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插座及光模块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845431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8-27 14:37
提供一种光插座,该光插座能够在保持光向光传输体的耦合效率的同时,使朝向垂直腔面发射激光器的返回光减少。光插座配置于一个或两个以上的光传输体与在基板上配置的一个或两个以上的垂直腔面发射激光器之间,用于将垂直腔面发射激光器与光传输体的端面光学耦合,该光插座具有:第一光学面,使从垂直腔面发射激光器射出的光入射;以及第二光学面,使由第一光学面入射并在光插座的内部通过的光向光传输体的端面射出。第一光学面配置为使第一光学面的中心轴相对于垂直腔面发射激光器的光轴倾斜,或配置为使中心轴与光轴平行且不重合。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光插座及光模块
本专利技术涉及光插座及光模块。
技术介绍
以往,在使用了光纤或光波导等光传输体的光通信中,使用具备垂直腔面发射激光器(VCSEL:VerticalCavitySurfaceEmittingLaser)等发光元件的光模块。光模块具有用于使从发光元件射出的包含通信信息的光向光传输体的端面入射的光插座(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在专利文献1中记载了一种光模块,该光模块具有:光电转换装置,包括发光元件;以及光插座,使发光元件与光传输体的端面光学连接。光插座具有:第一面,使从发光元件射出的光入射;反射面,用于使由第一面入射的光向光传输体的端面反射;以及第二面,将由反射面反射后的信号光以聚光于光传输体的端面的方式射出。在专利文献1中记载的光模块中,从发光元件射出的光由第一面入射。由第一面入射的光由反射面反射。由反射面反射后的光作为信号光在透射部透射,并从第二面向光传输体的端面射出。从第二面射出的光到达光传输体的端面。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3-24918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要解决的问题但是,在专利文献1中记载的光模块中,到达光传输体的端面的光中的一部分光由光传输体的端面反射,并由第二面再次入射至光插座内,由反射面再次反射后从第一面射出。从第一面射出的光到达发光元件的受光面。若返回光到达发光元件的受光面,则从发光元件射出的光的强度分布有可能混乱。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能够在保持光向光传输体的耦合效率的同时,使朝向垂直腔面发射激光器的返回光减少的光插座及光模块。解决问题的方案本专利技术的光插座配置于一个或两个以上的光传输体与在基板上配置的一个或两个以上的垂直腔面发射激光器之间,用于将所述垂直腔面发射激光器与所述光传输体的端面光学耦合,该光插座具有:第一光学面,使从所述垂直腔面发射激光器射出的光入射;以及第二光学面,使由所述第一光学面入射并在光插座的内部通过的光向所述光传输体的端面射出,所述第一光学面配置为使所述第一光学面的中心轴相对于所述垂直腔面发射激光器的光轴倾斜,或配置为使所述中心轴与所述光轴平行且不重合。本专利技术的光模块具有:包括基板和在所述基板上配置的垂直腔面发射激光器的光电转换装置;以及本专利技术的光插座。专利技术效果根据本专利技术,可提供能够在保持光向光传输体的耦合效率的同时,使朝向垂直腔面发射激光器的返回光减少的光插座及光模块。附图说明图1A、图1B是表示实施方式1的光模块的结构的图。图2是表示仿真中的光模块的各构成要素的位置关系的图。图3A、图3B是表示实施方式1的变形例的光模块的结构的图。图4A、图4B是表示实施方式2的光模块的结构的图。图5A、图5B是表示实施方式3的光模块的结构的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参照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实施方式1](光模块的结构)图1A、图1B是表示实施方式1的光模块的结构的图。图1A是实施方式1的光模块100的剖面图,图1B是图1A所示的虚线区域的局部放大剖面图。此外,图1B中省略了剖面线。如图1A、图1B所示,光模块100具有:包括作为发光元件的垂直腔面发射激光器(VCSEL)122的基板安装型的光电转换装置120、以及光插座140。光模块100是光发送用的光模块,将光传输体160通过套管耦合(以下,也称作“连接”)到光插座140来使用光模块100。对于光传输体160的种类不特别地进行限定,包括光纤、光波导等。在本实施方式中,光传输体160是光纤。光纤既可以是单模态方式,也可以是多模态方式。光传输体160的数量是一个或两个以上。在本实施方式中,光传输体160的数量为一个。光电转换装置120具有基板121及垂直腔面发射激光器122。基板121例如是玻璃复合基板、环氧玻璃基板、柔性基板等。在基板121上配置有垂直腔面发射激光器122。垂直腔面发射激光器122配置在基板121上,向相对于基板121垂直的方向射出激光。垂直腔面发射激光器122的数量为一个或两个以上。在本实施方式中,垂直腔面发射激光器122的数量为一个。另外,也不特别地限定垂直腔面发射激光器122的位置。光插座140配置在光电转换装置120的基板121上。光插座140以配置于光电转换装置120与光传输体160之间的状态,使垂直腔面发射激光器122的发光面124与光传输体160的端面125光学耦合。以下,对光插座140的结构进行详细说明。(光插座的结构)光插座140具有透光性,且使从垂直腔面发射激光器122的发光面124射出的光向光传输体160的端面125射出。光插座140具有第一光学面141、第二光学面143。此外,本实施方式的光插座140除了上述的结构以外,还具有反射面142。使用相对于在光通信中使用的波长的光具有透光性的材料,来形成光插座140。这样的材料的例子包括:聚醚酰亚胺(PEI)或环状烯烃树脂等透明的树脂。另外,例如,通过射出成型来制造光插座140。第一光学面141是使从垂直腔面发射激光器122射出的光折射后向光插座140的内部入射的光学面。第一光学面141能够使从垂直腔面发射激光器122射出的光转换为准直光、会聚光、或漫射光。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光学面141以将从垂直腔面发射激光器122射出的光转换为准直光的方式,将该光的光束收窄。如后述那样,收窄后的光束在由反射面142进行全反射后朝向第二光学面143。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光学面141的形状是朝向垂直腔面发射激光器122呈凸状的凸透镜面。另外,第一光学面141的俯视形状为圆形。如后述那样,从使朝向垂直腔面发射激光器122的返回光减少的角度考虑,第一光学面141的中心轴CA1相对于垂直腔面发射激光器122的光轴OA1倾斜。对于第一光学面141的中心轴CA1相对于垂直腔面发射激光器122的光轴OA1的倾斜角度θ1,只要能够使朝向垂直腔面发射激光器122的返回光减少即可,不特别地进行限定。从使朝向垂直腔面发射激光器122的返回光减少的角度考虑,优选倾斜角度θ1为0.1°~23°,更优选为3°~7°。反射面142是形成于光插座140的顶面侧的倾斜面,且配置于第一光学面141与第二光学面143之间的光路上。反射面142使由第一光学面141入射的光(从垂直腔面发射激光器122射出的光)向第二光学面143反射。反射面142既可以是平面,也可以是曲面。在本实施方式中,反射面142为平面。反射面142以随着从光插座140的下表面靠近顶面而逐渐接近光传输体160的方式倾斜。在本实施方式中,反射面142相对于由第一光学面141入射的光的光轴的倾斜角度为45°。由第一光学面141入射的光以比临界角大的入射角内部入射至反射面142。由此,反射面142使入射的光向沿着基板121的表面的方向进行全反射。第二光学面143是使由反射面142反射后的光向光传输体160的端面125射出的光学面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光插座,其配置于一个或两个以上的光传输体与在基板上配置的一个或两个以上的垂直腔面发射激光器之间,用于将所述垂直腔面发射激光器与所述光传输体的端面光学耦合,该光插座的特征在于,具有:/n第一光学面,使从所述垂直腔面发射激光器射出的光入射;以及/n第二光学面,使由所述第一光学面入射并在光插座的内部通过的光向所述光传输体的端面射出,/n所述第一光学面配置为使所述第一光学面的中心轴相对于所述垂直腔面发射激光器的光轴倾斜,或配置为使所述中心轴与所述光轴平行且不重合。/n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90124 JP 2019-0101901.一种光插座,其配置于一个或两个以上的光传输体与在基板上配置的一个或两个以上的垂直腔面发射激光器之间,用于将所述垂直腔面发射激光器与所述光传输体的端面光学耦合,该光插座的特征在于,具有:
第一光学面,使从所述垂直腔面发射激光器射出的光入射;以及
第二光学面,使由所述第一光学面入射并在光插座的内部通过的光向所述光传输体的端面射出,
所述第一光学面配置为使所述第一光学面的中心轴相对于所述垂直腔面发射激光器的光轴倾斜,或配置为使所述中心轴与所述光轴平行且不重合。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插座,其中,
所述中心轴相对于所述光轴而倾斜0.1°~23°。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光插座,其中,
还具有反...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森冈心平可儿裕善
申请(专利权)人:恩普乐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