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方便脱模的鞋模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860080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8-31 23:32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方便脱模的鞋模具,包括下模具本体、上模具本体以及鞋模内仁;所述下模具本体上开设有至少一鞋底型腔,所述上模具本体对应每所述鞋底型腔均形成有鞋面型腔;所述鞋模内仁设置在所述鞋底型腔与鞋面型腔之间;所述下模具本体上形成有进料槽,所述鞋底型腔的底部开设有进料口,所述进料口与所述进料槽相连通;所述进料口内嵌设有耐高温套筒。本发明专利技术优点:能够提高生产效率,提升生产出的产品品质,降低次品率,同时避免造成的物料、资金、时间等的浪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方便脱模的鞋模具
本专利技术涉及模具
,特别涉及一种方便脱模的鞋模具。
技术介绍
拖鞋是鞋子的一种,后跟全空,只有前面有鞋头,多为平底;拖鞋的材质通常使用轻软的皮料、塑料、布料等。模具是工业生产上用以注塑、吹塑、挤出、压铸或锻压成型、冶炼、冲压等方法得到所需物品的各种模子和工具。在拖鞋制作的过程中,就会使用到拖鞋模具,通过拖鞋模具可以对拖鞋进行一次注塑成型。现有的拖鞋模具一般由上模具、鞋模内仁和下模具组成,拖鞋模具通常都为铝材模具;在下模具上设置有进料口,在上模具和鞋模内仁上开设有排气槽;物料通过进料口进入至拖鞋模具内进行成型,注塑过程中挤压出的气体通过排气槽排出;成型完毕后脱模即可得到拖鞋。但是,现有拖鞋模具在具体使用时存在有以下缺陷:进料口处的余料在脱模时容易断开并造成进料口堵塞,且进料口及周边的纹理容易被磨损;同时排气槽处的毛边在脱模时也容易断开,如果没有及时清理将造成后续生产的拖鞋被烧焦,以上原因导致不仅会影响到正常生产,且会影响到生产出的产品品质。鉴于上述存在的问题,本案专利技术人对该问题进行深入研究,遂有本案产生。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方便脱模的鞋模具,解决现有拖鞋模具在脱模时余料或毛边容易断在模具内,进而影响生产和产品品质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是这样实现的:一种方便脱模的鞋模具,包括下模具本体、上模具本体以及鞋模内仁;所述下模具本体上开设有至少一鞋底型腔,所述上模具本体对应每所述鞋底型腔均形成有鞋面型腔;所述鞋模内仁设置在所述鞋底型腔与鞋面型腔之间;所述下模具本体上形成有进料槽,所述鞋底型腔的底部开设有进料口,所述进料口与所述进料槽相连通;所述进料口内嵌设有耐高温套筒。进一步的,所述鞋模内仁上开设有第一排气槽,所述上模具本体的鞋面型腔内形成有合模时与所述鞋模内仁的上表面紧密贴合的贴合壁面;所述第一排气槽包括与所述鞋面型腔相连通的第一排气凹槽部、与所述第一排气凹槽部相连通的第二排气凹槽部以及设于所述第二排气凹槽部的两侧并与所述第二排气凹槽部相连通的第三排气凹槽部。进一步的,所述耐高温套筒形成有光滑内壁面。进一步的,所述耐高温套筒为不锈钢套筒。进一步的,所述耐高温套筒的上端高于所述进料口的上端。进一步的,所述鞋底型腔的底部凸设有纹理结构,所述耐高温套筒的上端与所述纹理结构的上端相平齐,或者所述耐高温套筒的上端高于所述纹理结构的上端。进一步的,所述第二排气凹槽部的深度大于所述第一排气凹槽部的深度;所述第三排气凹槽部的深度小于所述第二排气凹槽部的深度,且所述第三排气凹槽部的深度大于所述第一排气凹槽部的深度。进一步的,两所述第三排气凹槽部对称设置在所述第二排气凹槽部的两侧。进一步的,所述第三排气凹槽部的整体长度为所述第一排气槽的整体长度的四分之一到三分之一之间。进一步的,所述第二排气凹槽部的整体宽度为所述第一排气槽的整体宽度的四分之三到五分之四之间。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排气槽的整体长度为30-35mm,第一排气槽的整体宽度为7-10mm。进一步的,所述第二排气凹槽部和第三排气凹槽部均为弧形凹槽。进一步的,所述第二排气凹槽部中间的深度在3.5-4.0mm,所述第三排气凹槽部中间的深度在0.8-1.2mm,所述第一排气凹槽部的深度在0.4-0.6mm。进一步的,所述进料口的口径小于所述耐高温套筒的外径,且所述耐高温套筒的外径与进料口的口径之间的差值为0.08-0.16mm。进一步的,所述耐高温套筒的内径为4-8mm。进一步的,所述耐高温套筒伸入至所述进料口的底部,且所述进料口与进料槽连通处的口径小于所述耐高温套筒的内径。进一步的,所述耐高温套筒的上端形成水平端面或者弧形端面;所述耐高温套筒下端的外壁形成有缩径部。进一步的,所述下模具本体上两两对称开设有四个所述鞋底型腔。进一步的,所述进料槽包括主进料槽和连通每所述鞋底型腔的分进料槽。进一步的,所述分进料槽的底部开设有调节螺孔,所述调节螺孔上设有流量调节螺栓。本专利技术的优点在于:1、在下模具本体的进料口处设置有耐高温套筒,且耐高温套筒形成有光滑内壁面,使得在脱模时进料口处的余料能够快速有效地与进料口实现分离。因此,通过光滑内壁面和耐高温套筒相互配合,能够有效避免进料口出现断头卡料的情况,使操作人员无需再去捅进料口清理断头,这不仅能够提高生产效率;而且能够低进料口及周边的纹理被磨损的几率,有助于提升生产出的产品品质,降低次品率。2、设计第一排气槽包括第一排气凹槽部、第二排气凹槽部和第三排气凹槽部,通过第一排气凹槽部、第二排气凹槽部和第三排气凹槽部的配合,不仅能够极大地提升排气效果,而且在脱模时能够使排气毛边与第一排气槽有效脱离,即保证排气毛边能够被成型的拖鞋一起带出,而不会出现断在第一排气槽内。因此,通过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不仅能够极大地提升排气效果,而且能够防止排气毛边断开并滞留在第一排气槽内,进而能够有效避免后续生产的拖鞋被烧焦,可以避免因烧焦而造成的物料、资金、时间等的浪费,提高拖鞋成型良品率和生产品质。3、通过本专利技术中进料口和第一排气槽的配合设计,可以有效确保在脱模的过程中进料口的余料不会断开并堵塞进料口,排气毛边也不会断开并滞留在第一排气槽内,操作人员无需对余料或排气毛边进行清理操作,能够极大地提高拖鞋的生产效率,并保证生产出的拖鞋品质。4、通过设计耐高温套筒的上端与纹理结构的上端相平齐,或者使耐高温套筒的上端高于纹理结构的上端,使得不仅能够有效防止纹理结构被冲刷磨损,有助于提升拖鞋品质;而且拖鞋成型后,拖鞋底部在进料口的余料周围会形成凹部,这样在将进料口的余料剪掉之后,可以保证剪切位置不会高出鞋底的花纹,保证拖鞋在穿戴的过程中不会出现摇摆情况,可以提升穿戴体验和避免因拖鞋摇摆而造成穿戴者滑动。【附图说明】下面参照附图结合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的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一种方便脱模的鞋模具在合模时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中下模具本体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中上模具本体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中鞋模内仁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专利技术中鞋底型腔内耐高温套筒部位的局部放大图;图6是本专利技术中鞋底型腔内进料口部位的局部放大图;图7是本专利技术中耐高温套筒的正视图;图8是本专利技术中耐高温套筒的俯视图;图9是本专利技术中进料槽配合有流量调节螺栓时的结构示意图;图10是本专利技术中进料槽内调节螺孔的结构示意图;图11是本专利技术中第一排气槽的具体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100-鞋模具,1-下模具本体,11-鞋底型腔,111-进料口,12-进料槽,121-主进料槽,1211-环形过渡槽,122-分进料槽,1221-调节螺孔,13-纹理结构,14-第三排气槽,2-上模具本体,21-鞋面型腔,22-贴合壁面,3-鞋模内仁,31-第一排气槽,3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方便脱模的鞋模具,其特征在于:包括下模具本体、上模具本体以及鞋模内仁;所述下模具本体上开设有至少一鞋底型腔,所述上模具本体对应每所述鞋底型腔均形成有鞋面型腔;所述鞋模内仁设置在所述鞋底型腔与鞋面型腔之间;/n所述下模具本体上形成有进料槽,所述鞋底型腔的底部开设有进料口,所述进料口与所述进料槽相连通;所述进料口内嵌设有耐高温套筒。/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方便脱模的鞋模具,其特征在于:包括下模具本体、上模具本体以及鞋模内仁;所述下模具本体上开设有至少一鞋底型腔,所述上模具本体对应每所述鞋底型腔均形成有鞋面型腔;所述鞋模内仁设置在所述鞋底型腔与鞋面型腔之间;
所述下模具本体上形成有进料槽,所述鞋底型腔的底部开设有进料口,所述进料口与所述进料槽相连通;所述进料口内嵌设有耐高温套筒。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方便脱模的鞋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鞋模内仁上开设有第一排气槽,所述上模具本体的鞋面型腔内形成有合模时与所述鞋模内仁的上表面紧密贴合的贴合壁面;
所述第一排气槽包括与所述鞋面型腔相连通的第一排气凹槽部、与所述第一排气凹槽部相连通的第二排气凹槽部以及设于所述第二排气凹槽部的两侧并与所述第二排气凹槽部相连通的第三排气凹槽部。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方便脱模的鞋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耐高温套筒形成有光滑内壁面。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方便脱模的鞋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耐高温套筒为不锈钢套筒。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志敏林荣隆
申请(专利权)人:福建泉州市嘉隆模具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