硅油回收装置及针筒喷油加工系统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9867084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8-31 23: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硅油回收装置及针筒喷油加工系统,硅油回收装置包括机架、抽气泵、连接管和导流罩,抽气泵安装在机架上,连接管的第一端与抽气泵的吸入端对接,导流罩具有空腔,导流罩设置有开口,开口与空腔连通,导流罩在空腔的敞口处设置有翻边结构,翻边结构位于空腔内并沿空腔的周向延伸,连接管的第二端与导流罩固定连接,且连接管的第二端与开口对接;针筒喷油加工系统设置有上述硅油回收装置。上述的硅油回收装置及针筒喷油加工系统均能实现对针筒喷油机喷出的多余硅油进行收集,以保证厂房内的环境质量和可视度,并降低厂房的清洁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硅油回收装置及针筒喷油加工系统
本技术涉及医疗用具加工设备
,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硅油回收装置及设置有该硅油回收装置的针筒喷油加工系统。
技术介绍
在注射器生产过程中,需要对注射器的针筒进行喷硅油处理,以便于注射器的活塞芯杆装入针筒内时更方便、省力,及使活塞芯杆能够流畅的相对针筒滑动。现有的对针筒进行喷硅油处理是通过针筒喷油机向针筒内部喷射硅油,但是,采用针筒喷油机对针筒进行喷硅油加工存在的缺点是:硅油在经增压处理并从喷嘴喷出后呈油雾状,其中部分油雾状硅油会被喷入针筒内,而剩余部分油雾状硅油会散布在空气中,导致周边环境呈雾蒙蒙状态,既影响周边的环境质量,又影响工作人员的视野,且会增加厂房的清洁成本。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对针筒喷油机喷出的多余硅油进行收集的硅油回收装置。本技术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设置有上述硅油回收装置的针筒喷油加工系统。为了实现本技术的主要目的,本技术提供一种硅油回收装置,其中,包括机架、抽气泵、连接管和导流罩,抽气泵安装在机架上,连接管的第一端与抽气泵的吸入端对接,导流罩具有空腔,导流罩设置有开口,开口与空腔连通,导流罩在空腔的敞口处设置有翻边结构,翻边结构位于空腔内并沿空腔的周向延伸,连接管的第二端与导流罩固定连接,且连接管的第二端与开口对接。由上可见,在针筒喷油机对针筒进行喷油处理前,将导流罩置于针筒喷油机的喷嘴及转盘上方,或将喷嘴及转盘置于导流罩的空腔内;当针筒喷油机对针筒进行喷油处理时,抽气泵与连接管配合,使导流罩的空腔内形成负压,进而使未被喷入针筒的多余的硅油通过导流罩被吸走并移送至指定的回收处进行回收处理,从而防止未被喷入针筒的硅油散布在空气中,保证厂房的环境质量及工作人员的视野不受影响,并降低厂房的清洁成本;而由于抽气泵在将未被喷入针筒的硅油吸走时,会有部分硅油在负压作用下粘附在空腔的腔壁上,因此,通过在导流罩上设置翻边结构,使得翻边结构能够收纳空腔腔壁上滑落的硅油,并防止硅油从导流罩上滴落,避免针筒喷油机、转盘或针筒受污染。一个优选的方案是,翻边结构包括第一底壁和侧壁,第一底壁连接在导流罩和侧壁之间,侧壁自第一底壁朝向空腔内延伸;或翻边结构包括第二底壁,第二底壁自敞口的边沿处倾斜于空腔的敞口面朝向空腔内延伸。由上可见,翻边结构的形状和结构可根据导流罩的结构、成型工艺、生产成本等要求进行相适应的调整。进一步的方案是,翻边结构上设置有排放口,排放口与空腔连通。由上可见,排放口的设置使得翻边结构内积攒的硅油的清除更加方便、易操作。另一个优选的方案是,导流罩具有棱台部和棱柱部,棱台部横截面积大的一端与棱柱部的第一端连接,开口成型于棱台部上,敞口成型于棱柱部的第二端面上;或导流罩具有圆台部和圆柱部,圆台部直径大的一端与圆柱部的第一端连接,开口成型于圆台部上,敞口成型于圆柱部的第二端面上。由上可见,通过对导流罩的结构设计,使得其空腔内壁上的硅油能够更好的滑落至翻边结构内,并且使得空腔具有足够大的空间容纳针筒喷油机的转盘及喷嘴,从而使得硅油回收装置能够更好的将未被喷入针筒内的硅油清走。另一个优选的方案是,连接管由硬质材料制成,敞口朝向地面设置。由上可见,通过对敞口的朝向设置以及采用硬质材料制成连接管,使得仅通过连接管即可对导流罩的进行定位和固定,而无需设置其他结构对导流罩进行定位和固定,简化了硅油回收装置的结构。进一步的方案是,开口位于空腔的底部;抽气泵的吸入端处设置有第一法兰,连接管的第一端设置有第二法兰,第一法兰与第二法兰固定连接,连接管的第二端设置有第三法兰,第三法兰与导流罩固定连接。由上可见,开口的位置设置使得未被喷入针筒的硅油能够更好的吸走;而采用法兰结构对连接管、抽气泵和导流罩进行固定连接则使得连接管的维修、保养和更换更加方便。更进一步的方案是,连接管包括第一管段和第二管段,第一管段呈L形设置,第二法兰设置在第一管段的第一端,第二管段呈U型设置,第三法兰设置在第二管段的第一端,第二管段的第二端与第一管段的第二端可转动地连接。由上可见,上述结构设计使得导流罩可通过连接管进行位置切换,以在当需要对针筒喷油机的喷嘴、转盘等零部件进行维修更换时,能够通过连接管将导流罩从转盘上方移走,从而使喷嘴、转盘等零部件的维修更换更加方便。更进一步的方案是,硅油回收装置还包括软管,软管安装在连接管内,软管的第一端与抽气泵的吸入口对接,软管的第二端与开口对接。由上可见,在连接管内增设软管,并使软管分别与抽气泵的吸入端、导流罩的开口对接,从而硅油回收装置的维护和保养更加方便,并能够更好的延长连接管及硅油回收装置的使用寿命。更进一步的方案是,硅油回收装置还包括排放管、收集箱和控制器,排放管的第一端与抽气泵的排出口对接,收集箱与排放管的第二端对接,控制器与抽气泵电连接。由上可见,上述设置使得被吸走的硅油能够通过排放管被回收至收集箱内,而控制器则用于根据针筒喷油机的喷油量大小控制抽气泵产生的负压大小,保证对未被喷入针筒的硅油的清理效果,并能够更好的降低硅油回收装置的能耗。为了实现本技术的另一目的,本技术提供一种针筒喷油加工系统,包括针筒喷油机,其中,针筒喷油加工系统还包括如上述的硅油回收装置;针筒喷油机的喷嘴位于导流罩内,或导流罩位于喷嘴的正上方,且导流罩的敞口朝向喷嘴设置。由上可见,设置有上述硅油回收装置的针筒喷油加工系统对未被喷入针筒的硅油进行清理,以保证厂房的环境质量及厂房内的能见度,同时还能够降低厂房的清洁成本。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针筒喷油加工系统第一实施例的省略部分组件后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针筒喷油加工系统第一实施例的针筒喷油机的省略部分组件后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针筒喷油加工系统第一实施例的硅油回收装置的省略部分组件后的结构图。图4是本技术针筒喷油加工系统第一实施例的导流罩的结构图。图5是本技术针筒喷油加工系统第一实施例的导流罩的剖视图。图6是本技术针筒喷油加工系统第一实施例的收集箱的结构示意图。图7是本技术针筒喷油加工系统第二实施例的省略部分组件后的结构示意图。图8是图7中A处的放大图。图9是图7中B处的放大图。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具体实施方式硅油喷油加工系统第一实施例:参照图1和图2,硅油喷油加工系统100包括针筒喷油机1和硅油回收装置。其中,针筒喷油机1包括传送单元11和喷油单元12,传送单元11包括转盘111、限位板112和驱动单元,转盘111可绕自身轴线转动,且转盘111的周壁上设置有多个用于容纳针筒的凹槽1111;限位板112沿转盘111的周向延伸,且限位板112与转盘111上的凹槽1111之间形成夹紧位以对位于凹槽1111内的针筒进行夹持和定位;驱动单元的输出端与转盘1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硅油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n机架;/n抽气泵,所述抽气泵安装在所述机架上;/n连接管,所述连接管的第一端与所述抽气泵的吸入端对接;/n导流罩,所述导流罩具有空腔,所述导流罩设置有开口,所述开口与所述空腔连通,所述导流罩在所述空腔的敞口处设置有翻边结构,所述翻边结构位于所述空腔内并沿所述空腔的周向延伸,所述连接管的第二端与所述导流罩固定连接,且所述连接管的第二端与所述开口对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硅油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机架;
抽气泵,所述抽气泵安装在所述机架上;
连接管,所述连接管的第一端与所述抽气泵的吸入端对接;
导流罩,所述导流罩具有空腔,所述导流罩设置有开口,所述开口与所述空腔连通,所述导流罩在所述空腔的敞口处设置有翻边结构,所述翻边结构位于所述空腔内并沿所述空腔的周向延伸,所述连接管的第二端与所述导流罩固定连接,且所述连接管的第二端与所述开口对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硅油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翻边结构包括第一底壁和侧壁,所述第一底壁连接在所述导流罩和所述侧壁之间,所述侧壁自所述第一底壁朝向所述空腔内延伸;或
所述翻边结构包括第二底壁,所述第二底壁自所述敞口的边沿处倾斜于所述空腔的敞口面朝向所述空腔内延伸。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硅油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翻边结构上设置有排放口,所述排放口与所述空腔连通。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硅油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导流罩具有棱台部和棱柱部,所述棱台部横截面积大的一端与所述棱柱部的第一端连接,开口成型于所述棱台部上,敞口成型于所述棱柱部的第二端面上;或
所述导流罩具有圆台部和圆柱部,所述圆台部直径大的一端与所述圆柱部的第一端连接,所述开口成型于所述圆台部上,所述敞口成型于所述圆柱部的第二端面上。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硅油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连接管由硬质材料制成,敞口朝向地面设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罗礼成黄德旺付存福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康德莱医疗器械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