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回油泵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889240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9-01 00:1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新型回油泵,属于回油泵技术领域。该回油泵包括泵体、单向阀机构、活塞座、活塞、滚针、压差封堵机构以及第一密封圈,泵体上设有第一空腔,活塞座上设有第二空腔和第三空腔,活塞滑动连接于第一空腔和第二空腔内,滚针滑动连接于第三空腔内,第一密封圈设于所述泵体或所述活塞座上与所述活塞滑动密封连接,压差封堵机构设于活塞上的第二流道中。活塞与第一空腔和第二空腔滑动连接使得活塞与第一空腔和d第二空腔面接触,减少活塞滑动过程中的晃动,避免活塞因为晃动而损坏,并且,将滚针与第三空腔滑动连接,滚针的一端与活塞端面接触,从而降低了活塞、滚针与活塞座之间的同轴度要求,降低了活塞、滚针以及活塞座的生产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型回油泵
本技术属于回油泵
,特别涉及一种新型回油泵。
技术介绍
制动防抱死系统(简称ABS)和汽车电子稳定控制系统(ESC)广泛应用于汽车安全领域,作用就是在汽车制动时,自动控制制动器制动力的大小,使车轮不被抱死,处于边滚边滑的状态,以保证车轮与地面的附着力在最大值。回油泵作为制动防抱死系统中的核心部分,当出现车辆将抱死时,将轮缸内的制动液通过回油泵泵回主缸,从而防止车轮抱死。现有回油泵中,回油泵的活塞杆头部为塑胶制品,活塞杆头部与泵体内壁线密封,活塞在安装过程和使用过程中都容易损坏,并且,活塞在使用过程中需要保持与活塞座和滚针极高的同轴度,才能够保证滚针推动活塞杆移动时,活塞与泵体之间形成线密封,而增大同轴度会极大的提高活塞和活塞座以及滚针的加工成本。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新型回油泵,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回油泵中活塞与泵体之间线密封,活塞头容易损坏,并且活塞与活塞座以及滚针之间的同轴度要求高的技术问题。利用进油口弹簧的回弹力来使得球体封堵在进油口中,进油口油压过大可能出现无法封堵进油口的的技术问题。本技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一种新型回油泵,包括:泵体,所述泵体上设有相互连通的第一油道和第一空腔;单向阀机构,所述单向阀机构设于所述泵体上,限制油液从第一油道进入第一空腔中;活塞座,所述活塞座设有第二空腔、第三空腔和进油孔,所述第二空腔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空腔和第三空腔连通;活塞,所述活塞滑动连接于所述第一空腔和所述第二空腔内,所述活塞上设有贯穿所述活塞的第二油道,所述进油孔与所述第二油道连通;滚针,所述滚针与所述第三空腔滑动连接,所述滚针的一端与所述活塞端面接触;压差封堵机构,所述压差封堵机构设于所述第一空腔内,用于封堵或打开所述第二油道;以及,第一密封圈,所述泵体上或者所述活塞座上设有第一安装槽,所述第一密封圈安装于所述第一安装槽内且与所述活塞密封连接。作为可选的,为了更好地实现本技术,还包括第一密封圈,所述泵体上或者所述活塞座上设有第一安装槽,所述第一密封圈安装于所述第一安装槽内且与所述活塞密封连接。作为可选的,为了更好地实现本技术,还包括第二密封圈,所述第三空腔或者壳体上设有安装所述第二密封圈的第二安装槽,所述第二密封圈安装于所述第二安装槽内与所述滚针密封连接。作为可选的,为了更好地实现本技术,所述第一安装槽贯穿所述泵体的端部且与所述活塞外壁相适配,所述活塞与所述第一安装槽过盈配合且所述活塞的端部将所述密封圈固定在所述第一安装槽中。作为可选的,为了更好地实现本技术,所述活塞的外壁设有对所述活塞定位的第一凸起。作为可选的,为了更好地实现本技术,所述压差封堵机构包括:第一球体;支撑罩,所述支撑罩固定于所述活塞的端部并与第二油道之间形成活动空腔,所述第一球体位于所述活动空腔内选择性的与第二油道接触密封或分离,所述支撑罩上开设有与所述第二油道连通的过油孔,以及第一弹性件,所述第一弹性件的一端与所述第一空腔连接,另一端与所述固定罩连接。作为可选的,为了更好地实现本技术,所述第二油道上设有第一锥形部,所述第一锥形部的锥形开口朝向所述固定罩,所述第一球体与所述第一锥形部接触。作为可选的,为了更好地实现本技术,还包括堵头,所述堵头上设有第四空腔和回油孔,所述第四空腔与所述第一油道连通,所述回油孔与所述第四空腔连通,所述单向阀机构设于所述第四空腔内。作为可选的,为了更好地实现本技术,所述单向阀机构包括第二球体和第二弹性件,所述第二球体设于所述第一油道内并与所述第一油道内壁接触,所述第二弹性件设于所述第四空腔内,所述第二弹性件的一端与所述第四空腔连接,所述第二弹性件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球体连接。作为可选的,为了更好地实现本技术,所述第一油道上靠近所述堵头的一端设有第二锥形部,所述第二球体设于所述第二锥形部内并与所述第二锥形部接触。作为可选的,为了更好地实现本技术,所述活塞与所述滚针固定连接。本技术相较于现有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技术将活塞滑动连接于第一空腔和第二空腔内,并通过第一密封圈实现活塞与活塞座之间的滑动密封,使得活塞与第一空腔和第二空腔面接触,减少活塞滑动过程中的晃动,避免活塞因为晃动而损坏,并且,将滚针与第三空腔滑动连接,滚针的一端与活塞端面接触,从而降低了活塞、滚针与活塞座之间的同轴度要求,降低了活塞、滚针以及活塞座的生产成本。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支撑罩的另一结构示意图;图3是活塞与滚针一体成型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堵头;11-第四空腔;2-泵体;21-第一空腔;31-第一球体;32-第一弹性件;33-支撑罩;4-活塞座;5-活塞;61-第二球体;62-第二弹性件;7-滚针;8-第一密封圈;9-第二密封圈。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得到的所有其它实施方式,都属于本技术所保护的范围。实施例1:一种新型回油泵,如图1所示,包括了泵体2、单向阀机构、活塞座4、活塞5、滚针7以及压差封堵机构,如图1所示,泵体2上设有相互连通的第一油道和第一空腔21,单向阀机构设于泵体2上,用于限制第一油道中的油液进入第一空腔21内。活塞座4上设有第二空腔、第三空腔和进油孔。泵体2的端部与活塞座4的端部过盈配合连接,第二空腔的两端分别与第一空腔21和第三空腔连通。如图1所示,活塞5滑动连接于第一空腔21和第二空腔内。需要注意的是,第一空腔21和第二空腔均为孔状结构且与活塞5相适配,活塞5的长度应大于第一空腔21的长度以及第二空腔的长度,以保证无论活塞5滑动于任何位置,活塞5都始终保持与第一空腔21和第二空腔同时滑动连接,并且活塞5的长度还应该小于第一空腔21的长度与第二空腔长度之和,以保证活塞5在第一空腔21与第二空腔内有足够的滑动空间。活塞5上设有轴向贯穿的第二油道,进油孔与第二油道连通。回油泵的油液从进油孔依次进入第二油道、第一空腔21和第一油道,最后从第一油道流出。本实施例中活塞5与第一空腔21和第二空腔是面接触实现导向,相比于现有技术中活塞5与活塞座4之间的线接触实现导向更加的稳定可靠。如图1所示,滚针7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新型回油泵,其特征在于,包括:/n泵体,所述泵体上设有相互连通的第一油道和第一空腔;/n单向阀机构,所述单向阀机构设于所述泵体上,限制油液从第一油道进入第一空腔中;/n活塞座,所述活塞座设有第二空腔、第三空腔和进油孔,所述第二空腔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空腔和第三空腔连通;/n活塞,所述活塞滑动连接于所述第一空腔和所述第二空腔内,所述活塞上设有贯穿所述活塞的第二油道,所述进油孔与所述第二油道连通;/n滚针,所述滚针与所述第三空腔滑动连接,所述滚针的一端与所述活塞端面接触;/n压差封堵机构,所述压差封堵机构设于所述第一空腔内,用于封堵或打开所述第二油道;以及,/n第一密封圈,所述泵体上或者所述活塞座上设有第一安装槽,所述第一密封圈安装于所述第一安装槽内且与所述活塞密封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回油泵,其特征在于,包括:
泵体,所述泵体上设有相互连通的第一油道和第一空腔;
单向阀机构,所述单向阀机构设于所述泵体上,限制油液从第一油道进入第一空腔中;
活塞座,所述活塞座设有第二空腔、第三空腔和进油孔,所述第二空腔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空腔和第三空腔连通;
活塞,所述活塞滑动连接于所述第一空腔和所述第二空腔内,所述活塞上设有贯穿所述活塞的第二油道,所述进油孔与所述第二油道连通;
滚针,所述滚针与所述第三空腔滑动连接,所述滚针的一端与所述活塞端面接触;
压差封堵机构,所述压差封堵机构设于所述第一空腔内,用于封堵或打开所述第二油道;以及,
第一密封圈,所述泵体上或者所述活塞座上设有第一安装槽,所述第一密封圈安装于所述第一安装槽内且与所述活塞密封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回油泵,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二密封圈,所述第三空腔或者壳体上设有安装所述第二密封圈的第二安装槽,所述第二密封圈安装于所述第二安装槽内与所述滚针密封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新型回油泵,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安装槽贯穿所述泵体的端部且与所述活塞外壁相适配,所述活塞与所述第一安装槽过盈配合且所述活塞的端部将所述密封圈固定在所述第一安装槽中。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新型回油泵,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塞的外壁设有对所述活塞定位的第一凸起。


5.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童幸源郭树元答帮陆童小明石蕾方昌辉杨晓峰陈迪张旭昌徐才华周维刘志祥汪洋罗宇轩叶伟彭文浩
申请(专利权)人:武汉元丰汽车电控系统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