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水环境治理用污水回用处理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914426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9-04 13: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水环境治理用污水回用处理设备,包括:两组箱体,分为A仓室、B仓室,两组箱体的A仓室、B仓室分别通过一组过滤管进行交叉连通,箱体内设有活塞杆,活塞杆位于A仓室、B仓室内对应设有一个A仓活塞板、B仓活塞板,B仓室内设有第一滤层架,过滤管内设有第二滤层架,A仓室内设有第三滤层架;两组箱体顶面之间还架设有电机支架,电机支架中部设有顶座,顶座上转动设置有压杆,压杆两端分别与两组箱体的活塞杆上端转动连接,顶座两侧的压杆各通过一组液压缸与电机支架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耗低且处理效率高,不仅增强了污水回用的处理效率,同时简化了操作人员定期维护以及检修的操作。修的操作。修的操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水环境治理用污水回用处理设备


[0001]本技术涉及污水处理
,具体是涉及一种水环境治理用污水回用处理设备。

技术介绍

[0002]将废水或污水经二级处理和深度处理后回用于生产系统或生活杂用被称为污水回用。污水回用的范围很广,从工业上的重复利用水体的补给水和生活用水。污水回用既可以有效地节约和利用有限的和宝贵的淡水资源,又可以减少污水或废水的排放量,减轻水环境的污染,还可以缓解城市排水管道的超负荷现象,具有明显的社会效益、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
[0003]然而,由于污水处理一定程度上占用了人力、物力以及财力,致使很多企业或市政难以将污水进行有效处理进行回用,并且传统的污水处理设备占地面积与过滤效果成正相关,致使很多污水处理设备难以进行快速便携的设置于所需污水回用处理的地方,同样也造成了污水处理不足,造成宝贵的水资源流失浪费;因此,现需要一种新型的污水回用处理设备来解决现有水环境治理所出现的问题,从而有效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水环境治理用污水回用处理设备。
[0005]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水环境治理用污水回用处理设备,包括:
[0006]对称设置且结构相同的两组箱体,所述箱体其内中部设有一个隔板,分为 A仓室、B仓室,所述A仓室上端侧壁设有进液A口,所述B仓室上端侧壁设有进液B口,B仓室下端侧壁设有注液口,两组箱体的A仓室、B仓室的进液A口、进液B口分别通过一组过滤管进行交叉连通,
[0007]所述箱体内设有一个贯穿隔板及顶面的活塞杆,所述活塞杆位于A仓室、B 仓室内对应设有一个A仓活塞板、B仓活塞板,
[0008]所述B仓活塞板下方的B仓室内设有第一滤层架,过滤管内设有第二滤层架,A仓室中部侧壁设有出液口,所述出液口上方与进液A口之间的A仓室内设有第三滤层架;
[0009]两组所述箱体顶面之间还架设有电机支架,所述电机支架中部设有顶座,所述顶座上转动设置有压杆,所述压杆两端分别与两组箱体的活塞杆上端转动连接,顶座两侧的压杆各通过一组液压缸与电机支架连接。
[0010]本装置通过两组箱体的对称设置,并利用电机支架等构建进行两组箱体内活塞杆的交替升降,从而使两个箱体内各个仓室进行交替负压,从而在有限的空间布局内,使本装置能够具有三级过滤处理,同时通过电机支架等构件的作用,合理的利用压杆的两段行程,提高液压缸的工作效率,降低整体装置的能耗。
[0011]进一步地,所述箱体底面还设有可拆卸的底板,所述底板上设置有用于设备供电的蓄电池组,底板底端还设有脚轮。通过底板的设置可以使装置整体便于移动,同时设置蓄
电池组可以保证在非交流电场所下能够进行电能供给需求。
[0012]进一步地,两组所述箱体的注液口、两组所述箱体的出液口均对应设有一组条形三通管进行对接。通过条形三通管的设置,可以便于对两组箱体的注液口进行注入操作或是对两组箱体的出液口进行导出操作。
[0013]进一步地,所述过滤管为组合管体结构,其包括两端分别与进液A口、进液B口连通的连接接头、以及中间部分与两个连接接头可拆卸的滤管,所述滤管与连接接头对接处均设有螺纹,且两者通过带有螺纹的密封环套接。通过过滤管的结构设计,可以便于对滤管内的第三滤层架进行拿取替换,从而提高设备的拆装维护效率。
[0014]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滤层架、第二滤层架均为多组网状隔层设置,用于在不同所述隔层内放置不同填料,第一滤层架、第二滤层架均设有可转动开合的仓门,所述第三滤层架为网筒结构设置。通过上述设置可以进行不同过滤填料的装填,从而满足对污水回用处理的净化需求。
[0015]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6](1)本技术装置利用两组箱体以及电机支架等构件配合,使其能够将压杆的两段摆动行程有效利用,提高污水处理效率的同时,保证在有限的布局空间中,增加过滤次数,提高污水处理效率,为污水回用提供保障。
[0017](2)本技术装置能耗低且处理效率高,并且易于进行装置构件的拆装及替换,不仅增强了污水回用的处理效率,同时简化了操作人员定期维护以及检修的操作。
附图说明
[0018]图1是本技术的整体结构前视角示意图。
[0019]图2是本技术的整体结构后视角示意图。
[0020]图3是本技术的整体结构局部剖面示意图。
[0021]图4是本技术的箱体内部结构示意图。
[0022]图5是本技术的活塞杆结构示意图。
[0023]图6是本技术的第一滤层架结构示意图。
[0024]图7是本技术的第二滤层架结构示意图。
[0025]图8是本技术的过滤管局部剖面示意图。
[0026]其中,1

箱体、1a

A仓室、1b

B仓室、11

隔板、12

进液A口、13

进液 B口、14

注液口、15

出液口、16

第一滤层架、17

第二滤层架、2

过滤管、 21

连接接头、22

滤管、23

密封环、24

第三滤层架、3

活塞杆、31

A仓活塞板、32

B仓活塞板、4

电机支架、41

顶座、42

压杆、43

液压缸、5

底板、 51

蓄电池组、52

脚轮、6

条形三通管。
具体实施方式
[0027]如图1、2、4所示,一种水环境治理用污水回用处理设备,包括:对称设置且结构相同的两组箱体1,箱体1其内中部设有一个隔板11,分为A仓室1a、 B仓室1b,A仓室1a上端侧壁设有进液A口12,B仓室1b上端侧壁设有进液B 口13,B仓室1b下端侧壁设有注液口14,两组箱体1的A仓室1a、B仓室1b 的进液A口12、进液B口13分别通过一组过滤管2进行交叉连通,两组箱体1 的注液口14、两组箱体1的出液口15均对应设有一组条形三通管6进行对接。
通过条形三通管6的设置,可以便于对两组箱体1的注液口14进行注入操作或是对两组箱体1的出液口15进行导出操作。
[0028]其中,如图8所示,过滤管2为组合管体结构,其包括两端分别与进液A 口12、进液B口13连通的连接接头21、以及中间部分与两个连接接头21可拆卸的滤管22,滤管22与连接接头21对接处均设有螺纹,且两者通过带有螺纹的密封环23套接。通过过滤管2的结构设计,可以便于对滤管22内的第三滤层架24进行拿取替换,从而提高设备的拆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水环境治理用污水回用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对称设置且结构相同的两组箱体(1),所述箱体(1)其内中部设有一个隔板(11),分为A仓室(1a)、B仓室(1b),所述A仓室(1a)上端侧壁设有进液A口(12),所述B仓室(1b)上端侧壁设有进液B口(13),B仓室(1b)下端侧壁设有注液口(14),两组箱体(1)的A仓室(1a)、B仓室(1b)的进液A口(12)、进液B口(13)分别通过一组过滤管(2)进行交叉连通,所述箱体(1)内设有一个贯穿隔板(11)及顶面的活塞杆(3),所述活塞杆(3)位于A仓室(1a)、B仓室(1b)内对应设有一个A仓活塞板(31)、B仓活塞板(32),所述B仓活塞板(32)下方的B仓室(1b)内设有第一滤层架(16),过滤管(2)内设有第二滤层架(17),A仓室(1a)中部侧壁设有出液口(15),所述出液口(15)上方与进液A口(12)之间的A仓室(1a)内设有第三滤层架(24);两组所述箱体(1)顶面之间还架设有电机支架(4),所述电机支架(4)中部设有顶座(41),所述顶座(41)上转动设置有压杆(42),所述压杆(42)两端分别与两组箱体(1)的活塞杆(3)上端转动连接,顶座(4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高智席张相春杨亚静刘军龙敖克厚霍斐斐
申请(专利权)人:遵义师范学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