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副车架总成及汽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915716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9-04 13:43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副车架吸能效果不好的问题,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副车架总成及汽车。该副车架总成,包括:通过焊缝依次连接形成环状的前横梁组件、左纵臂组件、后横梁组件和右纵臂组件;其中,所述左纵臂组件和所述右纵臂组件均由通过焊缝连接的前车体安装支架和溃缩梁形成;所述溃缩梁连接所述前车体安装支架的一端具有由多个独立设置的第一空腔组合形成的第一柔性连接区域;所述溃缩梁连接所述后横梁组件的一端具有由多个独立设置的第二空腔组合形成的第二柔性连接区域;所述溃缩梁的中部开槽形成有主吸能腔和辅吸能腔。的中部开槽形成有主吸能腔和辅吸能腔。的中部开槽形成有主吸能腔和辅吸能腔。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副车架总成及汽车


[0001]本技术涉及汽车底盘
,特别涉及一种副车架总成及汽车。

技术介绍

[0002]副车架是车桥的骨架,是车桥的组成部分。副车架并非完整的车架,它连接悬挂系统,并传递力矩。副车架作为碰撞过程中的传递路径之一,往往在副车架上设计沟槽等溃缩结构,以吸收碰撞能量;但是不合理的结构设计会导致碰撞过程中吸能效果不明显,并不足以显著降低碰撞对驾驶舱成员的冲击。

技术实现思路

[0003]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副车架吸能效果不好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副车架总成及汽车。
[0004]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为:
[0005]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副车架总成,包括:
[0006]通过焊缝依次连接形成环状的前横梁组件、左纵臂组件、后横梁组件和右纵臂组件;
[0007]其中,所述左纵臂组件和所述右纵臂组件均由通过焊缝连接的前车体安装支架和溃缩梁形成;所述溃缩梁连接所述前车体安装支架的一端具有由多个独立设置的第一空腔组合形成的第一柔性连接区域;所述溃缩梁连接所述后横梁组件的一端具有由多个独立设置的第二空腔组合形成的第二柔性连接区域;所述溃缩梁的中部开槽形成有主吸能腔和辅吸能腔。
[0008]优选地,所述第一柔性连接区域内的第一空腔为三个,三个第一空腔的形状均为直角三角形,且三个第一空腔中位于中间位置的其中一个第一空腔的两条直角边分别与剩余两个第一空腔中的一个第一空腔的斜边平行布置;
[0009]所述第二柔性连接区域内的第二空腔为三个,位于中间位置的其中一个第二空腔的形状为等边三角形,位于两侧的两个第二空腔的形状为直角三角形;其中,位于中间位置的第三空腔的两条腰分别与剩余两个第二空腔中的一个第二空腔的斜边平行布置。
[0010]优选地,所述辅吸能腔为两个,所述主吸能腔布置在两个所述辅吸能腔之间,所述主吸能腔和所述辅吸能腔的形状均为矩形。
[0011]本技术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汽车,包括上述所述的副车架总成。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
[0012]本技术的副车架在车辆前端发生剧烈碰撞时,与车体纵梁一起参与碰撞吸能,使碰撞时存在两条能量传递路径,并合理的分配碰撞能量的传递路径,从而可以大幅度减少驾驶成员的冲击;在碰撞过程中,本技术副车架上的溃缩梁主、辅吸能腔起到变形溃缩吸能作用,从而达到整车辅助碰撞吸能作用。
附图说明
[0013]图1为本专利技术整体结构示意图;
[0014]图2为左纵臂组件的左溃缩梁结构示意图;
[0015]附图标记说明:1

前横梁组件;2

左纵臂组件;3

后横梁组件;4

右纵臂组件;21

左前车体安装支架;22

左溃缩梁;41

右前车体安装支架;42

右溃缩梁;221

第一柔性连接区域;222

第一辅吸能腔;223

主吸能腔;224

第二辅吸能腔;225

第二柔性连接区域。
具体实施方式
[0016]以下结合具体的实施例对本技术的提升碰撞安全的铝合金副车架做进一步的阐述,以帮助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对本技术的构思、技术方案有更完整、准确和深入的理解。
[0017]参见图1与图2,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采用铝合金制成的副车架总成,其包括前横梁组件1,左纵臂组件、后横梁组件3、右纵臂组件,上述这四个组件通过焊缝A、焊缝B、焊缝C、焊缝D形成连接一个环状。
[0018]所述的左纵臂组件、右纵臂组件起到溃缩吸能作用。原因在于,参见图1,左纵臂组件包括左前车体安装支架21和左溃缩梁22,左前车体安装支架21和左溃缩梁22通过焊缝E连接。其中,参照图2,左溃缩梁22上设有第二柔性连接区域225、第一柔性连接区域221、主吸能腔223、第一辅吸能腔224、第二辅吸能腔222;其中:第二柔性连接区域225由三个三角形空腔结构组成,中间三角形为等边三角形,两侧三角形为直角三角形;第一柔性连接区域221亦有三个三角形空腔组成,都为直角三角形,作为本实施例进一步改进,三角形的形状根据具体碰撞及CAE分析选择;主吸能腔223、第一辅吸能腔222、第二辅吸能腔224为矩形设计,作为本实施例进一步改进,具体矩形尺寸根据具体碰撞及CAE分析选择。由于本实施例中,主吸能腔223和辅吸能腔的两端均为三角形结构起到溃缩梁的端头稳定作用;主吸能腔223和辅吸能腔为四边形结构,有利于溃缩发生。
[0019]右纵臂组件的具体结构和该左纵臂组件的具体结构一致,并和该左纵臂组件对称设置。右纵臂组件包括右前车体安装支架41和右溃缩梁42,右前车体安装支架41和右溃缩梁42通过焊缝F连接。
[0020]本技术的副车架在车辆前端发生剧烈碰撞时,与车体纵梁一起参与碰撞吸能,使碰撞时存在两条能量传递路径,并合理的分配碰撞能量的传递路径,从而可以大幅度减少驾驶成员的冲击;在碰撞过程中,本技术副车架上的溃缩梁主、辅吸能腔起到变形溃缩吸能作用,从而达到整车辅助碰撞吸能作用。
[0021]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具体实施例只对本技术进行了示例性描述,显然本技术具体实施并不受上述方式限制,只要采取了本技术的方法构思和技术方案进行的各种非实质性的改进,或未经改进经本技术的构思和技术方案直接用于其它场合的,均在本技术保护范围内。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副车架总成,其特征在于,包括:通过焊缝依次连接形成环状的前横梁组件、左纵臂组件、后横梁组件和右纵臂组件;其中,所述左纵臂组件和所述右纵臂组件均由通过焊缝连接的前车体安装支架和溃缩梁形成;所述溃缩梁连接所述前车体安装支架的一端具有由多个独立设置的第一空腔组合形成的第一柔性连接区域;所述溃缩梁连接所述后横梁组件的一端具有由多个独立设置的第二空腔组合形成的第二柔性连接区域;所述溃缩梁的中部开槽形成有主吸能腔和辅吸能腔。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副车架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柔性连接区域内的第一空腔为三个,三个第一空腔的形状均为直角三角形,且三个第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高峰宿传鼎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