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机用变径管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846597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8-27 14:39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风机用变径管,通过在变径管内筒壁上铺设通孔膜层,该膜层表面密布大量小通孔,通孔膜层与变径管内筒壁间隔形成空腔夹层,能避免风机叶轮产生的气流直接撞击变径管内筒壁,通过通孔膜层缓冲气流,同时破坏气流涡旋形成路径,从而减少气流在变径管处形成的噪声污染。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风机用变径管
本申请涉及一种风机用变径管,属于风机

技术介绍
工业级风机以其气流量大被广泛运用于隧道、地下车库、高级民用建筑、冶金、厂矿等场所的通风换气及消防高温排烟中。工业级风机通过内部叶轮的旋转产生风力通过变径管排出实现定向产生强大的风力。但现有风机形成气流会在变径管内形成强烈涡旋而对变径管内筒壁产生冲击,引起变径管壁强烈振动,此振动可通过安装结构传递,并在风机房内产生强烈的噪声污染。现有解决方法多通过在风机房内设置隔振器或改变风机安装位置结构实现对噪声的消解,但此类设置方式不旦对风机安装提出较高要求,另一面还需另外增加隔振部件,增加风机安装使用成本。
技术实现思路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用于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风机用变径管。本申请提供了一种风机用变径管,包括:通孔膜层、筒体、收缩筒、安装边,筒体的第一端和第二端为敞口,筒体的第一端与收缩筒的第一端相连通;收缩筒的第一端和第二端为敞口,安装边设置于收缩筒第二端的外周缘上;通孔膜层至少设置于收缩筒内壁上;通孔膜层与收缩筒内壁间隔设置夹层空腔;收缩筒第一端面直径比第二端面直径小。优选地,筒体内侧壁中部朝向筒体外突出设置凸环。优选地,包括:多个安装通孔,多个安装通孔沿纵向贯通安装边设置于安装边。优选地,包括:第一收缩斜板,第一收缩斜板设置于收缩筒的第一侧壁上,第一收缩斜板的一端与安装边的第一边相连接,第一收缩斜板的另一端向筒体底部周缘延伸设置。优选地,包括:第二收缩斜板,第二收缩斜板设置于收缩筒的第二侧壁上,第二收缩斜板的一端与安装边的第二边相连接,第二收缩斜板的另一端向筒体底部周缘延伸设置。优选地,包括:第三收缩斜板,第三收缩斜板设置于收缩筒的第三侧壁上,第三收缩斜板的一端与安装边的第三边相连接,第三收缩斜板的另一端向筒体底部周缘延伸设置。优选地,包括:第四收缩斜板,第四收缩斜板设置于收缩筒的第四侧壁上,第四收缩斜板的一端与安装边的第四边相连接,第四收缩斜板的另一端向筒体底部周缘延伸设置。优选地,通孔膜层设置于收缩筒内壁上;通孔膜层与收缩筒内壁间隔设置夹层空腔。优选地,通孔膜层设置于筒体内壁上;通孔膜层与筒体内壁间隔设置夹层空腔。本申请能产生的有益效果包括:1)本申请所提供的风机用变径管,通过在变径管内筒壁上铺设通孔膜层,该膜层表面密布大量小通孔,通孔膜层与变径管内筒壁间隔形成空腔夹层,能避免风机叶轮产生的气流直接撞击变径管内筒壁,通过通孔膜层缓冲气流,同时破坏气流涡旋形成路径,从而减少气流在变径管处形成的噪声污染。2)本申请所提供的风机用变径管,该变径管无需改变风机房内部安装结构或设置隔振结构,能降低风机使用成本,提高风机安装简便程度,提高风机运用范围。附图说明图1为本申请提供的风机用变径管示意图;图2为本申请提供的风机用变径管内侧壁主视局部放大剖视示意图;图例说明:10、凸环;13、筒体;11、收缩筒;12、安装边;121、安装通孔;111、第一收缩斜板;112、第二收缩斜板;14、筒壁;141、夹层空腔;142、通孔膜层。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实施例详述本申请,但本申请并不局限于这些实施例。参见图1~2,本申请提供的风机用变径管,包括:通孔膜层142、筒体13、收缩筒11、安装边12,筒体13的第一端和第二端为敞口,筒体13的第一端与收缩筒11的第一端相连通;收缩筒11的第一端和第二端为敞口,安装边12设置于收缩筒11第二端的外周缘上;通孔膜层142至少设置于收缩筒11内筒壁14上;通孔膜层142与收缩筒11内筒壁14间隔设置夹层空腔;收缩筒11第一端面直径比第二端面直径小。由于收缩筒11第一端面直径比第二端面直径小,气流进入变径管时首先冲击收缩筒11内筒壁14,通过在收缩段内筒壁14上设置的通孔膜层142及其夹层空腔,能对风机吹出气体撞击于收缩段内筒壁14上后形成的涡流路径进行阻断,减轻变径管安装使用时产生的噪音,实现有效降噪。优选地,筒体13内侧壁中部朝向筒体13外突出设置凸环10。通过设置凸环10能实现对流经筒体13的气流进行有效导流,提高气流出风均匀性。优选地,包括:多个安装通孔121,多个安装通孔121沿纵向贯通安装边12设置于安装边12。通过设置安装通孔121便于通过固定收缩筒11的第二端实现对变径管的安装。优选地,包括:第一收缩斜板111,第一收缩斜板111设置于收缩筒11的第一侧壁上,第一收缩斜板111的一端与安装边12的第一边相连接,第一收缩斜板111的另一端向筒体13底部周缘延伸设置。优选地,包括:第二收缩斜板112,第二收缩斜板112设置于收缩筒11的第二侧壁上,第二收缩斜板112的一端与安装边12的第二边相连接,第二收缩斜板112的另一端向筒体13底部周缘延伸设置。优选地,包括:第三收缩斜板,第三收缩斜板设置于收缩筒11的第三侧壁上,第三收缩斜板的一端与安装边12的第三边相连接,第三收缩斜板的另一端向筒体13底部周缘延伸设置。优选地,包括:第四收缩斜板,第四收缩斜板设置于收缩筒11的第四侧壁上,第四收缩斜板的一端与安装边12的第四边相连接,第四收缩斜板的另一端向筒体13底部周缘延伸设置。通过在收缩筒11侧壁上设置多个斜板,能实现收缩筒11体13侧壁的均匀收缩,提高收缩后气流在筒体13内的分布均匀性。优选地,通孔膜层142设置于收缩筒11内筒壁14上;通孔膜层142与收缩筒11内筒壁14间隔设置夹层空腔。优选地,通孔膜层142设置于筒体13内筒壁14上;通孔膜层142与筒体13内筒壁14间隔设置夹层空腔。在本说明书中所谈到的“一个实施例”、“另一个实施例”、“实施例”、“优选实施例”等,指的是结合该实施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或者特点包括在本申请概括性描述的至少一个实施例中。在说明书中多个地方出现同种表述不是一定指的是同一个实施例。进一步来说,结合任一实施例描述一个具体特征、结构或者特点时,所要主张的是结合其他实施例来实现这种特征、结构或者特点也落在本申请的范围内。尽管这里参照本申请的多个解释性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了描述,但是,应该理解,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设计出很多其他的修改和实施方式,这些修改和实施方式将落在本申请公开的原则范围和精神之内。更具体地说,在本申请公开说明书和权利要求的范围内,可以对主题组合布局的组成部件和/或布局进行多种变型和改进。除了对组成部件和/或布局进行的变形和改进外,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其他的用途也将是明显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风机用变径管,其特征在于,包括:通孔膜层(142)、筒体(13)、收缩筒(11)、安装边(12),筒体(13)的第一端和第二端为敞口,筒体(13)的第一端与收缩筒(11)的第一端相连通;收缩筒(11)的第一端和第二端为敞口,安装边(12)设置于收缩筒(11)第二端的外周缘上;/n所述通孔膜层(142)至少设置于收缩筒(11)内筒壁(14)上;通孔膜层(142)与收缩筒(11)内筒壁(14)间隔设置夹层空腔;/n所述收缩筒(11)第一端面直径比第二端面直径小。/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风机用变径管,其特征在于,包括:通孔膜层(142)、筒体(13)、收缩筒(11)、安装边(12),筒体(13)的第一端和第二端为敞口,筒体(13)的第一端与收缩筒(11)的第一端相连通;收缩筒(11)的第一端和第二端为敞口,安装边(12)设置于收缩筒(11)第二端的外周缘上;
所述通孔膜层(142)至少设置于收缩筒(11)内筒壁(14)上;通孔膜层(142)与收缩筒(11)内筒壁(14)间隔设置夹层空腔;
所述收缩筒(11)第一端面直径比第二端面直径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机用变径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筒体(13)内侧壁中部朝向筒体(13)外突出设置凸环(10)。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机用变径管,其特征在于,包括:多个安装通孔(121),多个安装通孔(121)沿纵向贯通安装边(12)设置于安装边(12)。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机用变径管,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收缩斜板(111),第一收缩斜板(111)设置于收缩筒(11)的第一侧壁上,第一收缩斜板(111)的一端与安装边(12)的第一边相连接,第一收缩斜板(111)的另一端向筒体(13)底部周缘延伸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健吴峰杨云盛褚志清夏金平
申请(专利权)人:宝能流体机械玉溪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云南;5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