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生产室温固化硅橡胶的不锈钢聚合釜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825740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8-27 14:1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生产室温固化硅橡胶的不锈钢聚合釜,涉及生产室温固化硅橡胶的聚合釜技术领域,包括电机,电机的底部设置有机架,机架的底部设置有上封盖,上封盖的下方设置有釜体,釜体的下方设置有下封盖,釜体的两侧均设置有锁扣,下封盖的底部四角设置有减震座。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设计精妙,采用锁扣和密封圈的结合,方便在长时间使用后通过拆开锁扣将上封盖和下封盖与釜体拆分开,对釜体内部的结垢进行有效的刮除清理,另外通过密封圈可在拆装后对釜体与封盖之间处于密封的状态,通过采用万向轮和减震座的组合设置,可以实现通过万向轮对不锈钢材质的聚合釜进行更加方便的移动,另外通过减震座可在移动时对聚合釜提供减震的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生产室温固化硅橡胶的不锈钢聚合釜
本技术涉及一种不锈钢聚合釜,涉及生产室温固化硅橡胶的聚合釜
,具体涉及一种生产室温固化硅橡胶的不锈钢聚合釜。
技术介绍
制备高分子化合物的主要设备。一般是立式圆柱形高压釜,带有夹套,以便通入蒸汽或冷水来加热或冷却。制备高分子化合物的主要设备。一般是立式圆柱形高压釜,带有夹套,以便通入蒸汽或冷水来加热或冷却。用于乳液聚合的,内有不锈钢的水平桨式搅拌器,由电动机通过传动装置和减速器传动。釜的外壁常用碳钢制成,内衬不锈钢,也有衬搪瓷的。聚合时可以单釜间歇生产,也可以是多釜串联连续生产。聚合反应物由一个釜的下部进入下一釜的上部。釜上装有温度、压力等仪表,以及进出料口等。用于本体聚合的,则釜内不装搅拌器,且不串联。针对现有技术存在以下问题:1、生产室温固化硅橡胶的不锈钢聚合釜存在的因为不方便清理后结垢导致传热系数降低,无法满足温度控制需求和密封性差造成聚合釜无法运行生产产品的问题;2、对一些生产室温固化硅橡胶的不锈钢聚合釜来说会由于采取不锈钢材质导致聚合釜重量过重,在需要移动时增加了困难和移动时震动造成内部生产的产品容易损坏的问题,进而达不到方便生产的使用初衷,该生产室温固化硅橡胶的不锈钢聚合釜的适用性变差,因此需要进行结构创新来解决具体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生产室温固化硅橡胶的不锈钢聚合釜,其中一种目的是为了具备锁扣和密封圈,解决因为不方便清理后结垢导致传热系数降低,无法满足温度控制需求的问题;其中另一种目的是为了解决密封性差造成聚合釜无法运行生产产品的问题,以达到高效生产的效果,其中再一种目的是为了具备万向轮和减震座,方便通过万向轮对不锈钢材质的聚合釜进行移动和通过减震座可在移动时对聚合釜提供减震,有利于设备移动的轻松,解决了由于采取不锈钢材质导致聚合釜重量过重,在需要移动时增加了困难和移动时震动造成内部生产的产品容易损坏的问题。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生产室温固化硅橡胶的不锈钢聚合釜,包括电机,所述电机的底部设置有机架,所述机架的底部设置有上封盖,所述上封盖的下方设置有釜体,所述釜体的下方设置有下封盖,所述釜体的两侧均设置有锁扣,所述下封盖的底部四角设置有减震座。本技术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锁扣的一侧设置有固定座,所述锁扣的顶部设置有锁扣环,所述锁扣环的顶部设置有锁扣座,所述锁扣座的一侧设置有上封盖,所述固定座的一侧设置有釜体。本技术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上封盖的底部设置有密封圈,所述密封圈的底部设置有釜体,所述釜体的底部设置有密封圈,所述密封圈的底部设置有下封盖。本技术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减震座的顶部固定安装在下封盖的底部,所述减震座的内部设置有弹簧,所述减震座的底部设置有转向盘,所述转向盘的底部设置有转盘支架,所述转盘支架的底部设置有滚轮支架,所述滚轮支架的一侧设置有制动器,所述滚轮支架的底部设置有万向轮。本技术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上封盖的顶部设置有机械密封,所述机械密封的顶部设置有传动机,所述传动机的外侧设置有机架,所述机架固定安装在上封盖的顶部,所述机架的顶部设置有电机。本技术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釜体的内侧设置有搅拌轴,所述搅拌轴的外壁设置有搅拌桨,所述搅拌轴的顶部贯穿于上封盖的顶部,所述搅拌轴的顶部设置有机械密封。本技术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釜体的内部右侧设置有压出管,所述釜体的外壁设置有夹套,所述下封盖的底部设置有出料口。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技术相对现有技术来说,取得的技术进步是:1、本技术提供一种生产室温固化硅橡胶的不锈钢聚合釜,通过设计精妙,采用锁扣和密封圈的结合,方便在长时间使用后通过拆开锁扣将上封盖和下封盖与釜体拆分开,对釜体内部的结垢进行有效的刮除清理,有利于聚合釜处于最佳温度,提高了反应速率,避免了因为不方便清理后结垢导致传热系数降低,无法满足温度控制需求的问题,另外通过密封圈可在拆装后对釜体与封盖之间处于密封的状态,提高了聚合釜的密封性,避免了密封性差造成聚合釜无法运行生产产品的问题。2、本技术提供一种生产室温固化硅橡胶的不锈钢聚合釜,通过采用万向轮和减震座的组合设置,可以实现通过万向轮对不锈钢材质的聚合釜进行更加方便的移动,避免了由于采取不锈钢材质导致聚合釜重量过重,在需要移动时增加了困难的问题,另外通过减震座可在移动时对聚合釜提供减震的效果,避免了由于移动时震动造成内部生产的产品容易损坏的问题。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主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侧视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的釜体剖视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的锁扣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的万向轮结构示意图。图中:1、电机;2、机架;3、上封盖;4、釜体;5、下封盖;6、密封圈;7、锁扣;8、夹套;9、减震座;10、万向轮;11、搅拌桨;12、机械密封;13、锁扣座;14、锁扣环;15、转向盘;16、转盘支架;17、滚轮支架;18、制动器;19、压出管;20、传动机;21、搅拌轴;22、弹簧。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技术做进一步详细说明:实施例1如图1-图5所示,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生产室温固化硅橡胶的不锈钢聚合釜,电机1,电机1的底部设置有机架2,机架2的底部设置有上封盖3,上封盖3的下方设置有釜体4,釜体4的下方设置有下封盖5,釜体4的两侧均设置有锁扣7,下封盖5的底部四角设置有减震座9。在本实施例中,利用锁扣7将釜体和封盖进行固定安装,方便了拆装对内部进行清洗和对结垢进行刮除清理。如图1-图5所示,在本实施例中,优选的,锁扣7和密封圈6的结合,方便在长时间使用后通过拆开锁扣7将上封盖3和下封盖5与釜体3拆分开,对釜体4内部的结垢进行有效的刮除清理,有利于聚合釜处于最佳温度,提高了反应速率,另外通过密封圈6可在拆装后对釜体4与封盖之间处于密封的状态,提高了聚合釜的密封性。如图1-图5所示,优选的,万向轮10和减震座9的组合设置,可以实现通过万向轮10对不锈钢材质的聚合釜进行更加方便的移动,另外通过减震座9可在移动时对聚合釜提供减震的效果。实施例2如图1-图5所示,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锁扣7的一侧设置有固定座,锁扣7的顶部设置有锁扣环14,锁扣环14的顶部设置有锁扣座13,锁扣座13的一侧设置有上封盖3,固定座的一侧设置有釜体4,上封盖3的底部设置有密封圈6,密封圈6的底部设置有釜体4,釜体4的底部设置有密封圈6,密封圈6的底部设置有下封盖5,减震座9的顶部固定安装在下封盖5的底部,减震座9的内部设置有弹簧22,减震座9的底部设置有转向盘15,转向盘15的底部设置有转盘支架16,转盘支架16的底部设置有滚轮支架17,滚轮支架17的一侧设置有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生产室温固化硅橡胶的不锈钢聚合釜,包括电机(1),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机(1)的底部设置有机架(2),所述机架(2)的底部设置有上封盖(3),所述上封盖(3)的下方设置有釜体(4),所述釜体(4)的下方设置有下封盖(5),所述釜体(4)的两侧均设置有锁扣(7),所述下封盖(5)的底部四角设置有减震座(9)。/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生产室温固化硅橡胶的不锈钢聚合釜,包括电机(1),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机(1)的底部设置有机架(2),所述机架(2)的底部设置有上封盖(3),所述上封盖(3)的下方设置有釜体(4),所述釜体(4)的下方设置有下封盖(5),所述釜体(4)的两侧均设置有锁扣(7),所述下封盖(5)的底部四角设置有减震座(9)。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生产室温固化硅橡胶的不锈钢聚合釜,其特征在于:所述锁扣(7)的一侧设置有固定座,所述锁扣(7)的顶部设置有锁扣环(14),所述锁扣环(14)的顶部设置有锁扣座(13),所述锁扣座(13)的一侧设置有上封盖(3),所述固定座的一侧设置有釜体(4)。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生产室温固化硅橡胶的不锈钢聚合釜,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封盖(3)的底部设置有密封圈(6),所述密封圈(6)的底部设置有釜体(4),所述釜体(4)的底部设置有密封圈(6),所述密封圈(6)的底部设置有下封盖(5)。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生产室温固化硅橡胶的不锈钢聚合釜,其特征在于:所述减震座(9)的顶部固定安装在下封盖(5)的底部,所述减震座(9)的内部设置有弹簧(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史亮亮易先春欧宝立
申请(专利权)人:宿迁市同创化工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