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装配式钢-混凝土框架剪力墙建筑体系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926155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9-04 18:46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装配式钢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装配式钢

混凝土框架剪力墙建筑体系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装配式建筑的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装配式钢

混凝土框架剪力墙建筑体系。

技术介绍

[0002]目前,框架结构和剪力墙结构的预制装配率较高,框架剪力墙结构也称框剪结构,这种结构是在框架结构中布置一定数量的剪力墙,构成灵活自由的使用空间,满足不同建筑功能的要求,同时又有足够的剪力墙,有相当大的侧向刚度(剪力墙的侧向刚度大就是指在水平荷载的作用下抵抗变形能力强)。
[0003]公告号为CN211369156U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装配式钢混凝土剪力墙,包括:带墙墩顶梁模块带和墙墩底梁模块,带墙墩顶梁模块和带墙墩底梁模块之间设置有钢混凝土墙板模块,钢混凝土墙板模块包括混凝土以及混凝土内的内置板;四个连接件,每一个连接件均包括连接部分和设置在连接部分下方的预埋部分,各预埋部分分别嵌入钢混凝土墙板模块的上下两侧、带墙墩顶梁模块的墙墩处以及带墙墩底梁模块的墙墩处,嵌入钢混凝土墙板模块的上下两侧的预埋部分分别与内置板上下两端相连,各相邻的连接部分互相连接。
[0004]公告号为CN204876058U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基于带凹槽预制轻骨料砼填充大墙板组装的框架—剪力墙结构建筑。预制轻骨料砼填充大墙板被用来作为整面填充墙体构件。框架—剪力墙结构建筑包括由预制轻骨料砼填充大墙板、墙柱模板、剪力墙模板和楼/屋盖模板相互连接构成的框架—剪力墙空间模板体系;预制轻骨料砼填充大墙板,采用轻骨料砼预制,具有端槽以及两个侧槽的结构,并且根据需要还可带有保温层和装饰层;通过在墙板与墙柱或剪力墙模板之间包括侧槽的空腔,在由端槽连通的空间,以及在楼/屋盖模板上安放钢筋并浇筑砼,形成具有一层建筑单元的框架—剪力墙结构建筑;在一层建筑单元基础上经过搭接可构成多个建筑单元。
[0005]针对上述专利案中的相关技术,作为剪力墙的大墙板与装饰层和保温层之间在拼装时仅仅通过粘结材料粘接固定,一旦遇到地震或外力撞击时,建筑单元之间容易发生移动错位,存在整体结构稳固性较差的缺陷。

技术实现思路

[0006]为了改善相关技术中存在的剪力墙与相邻结构之间连接的稳定性较差,而导致建筑单元整体的结构稳定性较差的缺陷,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装配式钢

混凝土框架剪力墙建筑体系。
[0007]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装配式钢

混凝土框架剪力墙建筑体系,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得出:一种装配式钢

混凝土框架剪力墙建筑体系,包括多个建筑单元,所述建筑单元包括支撑梁、剪力墙体以及承重墙体,所述承重墙体砌筑在支撑梁上,所述剪力墙体与支撑梁
拼接固定,所述剪力墙体的上下两侧均设有凸块,所述支撑梁的上下两侧均开设有连接槽,所述凸块对应插接进连接槽内,所述连接槽的深度大于凸块的高度,且所述连接槽的口径大小朝向远离凸块的方向递增,所述支撑梁内设有用于将两侧的连接槽连通的第一注浆槽,所述支撑梁顶部开设有与连接槽相连通的注浆孔,所述第一注浆槽和连接槽内均灌注有砂浆,相邻两个所述剪力墙体之间沿竖直方向设有支撑柱,所述剪力墙体沿竖直方向的一侧通过连接件与支撑柱连接,所述承重墙体与剪力墙体之间的连接方式与相邻两个剪力墙体之间的连接方式相同。
[0008]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剪力墙体通过凸块与连接槽插接配合,然后通过注浆孔朝向连接槽内灌注砂浆,此时位于上方的连接槽内砂浆通过第一注浆槽进入位于下方的连接槽,直至支撑梁内的两个连接槽内注满砂浆,使得凸块被埋设在砂浆内。待砂浆凝固后,凸块被固定在砂浆内,有利于增加剪力墙体与支撑梁之间连接的稳定性。同时,相邻两个剪力墙体之间、剪力墙体与承重墙体之间均通过连接件相连,有利于增加建筑单元整体结构的稳定性,从而有利于降低地震或者建筑单元受到撞击时,剪力墙体与支撑梁、剪力墙体与承重墙体之间发生移动错位的可能。
[0009]优选的,所述第一注浆槽设有多个,多个所述第一注浆槽沿着两个连接槽的长度方向间隔且均匀设置。
[0010]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当操作者朝向注浆孔内注浆时,砂浆进入位于上方的连接槽时,接着进入位于上方的连接槽内的砂浆再通过多个第一注浆槽进入到位于下方的连接槽内,直至砂浆将上下两个连接槽填充满。这样设置,有利于提高砂浆从位于上方的连接槽进入到位于下方的连接槽内的效率和均匀性。
[0011]优选的,所述连接件包括预设在剪力墙体内的多个加强筋,所述加强筋的一端延伸出剪力墙体,所述支撑柱朝向剪力墙体的一侧开设有多个插接槽,所述插接槽的数量与加强筋的数量相同,所述加强筋对应插接进插接槽,且所述剪力墙体与支撑柱相抵接,所述支撑柱内沿竖直方向开设有第二注浆槽,所述插接槽与第二注浆槽相连通,所述插接槽和第二注浆槽内均灌注有砂浆。
[0012]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加强筋插接进插接槽内,并朝向第二注浆槽内灌注砂浆,待砂浆凝固后,使得加强筋被埋设在砂浆内,从而使得剪力墙体与支撑柱连接固定,有利于增强剪力墙体与支撑柱之间连接的稳定性。
[0013]优选的,所述支撑柱朝向剪力墙体的一侧开设有标记槽,所述标记槽与插接槽的槽口连通,所述标记槽与插接位于同一高度位置上,所述加强筋对应着标记槽插接进插接槽内。
[0014]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当需要将加强筋插接进插接槽内时,可以将加强筋通过标记槽的位置确认插接槽的位置,从而便于操作者将加强筋快速插接进插接槽内。
[0015]优选的,所述支撑柱内朝向两侧剪力墙体设置的插接槽共同与第二注浆槽相连通,且位于所述支撑柱两侧的剪力墙体内的加强筋均插接进第二注浆槽内。
[0016]通过上述技术方案,位于支撑柱两侧的剪力墙体通过相同的方式与支撑柱连接固定,有利于增强建筑单元整体结构的稳定性。
[0017]优选的,所述插接槽沿支撑柱靠近剪力墙体的方向且自下而上倾斜设置。
[0018]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当砂浆被注入第二注浆槽内时,砂浆的液位在第二砂浆槽内
上升,并逐渐进入插接槽内,自下而上将第二注浆槽和插接槽内的空气排挤出,直至将第二注浆槽和插接槽内填充满,有利于减少第二注浆槽和插接槽内的砂浆内出现空气的可能。
[0019]优选的,所述支撑柱和剪力墙体相对的一侧均沿竖直方向开设有第一滑槽,且所述支撑柱和剪力墙体的第一滑槽对应连通,且所述支撑柱和剪力墙体均沿竖直方向开设有第二滑槽,所述第二滑槽的槽宽小于第一滑槽的槽宽,且所述第二滑槽与第一滑槽连通,所述支撑柱和剪力墙体内的第一滑槽和第二滑槽内共同卡接有卡接块。
[0020]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卡接块的设置,使得支撑柱与剪力墙体被限制固定,从而有利于进一步增强支撑柱与剪力墙体之间连接的稳定性。
[0021]优选的,所述支撑梁朝向支撑柱的一侧开设有缺口,所述支撑梁的外侧与缺口的内壁相贴合,且所述支撑梁与支撑柱通过固定件连接固定。
[0022]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支撑梁通过固定件与支撑柱连接固定,有利于增强支撑梁与支撑柱之间连接的稳定性,从而有利于增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装配式钢

混凝土框架剪力墙建筑体系,其特征在于:包括多个建筑单元(1),所述建筑单元(1)包括支撑梁(11)、剪力墙体(12)以及承重墙体(13),所述承重墙体(13)砌筑在支撑梁(11)上,所述剪力墙体(12)与支撑梁(11)拼接固定,所述剪力墙体(12)的上下两侧均设有凸块(121),所述支撑梁(11)的上下两侧均开设有连接槽(111),所述凸块(121)对应插接进连接槽(111)内,所述连接槽(111)的深度大于凸块(121)的高度,且所述连接槽(111)的口径大小朝向远离凸块(121)的方向递增,所述支撑梁(11)内设有用于将两侧的连接槽(111)连通的第一注浆槽(112),所述支撑梁(11)顶部开设有与连接槽(111)相连通的注浆孔(115),所述第一注浆槽(112)和连接槽(111)内均灌注有砂浆,相邻两个所述剪力墙体(12)之间沿竖直方向设有支撑柱(14),所述剪力墙体(12)沿竖直方向的一侧通过连接件与支撑柱(14)连接,所述承重墙体(13)与剪力墙体(12)之间的连接方式与相邻两个剪力墙体(12)之间的连接方式相同。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装配式钢

混凝土框架剪力墙建筑体系,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注浆槽(112)设有多个,多个所述第一注浆槽(112)沿着两个连接槽(111)的长度方向间隔且均匀设置。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装配式钢

混凝土框架剪力墙建筑体系,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件包括预设在剪力墙体(12)内的多个加强筋(122),所述加强筋(122)的一端延伸出剪力墙体(12),所述支撑柱(14)朝向剪力墙体(12)的一侧开设有多个插接槽(141),所述插接槽(141)的数量与加强筋(122)的数量相同,所述加强筋(122)对应插接进插接槽(141),且所述剪力墙体(12)与支撑柱(14)相抵接,所述支撑柱(14)内沿竖直方向开设有第二注浆槽(142),所述插接槽(141)与第二注浆槽(142)相连通,所述插接槽(141)和第二注浆槽(142)内均灌注有砂浆。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装配式钢

混凝土框架剪力墙建筑体系,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柱(14)朝向剪力墙体(12)的一侧开设有标记槽(143),所述标记槽(143)与插接槽(141)的槽口连通,所述标记槽(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七四专利代理机构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开放大学江苏城市职业学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