辊道窑余热回收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9892631 阅读:8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9-01 00:2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辊道窑余热回收系统,涉及辊道窑技术领域,该辊道窑余热回收系统包括:辊道窑,辊道窑包括沿输送方向的升温段、恒温段和冷却段;和工艺气体供气管道,工艺气体供气管道包括位于冷却段中的预热管段,预热管段的出口端朝向升温段和/或恒温段供气。冷却段可包括与冷却段的窑体壁间隔设置的夹层壁,预热管段布置在窑体壁与夹层壁之间的夹层腔中。预热管段可布置在所述夹层腔中的管段为翅片管。进气管段的上游管段中可设有减压阀。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辊道窑余热回收系统结构能充分利用冷却段的余热,有效节约能源、减少能耗和降低生产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辊道窑余热回收系统
本技术涉及辊道窑
,具体地,涉及一种辊道窑余热回收系统。
技术介绍
目前,正极材料辊道窑的能耗成本一直居高不下,辊道窑烧制正极材料产品时,会产生大量的热量,而基本上所有辊道窑内的热量还没有被利用就伴随着烟气被排入到了大气当中去,这一过程有着大量的热量被浪费,既增加了生产成本,又对环境造成了影响,加剧了温室效应。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新型的辊道窑余热回收系统,该辊道窑余热回收系统结构能充分利用冷却段的余热,有效节约能源、减少能耗和降低生产成本。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一种辊道窑余热回收系统,所述辊道窑余热回收系统包括:辊道窑,所述辊道窑包括沿输送方向的升温段、恒温段和冷却段;和工艺气体供气管道,所述工艺气体供气管道包括位于所述冷却段中的预热管段,所述预热管段的出口端朝向所述升温段和/或所述恒温段供气。可选地,所述冷却段可包括与所述冷却段的窑体壁间隔设置的夹层壁,所述预热管段布置在所述窑体壁与所述夹层壁之间的夹层腔中。可选地,所述工艺气体供气管道可包括分别布置在所述冷却段的两侧的进气管段和出气管段,所述预热管段包括沿所述输送方向间隔分布且并联连接于所述进气管段与所述出气管段之间的多个预热支管段。可选地,所述预热支管段可包括与所述进气管段连接的预热支管进气端、与所述出气管段连接的预热支管出气端以及并联设置在所述预热支管进气端和所述预热支管出气端之间的多个预热支管下级分支,所述预热支管下级分支沿所述冷却段的周向延伸。可选地,所述预热支管下级分支可至少部分地布置在所述冷却段的顶侧夹层腔和底侧夹层腔中。可选地,所述工艺气体供气管道可包括分别布置在所述冷却段的两侧的进气管段和出气管段,所述预热管段包括并联连接于所述进气管段与所述出气管段之间的多个预热支管段,多个预热支管段沿所述输送方向延伸并沿所述冷却段的周向间隔布置。可选地,所述预热管段可为单管道并从所述冷却段的输送方向第一端朝向输送方向第二端螺旋盘绕。可选地,所述预热管段可布置在所述夹层腔中的管段为翅片管。可选地,所述冷却段的窑体壁可设有预热管段穿入孔和预热管段穿出孔,所述预热管段从所述预热管段穿入孔穿入并从所述预热管段穿出孔穿出;和/或,所述预热管段与所述窑体壁间隔设置。可选地,所述进气管段中可设有减压阀。本技术的辊道窑余热回收系统包括辊道窑和工艺气体供气管道,工艺气体供气管道用于给辊道窑的升温段和/或恒温段供气,由于正极材料在辊道窑中烧制时工艺气体需要先进入到升温段和恒温段进行预热,且在烧制结束时正极材料会进入到冷却段进行冷却,为此,本技术的工艺气体供气管道增设位于辊道窑的冷却段的预热管段,这样,不仅可以回收冷却段内的热量,充分利用冷却段的余热来给工艺气体进行预热,还能同时给冷却段中的正极材料带来一定的降温效果,有效节约能源、减少能耗和降低生产成本。此外,工艺气体在预热管段中进行预热,不直接与辊道窑的炉内环境接触,保证工艺气体不受到污染以保证产品的烧结工艺不受影响,进而保证产品质量。本技术的其它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予以详细说明。附图说明附图是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下面的具体实施方式一起用于解释本技术,但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限制。在附图中:图1为根据本技术的一种具体实施例的辊道窑余热回收系统的局部结构示意图;图2和图3分别为图1中的辊道窑余热回收系统的预热支管下级分支和夹层腔不同的布置结构的截面示意图;图4为根据本技术的另一种具体实施例的辊道窑余热回收系统的局部结构示意图;和图5根据本技术的再一种具体实施例的辊道窑余热回收系统的局部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1冷却段11窑体壁12夹层壁13夹层腔131顶侧夹层腔132底侧夹层腔2预热管段21预热支管段211预热支管下级分支3进气管段4出气管段5减压阀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制本技术。下面参考附图描述根据本技术的辊道窑余热回收。现有的部分辊道窑余热回收装置将辊道窑的余热转化为不同用途参数的蒸汽进行发电或供热,此种装置需要耗费较大的成本来建设配套设施;也有部分的辊道窑余热回收装置直接将辊道窑的冷却段内带有热量的气体输送到辊道窑的前段加热部位,但由于冷却段中带有热量的气体往往已经掺杂了较多的其他物质,直接将带有余热的废气通入加热段,会直接影响到产品的烧成品质,甚至造成产品的报废。有鉴于此,本技术的专利技术人提供了一种新型的辊道窑余热回收系统,该辊道窑余热回收系统既能为升温段和恒温段的产品提供标准化和严格控制的工艺气体来保证产品质量,还能有效节约能源、减少能耗和降低生产成本。具体地,该辊道窑余热回收系统包括辊道窑和工艺气体供气管道,工艺气体供气管道用于给辊道窑的升温段和/或恒温段供气,由于正极材料在辊道窑中烧制时工艺气体需要先进入到升温段和恒温段进行预热,且在烧制结束时正极材料会进入到冷却段进行冷却,为此,本技术的工艺气体供气管道增设位于辊道窑的冷却段1的预热管段2,这样,不仅可以回收冷却段1内的热量,充分利用冷却段1的余热来给工艺气体进行预热,还能同时给冷却段1中的正极材料带来一定的降温效果,有效节约能源、减少能耗和降低生产成本。此外,工艺气体在预热管段2中进行预热,不直接与辊道窑的炉内环境接触,保证工艺气体不受到污染以保证产品的烧结工艺不受影响,进而保证产品质量。并且,将冷却段的余热直接回馈至辊道窑自身的升温段和/或恒温段中,不需要配置额外复杂的设备来进行余热利用,结构更为简单合理。参见图1至图5,本技术的辊道窑余热回收系统包括辊道窑和工艺气体供气管道,辊道窑包括沿输送方向的升温段、恒温段(图中未示出)和冷却段1,工艺气体供气管道包括依次连接的进气管段3、预热管段2和出气管段4,预热管段2至少部分管段穿设于冷却管段1中,如此,布置在冷却管段1中的预热管段2中可在冷却段1的高温窑腔中与高温环境进行热交换,工艺气体在预热管段2中与预热管段2的高温管壁进行热交换,而无需直接接触冷却段1中的高温废气,进而间接利用冷却段1中的余热进行预热。如此,可避免影响烧结工艺的正常进行,在能够保证产品的烧结品质的情况下,充分回收利用冷却段1中余热并使得高温产品得到了较好的降温效果。其中,预热管段2的出口端朝向升温段和/或恒温段供气,预热管段2中的工艺气体可为保证工艺正常进行的保护性气体或参与烧结工艺的反应性气体,辊道窑加工的材料可为用于电池的正极材料。预热管段2在冷却段1中布置形式可多种多样,以下将举例进行说明。可选地,冷却段1可包括与冷却段1的窑体壁11间隔设置的夹层壁12,预热管段2布置在窑体壁11与夹层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辊道窑余热回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辊道窑余热回收系统包括:/n辊道窑,所述辊道窑包括沿输送方向的升温段、恒温段和冷却段(1);和/n工艺气体供气管道,所述工艺气体供气管道包括位于所述冷却段(1)中的预热管段(2),所述预热管段(2)的出口端朝向所述升温段和/或所述恒温段供气。/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辊道窑余热回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辊道窑余热回收系统包括:
辊道窑,所述辊道窑包括沿输送方向的升温段、恒温段和冷却段(1);和
工艺气体供气管道,所述工艺气体供气管道包括位于所述冷却段(1)中的预热管段(2),所述预热管段(2)的出口端朝向所述升温段和/或所述恒温段供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辊道窑余热回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段(1)包括与所述冷却段(1)的窑体壁(11)间隔设置的夹层壁(12),所述预热管段(2)布置在所述窑体壁(11)与所述夹层壁(12)之间的夹层腔(13)中。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辊道窑余热回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工艺气体供气管道包括分别布置在所述冷却段(1)的两侧的进气管段(3)和出气管段(4),所述预热管段(2)包括沿所述输送方向间隔分布且并联连接于所述进气管段(3)与所述出气管段(4)之间的多个预热支管段(21)。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辊道窑余热回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预热支管段(21)包括与所述进气管段(3)连接的预热支管进气端、与所述出气管段(4)连接的预热支管出气端以及并联设置在所述预热支管进气端和所述预热支管出气端之间的多个预热支管下级分支(211),所述预热支管下级分支(211)沿所述冷却段(1)的周向延伸。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辊...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豪柳江坤陈翔宇
申请(专利权)人:当升科技常州新材料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