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发动机罩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844926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8-27 14:36
在汽车发动机罩中实现轻量化同时确保充分的抗变形刚度和抗凹坑性。汽车发动机罩(1)具有盖板(2)、加强构件(3)以及将盖板(2)与加强构件(3)接合的接合部(4)。加强构件(3)包括多个六边形的环状的单元(7)最紧密地配置而成的构造。单元(7)具有底板(11)、纵壁(12)以及顶板(13)。底板(11)与盖板(2)相邻。顶板(13)与盖板(2)分离。纵壁(12)配置于底板(11)与顶板(13)之间。单元(7)的六边形的环状的第1棱线(31)位于纵壁(12)与底板(11)之间。第1棱线(31)的一条边的长度(L1)在40mm以上且75mm以下。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汽车发动机罩
本公开涉及汽车发动机罩。
技术介绍
已知有汽车发动机罩(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2)。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车辆的发动机罩板构造。该发动机罩板构造着眼于降低行人与发动机罩板碰撞时给行人带来的伤害值。在专利文献2中公开了作为汽车用外壳部件的汽车用发动机罩。该汽车用发动机罩着眼于在行人与汽车用发动机罩接触时,仅通过向汽车的内侧的少量变形来吸收接触的能量。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5-193863号公报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17-1553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要解决的问题对汽车发动机罩要求进一步轻量化、抗变形刚度(日文:張り剛性)的提高以及抗凹坑性的提高。然而,如果为了轻量化而使钢板制的汽车发动机罩的盖板比0.6mm薄,则抗变形刚度和抗凹坑性这两者以无法忽视的程度降低。在专利文献1和2中,对于在实现轻量化同时确保充分的抗变形刚度和抗凹坑性这两者的观点上的问题和结构,均没有任何公开。本公开的目的之一在于,在汽车发动机罩中实现轻量化,同时确保盖板的充分的抗变形刚度和抗凹坑性。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本公开以下述汽车发动机罩作为主旨。(1)一种汽车发动机罩,其具备:盖板;加强构件;以及接合部,其将所述盖板与所述加强构件接合,所述加强构件包括多个六边形的环状的单元最紧密地配置而成的构造,所述单元具有底板、纵壁以及顶板,所述底板与所述盖板相邻,所述顶板与所述盖板分离,所述纵壁配置于所述底板与所述顶板之间,所述单元的六边形的环状的棱线位于所述纵壁与所述底板之间,所述底板具有以所述环状的单元的中央为中心的环状的端部,所述六边形的环状的所述棱线的一条边的长度为40mm以上且75mm以下。(2)根据所述(1)所述的汽车发动机罩,所述棱线是所述纵壁的靠所述底板侧的端部的棱线。(3)根据所述(1)或(2)所述的汽车发动机罩,所述六边形的环状的单元的六条边中的与所述接合部接触的所述边在所述边的延伸方向上,在所述边的20%以上的范围与所述接合部接触。(4)根据所述(1)~(3)中任一项所述的汽车发动机罩,所述盖板是钢板,所述盖板的板厚为0.35mm~0.60mm。(5)根据所述(1)~(3)中任一项所述的汽车发动机罩,所述盖板是铝合金板,所述盖板的板厚为0.50mm~1.00mm。专利技术的效果根据本公开,能够在汽车发动机罩中实现轻量化,同时确保充分的抗变形刚度和抗凹坑性。附图说明图1是本公开的一个实施方式的汽车发动机罩的示意性的分解立体图。图2是汽车发动机罩的加强构件的俯视图。图3是沿着图2的Ⅲ-Ⅲ线的示意性的剖视图。图4是沿着图2的Ⅳ-Ⅳ线的剖视图,省略了在截面的背后出现的部分的图示。图5是放大图3的局部而得到的图。图6是放大汽车发动机罩的一个单元的周边而得到的俯视图。图7是放大汽车发动机罩的一个单元的周边而得到的立体图。图8是用于说明汽车发动机罩的接合部的配置的一例的图。图9是表示本公开的第1变形例的主要部分的概念性的俯视图,示出了设有接合部的部位。图10是表示本公开的第2变形例的主要部分的概念性的俯视图,示出了设有接合部的部位。图11是表示本公开的第3变形例的主要部分的概念性的俯视图,示出了设有接合部的部位。图12是表示本公开的第4变形例的主要部分的剖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首先说明想到本公开的经过,然后详细地说明实施方式。[想到本公开的经过]在本说明书中,抗变形刚度是指对具有比较平缓的曲面并且表面积相对于板厚非常大的冲压成形品例如汽车发动机罩的外侧的盖板从外部作用有力的情况下的该盖板的刚度。抗变形刚度与用手按压盖板时的弹力的阻力感、挠曲变形的感觉对应。该特性通常用施加载荷时的挠曲量表示,并且施加一定的载荷时的挠曲量越小,抗变形刚度越高。在本说明书中,抗凹坑性是指在由于某种原因向盖板施加局部的载荷的情况下,去除该载荷后的凹陷(凹坑)的残留难度。在实际的汽车的车身中,在用手指、手掌强力地按压门等外侧盖板的情况下或在行驶中碰到飞石的情况下等产生凹坑。凹坑通过盖板中的被施加载荷的部位发生塑性变形而产生。因此,如果向盖板施加负荷时的盖板的应变达到一定的大小,则在除去负荷后应变也残留,而产生凹坑。将使在盖板产生一定的残余应变的载荷的最小值称为凹坑载荷,凹坑载荷越大,则抗凹坑性越优异。在汽车发动机罩中,如果使盖板的板厚越薄,则抗变形刚度和抗凹坑性这两者越降低。另外,以往关于汽车发动机罩,称不上进行了着眼于实现轻量化同时充分地确保抗变形刚度和抗凹坑性这两者的观点的改良。对轻量化、抗变形刚度以及抗凹坑性更具体地进行说明。首先,抗变形刚度的定义如前所述。即,抗变形刚度是盖板的挠曲难度。例如,在用手按压汽车发动机罩的盖板时,如果抗变形刚度较高,则盖板不易挠曲。另外,抗凹坑性的定义如前所述。即,抗凹坑性是凹陷缺陷的产生难度。例如,当小石子儿碰到盖板时,如果抗凹坑性较低,则容易在盖板上产生凹陷缺陷。近年来,为了实现汽车的轻量化,而一直在推进构成汽车的构件的高强度化。一般来说,如果提高构件的强度(抗拉强度),则能够使构件薄壁化。其结果为,认为能够使构件轻量化。但是,在汽车的盖板等外装件中,像这样的高强度化带来的轻量化并不单纯成立。这是由于,对汽车的外装件要求的抗变形刚度和抗凹坑性并不仅由外装件的强度决定。上述的反映汽车发动机罩的外侧的盖板的抗变形刚度的挠曲的产生主要依赖于盖板的弹性模量和板厚。另外,在钢板中,低强度材料和高强度材料的杨氏模量的值不存在差。因此,仅将低强度材料替换为高强度材料,抗变形刚度也不会改善。另一方面,如果将低强度材料替换为高强度材料,则相对于塑性变形而言的耐性的一种即抗凹坑性提高。然而,钢材强度对抗凹坑性的影响和盖板的板厚对抗凹坑性的影响相比非常小。因此,仅将低强度材料替换为高强度材料,也并不怎么能够期待抗凹坑性的提高。另外,如果进一步说明盖板的抗变形刚度和抗凹坑性与盖板的板厚的关系,则如果使盖板变薄,则像前述那样抗变形刚度和抗凹坑性这两者降低。因此,在确保抗变形刚度和抗凹坑性同时使之轻量化方面存在极限。成为该极限的盖板的厚度在钢板制的情况下为0.65mm左右。但是,为了实现轻量化,期望汽车的盖板比0.65mm薄。但是,目前还没有使盖板的板厚比0.65mm薄。这是由于,使盖板的板厚越薄,为了打蜡等用手接触盖板时的盖板的挠曲量越大。换言之,汽车不会感到高级感。另一方面,为了抑制像这样的挠曲,或者减轻碰撞时对于行人的伤害,至今在盖板中的车辆内表面侧安装加强构件。为了使用加强构件来提高盖板的抗变形刚度,优选提高加强构件的刚度。然而,如果为了提高加强构件的刚度而增大加强构件的板厚,则加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汽车发动机罩,其中,/n该汽车发动机罩具备:/n盖板;/n加强构件;以及/n接合部,其将所述盖板与所述加强构件接合,/n所述加强构件包括多个六边形的环状的单元最紧密地配置而成的构造,/n所述单元具有底板、纵壁以及顶板,/n所述底板与所述盖板相邻,/n所述顶板与所述盖板分离,/n所述纵壁配置于所述底板与所述顶板之间,/n所述单元的六边形的环状的棱线位于所述纵壁与所述底板之间,/n所述底板具有以所述环状的单元的中央为中心的环状的端部,/n所述六边形的环状的所述棱线的一条边的长度为40mm以上且75mm以下。/n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90110 JP 2019-0029931.一种汽车发动机罩,其中,
该汽车发动机罩具备:
盖板;
加强构件;以及
接合部,其将所述盖板与所述加强构件接合,
所述加强构件包括多个六边形的环状的单元最紧密地配置而成的构造,
所述单元具有底板、纵壁以及顶板,
所述底板与所述盖板相邻,
所述顶板与所述盖板分离,
所述纵壁配置于所述底板与所述顶板之间,
所述单元的六边形的环状的棱线位于所述纵壁与所述底板之间,
所述底板具有以所述环状的单元的中央为中心的环状的端部,
所述六边形的环状的所述棱线的一条边的长度为40mm以上且75m...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吉田亨浜田幸一河内毅古贺敦雄大石拓哉
申请(专利权)人:日本制铁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