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后悬置总成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836160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8-27 14:2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新型后悬置总成,包括支架总成、限位柱、橡胶总成和固定螺栓;所述的支架总成和橡胶总成通过固定螺栓连接固定,并在固定螺栓的外部设置有限位柱高精度的限位柱保证橡胶压缩程度,提升了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精确度,使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与其他部件的连接更为精密,配合更为流畅。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型后悬置总成
本技术涉及悬置的设计制造领域,更具体的说,它涉及一种新型后悬置总成。
技术介绍
悬置是用于减少并控制发动机振动的传递,并起到支承作用的汽车动力总成件,应用于当前汽车工业中,广泛使用,作为发动机中的部件为保证发动机的安全性,悬置部件其整体的强度需要达到一定条件,并且与发动机内部各部件之间的配合需要更为精密;传统的后悬置总成的结构比较单一,连接和活动都通过固定的螺栓进行操作耐久程度较低。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克服了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结构简单、设计合理、高精度、高强度、高耐久、低成本的一种新型后悬置总成。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新型后悬置总成,包括支架总成、限位柱、橡胶总成和固定螺栓;所述的支架总成和橡胶总成通过固定螺栓连接固定,并在固定螺栓的外部设置有限位柱高精度的限位柱保证橡胶压缩程度,提升了精确度。进一步的,所述的支架总成包括支架接触块、支架衔接块和两片支架本体,所述的支架本体的一端设置有支架通孔,并在其中一个支架通孔的外侧设置有支架固定螺母,支架本体通过支架衔接块连接;所述的支架衔接块设置于支架本体侧边远离支架通孔的一端,支架衔接块呈矩形块状并在其中间位置设置有一处椭圆通孔,支架本体和支架衔接块之间通过弧面过度,支架本体和支架衔接块均安装在支架接触块上;所述的支架接触块呈矩形块状,并在其中心位置设置有通孔为安装通孔,在支架本体和支架衔接块所在的一面还设置有固定块,所述的固定块呈空心圆柱状,固定块和安装通孔被固定螺栓穿过。>进一步的,所述的橡胶总成包括橡胶件、壳体和限位块;所述的限位块设置在橡胶件的底部,壳体设置于橡胶件的外围。进一步的,所述的橡胶件包括上半部、下半部和衔接部,所述的衔接部将上半部和下半部连接;在上半部、下半部和衔接部中心位置均设置有通孔为橡胶件通孔,且各区域的橡胶件通孔相通,所述的橡胶件通孔的内壁上设置有辅助连接下凹,在上半部区域的橡胶件通孔的内壁上设置有矩形的辅助固定凹陷,并在上半部区域的橡胶件通孔的外壁两侧设置有橡胶接触件与支架接触块接触;所述的衔接部呈空心圆柱状,其外壁与上半部的外壁以及下半部的外壁连接区域均采用弧面过度;所述的下半部在其前端面和后端面设置有一处“C”形通孔,所述的“C”形通孔位于下半部前端面和后端面的中间并将该区域的橡胶件通孔断开,下半部的上端面设置有与壳体中壳体衔接块对应的橡胶件下凹,在下半部的下端面设置有一处等腰梯形状的镂空为限位块空间用于放置限位块。进一步的,所述的壳体呈椭圆块状,在壳体的中间设置有一处通孔为壳体通孔,并在壳体通孔的两侧分别设置有两处通孔为固定通孔,固定通孔和壳体通孔之间设置有连接通道使得两者之间相通,在壳体的下端面设置有壳体衔接块,所述的壳体衔接块呈直角梯形状,其直角边面与壳体连接且下底边面的两个角采用弧面过度。进一步的,所述的限位块呈等腰梯形状,并在其中心轴线位置设置有一处通孔为限位通孔;在限位块的上端面设置有一圈围绕限位通孔的下凹,该下凹为限位下凹;在限位块的下底面设置有镂空,所述的镂空包括三角状镂空和三棱柱状镂空,所述的三棱柱状镂空围绕着限位通孔,三角镂空处于与橡胶件下凹对应位置。进一步的,所述的固定螺栓被限位柱限位柱包围,并通过限位柱与支架总成接触与固定;且固定螺栓作为一种已知的固定件,故不做赘述。进一步的,限位柱将固定螺栓包围,所述的限位柱呈空心圆柱状,限位柱的一端与限位块的限位下凹接触另一端与支架接触块接触。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采用耐热老化配方以满足环境温度100℃下的耐久性能,对本技术的耐久程度有所提升;并且装车自由度高,可以用于多个位置。2.高精度的限位柱保证橡胶压缩程度,提升了本技术的精确度,使本技术与其他部件的连接更为精密,配合更为流畅。3.本技术结构简单设计合理,使得安装或拆卸都较为方便同时降低了维护成本。4.支架的固定柱将固定螺栓连接固定,使得支架总成和橡胶总成通过固定螺栓进行连接;同时限位柱设置于固定螺栓的外围并将固定螺栓包围使固定螺栓不易在工作中损坏。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整体结构图。图2为本技术仰视图。图3为支架总成背面视图。图4为支架总成正面视图。图5为橡胶件结构图。图6为橡胶件上端面结构图。图7为橡胶件下端面结构图。图8为壳体结构图。图9为壳体俯视图。图10为壳体下端面结构图。图11为限位块结构图。图12为固定螺栓结构图。图13为限位柱结构图。图14为壳体截面图。图中标号:1.支架总成;2.限位柱;3.橡胶总成;4.固定螺栓;11.支架接触块;12.支架衔接块;13.支架本体;14.支架通孔;15.支架固定螺母;16.椭圆通孔;18.安装通孔;19.固定块;31.橡胶件;32.壳体;33.限位块;34.上半部;35.下半部;36.衔接部;37.橡胶件通孔;38.辅助连接下凹;39.辅助固定凹陷;40.“C”形通孔;41.橡胶件下凹;42.限位块空间;43.壳体通孔;44.固定通孔;45.连接通道;46.壳体衔接块;47.限位通孔;48.限位下凹;49.三角状镂空;50.三棱柱状镂空;51.橡胶接触件。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进一步说明。应当说明的是,实施例只是对本技术的具体阐述,其目的是为了让本领域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不应视为对本技术的限定。实施例:如图1所示,本技术公开了一种新型后悬置总成,包括支架总成1、限位柱2、橡胶总成3和固定螺栓4;所述的支架总成1和橡胶总成3通过固定螺栓4连接固定,并在固定螺栓4的外部设置有限位柱2高精度的限位柱2保证橡胶压缩程度,提升了本技术的精确度,使本技术与其他部件的连接更为精密,配合更为流畅。如图3、4所示,所述的支架总成1包括支架接触块11、支架衔接块12和两片支架本体13,所述的支架本体13的一端设置有支架通孔14用于和指定安装区域安装,所述的指定安装区域穿过两个支架通孔14,使其整体较为稳定;并在其中一个支架通孔14的外侧设置有支架固定螺母15使得与支架本体13连接的部位可进行紧固使指定安装区域和支架本体13两者之间的安装更为牢固,支架本体13通过支架衔接块12连接加强了支架总成1的总体结构稳定性和可靠性,使的两个支架本体13不会出现安装偏位或者安装后因受力产生位移或移动;所述的支架衔接块12设置于支架本体13侧边远离支架通孔14的一端,支架衔接块12呈矩形块状并在其中间位置设置有一处椭圆通孔16可用于查看固定螺栓4和限位块33,支架本体13和支架衔接块12之间通过弧面过度,弧面使得支架衔接块12受力时更为均匀;支架本体13和支架衔接块12均安装在支架接触块11上;所述的支架接触块11呈矩形块状,并在其中心位置设置有通孔为安装通孔18,在支架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新型后悬置总成,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架总成、限位柱、橡胶总成和固定螺栓;所述的支架总成和橡胶总成通过固定螺栓连接固定,并在固定螺栓的外部设置有限位柱。/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后悬置总成,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架总成、限位柱、橡胶总成和固定螺栓;所述的支架总成和橡胶总成通过固定螺栓连接固定,并在固定螺栓的外部设置有限位柱。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后悬置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支架总成包括支架接触块、支架衔接块和两片支架本体,所述的支架本体的一端设置有支架通孔,并在其中一个支架通孔的外侧设置有支架固定螺母,支架本体通过支架衔接块连接;所述的支架衔接块设置于支架本体侧边远离支架通孔的一端,支架衔接块呈矩形块状并在其中间位置设置有一处椭圆通孔,支架本体和支架衔接块之间通过弧面过度,支架本体和支架衔接块均安装在支架接触块上;所述的支架接触块呈矩形块状,并在其中心位置设置有通孔为安装通孔,在支架本体和支架衔接块所在的一面还设置有固定块,所述的固定块呈空心圆柱状,固定块和安装通孔被固定螺栓穿过。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后悬置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橡胶总成包括橡胶件、壳体和限位块;所述的限位块设置在橡胶件的底部,壳体设置于橡胶件的外围。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新型后悬置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橡胶件包括上半部、下半部和衔接部,所述的衔接部将上半部和下半部连接;在上半部、下半部和衔接部中心位置均设置有通孔为橡胶件通孔,且各区域的橡胶件通孔相通,所述的橡胶件通孔的内壁上设置有辅助连接下凹,在上半部区域的橡胶件通孔的内壁上设置有矩形的辅助固定凹陷,并在上半部区域的橡胶件通孔的外壁两侧设置有橡胶接触件与支架接触块接触;所述的衔接部呈空心圆柱状,其外壁与上半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建旭方炀宇肖剑章锐敏潘兵兵
申请(专利权)人:建新赵氏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