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耐温125℃硅烷自交联低卤阻燃聚烯烃汽车原线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技术

技术编号:29826191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8-27 14:1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耐温125℃硅烷自交联低卤阻燃聚烯烃汽车原线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其包括A料:高密度聚乙烯、第一线性低密度聚乙烯、马来酸酐接枝聚乙烯、第一马来酸酐接枝聚烯烃弹性体、第一阻燃剂、硅烷、引发剂、第一抗氧剂、第一润滑剂,B料:第二线性低密度聚乙烯、第二马来酸酐接枝聚烯烃弹性体、第二阻燃剂、第二抗氧剂、催化剂、第二润滑剂;前述阻燃剂均由十溴二苯乙烷、三氧化二锑、氢氧化镁和阻燃协效剂构成;先分别制备A、B料,混合交联即可制成,并能以较高放线速度制备薄壁汽车线绝缘层,且获得优异的机械、力学性能、阻燃性能、耐125℃高温、耐刮磨性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耐温125℃硅烷自交联低卤阻燃聚烯烃汽车原线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本专利技术属于汽车原线料
,尤其涉及薄壁甚至超薄壁汽车原线料用的阻燃聚烯烃材料,具体涉及一种耐温125℃硅烷自交联低卤阻燃聚烯烃汽车原线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技术介绍
近年来,经济快速发展,国内生产总值越来越高的同时,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汽车也慢慢成为家庭必需品,因此,汽车的销量逐年攀升,同时对汽车新的性能也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例如汽车线要求轻量化、更细(有的要求导体面积在0.5平方毫米以下)等等,这对汽车上电线的绝缘层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既要求壁薄(例如绝缘层厚度要求在0.25-0.50mm),又要求耐高低温、耐刮磨性能、阻燃性好,同时基于生产产能的影响又要求放线速度要高,但目前市面上的汽车原线料基本无法在制备薄壁甚至超薄壁汽车线绝缘层时兼具能够高速放线,致使生产产能下降严重,而且容易在快速放线时出现断胶现象。例如中国专利技术专利CN112409671A,其公开了一种硅烷自交联无卤低烟阻燃聚烯烃汽车原线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其包括A料和B料,所述A料的原料包括第一基础树脂、相容剂、第一阻燃剂、硅烷、引发剂、第一抗氧剂,所述B料的原料包括第二基础树脂、第二阻燃剂、第二抗氧剂、催化剂,所述第一基础树脂、所述第二基础树脂独立地由低融指高密度聚乙烯和高融指高密度聚乙烯构成,所述低融指高密度聚乙烯的熔融指数为0.5-2.0g/10min,所述高融指高密度聚乙烯的熔融指数为8.0-30.0g/10min;其中,以质量百分含量计,所述第一基础树脂或所述第二基础树脂中,低融指高密度聚乙烯占30%-70%,高融指高密度聚乙烯占30%-70%;所述相容剂由马来酸酐接枝乙烯丙烯酸丁酯共聚物和马来酸酐接枝聚乙烯构成,所述马来酸酐接枝乙烯丙烯酸丁酯共聚物与所述马来酸酐接枝聚乙烯的投料质量比为1∶1.8-2.2;所述A料的比重与所述B料的比重相差的绝对值小于0.05;该聚烯烃汽车原线料虽然可自然条件下快速交联,且在具有较高放线速度的前提下仍然具有优异的物理机械性能,但是实际上,其前提条件是生产常规壁厚的绝缘层,对于薄壁甚至超薄壁汽车线绝缘层,其并不能实现较高的放线速度,否则容易在快速放线时出现断胶现象。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一个或多个不足,提供一种改进的硅烷自交联低卤阻燃聚烯烃汽车原线料,其能够以较高放线速度用于制备薄壁甚至超薄壁汽车线绝缘层,并获得优异的机械、力学性能和阻燃性能。本专利技术同时还提供了一种上述硅烷自交联低卤阻燃聚烯烃汽车原线料的制备方法。本专利技术同时还提供了一种上述硅烷自交联低卤阻燃聚烯烃汽车原线料在制备薄壁汽车线缆中的应用,所述薄壁汽车线缆的厚度小于等于1mm。为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的一种技术方案是:一种硅烷自交联低卤阻燃聚烯烃汽车原线料,其包括A料和B料,所述A料的原料包括第一基础树脂、第一相容剂、第一阻燃剂、硅烷、引发剂、第一抗氧剂、第一润滑剂,所述B料的原料包括第二基础树脂、第二阻燃剂、第二抗氧剂、催化剂、第二润滑剂;其中,所述第一基础树脂由高密度聚乙烯和第一线性低密度聚乙烯构成,所述第二基础树脂为第二线性低密度聚乙烯;所述第一阻燃剂、所述第二阻燃剂独立地由十溴二苯乙烷、三氧化二锑、氢氧化镁和阻燃协效剂构成;所述第一相容剂由马来酸酐接枝聚乙烯和第一马来酸酐接枝聚烯烃弹性体构成,所述B料的原料还包括第二相容剂,所述第二相容剂为第二马来酸酐接枝聚烯烃弹性体。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些优选方面,所述第一基础树脂中,所述高密度聚乙烯与所述第一线性低密度聚乙烯的投料质量比为1∶0.3-3;所述高密度聚乙烯的熔融指数为0.5-2.0g/10min,所述第一线性低密度聚乙烯的熔融指数、所述第二线性低密度聚乙烯的熔融指数均为15.0-30.0g/10min。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些优选方面,所述第一阻燃剂中,十溴二苯乙烷、三氧化二锑、氢氧化镁和阻燃协效剂的投料质量比为1∶0.4-1.0∶0.2-2.0∶0.2-4.0;所述第二阻燃剂中,十溴二苯乙烷、三氧化二锑、氢氧化镁和阻燃协效剂的投料质量比为1∶0.4-1.0∶0.2-2.0∶0.2-3.0;阻燃协效剂为选自碳酸钙、滑石粉、水滑石、二氧化硅、硼酸锌、氧化锌、蒙脱土、Clay、陶土、氧化镁、氧化铝和玻璃粉中的一种或多种的组合。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些优选方面,所述第一相容剂中,所述马来酸酐接枝聚乙烯与所述第一马来酸酐接枝聚烯烃弹性体的投料质量比为1∶0.25-3.5;所述马来酸酐接枝聚乙烯的接枝率为0.5%-0.8%,熔融指数为1.0-1.8g/10min;所述第一马来酸酐接枝聚烯烃弹性体的接枝率、所述第二马来酸酐接枝聚烯烃弹性体的接枝率均为0.5%-0.8%,熔融指数均为0.6-1.5g/10min。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些优选方面,以质量百分含量计,所述汽车原线料中,A料占93%-97%,B料占3%-7%;以质量百分含量计,所述A料的原料中,第一基础树脂20%-60%、第一相容剂2%-14%、第一阻燃剂16%-60%、硅烷1%-5%、引发剂0.1%-0.8%、第一抗氧剂0.2%-2%、第一润滑剂0.4%-4%,还选择性地包括第一除水剂0.2%-0.8%;以质量百分含量计,所述B料的原料中,第二基础树脂20%-60%、第二相容剂4%-14%、第二阻燃剂16%-55%、第二抗氧剂10%-40%、催化剂0.6%-1.8%、第二润滑剂3%-15%,还选择性地包括第二除水剂1%-4%。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些优选方面,所述第一抗氧剂由受阻酚类抗氧剂和亚磷酸酯类抗氧剂构成,所述受阻酚类抗氧剂与所述亚磷酸酯类抗氧剂的投料质量比为1∶0.1-10,所述受阻酚类抗氧剂包括抗氧剂1010,所述亚磷酸酯类抗氧剂包括抗氧剂HP-10;所述第二抗氧剂由硫代双酚类抗氧剂和硫醚类抗氧剂构成,所述硫代双酚类抗氧剂与所述硫醚类抗氧剂的投料质量比为1∶0.25-4.0,所述硫代双酚类抗氧剂包括抗氧剂TBM-6,所述硫醚类抗氧剂包括抗氧剂AO-412S。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些优选方面,所述第一润滑剂由投料质量比为1∶0.1-10∶0.1-10∶0.1-10的甲基硅橡胶、硬脂酸镁、季戊四醇硬脂酸酯和芥酸酰胺构成;所述第二润滑剂由投料质量比为1∶0.2-5∶0.2-5的甲基硅橡胶、硬脂酸镁和季戊四醇硬脂酸酯构成。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具体且优选的方面,所述硅烷为硅烷偶联剂172。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具体且优选的方面,所述引发剂为过氧化二异丙苯。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具体且优选的方面,所述催化剂为二月桂酸二丁基锡。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具体且优选的方面,所述第一除水剂、所述第二除水剂均为硅烷偶联剂171。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些优选方面,所述A料的比重与所述B料的比重的差值的绝对值小于等于0.05。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又一技术方案:一种上述所述的硅烷自交联低卤阻燃聚烯烃汽车原线料的制备方法,所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硅烷自交联低卤阻燃聚烯烃汽车原线料,其包括A料和B料,所述A料的原料包括第一基础树脂、第一相容剂、第一阻燃剂、硅烷、引发剂、第一抗氧剂、第一润滑剂,所述B料的原料包括第二基础树脂、第二阻燃剂、第二抗氧剂、催化剂、第二润滑剂,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基础树脂由高密度聚乙烯和第一线性低密度聚乙烯构成,所述第二基础树脂为第二线性低密度聚乙烯;/n所述第一阻燃剂、所述第二阻燃剂独立地由十溴二苯乙烷、三氧化二锑、氢氧化镁和阻燃协效剂构成;/n所述第一相容剂由马来酸酐接枝聚乙烯和第一马来酸酐接枝聚烯烃弹性体构成,所述B料的原料还包括第二相容剂,所述第二相容剂为第二马来酸酐接枝聚烯烃弹性体。/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硅烷自交联低卤阻燃聚烯烃汽车原线料,其包括A料和B料,所述A料的原料包括第一基础树脂、第一相容剂、第一阻燃剂、硅烷、引发剂、第一抗氧剂、第一润滑剂,所述B料的原料包括第二基础树脂、第二阻燃剂、第二抗氧剂、催化剂、第二润滑剂,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基础树脂由高密度聚乙烯和第一线性低密度聚乙烯构成,所述第二基础树脂为第二线性低密度聚乙烯;
所述第一阻燃剂、所述第二阻燃剂独立地由十溴二苯乙烷、三氧化二锑、氢氧化镁和阻燃协效剂构成;
所述第一相容剂由马来酸酐接枝聚乙烯和第一马来酸酐接枝聚烯烃弹性体构成,所述B料的原料还包括第二相容剂,所述第二相容剂为第二马来酸酐接枝聚烯烃弹性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硅烷自交联低卤阻燃聚烯烃汽车原线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基础树脂中,所述高密度聚乙烯与所述第一线性低密度聚乙烯的投料质量比为1∶0.3-3;
所述高密度聚乙烯的熔融指数为0.5-2.0g/10min,所述第一线性低密度聚乙烯的熔融指数、所述第二线性低密度聚乙烯的熔融指数均为15.0-30.0g/10min。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硅烷自交联低卤阻燃聚烯烃汽车原线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阻燃剂中,十溴二苯乙烷、三氧化二锑、氢氧化镁和阻燃协效剂的投料质量比为1∶0.4-1.0∶0.2-2.0∶0.2-4.0;
所述第二阻燃剂中,十溴二苯乙烷、三氧化二锑、氢氧化镁和阻燃协效剂的投料质量比为1∶0.4-1.0∶0.2-2.0∶0.2-3.0;
阻燃协效剂为选自碳酸钙、滑石粉、水滑石、二氧化硅、硼酸锌、氧化锌、蒙脱土、Clay、陶土、氧化镁、氧化铝和玻璃粉中的一种或多种的组合。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硅烷自交联低卤阻燃聚烯烃汽车原线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相容剂中,所述马来酸酐接枝聚乙烯与所述第一马来酸酐接枝聚烯烃弹性体的投料质量比为1∶0.25-3.5;
所述马来酸酐接枝聚乙烯的接枝率为0.5%-0.8%,熔融指数为1.0-1.8g/10min;
所述第一马来酸酐接枝聚烯烃弹性体的接枝率、所述第二马来酸酐接枝聚烯烃弹性体的接枝率均为0.5%-0.8%,熔融指数均为0.6-1.5g/10min。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硅烷自交联低卤阻燃聚烯烃汽车原线料,其特征在于,以质量百分含量计,所述汽车原线料中,A料占93%-97%,B料占3%-7%;
以质量百分含量计,所述A料的原料中,第一基础树脂20%-60%、第一相容剂4%-14%、第一阻燃剂16%-60%、硅烷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兴宁谢伟斌何军胡云洲
申请(专利权)人:杭州以田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