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金属/碳纳米管复合滤膜、制作方法及应用
本专利技术属于纳米材料制备
,具体涉及一种金属/碳纳米管复合滤膜、制作方法及应用。
技术介绍
近年来,随着纳米材料制备、基于表面增强散射等技术应用的高速发展,基于纳米材料的表面增强拉曼散射基底以其独特的结构和信号高强度、高灵敏度以及目标检测功能在体外医学诊断和水环境监测域具有重大的应用前景。在光学检测技术中,表面增强拉曼散射(SERS)技术由于其超高的灵敏度以及独特的“指纹”光谱特性,其谱线窄、检测条件温和、对生物样品损伤小、不易光漂白等特点被广泛地应用在环境检测、细胞成像和病原体/蛋白质检测等领域,因此在生物传感、药物分析、癌症早期诊断治疗等领域中得到广泛研究和应用。在生物医学方面,SERS基底是目前研究肿瘤早期诊断和细胞分析的热点之一。SERS基底是一种尺寸较小的金属纳米级颗粒,其表面可以修饰特定的靶向分子和标记物实现对目标物的捕获并检测,也可以直接对目标物进行无标检测。体外检测如基于典型的三明治结构免疫检测平台、微流控技术平台配合SERS基底在对生物大分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金属/碳纳米管复合滤膜,其特征在于,所述滤膜结构包括过滤吸附层和拉曼散射增强层,所述过滤吸附层为由功能化的碳纳米管形成的碳纳米管网,所述拉曼散射增强层为在碳纳米管网上修饰沉积的金属纳米颗粒层。/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金属/碳纳米管复合滤膜,其特征在于,所述滤膜结构包括过滤吸附层和拉曼散射增强层,所述过滤吸附层为由功能化的碳纳米管形成的碳纳米管网,所述拉曼散射增强层为在碳纳米管网上修饰沉积的金属纳米颗粒层。
2.一种金属/碳纳米管复合滤膜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S1、水溶性碳纳米管的制备:
将碳纳米管加入到硫酸和硝酸混合液中进行处理,得到水溶性碳纳米管,随后采用截留分子量为3500~14000的透析袋对水溶性碳纳米管进行pH中性处理,然后使用超声波细胞破碎仪冰浴,1小时重新分散,离心分离,得到尺寸在1~1.5um的碳纳米管;
S2、金核银壳纳米粒子的制备:
先制备金纳米粒子作为前驱种子和内核层,再在金纳米粒子外层包裹一层银纳米粒子作为壳层,得到金核银壳纳米粒子溶液;
S3、正电性的碳纳米管的制备:
将S1中制备的碳纳米管加入到聚乙烯亚胺溶液或聚丙烯胺盐酸盐溶液中,超声1~2小时后离心清洗,去除上清中残留的聚乙烯亚胺溶液或聚丙烯胺盐酸盐,得到的沉淀为正电性的碳纳米管;
S4、负电性的碳纳米管的制备:
将S3中制备的正电性的碳纳米管,加入到聚丙烯酸或聚苯乙烯磺酸钠溶液中,超声1~2小时后离心清洗,去除上清中残留的聚丙烯酸或聚苯乙烯磺酸钠,得到的沉淀为负电性的碳纳米管;
S5、金核银壳纳米粒子/碳纳米管复合物的制备:
将S3中制备的正电性的碳纳米管与S2中制备的金核银壳纳米粒子溶液混合,超声15~25分钟后离心清洗,去除上清中没有修饰到碳纳米管表面的金核银壳纳米粒子,得到的沉淀即金核银壳纳米粒子修饰的碳纳米管;
S6、金属/碳纳米管复合滤膜的制备:
将S4中制备的负电性碳纳米管与水混合形成负电性碳纳米管溶液,将S3中制备的正电性碳纳米管与水混合形成正电性碳纳米管溶液,将S5中制备的金核银壳纳米粒子/碳纳米管复合物与水混合形成金核银壳纳米粒子/碳纳米管复合物溶液,将上述三种溶液依次滴加到装有纤维滤膜的抽滤瓶中抽滤,形成网状结构,最后剥离纤维滤膜,得到金属/碳纳米管复合滤膜。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金属/碳纳米管复合滤膜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S1中,所述水溶性碳纳米管的制备,具体为:将碳纳米管加入到硫酸和硝酸混合液中,恒温水浴,超声波清洗处理12小时,然后加入去离子水进行搅拌稀释,静止12~24h后,去除溶液上清残留较小尺寸的碳纳米管和石墨碎片,并重新加入去离子水,然后加入到装有纤维滤膜的抽滤瓶中过滤;将过滤在纤维滤膜上的水溶性碳纳米管重新分散到去离...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鹏,祁正青,朱荣刚,孟超,
申请(专利权)人:金陵科技学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