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车辆的通风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9822603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8-27 14:09
本公开提供了一种用于车辆的通风装置,其可在空气管道内安装有上后翼和下后翼,以可沿着前后方向线性移动,并且在上后翼的前端部分和下后翼的前端部分处可旋转地安装有上导风翼和下导风翼,从而当上后翼向前移动时在上导风翼向下旋转的同时向下控制空气的风向,或者当下后翼向前移动时在下导风翼向上旋转的同时向上控制空气的风向。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用于车辆的通风装置
本公开涉及一种用于车辆的通风装置,更具体地,涉及一种用于车辆的电机驱动的通风装置,其通过使用执行线性移动的后翼、进行旋转运动的导风翼等,可以容易地控制排放到车内部中的空气的竖直风向。
技术介绍
通常,通过用于车辆的空调的操作将空气排放到车内部中的通风口包括安装在驾驶员座椅和乘客座椅的前表面之间的中心仪表板上的中心通风口、安装到驾驶员座椅和乘客的前表面侧部上的防撞垫的侧通风口等。尽管现有的通风口可由具有较大竖直高度的结构形成,同时其水平翼和竖直翼的数量分别至少为5个和6个,从而容易地控制朝向乘客身体排放到车内部中的空气的方向,但是存在的缺点在于通风口的尺寸不可避免地增加,从而影响与周围部件的组装问题和设计约束条件。此外,由于驾驶员需要通过直接且竖直地弯回旋钮来控制竖直风向,该旋钮附接到现有通风口的部件之中的水平翼,所以驾驶员在驾驶时可能暂时不会注意前方,从而也导致行驶安全方面的问题。另外,由于现有通风口具有大量水平翼和竖直翼不可避免地在外观上暴露的结构,所以通风口占据了中心仪表板或防撞垫中的较宽的安装空间,从而最终降低了设置在通风口周围的组合仪表、音频、视频、导航(AVN)装置等的设计自由度。因此,由于安装在车内部中的组合仪表和AVN装置的增大,所以通风口的安装位置趋于移动到中心仪表板的下部区域,并且特别地,应用通风口的外部设计具有低竖直高度和长水平长度的细长型通风口。然而,细长型通风口的缺点是不可能方便地控制排放到车内部中的空气的竖直方向。例如,由于在仅有单个水平翼暴露在外的结构中,细长型通风口安装到空气管道的出口位置,所以驾驶员通过用手直接握住单个水平翼以控制竖直风向来操作是不方便的。在此
技术介绍
章节中公开的上述信息仅用于增强对本公开背景的理解,因此其可包含不形成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本国已知的现有技术的信息。
技术实现思路
本公开旨在解决上述传统问题,并且本公开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车辆的通风装置,其在空气管道内安装有上后翼和下后翼以可沿着前后方向线性移动,并且在上后翼的前端部分和下后翼的前端部分处分别可旋转地安装有上导风翼和下导风翼,使得当上后翼向前移动时在上导风翼向下旋转的同时可向下控制空气的风向,或者使得当下后翼向前移动时在下导风翼向上旋转的同时可向上控制空气的风向。本公开提供了一种用于车辆的通风装置,其构造成包括:上后翼和下后翼,该上后翼和下后翼分别沿着前后方向可移动地安装到空气管道内的上部部分和下部部分;上导风翼和下导风翼,该上导风翼和下导风翼分别可旋转地安装到上后翼的前端部分和下后翼的前端部分;驱动连杆装置,该驱动连杆装置可旋转地安装到空气管道内的侧壁,同时该驱动连杆装置连接到上后翼的后端部分和下后翼的后端部分,以使上后翼和下后翼在不同方向上线性移动;致动器,该致动器安装到空气管道的外侧,以向驱动连杆装置提供旋转动力;上轨道,该上轨道形成在空气管道内的侧壁上,以在上后翼向前移动时引导上导风翼的向下旋转;以及下轨道,该下轨道形成在空气管道内的侧壁上,以在下后翼向前移动时引导下导风翼的向上旋转。驱动连杆装置包括:第一连杆,该第一连杆具有形成在其一侧中心部分上的旋转轴,该旋转轴连接到致动器;第二连杆,该第二连杆设置为下开口座形成为铰接紧固到上后翼的后端部分的结构,其中,第一连杆的上端部分可接近地插入该下开口座中;以及第三连杆,该第三连杆设置为上开口座形成为铰接紧固到下后翼的后端部分的结构,其中,第一连杆的下端部分可接近地插入该上开口座中。另外,在第一连杆的上端部分和下端部分上均形成有第一槽和第二槽,在第二连杆的下开口座的入口处形成有第一销,该第一销插入第一槽中以可滑动地转移,并且在第三连杆的上开口座的入口处形成有第二销,该第二销插入第二槽中以可滑动地转移。优选地,构造成支撑上后翼的向前和向后线性移动的上导轨形成在空气管道内的上侧壁上,并且构造成支撑下后翼的向前和向后线性移动的下导轨形成在空气管道内的下侧壁上。上导轨形成在空气管道内的上侧壁上,使得上导风翼的侧端部分被耦接以可滑动地移动。特别地,上导轨由轨道结构形成,形成在上导风翼的侧端部分上的上导向销插入该轨道结构中以可滑动地向前和向后移动,并且上导轨形成为具有从后端部分朝向前端部分向下倾斜的轨迹。因此,当上导向销从上导轨的后端部分移动到其前端部分时,上导风翼向下旋转,而当上后翼向前移动时,上导风翼一起向前移动,以向下引导排放到车内部的空气。下导轨形成在空气管道内的下侧壁上,使得下导风翼的侧端部分被耦接以可滑动地移动。具体地,下导轨由轨道结构形成,形成在下导风翼的侧端部分上的下导向销插入该轨道结构中以可滑动地向前和向后移动,并且下导轨形成为具有从后端部分朝向前端部分向上倾斜的轨迹。因此,当下导向销从下轨道的后端部分移动到其前端部分时,下导风翼向上旋转,而当下后翼向前移动时,下导风翼一起向前移动,以向上引导排放到车内部的空气。优选地,空气管道的出口的上端部分以及与其紧密接触的装饰件由向下凸出的曲面形成以用于COANDA效应,并且空气管道的出口的下端部分以及与其紧密接触的装饰件由向上凸出的曲面形成以用于COANDA效应。本公开通过上述构造提供了以下效果。第一,当上后翼在空气管道内向前移动时,通过在上导风翼向下旋转的同时向下引导空气的风向,能够容易地向下控制空气的车内部排放方向。此外,空气管道的出口的下端部分以及与其紧密接触的装饰件由向上凸出的曲面形成以用于COANDA效应,使得空气可从车内部沿着向上凸出的曲面向下流动,从而更容易地向下控制空气的车内部排放方向。第二,当下后翼在空气管道内向前移动时,通过在下导风翼向上旋转的同时向上引导空气的风向,能够容易地向上控制空气的车内部排放方向。此外,空气管道的出口的上端部分以及与其紧密接触的装饰件由向下凸出的曲面形成以用于COANDA效应,使得空气可从车内部沿着向下凸出的曲面向上流动,从而更容易地向上控制空气的车内部排放方向。第三,与构造现有的普通通风口的多个风向控制翼相比,可以只需要这一对后翼和这一对导风翼,从而减少部件的数量并节省制造成本。第四,通过电气地控制空气的竖直风向,而不是通过驾驶员的手动操作来手动操作包括在现有的普通通风口或细长型通风口中的水平翼,能够有助于改进车辆的便利性并有助于其高质量。应理解,如本文使用的术语“车辆”或者“车辆的”或者其他类似术语包括一般的机动车辆,例如乘用车(包括运动型多用途车(SUV)、公共汽车、卡车)、各种商用车、水运工具(包括各种船只和船舶)、飞机,等等,并包括混合动力汽车、电动汽车、插电式混合电动汽车、氢动力车辆及其他替代燃料车辆(例如,来自除了石油以外的资源的燃料)。如本文提到的,混合动力汽车是一种具有两个或更多个动力源的车辆,例如兼具汽油动力和电动力的车辆。附图说明现在将参考在附图中示出的本公开的某些实例性实施例来详细描述本公开的上述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车辆的通风装置,包括:/n上后翼和下后翼,分别沿着前后方向能移动地安装到空气管道内的上部部分和下部部分;/n上导风翼和下导风翼,分别能旋转地安装到所述上后翼的前端部分和所述下后翼的前端部分;/n驱动连杆装置,能旋转地安装到所述空气管道内的侧壁,同时所述驱动连杆装置连接到所述上后翼的后端部分和所述下后翼的后端部分,以使所述上后翼和所述下后翼在不同方向上线性移动;/n致动器,安装到所述空气管道的外侧,以向所述驱动连杆装置提供旋转动力;/n上轨道,形成在所述空气管道内的所述侧壁上,以在所述上后翼向前移动时引导所述上导风翼的向下旋转;以及/n下轨道,形成在所述空气管道内的所述侧壁上,以在所述下后翼向前移动时引导所述下导风翼的向上旋转。/n

【技术特征摘要】
20200226 KR 10-2020-00233651.一种用于车辆的通风装置,包括:
上后翼和下后翼,分别沿着前后方向能移动地安装到空气管道内的上部部分和下部部分;
上导风翼和下导风翼,分别能旋转地安装到所述上后翼的前端部分和所述下后翼的前端部分;
驱动连杆装置,能旋转地安装到所述空气管道内的侧壁,同时所述驱动连杆装置连接到所述上后翼的后端部分和所述下后翼的后端部分,以使所述上后翼和所述下后翼在不同方向上线性移动;
致动器,安装到所述空气管道的外侧,以向所述驱动连杆装置提供旋转动力;
上轨道,形成在所述空气管道内的所述侧壁上,以在所述上后翼向前移动时引导所述上导风翼的向下旋转;以及
下轨道,形成在所述空气管道内的所述侧壁上,以在所述下后翼向前移动时引导所述下导风翼的向上旋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车辆的通风装置,
其中,所述驱动连杆装置包括:
第一连杆,具有形成在第一连杆的一侧中心部分上的旋转轴,所述旋转轴连接到所述致动器,
第二连杆,设置为下开口座形成为铰接紧固到所述上后翼的所述后端部分的结构,其中,所述第一连杆的上端部分能接近地插入所述下开口座中,以及
第三连杆,设置为上开口座形成为铰接紧固到所述下后翼的所述后端部分的结构,其中,所述第一连杆的下端部分能接近地插入所述上开口座中。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车辆的通风装置,
其中,在所述第一连杆的所述上端部分和所述下端部分上均形成有第一槽和第二槽,在所述第二连杆的所述下开口座的入口处形成有第一销,所述第一销插入所述第一槽中以能滑动地转移,并且在所述第三连杆的所述上开口座的所述入口处形成有第二销,所述第二销插入所述第二槽中以能滑动地转移。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车辆的通风装置,
其中,构造成支撑所述上后翼的向前和向后线性移动的上导轨形成在所述空气管道内的上侧壁上。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车辆的通风装置,
其中,构造成...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金周河金承澈金原植
申请(专利权)人:现代自动车株式会社起亚自动车株式会社现代摩比斯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韩国;KR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