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液压支架双腔立柱千斤顶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888976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9-01 00:1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冲击地压防治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液压支架双腔立柱千斤顶结构。液压支架双腔立柱千斤顶结构的活柱插接在外缸的腔体内,活柱的下端将腔体分为上腔和下腔;下腔内设置有活塞,活塞将下腔分隔成储液腔和缓冲腔;储液腔位于贴近活柱的一侧;缓冲腔位于活塞下部并且在缓冲腔内设置有与活塞相抵接的弹性部件,弹性部件能够在常态下维持储液腔的稳定,在承受冲击载荷时,弹性部件能够压缩,冲击载荷释放后,弹性部件能够复位。在承受冲击载荷时立柱千斤顶能够瞬时让压,解决了现有安全阀无法瞬时卸压造成的支架损坏难题;冲击载荷释放后,立柱千斤顶能够恢复支架支护强度,实现了对顶板的恒阻支护,提高顶板安全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液压支架双腔立柱千斤顶结构
本技术涉及冲击地压防治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液压支架双腔立柱千斤顶结构。
技术介绍
现有技术中,单元式超前液压支架已成为冲击地压矿井的制式超前支护形式,支护强度、稳定性和抗冲击能力较其它支护形式有了长足进步。目前所有支架的卸载让压功能都是通过立柱液压系统上的安全阀开启释液实现的,且安全阀从开启到释液需要一定时间。在发生冲击地压时,巨大冲击载荷瞬间通过支架传递至安全阀,由于安全阀无法瞬时释液卸压,支架亦无法通过液压系统实现让压而成为钢性结构,这是冲击地压发生时所有支护、支架结构件被破坏的根源。即,作为支架主要工作部件的立柱千斤顶,由于安全阀不具备瞬时释液卸压功能,造成冲击地压发生时立柱折断、支架倾倒、顶梁击穿、底托破坏等问题,导致伤害事故频发。针对上述问题,现有技术采用了吸能核让压技术,吸能核让压技术是目前唯一可以通过立柱液压系统外部结构实现机械让压的抗冲击技术。吸能核技术应用到支架后,能够在冲击地压发生时通过机械压缩吸能核,吸能核变形实现吸能,起到抗冲击、保护支架结构作用。如申请号为CN20192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液压支架双腔立柱千斤顶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外缸和活柱;/n所述活柱插接在外缸的腔体内,所述活柱的下端与腔体密封连接,且活柱的下端将腔体分为上腔和下腔;/n所述下腔内设置有活塞,所述活塞将下腔分隔成储液腔和缓冲腔;/n所述储液腔位于贴近活柱的一侧;/n所述缓冲腔位于活塞下部,并且在缓冲腔内设置有与活塞相抵接的弹性部件,所述弹性部件能够在常态下维持储液腔的稳定,在承受冲击载荷时,弹性部件能够压缩,冲击载荷释放后,弹性部件能够复位。/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液压支架双腔立柱千斤顶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外缸和活柱;
所述活柱插接在外缸的腔体内,所述活柱的下端与腔体密封连接,且活柱的下端将腔体分为上腔和下腔;
所述下腔内设置有活塞,所述活塞将下腔分隔成储液腔和缓冲腔;
所述储液腔位于贴近活柱的一侧;
所述缓冲腔位于活塞下部,并且在缓冲腔内设置有与活塞相抵接的弹性部件,所述弹性部件能够在常态下维持储液腔的稳定,在承受冲击载荷时,弹性部件能够压缩,冲击载荷释放后,弹性部件能够复位。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压支架双腔立柱千斤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活柱下端设置有活柱复合密封圈,所述活柱通过活柱复合密封圈与腔体密封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压支架双腔立柱千斤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储液腔的下部设置有排液孔,并且在排液孔处设置有安全阀。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压支架双腔立柱千斤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上腔和下腔均设置有液压油孔,并且...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连军张治高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科技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