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地下连续墙漏水处的堵漏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9866234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8-31 23:39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地下连续墙漏水处的堵漏装置,包括机体,机体内设有处理模块和无线模块,机体左侧壁和右侧壁均连接有第一车轮,机体底部连接有第二车轮,机体底部通过第一连接杆连接有第二车轮,机体上还设有轨道,轨道依次经过机体的左侧壁、底部和右侧壁,轨道上滑动连接有滑杆,滑杆上设有第二伸缩部,滑杆上固接有第一电机,第一电机上的第一动力输出轴一端固接有液体传感器,液体传感器外部包裹有吸水层,机体内设有用于储存封堵板的封堵板承载机构、用于水平传送封堵板的第一活动机构和用于竖直传送封堵板第二活动机构,封堵板承载机构包括第一支撑杆、第二支撑杆、第三支撑杆、第四支撑杆和挡板。本发明专利技术能够方便检测连续墙漏水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地下连续墙漏水处的堵漏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连续墙施工
,具体涉及一种地下连续墙漏水处的堵漏装置。
技术介绍
公开号为CN110080311A的中国专利技术专利,公开了一种地下连续墙墙面堵漏的方法,地下连续墙墙面贴近土体设置,包括以下步骤:(1)找到地下连续墙渗水点;(2)在渗水点中心处开凿引孔,引孔穿过地下连续墙,然后将带有阀门的导流管穿过引孔,导流管前端向地下连续墙内侧土体的渗水点延伸,前端部设有滤网,后端向地下连续墙的外侧延伸,导流管后端穿过封堵板,封堵板固定设于地下连续墙上;(3)在封堵板与地下连续墙接触的缝隙处注入封边材料;(4)打开导流管上的阀门,通过导流管将渗水点的水引排,然后通过导流管对渗水处进行加压注浆封堵,直至填满整个漏水处及导流管内;(5)关闭阀门即可。本专利技术施工方法对地连墙的破坏小,能快速有效的对渗水处墙面进行封堵。但在利用该方法进行堵漏时,需要人工进行检查连续墙漏水处,且需要人工搬运封堵板至漏水处进行封堵,费时费力。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旨在提供一种地下连续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地下连续墙漏水处的堵漏装置,其特征是,包括机体(2),机体(2)内设有处理模块和无线模块,机体(2)左侧壁和右侧壁均通过伸缩杆(8)连接有第一车轮(9),机体(2)底部连接有第二车轮(12);/n机体(2)上还设有轨道(3),轨道(3)依次经过机体(2)的左侧壁、机体(2)的底部和机体(2)的右侧壁,轨道(3)上滑动连接有滑杆(4),滑杆(4)上设有第一伸缩部(5),滑杆(4)上固接有第一电机(71),第一电机(71)上的第一动力输出轴(72)一端固接有液体传感器(7),液体传感器(7)外部包裹有吸水层(6),吸水层(6)和液体传感器(7)可拆卸连接,液体传感器(7)以及无线模块分别和...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地下连续墙漏水处的堵漏装置,其特征是,包括机体(2),机体(2)内设有处理模块和无线模块,机体(2)左侧壁和右侧壁均通过伸缩杆(8)连接有第一车轮(9),机体(2)底部连接有第二车轮(12);
机体(2)上还设有轨道(3),轨道(3)依次经过机体(2)的左侧壁、机体(2)的底部和机体(2)的右侧壁,轨道(3)上滑动连接有滑杆(4),滑杆(4)上设有第一伸缩部(5),滑杆(4)上固接有第一电机(71),第一电机(71)上的第一动力输出轴(72)一端固接有液体传感器(7),液体传感器(7)外部包裹有吸水层(6),吸水层(6)和液体传感器(7)可拆卸连接,液体传感器(7)以及无线模块分别和处理模块电连接;
机体(2)内设有用于储存封堵板(20)的封堵板承载机构、用于水平传送封堵板(20)的第一活动机构和用于竖直传送封堵板(20)第二活动机构;
封堵板承载机构包括第一支撑杆(21)、第二支撑杆(22)、第三支撑杆(25)、第四支撑杆(26)和挡板(27),第一支撑杆(21)和第二支撑杆(22)均固接于机体(2)内右壁,第一支撑杆(21)左端固接有第一传送带装置(23),第二支撑杆(22)左端固接有第二传送带装置(24),第三支撑杆(25)固接于第一支撑杆(21)上,第四支撑杆(26)固接于第二支撑杆(22)上,第三支撑杆(25)上端和第四支撑杆(26)上端通过挡板(27)连接,封堵板(20)放置于第一支撑杆(21)和第二支撑杆(22)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地下连续墙漏水处的堵漏装置,其特征是,所述第一活动机构包括第一推板(28)、第二推板(29)、第一连接板(30)、第二连接板(31)、第一活动杆(32)、第二活动杆(33)、第三活动杆(34)、第四活动杆(35)、第一连接座(36)、第二连接座(37)、第二电机(38)、第一支撑板(40)和第二支撑板(41),第一支撑板(40)和第二支撑板(41)均固接于所述机体(2)内右壁,第一支撑板(40)上固接有第一连接座(36),第二支撑板(41)上固接有第二连接座(37),第三活动杆(34)一端和第一连接座(36)铰接,第二电机(38)固接于第二连接座(37)上,第二电机(38)上的第二动力输出轴(39)一端和第四活动杆(35)一端固接,第三活动杆(34)另一端和第二活动杆(33)左端铰接,第四活动杆(35)另一端和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廖广超黎辉伍钊源王建伟李杰郑伟文
申请(专利权)人:中煤江南佛山建设发展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