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远红外发热面料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878228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8-31 23:5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远红外发热面料,包括表皮装饰层、表面垫层、远红外纤维层、透气支撑层、里衬层和底层,所述表皮装饰层、表面垫层、远红外纤维层、透气支撑层、里衬层和底层由上而下依次编织而成,所述远红外纤维包括纤维层和远红外层,所述透气支撑层包括矩形透气腔体和圆形透气腔体,所述矩形透气腔体和所述圆形透气腔体依次间隔设置而成。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所提供的一种远红外发热面料,结构简单,采用多层复合结构,在表层设有表层防皱层,起到防皱功效,在面料里层设有透气层,可使面料里层保持通风干爽,不容易滋生细菌,保持面料的平整度,并通过远红外纤维层使得面料可发热,起到保温保暖的作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远红外发热面料
本技术涉及纺织品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远红外发热面料。
技术介绍
在申请号为201820876604.6的专利中,一种远红外保温床品面料,公开了本技术公开了一种远红外保温床品面料,其包括从外到内依次设置的远红外层、面层、中间层和里层;所述面层上设置有远红外层,面层采用棉纤维和涤纶纤维混合编织成形;所述中间层采用圣麻纤维和竹炭纤维混合编织成形;所述里层采用棉纤维和薰衣草纤维混合编织成形;本技术远红外保温床品面料结构简单,具有镇静催眠、保暖蓄热、净化空气和抗菌抑螨的功能,使人消除疲劳,达到快速入眠的目的,满足了消费者多样化的需求。其公开了面层上设有远红外层,但并没有公开其具体是如果进行保温,且该面料的功能比较单一化。在申请号为CN201920300584.2的专利中,本技术提出了一种远红外纤维面料,包括基布层、设置于基布层的内表面设有亲肤层、依次设置于基布层外表面的抗静电层、远红外层、抗菌层和防皱层,所述亲肤层由第一纱线与第一包芯纤维织造而成,所述第一纱线为聚乳酸纤维、棉纤维混纺,所述第一包芯纤维为超细纤维缠绕在亚麻纤维上制成,所述远红外层采用第三纱线与第三包芯纤维相互交织而成,所述第三纱线为慕赛尔纤维与远红外粘胶纤维混纺而成,所述第三包芯纤维为远红外纤维、活性炭纤维交错缠绕在涤纶纤维上制成,所述抗菌层的纬纱方向上还间隔设置有若干与经纱平行的磁性纤维丝。面料,柔软舒适,具有良好的远红外保健效果,而且具有一定的抗静电性、抗菌性。其功能中并没有提及该面料是否具有发热保温的功能。传统面料的使用功能单一,且缺乏立体感,防皱效果不好,透气性较差,且面料本身不具有发热的效果,因此需要一种面料来满足市场的不同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提供一种远红外发热面料,解决上述现有技术问题中的一个或者多个。根据本技术的一种远红外发热面料,包括表皮装饰层、表面垫层、远红外纤维层、透气支撑层、里衬层和底层,所述表皮装饰层、表面垫层、远红外纤维层、透气支撑层、里衬层和底层由上而下依次编织而成,所述远红外纤维包括纤维层和远红外层,所述透气支撑层包括矩形透气腔体和圆形透气腔体,所述矩形透气腔体和所述圆形透气腔体依次间隔设置而成。本技术所提供的一种远红外发热面料,结构简单,采用多层复合结构,在表层设有表层防皱层,起到防皱功效,在面料里层设有透气层,可使面料里层保持通风干爽,不容易滋生细菌,保持面料的平整度,并通过设置远红外层,使得面料可以通过远红外层分子间的振动从而使面料发热,产生热量。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远红外层为金属氧化物粉末。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远红外层上下均设有远红外纤维层,所述远红外纤维层由棉纤维和涤纶纤维混合编织而成。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表皮装饰层包括弧状垫体和块状垫体,所述弧状垫体中径向设有气囊体,所述块状垫体包括若干簇状纤维体。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透气支撑层包括若干矩形透气腔体和圆形透气腔体,空隙处聚氨酯体填充,所述矩形透气腔体间隔布置于所述聚氨酯体之间。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里衬层采用经线和纬线编制而成,经线采用涤纶阳离子纤维,纬线采用尼龙纤维66;所述底层采用麻纤维编织制成。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一种实施方式的一种远红外发热面料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的说明。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对于方位词,如有术语“中心”,“横向”、“纵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方位和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叙述本专利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方位构造和操作,不能理解为限制本专利技术的具体保护范围。此外,如有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隐含指明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包括一个或者多个该特征,在本专利技术描述中,“至少”的含义是一个或一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本专利技术中,除另有明确规定和限定,如有术语“组装”、“相连”、“连接”术语应作广义去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也可以是机械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是通过中间媒介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相连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的术语在本专利技术中的具体含义。如图1中所示,一种远红外发热面料,包括表皮装饰层1、表面垫层2、远红外纤维层3、透气支撑层4、里衬层5和底层6,表皮装饰层1、表面垫层2、远红外纤维层3、透气支撑层4、里衬层5和底层6由上而下依次编织而成,表皮装饰层1能起到防皱、美观的作用,表面垫层2用于隔离表皮装饰层1和远红外纤维层3,防止远红外纤维层3破损,远红外纤维层3通过金属氧化物的分子共振产生热量,透气支撑层4能保证面料内部的干爽通风,里衬层5能起到平整柔软的作用。表皮装饰层1采用半圆装饰物和簇状装饰物间隔设置而成。底层6采用尼龙、纤维、棉织物、丝织物、竹纤维等编制而成。上述中,远红外纤维层3包括纤维层和远红外层31,远红外层31内设置有金属氧化物粉末,其中金属氧化物粉末是由氧化金、氧化锆、氧化铈、氧化钛、氧化铝、氧化硅、氧化银及其混合物中的一种或多种组成,粉末的粒径小于100纳米,波长范围为4-20微米。远红外层31上下均设有外纤维层,纤维层由棉纤维和涤纶纤维混合编织而成,上下层的纤维层的作用用于保护远红外层31。透气支撑层4包括矩形透气腔体41和圆形透气腔体42,矩形透气腔体41和圆形透气腔体42依次间隔设置而成;其中,间隔设置的矩形透气腔体41和圆形透气腔体42,一个朝上设置,一个朝下设置,此作用在于使得整个面料的支撑性更好,且面料能保证干爽通气。矩形透气腔体41和圆形透气腔体42之间填充有纤维或聚氨酯。本技术所提供的一种远红外发热面料,结构简单,采用多层复合结构,在表层设有表层防皱层,起到防皱功效,在面料里层设有透气层,可使面料里层保持通风干爽,不容易滋生细菌,保持面料的平整度,并通过设置远红外层,使得面料可以通过远红外层分子间的振动从而使面料发热,产生热量。以上所述仅是本技术的优选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技术创造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相似的变形和改进,这些也应视为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远红外发热面料,其特征在于,包括表皮装饰层(1)、表面垫层(2)、远红外纤维层(3)、透气支撑层(4)、里衬层(5)和底层(6),所述表皮装饰层(1)、表面垫层(2)、远红外纤维层(3)、透气支撑层(4)、里衬层(5)和底层(6)由上而下依次编织而成,所述远红外纤维层(3)包括纤维层和远红外层(31),所述透气支撑层(4)包括矩形透气腔体(41)和圆形透气腔体(42),所述矩形透气腔体(41)和所述圆形透气腔体(42)依次间隔设置而成。/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远红外发热面料,其特征在于,包括表皮装饰层(1)、表面垫层(2)、远红外纤维层(3)、透气支撑层(4)、里衬层(5)和底层(6),所述表皮装饰层(1)、表面垫层(2)、远红外纤维层(3)、透气支撑层(4)、里衬层(5)和底层(6)由上而下依次编织而成,所述远红外纤维层(3)包括纤维层和远红外层(31),所述透气支撑层(4)包括矩形透气腔体(41)和圆形透气腔体(42),所述矩形透气腔体(41)和所述圆形透气腔体(42)依次间隔设置而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远红外发热面料,其特征在于,所述远红外层(31)为金属氧化物粉末。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远红外发热面料,其特征在于,所述远红外层(31)上下均设有纤维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晓兵景旭东
申请(专利权)人:南通三润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