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晶透镜、其制作方法及显示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9871497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8-31 23:46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液晶透镜、其制作方法及显示装置。该液晶透镜包括:第一介质透镜,一面上设置有第一凹槽,第一凹槽的表面上设置有第一取向层;封装偏光结构,位于第一介质透镜设置有第一凹槽的一侧,封装层靠近第一介质透镜的一侧设置有第二取向层;液晶分子,位于第一凹槽和封装偏光结构限定的空间内;封装偏光结构至少在第一取向层和第二取向层光聚合的过程中对偏振光进行折射,以使折射后的偏振光均匀分布在第一凹槽的表面。本实施例通过封装偏光结构对偏振光进行折射,从而使得液晶组合物中的活性取向单体受到的照射强度均匀,使得形成在第一凹槽面上的第一取向层的厚度较为均匀,有利于提升液晶透镜的品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液晶透镜、其制作方法及显示装置
本申请涉及显示
,具体而言,本申请涉及一种液晶透镜、其制作方法及显示装置。
技术介绍
液晶透镜因为具有电场可调控、焦距可调、以及与显示屏工艺集成度高等优点,成为目前研究的热点方向,在3D显示领域也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为了进一步优化液晶透镜的性能,可采用压印技术制成介质透镜,并将介质透镜与液晶透镜技术结合来制作压印液晶透镜。压印液晶透镜具有更好的显示品质,并且可以实现2D/3D的转换。虽然压印液晶透镜具有明显的技术优势,但由于介质透镜的表面为曲面,难以形成厚度均匀的取向层,从而影响液晶透镜的品质。
技术实现思路
本申请针对现有方式的缺点,提出一种液晶透镜、其制作方法及显示装置,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难以在介质透镜的曲面上形成厚度均匀的取向层的问题。第一个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液晶透镜,包括:第一介质透镜,一面上设置有第一凹槽,所述第一凹槽的表面上设置有第一取向层;封装偏光结构,位于所述第一介质透镜设置有所述第一凹槽的一侧,所述封装偏光结构靠近所述第一介质透镜的一侧设置有第二取向层;液晶分子,位于所述第一凹槽和所述封装偏光结构限定的空间内;所述第一取向层和所述第二取向层由活性取向单体光聚合而形成,所述封装偏光结构至少在所述第一取向层和所述第二取向层光聚合的过程中对偏振光进行折射,以使折射后的所述偏振光均匀分布在所述第一凹槽的表面。可选地,所述封装偏光结构为梯度折射封装层,且在第一凹槽的中心点指向边缘的方向上,梯度折射封装层的折射率依次增大;所述梯度折射封装层在所述第一取向层和所述第二取向层光聚合的过程中对偏振光进行折射。可选地,所述梯度折射封装层的厚度为0.1um~5um,折射率为1.2~2.0,材料为聚甲基丙烯酸甲酯或聚合物液晶。可选地,所述封装偏光结构包括常规封装层和第二介质透镜,所述第二介质透镜连接在所述常规封装层远离第一介质透镜的一面上;所述第二介质透镜在所述第一取向层和所述第二取向层光聚合的过程中对偏振光进行折射。可选地,所述第一介质透镜和所述第二介质透镜的材料和形状形同。可选地,所述封装偏光结构包括常规封装层和第二介质透镜,所述第二介质透镜在所述第一取向层和第二取向层光聚合完成后移除;所述第二介质透镜在所述第一取向层和所述第二取向层光聚合的过程中对偏振光进行折射。可选地,所述第一取向层厚度范围为5nm~100nm;所述第二取向层为光聚合第二取向层或复合第二取向层,所述光聚合第二取向层的厚度范围为5nm~100nm,所述复合第二取向层的厚度范围为100nm~200nm。第二个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显示装置,包括上述的液晶透镜。第三个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液晶透镜的制作方法,包括:获取第一介质透镜,所述第一介质透镜的一面设置有第一凹槽;将自取向液晶注入所述第一凹槽内并将封装偏光结构与所述第一介质透镜对盒,所述自取向液晶包括液晶分子和活性取向单体;利用偏振光由所述封装偏光结构远离所述第一介质透镜的一侧进行照射以使所述活性取向单体发生光聚合,从而在所述第一凹槽的表面形成第一取向层,在所述封装偏光结构靠近所述第一介质透镜的一面上形成第二取向层;其中,所述封装偏光结构至少在所述第一取向层和所述第二取向层光聚合的过程中对所述偏振光进行折射,以使折射后的所述偏振光均匀分布在所述第一凹槽的表面。可选地,所述封装偏光结构为折射率可调的封装层,所述偏振光经过折射率可调的封装层的折射后均匀分布在所述第一凹槽面上;将所述封装偏光结构与所述第一介质透镜对盒,包括:将折射率可调的封装层与所述第一介质透镜对盒。可选地,所述封装偏光结构包括常规封装层和第二介质透镜,所述偏振光经所述第二介质透镜折射后均匀分布在所述第一凹槽面上;将所述封装偏光结构与所述第一介质透镜对盒,包括:将所述常规封装层与所述第一介质透镜对盒,再将所述第二介质透镜连接在所述常规封装层远离所述第一介质透镜的一面上。可选地,所述封装偏光结构包括常规封装层和第二介质透镜,所述偏振光经所述第二介质透镜折射后均匀分布在所述第一凹槽面上;将所述封装偏光结构与所述第一介质透镜对盒,包括:将所述常规封装层与所述第一介质透镜对盒,再将所述第二介质透镜设置于所述常规封装层远离所述第一介质透镜的一面上;所述的液晶透镜的制作方法还包括:在所述第一取向层和所述第二取向层光聚合完成后,将所述第二介质透镜移除。可选地,获取第一介质透镜,包括:按照预设参数以纳米压印技术在第一介质材料层上形成所述第一凹槽以获得所述第一介质透镜。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带来的有益技术效果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液晶透镜、其制作方法及显示装置,通过封装偏光结构至少在第一取向层和第二取向层光聚合的过程中对偏振光进行折射,从而使得液晶组合物中的活性取向单体受到的照射强度均匀,使得形成在第一凹槽面上的第一取向层的厚度较为均匀,有利于提升液晶透镜的品质。本申请附加的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这些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申请的实践了解到。附图说明本申请上述的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下面结合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图1为现有技术中的一种液晶透镜的活性取向单体光聚合的示意图;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液晶透镜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液晶透镜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液晶透镜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再一种液晶透镜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装置的框架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液晶透镜的制作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图8为图7所示的液晶透镜的制作方法中步骤S1的工艺示意图;图9为图7所示的液晶透镜的制作方法中步骤S2的工艺示意图;图10为图7所示的液晶透镜的制作方法中步骤S3的工艺示意图;图1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液晶透镜中封装偏光结构在活性取向单体光聚合过程中的原理示意图。附图标记:1-第一介质透镜;101-第一凹槽;10-第一取向层;2-封装偏光结构;20-第一取向层;2a-梯度折射封装层;2b-封装偏光结构;21b-常规封装层;22b-第二介质透镜;2c-封装偏光结构;21c-常规封装层;22c-第二介质透镜;3-液晶分子;31-活性取向单体。具体实施方式下面详细描述本申请,本申请的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部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部件。此外,如果已知技术的详细描述对于示出的本申请的特征是不必要的,则将其省略。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申请,而不能解释为对本申请的限制。本
技术人员可以理解,除非另外定义,这里使用的所有术语(包括技术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液晶透镜,其特征在于,包括:/n第一介质透镜,一面上设置有第一凹槽,所述第一凹槽的表面上设置有第一取向层;/n封装偏光结构,位于所述第一介质透镜设置有所述第一凹槽的一侧,所述封装偏光结构靠近所述第一介质透镜的一侧设置有第二取向层;/n液晶分子,位于所述第一凹槽和所述封装偏光结构限定的空间内;/n所述第一取向层和所述第二取向层由活性取向单体光聚合而形成,所述封装偏光结构至少在所述第一取向层和所述第二取向层光聚合的过程中对偏振光进行折射,以使折射后的所述偏振光均匀分布在所述第一凹槽的表面。/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液晶透镜,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介质透镜,一面上设置有第一凹槽,所述第一凹槽的表面上设置有第一取向层;
封装偏光结构,位于所述第一介质透镜设置有所述第一凹槽的一侧,所述封装偏光结构靠近所述第一介质透镜的一侧设置有第二取向层;
液晶分子,位于所述第一凹槽和所述封装偏光结构限定的空间内;
所述第一取向层和所述第二取向层由活性取向单体光聚合而形成,所述封装偏光结构至少在所述第一取向层和所述第二取向层光聚合的过程中对偏振光进行折射,以使折射后的所述偏振光均匀分布在所述第一凹槽的表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晶透镜,其特征在于,所述封装偏光结构为梯度折射封装层,且在第一凹槽的中心点指向边缘的方向上,梯度折射封装层的折射率依次增大;
所述梯度折射封装层在所述第一取向层和所述第二取向层光聚合的过程中对偏振光进行折射。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液晶透镜,其特征在于,所述梯度折射封装层的厚度为0.1um~5um,折射率为1.2~2.0,材料为聚甲基丙烯酸甲酯或聚合物液晶。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晶透镜,其特征在于,所述封装偏光结构包括常规封装层和第二介质透镜,所述第二介质透镜设置在所述常规封装层远离第一介质透镜的一面上;
所述第二介质透镜在所述第一取向层和所述第二取向层光聚合的过程中对偏振光进行折射。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液晶透镜,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介质透镜和所述第二介质透镜的材料和形状相同。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晶透镜,其特征在于,所述封装偏光结构包括常规封装层和第二介质透镜,所述第二介质透镜在所述第一取向层和第二取向层光聚合完成后移除;
所述第二介质透镜在所述第一取向层和所述第二取向层光聚合的过程中对偏振光进行折射。


7.根据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液晶透镜,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取向层厚度范围为5nm~100nm;
所述第二取向层为光聚合第二取向层或复合第二取向层,所述光聚合第二取向层的厚度范围为5nm~100nm,所述复合第二取向层的厚度范围为100nm~200nm。


8.一种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承潭
申请(专利权)人: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