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散装水泥包装用灌装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837494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8-27 14:2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水泥包装领域,具体为一种散装水泥包装用灌装设备,包括有基座,所述基座的顶面设置有输送带,所述基座底面的右侧安装有传动模块,所述基座的左侧固定连接有集料槽,所述集料槽的底面套接有向下伸出的第一出料管,所述基座的左侧固定连接有位于上方的料腔,所述料腔的底面套接有向外伸出的第二出料管,所述第二出料管上安装有控制阀。本装置通过采用电机带动转板的设计,同时配合隔离带和集料槽的共同使用,在装置的实际使用过程中,转板能够实现水泥的定量和定时排出,并且隔离带能够减少水泥飞扬的情况,集料槽会将飞扬的水泥集中收集,便于对其进行再利用作业,解决了传统装置灌装效率不高的问题,是本装置可行性的体现。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散装水泥包装用灌装设备
本技术涉及水泥包装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散装水泥包装用灌装设备。
技术介绍
粉状水硬性无机胶凝材料。加水搅拌后成浆体,能在空气中硬化或者在水中硬化,并能把砂、石等材料牢固地胶结在一起。是一种十分常见的建筑材料。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不断发展,对于水泥的需求量也越来越多。众所周知,水泥在和泥沙、水和其他物料共同作业时,能够在凝固时产生较强的黏性作用力,这一特性使得水泥成为了房屋和桥梁建设等重要的材料支持。在水泥生产包装过程中,水泥自身常常会因为冲击作用力过大等情况而出现四处飞扬的情况,这不仅对周边的环境造成了影响,还降低了水泥自身的利用率。难以满足高效率生产的需求。为解决上述问题,本申请中提出一种散装水泥包装用灌装设备。
技术实现思路
(一)技术目的为解决
技术介绍
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本技术提出一种散装水泥包装用灌装设备,具有自动化封装和废料收集的特点。(二)技术方案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散装水泥包装用灌装设备,包括有基座,所述基座的顶面设置有输送带,所述基座底面的右侧安装有传动模块,所述基座的左侧固定连接有集料槽,所述集料槽的底面套接有向下伸出的第一出料管,所述基座的左侧固定连接有位于上方的料腔,所述料腔的底面套接有向外伸出的第二出料管,所述第二出料管上安装有控制阀,所述料腔底面的左侧安装有电机,所述电机的输出轴固定连接有转板,所述电机和第二出料管的下方分别连接有防护框,所述防护框的底面固定连接有均匀分布的隔离带。优选的,所述基座底面的四周分别固定连接有支撑腿,所述支撑腿的数量有四根,且四根支撑腿的底端在同一水平面上。优选的,所述料腔和集料槽的底面分别呈向下凸出状,所述第二出料管和第一出料管分别套接在料腔和集料槽底面的最低处。优选的,所述防护框的左侧向外凸出,所述转板的外侧和防护框的内壁之间留有间隙。优选的,所述隔离带分别位于基座的正面和背面,所述隔离带向下延伸至基座的下方。优选的,所述转板自身呈扇形,所述转板的顶面和第二出料管的底面紧密贴合。本技术的上述技术方案具有如下有益的技术效果:本装置通过采用电机带动转板的设计,同时配合隔离带和集料槽的共同使用,在装置的实际使用过程中,转板能够实现水泥的定量和定时排出,并且隔离带能够减少水泥飞扬的情况,集料槽会将飞扬的水泥集中收集,便于对其进行再利用作业,解决了传统装置灌装效率不高的问题,是本装置可行性的体现。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主视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1、基座;2、输送带;3、传动模块;4、集料槽;5、第一出料管;6、料腔;7、第二出料管;8、控制阀;9、电机;10、转板;11、防护框;12、隔离带。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了,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并参照附图,对本技术进一步详细说明。应该理解,这些描述只是示例性的,而并非要限制本技术的范围。此外,在以下说明中,省略了对公知结构和技术的描述,以避免不必要地混淆本技术的概念。如图所示,提供了一种散装水泥包装用灌装设备,包括有基座1,基座1的顶面设置有输送带2,基座1底面的右侧安装有传动模块3,基座1的左侧固定连接有集料槽4,集料槽4的底面套接有向下伸出的第一出料管5,基座1的左侧固定连接有位于上方的料腔6,料腔6的底面套接有向外伸出的第二出料管7,第二出料管7上安装有控制阀8,料腔6底面的左侧安装有电机9,电机9的输出轴固定连接有转板10,电机9和第二出料管7的下方分别连接有防护框11,防护框11的底面固定连接有均匀分布的隔离带12。转板10的活动能够对水泥的灌装进行控制,隔离带12会将飞扬的水泥进行集中收集,并且最终通过集料槽4集中向外排出。输送带2可以将灌装的袋体进行输送作业。图1为本技术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基座1底面的四周分别固定连接有支撑腿,支撑腿的数量有四根,且四根支撑腿的底端在同一水平面上。通过在装置底面的四周分别采用在同一水平面支撑腿的设计,使得支撑腿不仅能够给装置提供支撑的作用力,还可以确保装置自身良好的稳定性。在本实施例中,料腔6和集料槽4的底面分别呈向下凸出状,第二出料管7和第一出料管5分别套接在料腔6和集料槽4底面的最低处。集料槽4和料腔6分别是水泥存储的主要腔体,通过将集料槽4和料腔6的底面采用向下凸出状的设计,使得水泥能够在重力作用下集聚,保证了水泥的充分排出,防止水泥出现残留的情况。如图1所示,防护框11的左侧向外凸出,转板10的外侧和防护框11的内壁之间留有间隙。在装置实际使用过程中,其转板10是不断转动的状态,通过将防护框11的左侧采用向外凸出状的设计,使得转板10的活动不会受防护框11所影响,也给转板10留下了活动的空间。需要说明的是,隔离带12分别位于基座1的正面和背面,隔离带12向下延伸至基座1的下方。隔离带12内侧是水泥进行灌装作业的主要区域,通过采用长度和大小一定隔离带12的设计,使得隔离带12能够减少水泥飞扬的情况,有利于提高水泥的灌装效率,也降低了水泥的加工成本。在本实施例中,转板10自身呈扇形,转板10的顶面和第二出料管7的底面紧密贴合。转板10自身是不断转动的,当转板10转动至第二出料管7底端时,可以阻止水泥的排出,从而实现了对水泥的定量定时排出作业。本技术的工作原理及使用流程:使用前,首先将需要灌装的水泥投放在料腔6内,打开装置的电源且旋开控制阀8即可进行灌装作业。在灌装作业进行时,将盛放的袋体等放置在输送带2上,传动模块3会将袋体输送至第二出料管7下方,料腔6内的水泥能够在重力作用下下落,最终灌注至袋体内完成灌装作业。在灌装作业进行时,转板10离开第二出料管7的底面时水泥会下落,并且转板10转动至第二出料管7下方时会将第二出料管7堵住,如此往复实现了水泥的定量和定期排放的效果。同时,当水泥灌注至袋体内时,隔离带12能够减少水泥飞扬的情况,并且隔离带12内部飞扬的水泥能够集聚在集料槽4内,最终通过第一出料管5向外集中排出,便于水泥的回收再利用作业。应当理解的是,本技术的上述具体实施方式仅仅用于示例性说明或解释本技术的原理,而不构成对本技术的限制。因此,在不偏离本技术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此外,本技术所附权利要求旨在涵盖落入所附权利要求范围和边界、或者这种范围和边界的等同形式内的全部变化和修改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散装水泥包装用灌装设备,包括有基座(1),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座(1)的顶面设置有输送带(2),所述基座(1)底面的右侧安装有传动模块(3),所述基座(1)的左侧固定连接有集料槽(4),所述集料槽(4)的底面套接有向下伸出的第一出料管(5),所述基座(1)的左侧固定连接有位于上方的料腔(6),所述料腔(6)的底面套接有向外伸出的第二出料管(7),所述第二出料管(7)上安装有控制阀(8),所述料腔(6)底面的左侧安装有电机(9),所述电机(9)的输出轴固定连接有转板(10),所述电机(9)和第二出料管(7)的下方分别连接有防护框(11),所述防护框(11)的底面固定连接有均匀分布的隔离带(12)。/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散装水泥包装用灌装设备,包括有基座(1),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座(1)的顶面设置有输送带(2),所述基座(1)底面的右侧安装有传动模块(3),所述基座(1)的左侧固定连接有集料槽(4),所述集料槽(4)的底面套接有向下伸出的第一出料管(5),所述基座(1)的左侧固定连接有位于上方的料腔(6),所述料腔(6)的底面套接有向外伸出的第二出料管(7),所述第二出料管(7)上安装有控制阀(8),所述料腔(6)底面的左侧安装有电机(9),所述电机(9)的输出轴固定连接有转板(10),所述电机(9)和第二出料管(7)的下方分别连接有防护框(11),所述防护框(11)的底面固定连接有均匀分布的隔离带(1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散装水泥包装用灌装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座(1)底面的四周分别固定连接有支撑腿,所述支撑腿的数量有四根,且四根支撑腿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宗彦龙刘英志李代军段连红
申请(专利权)人:冀东水泥黑龙江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黑龙江;2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