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刘飞俭专利>正文

一种可反复吸附反复燃烧的废气处理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9863954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8-31 23:3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废气处理的技术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可反复吸附反复燃烧的废气处理装置,脱附位、吸附单元、脱附组件、催化燃烧组件及用于循环吸附单元的循环输送组件,脱附组件位于脱附位一侧,催化燃烧组件设有通过第一风管与脱附位另一侧连通的输入端以及通过第二风管与脱附组件连通的输出端;循环输送组件可作用于吸附单元驱动吸附单元运动至脱附位。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可反复吸附反复燃烧的废气处理装置,可实现反复吸附和反复燃烧,吸附更为充分,燃烧更为充分,且能够充分利用热能、设备占用空间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可反复吸附反复燃烧的废气处理装置
本技术涉及废气处理的
,更具体地,涉及一种可反复吸附反复燃烧的废气处理装置。
技术介绍
随着大气治理呼声的日益高涨及越来越严格的环保检查,挥发性有机物污染的工作车间以及在被污染的工作车间工作的员工的健康问题日益受到关注,废气处理装置的需求日益增加,采用燃烧法处理废气是最为常用的方法。目前,燃烧法包括蓄热燃烧法、直接燃烧法及催化燃烧法,这几种方法都存在各自的不足:蓄热燃烧法机器结构较大、温度较高、造价较高、且需要外接燃气管;直接燃烧法因需要增加耐火砖其机器结构较大、温度较高、需要外接燃气管、热能利用较差;催化燃烧法燃烧不够充分、热能利用较差。中国专利CN210934352U公开了一种VOC废气的吸附、催化处理系统,包括过滤装置、分子筛吸附装置、脱附再生装置及催化燃烧装置,VOC废气进入系统后先由过滤装置进行吸附处理,废气中的有机气体被吸附到分子筛的孔道表面,洁净气体则排放至烟囱;当分子筛吸附装置饱和时,脱附再生装置向分子筛吸附装置中通入再生气,将分子筛中吸附的VOC分子脱附出来,形成高浓度的脱附气;脱附气进入催化燃烧装置进行氧化处理得到氧化气,氧化气与新进的再生气换热后排放。上述方案虽然采用分子筛吸附+热空气脱附再生+催化燃烧的组合工艺对VOC废气进行处理,但是上述方案中在未进行反复吸附和反复燃烧情形下、氧化气与新进的再生气换热后排放,受废气吸附效率影响,排放的氧化气中仍然含有较高含量的废气,废气处理效果受限。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可反复吸附反复燃烧的废气处理装置,对VOC废气可反复吸附、反复燃烧,吸附更为充分,无需外接燃气管,燃烧充分、热能利用充分。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可反复吸附反复燃烧的废气处理装置,包括脱附位、吸附单元、脱附组件、催化燃烧组件及用于循环吸附单元的循环输送组件,脱附组件位于脱附位一侧,催化燃烧组件设有通过第一风管与脱附位另一侧连通的输入端以及通过第二风管与脱附组件连通的输出端;循环输送组件可作用于吸附单元驱动吸附单元运动至脱附位。本技术的可反复吸附反复燃烧的废气处理装置,多组吸附单元循环吸附,当吸附单元吸附饱和后在循环输送组件的作用下运动至脱附位进行VOC脱附,脱附进行设定时间后更换下一组吸附单元进行脱附,在脱附组件的作用下,吸附单元吸附的VOC分子脱附出来得到脱附气,脱附气进入催化燃烧组件进行催化燃烧分解得到二氧化碳和水组成的氧化气,氧化气的余热与脱附组件产生的热量共同用于VOC脱附,充分利用热能,如此循环,实现反复吸附和反复燃烧,吸附更为充分,燃烧更为充分,且能够充分利用热能、设备占用空间小。进一步地,所述吸附单元包括多组网板,相邻网板之间设有用于填充固体吸附介质的空腔,所述固体吸附介质选自分子筛、活性炭、硅胶、活性氧化铝中的一种。进一步地,所述脱附组件包括安装座以及多组安装于安装座内的第一发热管,多组第一发热管平行排布。进一步地,所述脱附位、吸附单元均为盒式结构,所述脱附位紧邻于吸附单元一侧。进一步地,所述催化燃烧组件下方连通安装有用于通入含VOC的空气的进出风组件。进一步地,所述进出风组件包括第一壳体以及多组设于第一壳体内部的导风隔板,多组导风隔板间形成有由侧部进风由顶部出风的风道。进一步地,所述导风隔板包括多组第一导风隔板和多组第二导风隔板,第一导风隔板和第二导风隔板交替规整排列于第一壳体内。进一步地,所述催化燃烧组件包括第二壳体、第二发热管以及置有催化剂块的催化剂搁板,所述催化剂搁板设于第二壳体内,多组第二发热管沿第二壳体内壁环绕设置。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壳体内设有垂直于导风隔板的第一隔板和第二隔板,若干催化剂搁板平行安装于第一隔板和第二隔板之间,所述第一隔板设有位于顶层催化剂搁板上方的第一进风口,所述第二隔板设有位于顶层催化剂搁板上方的第二进风口。进一步地,第一风管、第二风管、脱附组件、催化燃烧组件的外周包裹有隔热棉。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的可反复吸附反复燃烧的废气处理装置,可实现反复吸附和反复燃烧,吸附更为充分,燃烧更为充分,且能够充分利用热能、设备占用空间小。附图说明图1为可反复吸附反复燃烧的废气处理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催化燃烧组件及进出风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第一导风隔板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第二导风隔板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进出风组件及催化燃烧组件内气体流动示意图;附图中:1-脱附位;2-吸附单元;21-网板;3-脱附组件;31-安装座;32-第一发热管;4-催化燃烧组件;41-第二壳体;42-第二发热管;43-催化剂搁板;44-第一分隔板;45-第二分隔板;46-第一风口;47-第二风口;5-第一风管;6-第二风管;7-引风机;8-进出风组件;81-第一导风隔板;811-第一框架;812-第一隔板;813-第二隔板;814-第一进风口;815-第一出风口;82-第二导风隔板;821-第二框架;822-第三隔板;823-第四隔板;824-第二进风口;825-第二出风口。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说明。其中,附图仅用于示例性说明,表示的仅是示意图,而非实物图,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的限制;为了更好地说明本技术的实施例,附图某些部件会有省略、放大或缩小,并不代表实际产品的尺寸;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附图中某些公知结构及其说明可能省略是可以理解的。本技术实施例的附图中相同或相似的标号对应相同或相似的部件;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若有术语“上”、“下”、“左”、“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附图中描述位置关系的用语仅用于示例性说明,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的限制,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的具体含义。实施例如图1至图5所示为本技术的可反复吸附反复燃烧的废气处理装置的实施例,包括脱附位1、吸附单元2、脱附组件3、催化燃烧组件4及用于循环吸附单元2的循环输送组件,脱附组件3位于脱附位1一侧,催化燃烧组件4设有通过第一风管5与脱附位1另一侧连通的输入端以及通过第二风管6与脱附组件3连通的输出端;循环输送组件可作用于吸附单元2驱动吸附单元2运动至脱附位1。本技术在实施时,多组吸附单元2循环吸附,当吸附单元2吸附饱和后在循环输送组件的作用下运动至脱附位1进行VOC脱附,脱附进行设定时间后更换下一组吸附单元2进行脱附,在脱附组件3的作用下,吸附单元2吸附的VOC分子脱附出来得到脱附气,脱附气进入催化燃烧组件4进行催化燃烧分解得到二氧化碳和水组成的氧化气,氧化气的余热与脱附组件3产生的热量共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可反复吸附反复燃烧的废气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脱附位(1)、吸附单元(2)、脱附组件(3)、催化燃烧组件(4)及用于循环吸附单元(2)的循环输送组件,所述脱附组件(3)位于脱附位(1)一侧,所述催化燃烧组件(4)设有通过第一风管(5)与脱附位(1)另一侧连通的输入端以及通过第二风管(6)与脱附组件(3)连通的输出端;所述循环输送组件可作用于吸附单元(2)驱动吸附单元(2)运动至所述脱附位(1)。/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反复吸附反复燃烧的废气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脱附位(1)、吸附单元(2)、脱附组件(3)、催化燃烧组件(4)及用于循环吸附单元(2)的循环输送组件,所述脱附组件(3)位于脱附位(1)一侧,所述催化燃烧组件(4)设有通过第一风管(5)与脱附位(1)另一侧连通的输入端以及通过第二风管(6)与脱附组件(3)连通的输出端;所述循环输送组件可作用于吸附单元(2)驱动吸附单元(2)运动至所述脱附位(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反复吸附反复燃烧的废气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吸附单元(2)包括多组网板(21),相邻网板(21)之间设有用于填充固体吸附介质的空腔,所述固体吸附介质选自分子筛、活性炭、硅胶、活性氧化铝中的一种。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反复吸附反复燃烧的废气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脱附组件(3)包括安装座(31)以及多组安装于安装座(31)内的第一发热管(32),多组第一发热管(32)平行排布。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可反复吸附反复燃烧的废气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脱附位(1)、吸附单元(2)均为盒式结构,所述脱附位(1)紧邻于吸附单元(2)一侧。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任一项所述的可反复吸附反复燃烧的废气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催化燃烧组件(4)下方连通安装有用于通入含VOC的空气的进出风组件(8)。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飞俭
申请(专利权)人:刘飞俭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