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调器、空调器的控制方法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技术

技术编号:29830759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8-27 14:19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空调器、空调器的控制方法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中,空调器包括:空调本体,空调本体上设有出风口;出风组件,配置为调整出风口的出风,出风组件具有多个形态;检测装置,配置为适于获取环境温度;控制器,与出风组件电连接,并根据环境温度控制出风组件切换形态。出风口处设置有出风组件,出风组件具有多个形态,并能通过切换形态的方式改变送风模式。根据环境温度控制送风组件对应切换形态,进而通过送风组件实现多种送风模式,如实现“远送风”或“暖足”送风,进而可以通过该空调器满足用户的多种需求,提高用户的使用体验。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空调器、空调器的控制方法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本专利技术涉及空调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空调器、一种空调器的控制方法和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技术介绍
在相关技术中,为避免制冷时房间温度不均,部分空调器设置有“远送风制冷”功能。同时,为了保证制热效果,部分空调器还设置有“暖足制热”功能。但“远送风制冷”功能和“暖足制热”功能都需要独立的结构支持,难以在一台空调器上同时实现。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或相关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专利技术的第一方面提出一种空调器。本专利技术的第二方面提出一种空调器的控制方法。本专利技术的第三方面提出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空调器,包括:空调本体,空调本体上设有出风口;出风组件,配置为调整出风口的出风,出风组件具有多个形态;检测装置,配置为适于获取环境温度;控制器,与出风组件电连接,并根据环境温度控制出风组件切换形态。在该技术方案中,空调器包括空调本体,空调本体上设置有出风口,通过出风口将与室内换热器换热后的空气吹出以实现制冷或制热。出风口处设置有出风组件,出风组件具有多个形态,并能通过切换形态的方式改变送风模式。具体地,空调器设置有检测装置,能够检测当前房间的环境温度。根据环境温度控制送风组件对应切换形态,进而通过送风组件实现多种送风模式,如实现“远送风”或“暖足”送风,进而可以通过该空调器满足用户的多种需求,提高用户的使用体验。另外,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上述技术方案中的空调器还可以具有如下附加技术特征:在上述技术方案中,多个形态中包括第一形态和第二形态,控制器获取空调器的运行模式,确定运行模式为制冷模式,控制出风组件以第一形态工作;确定运行模式为制热模式,控制出风组件以第二形态工作。在该技术方案中,多个形态中包括第一形态和第二形态,分别对应于制冷模式的默认送风形态和制热模式的默认送风形态。其中,第一形态为“远送风”形态,在该形态下可实现快速制冷。第二形态为常规制热形态。当空调器运行于制冷模式时,出风组件默认以第一形态开始工作。当空调器运行于制热模式时,出风组件默认以第二形态开始工作。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多个形态中还包括第三形态,确定运行模式为制冷模式,控制器根据环境温度控制出风组件切换形态,具体包括:获取预设温度,并计算环境温度与预设温度的差值;确定差值处于第一差值范围内,控制出风组件由第一形态切换至第三形态;确定差值处于第二差值范围内,控制出风组件维持第一形态。在该技术方案中,第三形态为常规制冷形态,在该形态下,空调器向房间内平均送风。在制冷模式下,实时计算环境温度与预设温度的差值,其中,预设温度为舒适温度。当差值处于第一差值范围内,说明当前室温与舒适温度之间的温差较小,此时将出风组件切换至第三形态,减小送风量和送风面积,一方面减小噪音,另一方面降低冷风对人体的影响。若差值处于第二差值范围内,说明室温与舒适温度之间的温差较大,此时维持出风组件在第一形态,以保证快速制冷效果。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获取装置适于获取第一范围内的第一环境温度,并获取第二范围内的第二环境温度;控制器根据环境温度控制出风组件切换形态,还包括:确定第一环境温度小于第二环境温度,控制出风组件以第一形态工作;确定第一环境温度大于第二环境温度,控制出风组件以第三形态工作。在该技术方案中,第一范围具体为距离空调器较近的距离范围,第二范围具体为距离空调器较远的距离范围。当第一环境温度小于第二环境温度时,说明房间远处温度较高,此时控制出风组件以第一形态工作,以实现“远送风”,进而降低较远处的温度。如果第一环境温度大于第二环境温度,则控制出风组件以第三形态工作,向房间内平均送风。由于平均送风时,第一范围内,即距离空调器较近的范围内,冷量损耗较小,因此第一范围内的冷量会高于第二范围的冷量,进而实现房间温度均衡。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多个形态中还包括第四形态,控制器根据环境温度控制出风组件切换形态,还包括:确定差值处于第三差值范围内,控制出风组件以第四形态工作。在该技术方案中,第四形态为“无风感”形态,在第四形态下,能够实现全屋“无风感”。当差值处于第三差值范围内,说明当前室温已经符合舒适温度,此时将出风组件切换至第四形态,避免冷风“直吹”人体,在保证室温舒适的前提下,降低空调器工作给人体带来的影响,提高产品使用体验。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多个形态中还包括第五形态,确定工作模式为制热模式,控制器根据环境温度控制出风组件切换形态,还包括:确定差值处于第三差值范围内,控制出风组件以第五形态工作。在该技术方案中,第五形态具体为“暖足”送风形态。在空调器运行于制热模式时,如果环境温度符合舒适温度,则将空调器的出风组件切换至第五形态,将热风送至房间地板处,满足用户冬天采暖需求。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出风组件包括:第一导风板,设置于出风口内,第一导风板适于相对出风口的朝向转动以改变出风口的送风方向;第二导风板,与空调本体相连,并适于沿第一方向上相对于空调本体运动,以在第二方向上遮挡或打开出风口散风组件,与空调本体相连,并适于沿第二方向上相对于空调本体运动,以在第一方向上遮挡或打开出风口,散风组件上形成有散风结构,散风结构适于供气流穿过,并适于使穿过的气流扩散流动。在该技术方案中,对于标准安装的挂壁式空调,第一方向大致为水平方向,第二方向大致为竖直方向。出风组件包括第一导风板、第二导风板和散风组件。其中,第一导风板设置于出风口内,能够沿与出风口平行的轴线旋转,进而改变出风口的送风方向,实现“远”送风或“近”送风。第二导风板用于打开或关闭出风口,或在水平方向上遮挡出风口。具体地,第二导风板收回时,出风口被完整打开,此时出风口能够向全屋出风。当第二导风板伸出时,出风口下侧部分被遮挡,此时出风口朝向“前方”出风,效果为向房间远处送风。散风组件能够相对空调本体运动,在未启动无风感模式时,散风组件收纳于空调本体中。当启动无风感模式后,散风组件伸出,与第二导风板的一端相抵靠,并遮挡出风口。散风组件上还设置有散风结构,通过散风结构可以将穿过散风组件的气流打散,并使其扩散流动,实现“无风感”和“防直吹”。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空调本体包括壳体,壳体具有前侧壁和下侧壁,壳体的前侧壁和壳体的下侧壁的过渡位置形成有出风口;其中,第一方向朝向朝向下侧壁对应的方向,第二方向朝向前侧壁对应的方向。在该技术方案中,出风口具体朝向空调器的“前下”侧,其中第一方向朝向下侧壁对应的方向,即朝向空调器的下方,第二方向朝向前侧壁对应的方向,即朝向空调器的前方。通过调整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的出风量,可以在保证出风不会直吹人体,实现无风感的前提下,增加空调器的整体出风量,提高空调器的制冷或制热效率。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壳体还包括左端盖和右端盖,左端盖和右端盖上分别设置有侧出风口,以进行侧向出风。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送风组件处于第一形态下,第二导风板在第二方向上遮挡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空调器,其特征在于,包括:/n空调本体,所述空调本体上设有出风口;/n出风组件,配置为调整所述出风口的出风,所述出风组件具有多个形态;/n检测装置,配置为适于获取环境温度;/n控制器,与所述出风组件电连接,并根据所述环境温度控制所述出风组件切换形态。/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空调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空调本体,所述空调本体上设有出风口;
出风组件,配置为调整所述出风口的出风,所述出风组件具有多个形态;
检测装置,配置为适于获取环境温度;
控制器,与所述出风组件电连接,并根据所述环境温度控制所述出风组件切换形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形态中包括第一形态和第二形态,所述控制器获取所述空调器的运行模式,确定所述运行模式为制冷模式,控制所述出风组件以所述第一形态工作;确定所述运行模式为制热模式,控制所述出风组件一所述第二形态工作。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形态中还包括第三形态,确定所述运行模式为制冷模式,所述控制器根据所述环境温度控制所述出风组件切换形态,具体包括:
获取预设温度,并计算所述环境温度与所述预设温度的差值;
确定所述差值处于第一差值范围内,控制所述出风组件由所述第一形态切换至所述第三形态;
确定所述差值处于第二差值范围内,控制所述出风组件维持所述第一形态。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获取装置适于获取第一范围内的第一环境温度,并获取第二范围内的第二环境温度;
所述控制器根据所述环境温度控制所述出风组件切换形态,还包括:
确定所述第一环境温度小于所述第二环境温度,控制所述出风组件以所述第一形态工作;
确定所述第一环境温度大于所述第二环境温度,控制所述出风组件以所述第三形态工作。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形态中还包括第四形态,所述控制器根据所述环境温度控制所述出风组件切换形态,还包括:
确定所述差值处于第三差值范围内,控制所述出风组件以所述第四形态工作。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形态中还包括第五形态,确定所述工作模式为制热模式,所述控制器根据所述环境温度控制所述出风组件切换形态,还包括:
确定所述差值处于第三差值范围内,控制所述出风组件以所述第五形态工作。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出风组件包括:
第一导风板,设置于所述出风口内,所述第一导风板适于相对所述出风口的朝向转动以改变所述出风口的送风方向;
第二导风板,与所述空调本体相连,并适于沿第一方向上相对于所述空调本体运动,以在第二方向上遮挡或打开所述出风口;
散风组件,与所述空调本体相连,并适于沿所述第二方向上相对于所述空调本体运动,以在所述第一方向上遮挡或打开所述出风口,所述散风组件上形成有散风结构,所述散风结构适于供气流穿过,并适于使穿过的气流扩散流动。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空调本体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具有前侧壁和下侧壁,所述壳体的前侧壁和所述壳体的下侧壁的过渡位置形成有所述出风口;
其中,所述第一方向朝向所述朝向所述下侧壁对应的方向,所述第二方向朝向所述前侧壁对应的方向。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送风组件处于所述第一形态下,所述第二导风板在所述第二方向上遮挡所述出风口,所述散风组件在所述第一方向上打开所述出风口,所述第一导风板将所述出风口吹出的风导向所述第一方向;
所述送风组件处于所述第二形态下,所述第二导风板在所述第二方向上打开所述出风口,所述散风组件在所述第一方向上打开所述出风口,所述第一导风板将所述出风口吹出的风导向所述第二导风板所在平面和所述散风组件所在平面的夹角方向;
所述送风组件处于所述第三形态下,所述第二导风板在所述第二方向上打开所述出风口,所述散风组件在所述第一方向上打开所述出风口,所述第一导风板将所述出风口吹出的风导向所述第一方向;
所述送风组件处于所述第四形态下,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姬安生杜顺开蔡国健何健刘奇伟翟富兴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