢液内部的氧化的比例,提高加热效率;另一方面,吹入氢与钢液中氧和熔渣中氧发生反应,控制钢液和炉渣的氧含量,降低钢液的过氧化程度,减少炉料烧损。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底吹氢气强化电炉冶炼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电炉冶炼时,通过电炉底部透气砖向熔池中吹入氢气,在熔化期,底吹氢气强度为0.001

1.5Nm3/(min
·
t);在氧化期,底吹氢气强度为0.001

1.2Nm3/(min
·
t);电炉出钢前,停止吹氧后,底吹氢气强度为0.001

1.0Nm3/(min
·
t),吹搅1

3分钟。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底吹氢气强化电炉冶炼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吹入氢的同时,可调整电炉炉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建华潘宇康何杨张杰闫柏军邓振强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科技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