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郑州大学专利>正文

共载JTC801和DNA甲基化转移酶抑制剂的仿生纳米药物及制备方法与应用技术

技术编号:29818060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8-27 14:04
一种共载JTC801和DNA甲基化转移酶抑制剂的仿生纳米药物,包括M1型巨噬细胞膜、纳米粒内核、JTC801和DNA甲基化转移酶抑制剂,其中,将JTC801和DNA甲基化转移酶抑制剂同时负载于纳米粒内核中,再在纳米粒内核表面包被M1型巨噬细胞膜;本发明专利技术进一步促进M1型巨噬细胞仿生系统在肿瘤部位的富集,实现靶向放大效应,M1型巨噬细胞膜的仿生一方面将纳米粒伪装成内源性物质,保护其不被网状内皮系统吞噬;另一方面巨噬细胞由于其招募作用可快速富集到肿瘤组织,增加药物在肿瘤部位的蓄积,实现癌症及癌症相关疼痛的同步治疗,是癌症及癌症相关疼痛的同步治疗药物上的创新,有巨大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共载JTC801和DNA甲基化转移酶抑制剂的仿生纳米药物及制备方法与应用
本专利技术涉及医药领域,涉及M1型巨噬细胞膜仿生系统的构建及抗肿瘤药物的联合应用,特别是一种共载JTC801和DNA甲基化转移酶抑制剂的仿生纳米药物及制备方法与应用。
技术介绍
随着医药的科技进步及发展,近年来,尽管肿瘤的治疗已经取得了巨大突破,但恶性肿瘤仍是世界上发病率和死亡率最高的疾病之一。而且,癌症的发展、各种疗法的毒副作用及癌症相关疼痛严重影响了肿瘤病人的生活质量。几乎所有的癌症患者都伴有癌痛的现象,但一直以来,癌痛都仅仅被视为癌症发展的一种结果,而且临床上癌痛的治疗与癌症的治疗一直是彼此独立且相互分离的,有部分患者甚至没有进行任何癌痛相关治疗。值得注意的是,癌痛不仅仅是发生过程中的一个症状,而且与肿瘤发展、转移甚至治疗之间有着莫不可分的关系。阿片类药物是目前最常用的镇痛药物,其通过作用于体内的阿片受体产生镇痛作用。其中,μ阿片受体(MOR)是应用最广泛的靶点,在中枢神经系统及外周组织中均有表达。近年来,科研工作者在一些肿瘤组织(肝癌、肺癌、乳腺癌、前列腺癌等)中发现了MOR,而且表达量比癌旁组织及未发生癌变的相应组织要高很多。更重要的是,肿瘤组织的MOR与肿瘤细胞及基质细胞的功能密切相关,对肿瘤发展、转移、血管形成、免疫抑制都有一定的促进作用。阿片受体激动剂是目前应用最多的阿片类镇痛药,这类药物通过上调肿瘤组织中MOR的表达,进一步促进肿瘤的发展和转移。因此,阿片受体拮抗剂是兼顾癌症及癌痛同步治疗的较好选择。化疗是癌症治疗的重要手段,化疗药所致的神经病变是产生治疗性疼痛的主要原因。这种化疗药引起的疼痛常令患者无法忍受,极大地限制了化疗药的使用剂量和使用周期,影响肿瘤的治疗效果。化疗药诱导神经病变的主要原因在于化疗药在体内的非特异性分布,外周神经组织化疗药浓度与肿瘤组织中非常相似,从而引起不可逆的神经病变。纳米技术介导的精准递送有效地降低了化疗药在外周组织的分布,增加了其在肿瘤组织的富集,不仅显著提高了化疗药的治疗效果,而且能够降低正常组织的意外损伤。细胞膜仿生递送系统的开发将纳米粒的生物应用向前推进了一大步。细胞膜的包被将纳米粒伪装成内源性成分,从保护纳米粒不被网状内皮系统清除。因此,如何能研发一种细胞膜仿生纳米递送系统,负载阿片受体拮抗剂JTC801和DNA甲基化转移酶抑制剂用于癌症及癌痛药物中的同步治疗,至今未见公开报道。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情况,为克服现有技术之缺陷,本专利技术之目的就是提供一种共载JTC801和DNA甲基化转移酶抑制剂的仿生纳米药物及制备方法与应用,可有效解决癌症及癌痛不能同步治疗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解决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共载JTC801和DNA甲基化转移酶抑制剂的仿生纳米药物,包括M1型巨噬细胞膜、纳米粒内核、JTC801和DNA甲基化转移酶抑制剂,其中,将JTC801和DNA甲基化转移酶抑制剂同时负载于纳米粒内核中,再在纳米粒内核表面包被M1型巨噬细胞膜;所述的纳米粒内核为粒径为50~300nm的中空介孔金纳米材料或透明质酸—脱氧胆酸两亲性嵌段共聚物;所述的DNA甲基化转移酶抑制剂为阿扎胞苷、地西他滨或泽布拉林的一种所述的JTC801的载药量为5%~30%,DNA甲基化转移酶抑制的载药量为5%~30%,JTC801与DNA甲基化转移酶抑制剂的投药质量比为1:1~10:1。进一步地,所述的JTC801的载药量为10%~20%,DNA甲基化转移酶抑制的载药量为7.5%~15%,JTC801与DNA甲基化转移酶抑制剂的投药质量比为1.5:1~4:1。所述的共载JTC801和DNA甲基化转移酶抑制剂的仿生纳米药物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载药纳米粒的制备,将JTC801和DNA甲基化转移酶抑制剂负载于纳米粒中,形成载药纳米粒内核;(2)、髓源细胞的提取和分化:在无菌条件下分离小鼠的胫骨和股骨,分离去除骨周围肌肉组织并使用pH为7.4的PBS溶液清洗,用眼科剪去除骨两端关节,使用含有DMEM细胞培养基的注射器冲洗得到骨髓细胞,1500r/min条件下离心10min后,弃上清液,向所得细胞中加入红细胞裂解液并反复吹打,静止3min后,1500r/min条件下离心10min后,弃上清液,将细胞重悬于DMEM细胞培养基中,使用40μm无菌过滤器过滤后,1500r/min条件下离心10min,弃去上清,重复该过程3次,将细胞重悬于质量浓度20%的FBS/DMEM培养基中,加入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加入量为20~200ng/mL,诱导骨髓细胞分化,得M0型巨噬细胞;(3)、M1型巨噬细胞膜的提取:用含有诱导剂的细胞培养基将M0型巨噬细胞诱导得到M1型巨噬细胞,将M1型巨噬细胞以2.5×107个每毫升的浓度重悬于4-8mL预冷的Tris-镁缓冲液中,用超声波细胞粉碎仪破坏细胞结构,100W条件下超声3-5次,每次5s,间歇3s,再加入浓度为1M的蔗糖溶液,使蔗糖的最终浓度为0.25M,4℃、2000r/min条件下离心10min,收集上清液,上清液再次在4℃、3000r/min条件下离心30min,收集提取的细胞膜,用含0.25M蔗糖的TM缓冲液对所得细胞膜进行洗涤,4℃、3000r/min条件下离心30min,得到1-2mL含有1×108个M1型巨噬细胞膜的溶液;(4)、制备细胞膜包裹的载药纳米粒:将浓度0.5mg/mL载药纳米粒内核与15-20μL的1×108个M1巨噬细胞膜混合,通过纳米脂质体挤出仪的400nm的聚碳酸酯膜挤出,即得共载JTC801和DNA甲基化转移酶抑制剂的M1型巨噬细胞膜仿生纳米药物。所述的诱导剂为脂多糖及干扰素γ(IFN-γ),诱导剂含量为100ng/mL,Tris-镁缓冲液中Tris的浓度为0.01M,MgCl2的浓度为0.001M,Tris-镁缓冲液的pH为7.4。所述的共载JTC801和DNA甲基化转移酶抑制剂的仿生纳米药物在制备同步抗癌和癌痛药物中的应用。所述的癌症为肺癌、乳腺癌、前列腺癌、结肠癌、肝癌或食管癌的一种。所述的共载JTC801和DNA甲基化转移酶抑制剂的仿生纳米药物在制备诱导肿瘤炎症性死亡,对肿瘤的靶向放大效应药物中的应用。本专利技术阿片受体拮抗剂JTC801和DNA甲基化转移酶抑制剂联合使用导致高炎性的细胞死亡,进一步促进M1型巨噬细胞仿生系统在肿瘤部位的富集,实现靶向放大效应,M1型巨噬细胞膜的仿生一方面将纳米粒伪装成内源性物质,保护其不被网状内皮系统吞噬;另一方面巨噬细胞由于其招募作用可快速富集到肿瘤组织,增加药物在肿瘤部位的蓄积,实现癌症及癌症相关疼痛的同步治疗,是癌症及癌症相关疼痛的同步治疗药物上的创新,有巨大的社会和经济效益。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AuNCs/JTC801/AZA纳米粒的粒径分布曲线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AuNCs/JTC801/AZA纳米粒的透射电镜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MM@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 一种共载JTC801和DNA甲基化转移酶抑制剂的仿生纳米药物,其特征在于,该药物包括M1型巨噬细胞膜、纳米粒内核、JTC801和DNA甲基化转移酶抑制剂, JTC801和DNA甲基化转移酶抑制剂同时负载于纳米粒内核中,纳米粒内核表面包被M1型巨噬细胞膜;/n所述的纳米粒内核为粒径50~300 nm的中空介孔金纳米材料或透明质酸—脱氧胆酸两亲性嵌段共聚物;/n所述的DNA甲基化转移酶抑制剂为阿扎胞苷、地西他滨或泽布拉林的一种/n所述的JTC801的载药量为5%~30%,DNA甲基化转移酶抑制的载药量为5%~30%, JTC801与DNA甲基化转移酶抑制剂的投药质量比为1:1~10:1。/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共载JTC801和DNA甲基化转移酶抑制剂的仿生纳米药物,其特征在于,该药物包括M1型巨噬细胞膜、纳米粒内核、JTC801和DNA甲基化转移酶抑制剂,JTC801和DNA甲基化转移酶抑制剂同时负载于纳米粒内核中,纳米粒内核表面包被M1型巨噬细胞膜;
所述的纳米粒内核为粒径50~300nm的中空介孔金纳米材料或透明质酸—脱氧胆酸两亲性嵌段共聚物;
所述的DNA甲基化转移酶抑制剂为阿扎胞苷、地西他滨或泽布拉林的一种
所述的JTC801的载药量为5%~30%,DNA甲基化转移酶抑制的载药量为5%~30%,JTC801与DNA甲基化转移酶抑制剂的投药质量比为1:1~10: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共载JTC801和DNA甲基化转移酶抑制剂的仿生纳米药物,其特征在于,所述的JTC801的载药量为10%~20%,DNA甲基化转移酶抑制的载药量为7.5%~15%,JTC801与DNA甲基化转移酶抑制剂的投药质量比为1.5:1~4:1。


3.权利要求1所述的共载JTC801和DNA甲基化转移酶抑制剂的仿生纳米药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载药纳米粒的制备,将JTC801和DNA甲基化转移酶抑制剂负载于纳米粒中,形成载药纳米粒内核;
(2)、髓源细胞的提取和分化:在无菌条件下分离小鼠的胫骨和股骨,分离去除骨周围肌肉组织并使用pH为7.4的PBS溶液清洗,用眼科剪去除骨两端关节,使用含有DMEM细胞培养基的注射器冲洗得到骨髓细胞,1500r/min条件下离心10min后,弃上清液,向所得细胞中加入红细胞裂解液并反复吹打,静止3min后,1500r/min条件下离心10min后,弃上清液,将细胞重悬于DMEM细胞培养基中,使用40μm无菌过滤器过滤后,1500r/min条件下离心10min,弃去上清,重复该过程3次,将细胞重悬于质量浓度20%的FBS/DMEM培养基中,加入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加入量为20~200ng/mL,诱导骨髓细胞分化,得M0型巨噬细胞;
(3)、M1型巨噬细胞膜的提取:用含有诱导剂的细胞培养基将M0型巨噬细胞诱导得到M1型巨噬细胞,将M1型巨噬细胞以2.5×107个每毫升的浓度重悬于4-8mL预冷的Tris-镁缓冲液中,用超声波细胞粉碎仪破坏细胞结构,100W条件下超声3-5次,每次5s,间歇3s,再加入浓度为1M的蔗糖溶液,使蔗糖的最终浓度为0.25M,4℃、2000r/min条件下离心10min,收集上清液,上清液再次在4℃、3000r/min条件下离心30min,收集提取的细胞膜,用含0.25M蔗糖的TM缓冲液对所得细胞膜进行洗涤,4℃、3000r/min条件下离心30min,得到1-2mL含有1×108个M1型巨噬细胞膜的溶液;
(4)、制备细胞膜包裹的载药纳米粒:将浓度0.5mg/mL载药纳米粒内核与15-20μL的1×108个M1巨噬细胞膜混合,通过纳米脂质体挤出仪的400nm的聚碳酸酯膜挤出,即得共载JTC801和DNA甲基化转移酶抑制剂的M1型巨噬细胞膜仿生纳米药物。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共载JTC801和DNA甲基化转移酶抑制剂的仿生纳米药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银纳米粒的合成:将10mg/mL的柠檬酸盐溶液10mL和37.5mL去离子水加入圆底烧瓶中,将混合物加热至70℃,15min后,加入10mg/mL的AgNO3溶液850μL,同时快速加入1mg/mL的NaBH4溶液200μL,将该反应溶液在70℃下剧烈搅拌1h,再自然冷却至室温,即得小粒径银纳米粒作为种子溶液,之后把10mg/mL柠檬酸盐溶液1mL与37.5mL水混合,煮沸15min后同时加入5mL种子溶液和850μL的10mg/mL的AgNO3溶液,在回流的条件下,继续搅拌1h,然后在反应液中加入1mL的10mg/mL柠檬酸盐溶液和850μL的10mg/mLAgNO3溶液,搅拌回流1h,重复1次,然后将所得溶液自然冷却到室温,即得银纳米粒;
(2)金纳米笼的合成:以去离子水为溶剂配制10mL的1mg/mL的PVP溶液,并将其置于圆底烧瓶内,在90℃条件下稳定1h后,加入1mL步骤(1)制备的银纳米粒,加热2min后,使用蠕动泵以每分钟0.7mL的速度滴加0.1mM的HAuCl4溶液,当溶液变为蓝色时,停止滴加HAuCl4溶液,继续反应2-5min,稳定颜色,冷却到室温,即得内核金纳米笼;
(3)载药AuNCsNPs的制备:将质量比3:2:1的AuNCs、JTC801、阿扎胞苷置于圆底烧瓶中,使AuNCs的浓度为0.2~1mg/mL,室温下搅拌24h,以10000rpm离心15min,弃去上清,所得沉淀用去离子水进行洗涤,并重悬于去离子水中,即得AuNCs/JTC801/AZA纳米粒;
(4)髓源细胞的提取和分化:在无菌条件下分离小鼠的胫骨和股骨,分离去除骨周围肌肉组织并使用pH为7.4的PBS溶液清洗,用眼科剪去除骨两端关节,然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蕾郑翠霞刘欣欣孔月月冯倩华宋庆龄赵洪娟
申请(专利权)人:郑州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河南;4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