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地铁隧道端面变形检测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9849248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8-27 14:4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隧道施工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地铁隧道端面变形检测系统,包括计算机和变形检测机构,所述变形检测机构包括半圆环状的托座、纵向升降组件和检测机构;所述托座的内侧壁设有线槽,且托座的内侧还设有用于将线槽罩住的内弧形盖板,所述托座的两端均设有一纵向升降组件;多个所述检测机构呈弧形均布在托座的外围,且每个所述检测机构均包括支撑套、定位柱、弹性按压机构、压力传感器和信号传导元件,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简单,成本较低,使用灵活性较高,可以在线对隧道的端面进行形变量的检测,提高了隧道的安全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地铁隧道端面变形检测系统
本技术涉及隧道施工设备
,具体涉及一种地铁隧道端面变形检测系统。
技术介绍
地铁轨道交通的安全与规划、建设、运营各个阶段密切关联又决定了轨道交通安全管理的系统性和整体性。城市地铁轨道交通一旦发生安全事故,其后果将极其严重。如何对地铁隧道形变进行监测,确保地铁轨道交通的运行安全,成为本申请需要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地铁隧道端面变形检测系统。为达此目的,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提供一种地铁隧道端面变形检测系统,包括计算机和变形检测机构,所述变形检测机构包括半圆环状的托座、纵向升降组件和检测机构;所述托座的内侧壁设有线槽,且托座的内侧还设有用于将线槽罩住的内弧形盖板,所述托座的两端均设有一纵向升降组件;多个所述检测机构呈弧形均布在托座的外围,且每个所述检测机构均包括支撑套、定位柱、弹性按压机构、压力传感器和信号传导元件,所述托座的外侧设有与线槽相连通的线孔,且线孔与检测机构一一对应,所述支撑套设置在托座的外壁上,且与线孔同轴分布,所述定位柱的下端设有螺纹槽,并通过螺纹槽与支撑套的外壁螺纹连接,所述定位柱的上端设有柱状槽,所述压力传感器嵌装在所述柱状槽的底部,所述信号传导元件分布在支撑套中,且一端与压力传感器连接,另一端通过导线与计算机连接,且导线依次从线孔及其线槽中穿过,所述弹性按压机构的端部与所述柱状槽滑动限位配合,并与压力传感器相接触,另一端伸出至柱状槽的正前方。优选的,所述弹性按压机构包括压块、滑块及其弹性组件,所述滑块滑动限位安装在所述柱状槽中,且底部与压力传感器相接触,所述压块位于柱状槽的正前方,弹性组件一端与压块的背面连接,另一端与滑块的正面相连接。优选的,所述纵向升降组件的下端设有移动底座,且移动底座的下端设有移动脚轮。优选的,所述信号传导元件包括传导元件一和传导元件二,所述传导元件一设置在所述支撑套中,且通过导线与计算机相连接,所述传导元件二位于所述螺纹槽中,且传导元件二的上端与压力传感器相连接,所述传导元件一与所述传导元件二接触式连接。优选的,所述支撑套固定设置在所述托座的外侧。有益效果:本技术在使用时,通过移动底座将本技术移动至隧道中,且位于隧道中的拱形段的正下方,然后启动纵向升降组件,纵向升降组件上升设定的距离,并带动托座向靠近拱形段的表面的方向移动,且最终压块与拱形段的内壁相接触,压块受到挤压,弹性组件压缩,压力传感器将数据实时传递至计算机,计算机获得初始值,并对拱形段的表面进行在线监测,计算机实时显示压力传感器获取的压力值,通过压力值的变化对隧道拱形段表面进行监控检测,从而对隧道端面的形变状况作出判断;检测机构可拆侧安装在托座的外围,便于组装、拆卸及其更换。本技术结构简单,成本较低,使用灵活性较高,可以在线对隧道的端面进行形变量的检测,提高了隧道的安全性。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图1为本技术的俯视图;图2为图1中A处的放大图;图3为压力传感器与计算机之间的连接框图;1-纵向升降组件,2-托座,3-内弧形盖板,4-线槽,5-导线,6-计算机,7-线孔,8-支撑套,9-传导元件一,10-定位柱,11-螺纹槽,12-传导元件二,13-柱状槽,14-压力传感器,15-滑块,16-弹性组件,17-压块。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具体实施方式来进一步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其中,附图仅用于示例性说明,表示的仅是示意图,而非实物图,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的限制;为了更好地说明本技术的实施例,附图某些部件会有省略、放大或缩小,并不代表实际产品的尺寸。参照图1至图3所示的一种地铁隧道端面变形检测系统,包括计算机6和变形检测机构,所述变形检测机构包括半圆环状的托座2、纵向升降组件1和检测机构;所述托座2的内侧壁设有线槽4,且托座2的内侧还设有用于将线槽4罩住的内弧形盖板3,所述托座2的两端均设有一纵向升降组件1;多个所述检测机构呈弧形均布在托座2的外围,且每个所述检测机构均包括支撑套8、定位柱10、弹性按压机构、压力传感器14和信号传导元件,所述托座2的外侧设有与线槽4相连通的线孔7,且线孔7与检测机构一一对应,所述支撑套8设置在托座2的外壁上,且与线孔7同轴分布,所述定位柱10的下端设有螺纹槽11,并通过螺纹槽11与支撑套8的外壁螺纹连接,所述定位柱10的上端设有柱状槽13,所述压力传感器14嵌装在所述柱状槽13的底部,所述信号传导元件分布在支撑套8中,且一端与压力传感器14连接,另一端通过导线5与计算机6连接,且导线5依次从线孔7及其线槽4中穿过,所述弹性按压机构的端部与所述柱状槽13滑动限位配合,并与压力传感器14相接触,另一端伸出至柱状槽13的正前方。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弹性按压机构包括压块17、滑块15及其弹性组件16,所述滑块15滑动限位安装在所述柱状槽13中,且底部与压力传感器14相接触,所述压块17位于柱状槽13的正前方,弹性组件16一端与压块17的背面连接,另一端与滑块15的正面相连接。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纵向升降组件1的下端设有移动底座,且移动底座的下端设有移动脚轮,便于本技术的移动。在本实施例中,所述信号传导元件包括传导元件一9和传导元件二12,所述传导元件一9设置在所述支撑套8中,且通过导线5与计算机6相连接,所述传导元件二12位于所述螺纹槽11中,且传导元件二12的上端与压力传感器14相连接,所述传导元件一9所述传导元件二12接触式连接。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支撑套8固定设置在所述托座2的外侧。本技术在使用时,通过移动底座将本技术移动至隧道中,且位于隧道中的拱形段的正下方,然后启动纵向升降组件1,纵向升降组件1上升设定的距离,并带动托座2向靠近拱形段的表面的方向移动,且最终压块17与拱形段的内壁相接触,压块17受到挤压,弹性组件16压缩,压力传感器14将数据实时传递至计算机6,计算机6获得初始值,并对拱形段的表面进行在线监测,计算机实时显示压力传感器14获取的压力值,通过压力值的变化对隧道拱形段表面进行监控检测,从而对隧道端面的形变状况作出判断;检测机构可拆侧安装在托座2的外围,便于组装、拆卸及其更换。本技术结构简单,成本较低,使用灵活性较高,可以在线对隧道的端面进行形变量的检测,提高了隧道的安全性。以上所述,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专利技术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地铁隧道端面变形检测系统,包括计算机(6)和变形检测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变形检测机构包括半圆环状的托座(2)、纵向升降组件(1)和检测机构;/n所述托座(2)的内侧壁设有线槽(4),且托座(2)的内侧还设有用于将线槽(4)罩住的内弧形盖板(3),所述托座(2)的两端均设有一纵向升降组件(1);/n多个所述检测机构呈弧形均布在托座(2)的外围,且每个所述检测机构均包括支撑套(8)、定位柱(10)、弹性按压机构、压力传感器(14)和信号传导元件,所述托座(2)的外侧设有与线槽(4)相连通的线孔(7),且线孔(7)与检测机构一一对应,所述支撑套(8)设置在托座(2)的外壁上,且与线孔(7)同轴分布,所述定位柱(10)的下端设有螺纹槽(11),并通过螺纹槽(11)与支撑套(8)的外壁螺纹连接,所述定位柱(10)的上端设有柱状槽(13),所述压力传感器(14)嵌装在所述柱状槽(13)的底部,所述信号传导元件分布在支撑套(8)中,且一端与压力传感器(14)连接,另一端通过导线(5)与计算机(6)连接,且导线(5)依次从线孔(7)及其线槽(4)中穿过,所述弹性按压机构的端部与所述柱状槽(13)滑动限位配合,并与压力传感器(14)相接触,另一端伸出至柱状槽(13)的正前方。/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地铁隧道端面变形检测系统,包括计算机(6)和变形检测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变形检测机构包括半圆环状的托座(2)、纵向升降组件(1)和检测机构;
所述托座(2)的内侧壁设有线槽(4),且托座(2)的内侧还设有用于将线槽(4)罩住的内弧形盖板(3),所述托座(2)的两端均设有一纵向升降组件(1);
多个所述检测机构呈弧形均布在托座(2)的外围,且每个所述检测机构均包括支撑套(8)、定位柱(10)、弹性按压机构、压力传感器(14)和信号传导元件,所述托座(2)的外侧设有与线槽(4)相连通的线孔(7),且线孔(7)与检测机构一一对应,所述支撑套(8)设置在托座(2)的外壁上,且与线孔(7)同轴分布,所述定位柱(10)的下端设有螺纹槽(11),并通过螺纹槽(11)与支撑套(8)的外壁螺纹连接,所述定位柱(10)的上端设有柱状槽(13),所述压力传感器(14)嵌装在所述柱状槽(13)的底部,所述信号传导元件分布在支撑套(8)中,且一端与压力传感器(14)连接,另一端通过导线(5)与计算机(6)连接,且导线(5)依次从线孔(7)及其线槽(4)中穿过,所述弹性按压机构的端部与所述柱状槽(13)滑动限位配合,并与压力传感器(14)相接触,另一端伸出至柱状槽...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雷学才乔勇
申请(专利权)人:中交二公局第三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陕西;6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