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调器、空调器的控制方法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技术

技术编号:29830761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8-27 14:19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空调器、空调器的控制方法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中,空调器包括:空调本体,空调本体上设有出风口;出风组件,配置为调整出风口的出风,出风组件具有多个形态;检测装置,配置为适于获取目标物相距空调器的距离值;控制器,控制器与出风组件和检测装置电连接,并根据距离值控制出风组件切换形态。根据目标物相距空调器的距离控制出风组件切换形态,可以使得“目标物”所在的区域处于无风感状态,进而保证送风不会“直吹”人体,提高空调器的舒适度。同时,在目标物所在区域以外的区域,可以通过“直吹”等方式增加送风量,进而在保证人体无风感需求的前提下,提高制冷效率,进而满足用户的多种需要。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空调器、空调器的控制方法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本专利技术涉及空调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空调器、一种空调器的控制方法和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技术介绍
在相关技术中,为了避免直吹,空调器一般设置有无风模式,在无风感模式下,房间整体均处于无风感状态,造成制冷效率降低,无法满足用户需求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或相关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专利技术的第一方面提出一种空调器。本专利技术的第二方面提出一种空调器的控制方法。本专利技术的第三方面提出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空调器,包括:空调本体,空调本体上设有出风口;出风组件,配置为调整出风口的出风,出风组件具有多个形态;检测装置,配置为适于获取目标物相距空调器的距离值;控制器,控制器与出风组件和检测装置电连接,并根据距离值控制出风组件切换形态。在该技术方案中,空调器包括空调本体,空调本体上设置有出风口,通过出风口将与室内换热器换热后的空气吹出以实现制冷或制热。出风口处设置有出风组件,出风组件具有多个形态,并能通过切换形态的方式改变送风模式。具体地,空调器设置有检测装置,能够检测目标物相距空调器的距离值。该目标物可以是人体,也可以是预设物体,如“床”、“办公桌”、“沙发”等人体可能滞留的家具。根据目标物相距空调器的距离控制出风组件切换形态,可以使得“目标物”所在的区域处于无风感状态,进而保证送风不会“直吹”人体,提高空调器的舒适度。同时,在目标物所在区域以外的区域,可以通过“直吹”等方式增加送风量,进而在保证人体无风感需求的前提下,提高制冷或制热效率,进而满足用户的多种需要。另外,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上述技术方案中的空调器还可以具有如下附加技术特征:在上述技术方案中,多个形态中包括第一形态,空调器还包括:通讯接口,与控制器电连接,并配置为接收控制指令;控制器根据控制指令控制出风组件以第一形态工作。在该技术方案中,第一形态具体为默认无风感形态。在空调器开机运行后,默认运行在普通制冷或普通制热模式,此时无风感模式并未启动。当空调器通过通讯接口接收到对应的控制指令,具体为无风感控制指令时,空调器进入默认无风感状态,此时房间内整体均处于无风感状态,最大程度的保证人体不会被空调器的冷风“直吹”。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多个形态中还包括第二形态和第三形态,控制器根据距离值控制出风组件切换形态,具体包括:获取第一预设距离范围和第二预设距离范围;确定距离值处于第一预设距离范围内,控制出风组件切换至第二形态;确定距离值处于第二预设距离范围内,控制出风组件切换至第三形态。在该技术方案中,第二形态具体为无风感前侧分配状态,其对应的第一预设距离为相距空调器较近的距离范围。在第二形态下,空调器以无风感模式向第一预设距离的范围内送风,同时以较大的风量向第二预设距离的范围内送风。第三形态具体为无风感下侧分配状态,其对应的第二预设距离为相距空调器较远的距离范围。在第三形态下,空调器以无风感模式向第二预设距离的范围内送风,同时以较大的风量向第一预设距离的范围内送风。通过根据目标物的距离控制送风组件切换不同的送风状态,可以在保证人体“无风感”的前提下,有效地提高制冷或制热效率,进而提升空调器的使用体验。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出风组件包括:第一导风板,设置于出风口内,第一导风板适于相对出风口的朝向转动以改变出风口的送风方向;第二导风板,与空调本体转动连接,并配置为打开或关闭出风口,第二导风板上设置有适于供气流穿过的通孔;散风组件,与空调本体相连,并适于相对于空调本体运动以遮挡或打开出风口,散风组件上形成有散风结构,散风结构适于供气流穿过,并适于使穿过的气流扩散流动。在该技术方案中,出风组件包括第一导风板、第二导风板和散风组件。其中,第一导风板设置于出风口内,能够沿与出风口平行的轴线旋转,进而改变出风口的送风方向,实现“远”送风或“近”送风。第二导风板用于打开或关闭出风口,具体地,在空调器关机时,第二导风板覆盖导风口,在空调器开机后,第二导风板相对空调本体转动并打开出风口。同时,第二导风板上设置有多个通孔,气流在穿过通孔后会打散成多股交错的小气流。散风组件能够相对空调本体运动,在未启动无风感模式时,散风组件收纳于空调本体中。当启动无风感模式后,散风组件伸出,与第二导风板的一端相抵靠,并遮挡出风口。散风组件上还设置有散风结构,通过散风结构可以将穿过散风组件的气流打散,并使其扩散流动,实现“无风感”和“防直吹”。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散风结构包括:多个风轮,多个风轮之间通过齿轮结构啮合传动,风轮包括内筋和外环筋,内筋和外环筋之间设置有第一风叶和第二风叶,第一风叶中与内筋和外环筋固定相连,第二风叶与内筋转动相连,且第二风叶具有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其中,第二风叶处于第一位置,第二风叶与第一风叶间隔排列,第二风叶处于第二位置,至少部分第二风叶与第一风叶在风轮的轴向上重合。在该技术方案中,散风结构包括多个风轮,多个风轮通过齿轮结构啮合传动,并在电机的驱动下旋转以打散通过的气流。其中,风轮包括内筋和外环筋,内筋和外环筋之间设置有第一风叶和第二风叶。第一风叶为静风叶,其与外环筋和内筋之间固定相连。第二风叶为动风叶,第二风叶能够以内筋为转轴旋转,并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切换。具体地,当第二风叶转动至第一位置时,第二风叶和第一风叶间隔排列,此时风轮的风叶分布“较密”,因此通过风轮的气流流速较低,“无风感”效果较强。当第二风叶转动至第二位置时,至少部分第二风叶与第一风叶重合,此时风轮的风叶分布“较稀疏”,因此通过风轮的气流流速相对较高,“无风感”效果较弱,送风能力较强。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外环筋上设置有朝向内筋方向突出的定位部,第二风叶上对应定位部设置有凸筋,第二风叶运动至第一位置,定位部与凸筋相抵靠以限位第二风叶。在该技术方案中,内环筋上设置有突出的定位部,第二风叶上设置有与定位部向配合的凸筋,在控制第二风叶运动以切换位置时,通过凸筋和定位部限定第二风叶的位置,以实现定位。具体地,在空调器关机复位,或将第二风叶切换至第一位置时,通过电机驱动第二风叶旋转,直至凸筋与定位部相抵靠,电机锁止第二风叶。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控制器根据控制指令控制出风组件以第一形态工作,具体包括:控制器控制散风组件遮挡出风口,控制第二风叶运动至第一位置,并控制第一导风板转动至第一角度。在该技术方案中,在控制出风组件切换至第一形态时,控制器首先控制散风组件遮挡出风口,以进入无风感模式。在转动至第一角度后,第一导风板将出风口的出风方向主要引导向散风组件的结构,同时控制散风组件的第二风叶运动至第一位置,无风感效果最强。控制第一导风板转动至第一角度。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控制器控制出风组件切换至第二形态,具体包括:控制第二风叶运动至第二位置,并控制第一导风板由第一角度转动至第二角度。在该技术方案中,在控制出风组件切换至第二形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空调器,其特征在于,包括:/n空调本体,所述空调本体上设有出风口;/n出风组件,配置为调整所述出风口的出风,所述出风组件具有多个形态;/n检测装置,配置为适于获取目标物相距所述空调器的距离值;/n控制器,所述控制器与所述出风组件和所述检测装置电连接,并根据所述距离值控制所述出风组件切换形态。/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空调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空调本体,所述空调本体上设有出风口;
出风组件,配置为调整所述出风口的出风,所述出风组件具有多个形态;
检测装置,配置为适于获取目标物相距所述空调器的距离值;
控制器,所述控制器与所述出风组件和所述检测装置电连接,并根据所述距离值控制所述出风组件切换形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形态中包括第一形态,所述空调器还包括:
通讯接口,与所述控制器电连接,并配置为接收控制指令;
所述控制器根据所述控制指令控制所述出风组件以所述第一形态工作。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形态中还包括第二形态和第三形态,所述控制器根据所述距离值控制所述出风组件切换形态,具体包括:
获取第一预设距离范围和第二预设距离范围;
确定所述距离值处于第一预设距离范围内,控制所述出风组件切换至所述第二形态;
确定所述距离值处于第二预设距离范围内,控制所述出风组件切换至所述第三形态。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出风组件包括:
第一导风板,设置于所述出风口内,所述第一导风板适于相对所述出风口的朝向转动以改变所述出风口的送风方向;
第二导风板,与所述空调本体转动连接,并配置为打开或关闭所述出风口,所述第二导风板上设置有适于供气流穿过的通孔;
散风组件,与所述空调本体相连,并适于相对于所述空调本体运动以遮挡或打开所述出风口,所述散风组件上形成有散风结构,所述散风结构适于供气流穿过,并适于使穿过的气流扩散流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散风结构包括:
多个风轮,多个所述风轮之间通过齿轮结构啮合传动,所述风轮包括内筋和外环筋,所述内筋和所述外环筋之间设置有第一风叶和第二风叶,所述第一风叶中与所述内筋和所述外环筋固定相连,所述第二风叶与所述内筋转动相连,且所述第二风叶具有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
其中,所述第二风叶处于第一位置,所述第二风叶与所述第一风叶间隔排列,所述第二风叶处于第二位置,至少部分所述第二风叶与所述第一风叶在所述风轮的轴向上重合。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环筋上设置有朝向所述内筋方向突出的定位部,所述第二风叶上对应所述定位部设置有凸筋,所述第二风叶运动至所述第一位置,所述定位部与所述凸筋相抵靠以限位所述第二风叶。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器根据所述控制指令控制所述出风组件以所述第一形态工作,具体包括:
所述控制器控制所述散风组件遮挡所述出风口,控制所述第二风叶运动至所述第一位置,并控制所述第一导风板转动至第一角度。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器控制所述出风组件切换至所述第二形态,具体包括:
控制所述第二风叶运动至所述第二位置,并控制所述第一导风板由所述第一角度转动至第二角度。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器控制所述出风组件切换至所述第三形态,具体包括:
控制所述第一导风板由所述第一角度转动至第三角度;
其中,所述第一导风板转动至所述第一角度或所述第二角度,所述第一导风板将所述出风口吹出的风导向所述散风组件;
所述第一导风板转动至所述第三角度,所述第一导风板将所述出风口吹出的风导向所述第二导风板。


10.根据权利要求3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装置还适于获取环境温度,所述控制器在根据所述距离值控制所述出风组件切换形态之前,所述控制器获取预设差值和预设温度,并计算所述环境温度与所述预设温度的第一差值;确定所述第一差值大于所述预设差值,所述控制器执行所述根据所述距离值控制所述出风组件切换形态的步骤。


11.根据权利要求5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送风组件处于所述第一形态下,所述散风组件遮挡所述出风口,所述第二导风板转动至与所述散风组件相抵靠,所述第一导风板将所述出风口吹出的风导向所述散风组件,所述第二风叶位于所述第一位置;
所述送风组件处于所述第二形态下,所述散风组件遮挡所述出风口,所述第二导风板转动至与所述散风组件相抵靠,所述第一导风板将所述出风口吹出的风导向所述散风组件,所述第二风叶位于所述第二位置;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姬安生杜顺开刘奇伟蔡国健何健郭绍胜翟富兴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